3 mm胸腔镜联合针型电凝钩治疗原发性手汗症临床效果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来源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dong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3 mm胸腔镜联合针型电凝钩胸交感神经离断术在无管化条件下治疗原发性手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21年7月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的77例原发性手汗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0例、女27例,平均年龄(23.60±5.60)岁.36例患者行无管化条件下3 mm胸腔镜联合针型电凝钩胸交感神经离断术(观察组);41例患者行常规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离断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围手术期资料及术后12 h情况评估结果.结果 7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无术中大出血,观察组无中转气管插管.观察组术前麻醉时间[19.00(17.00,23.75)min vs.25.00(21.00,27.00)min,P=0.001]、手术时间[22.50(21.00,25.75)min vs.26.00(23.50,28.50)min,P=0.001]、术后住院时间[2.00(1.00,2.00)d vs.2.00(1.00,3.00)d,P=0.012]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5.00(2.25,5.00)mL vs.6.00(5.00,10.00)mL,P=0.003]、术后疼痛指数[2.00(1.00,2.00)vs.3.00(2.00,3.00),P=0.00l]、住院费用[(14 246.58±879.28)元 vs.(15 085.90±827.15)元,P<0.001]及术后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12.96±2.32)x109/L vs.(14.47±2.05)x109/L,P=0.003]、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6.31%±5.40%vs.79.97%±7.12%,P=0.014)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或降低.两组患者术后主要并发症及不良后果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2 h情况评估中,观察组术后开始下床时间[2.00(1.00,2.00)hvs.2.00(2.00,3.00)h,P=0.017]、术后进食水时间[1.50(1.00,2.00)h vs.2.00(1.00,3.00)h,P=0.005]较对照组短,术后 12 h 心率[(80.25±14.42)次/min vs.(91.07±15.08)次/min,P=0.002]及术后 12 h 头晕、恶心等不适症状发生情况(5.6%vs.25.0%,P=0.040)较对照组减少;两组患者术后12 h血氧饱和度(未吸氧状态)[97.00%(95.25%,98.00%)vs.97.00%(96.00%,98.00%),P=0.7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常规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离断术相比,无管化条件下的3 mm胸腔镜联合针型电凝钩胸交感神经离断术能够明显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患者术后康复,符合快速康复外科及微创外科理念,值得临床推广.
其他文献
生物膜的形成是鲍曼不动杆菌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之一.群体感应系统信号机制的破坏即群体淬灭,是当前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热点.可以通过抑制信号分子的产生、降解信号分子、阻止信号分子的传导或与受体的结合等群体淬灭方式破坏群体感应系统,抑制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的形成,从而降低细菌耐药性.
人工心脏瓣膜必须具有良好的血流动力学性能,其体外测试的优势是在体试验(人体临床试验)无法比拟的.在结构性心脏病时代的今天,本文全面介绍了瓣膜体外血流动力学性能测试的原理与方法,将极大地有助于临床医生更好地理解瓣膜性能参数、评估人工心脏瓣膜适用性以及降低临床使用风险.瓣膜体外测试不仅是评价瓣膜的“金标准”,也为人工心脏瓣膜的设计、优化提供全面的标准量化数据支撑.国际标准ISO 5840规定了人工心脏瓣膜血液流体特性测试的项目和方法,主要分为三种:(1)脉动流测试,再现人工心脏瓣膜植入人体后的脉动流状态;(2
近年来,随着新一代CT分辨率的提升、辐射剂量的降低、肺癌筛查的普及和人们健康保健意识的增强,肺结节的检出率越来越高.由于肺结节与肺癌关系密切,因此越来越受到关注.尽管早中期肺癌患者接受了完全性切除手术,但所有术后患者都存在复发转移风险.术后辅助或术前新辅助治疗可以提高生存率、降低复发转移率.因此多学科团队作为最佳模式为肺结节、肺癌患者的诊治提供了规范化、个体化方案.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多学科团队工作效率不高、患者参与度低,而以胸外科医生为主的多学科医生模式是其合理替代方案.
目的 探讨解剖性亚肺叶切除治疗肺结节的指征选择、技术要点及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2020年在我院行解剖性亚肺叶切除的242例ⅠA期肺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81例、女161例,中位年龄57.0 (50.0,65.0)岁.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成肺段组(n=148)、联合肺段组(n=31)、扩大肺段组(n=43)和解剖楔形组(n=20),总结各组患者术前影像学资料、手术情况及术后早期恢复情况.结果 242例患者中位病史4.0个月;胸部CT结节的中位最大径1.1 cm,81.0%的患者实性占比≤0
目的 评估原发性手汗症(primary palmar hyperhidrosis,PPH)患者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术(endoscopic thoracic sympathicotomy,ETS)术后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2017年1月-2018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功接受ETS(仅T3水平胸交感神经切断)治疗的PPH患者243例,其中男118例、女125例,平均年龄(21.99±6.31)岁.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评估ETS前
目的 探讨日间手术模式下胸腔镜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3月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日间手术模式下胸腔镜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1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8例(43.2%)、女90例(56.8%),年龄14~33(20.5±3.1)岁.观察并记录患者的基本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结果 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按计划出院.手术时间(41.8±13.9)min,术中出血量(10.5±7.3)mL,术后麻醉复苏
目的 针对肺内直径≤2 cm需手术干预的肺结节,分析“以病灶为中心,肺亚段为解剖单元”的手术策略的治疗结果及合理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246例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6例、女170例,平均年龄(53.30±11.82)岁.按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成四组,单肺段切除组、肺段联合邻近亚段切除组、单亚段切除组和联合亚段切除组,比较术前、术中及术后相关资料.结果 无围术期死亡.四组在性别(P=0.163)、年龄(P=0.691)、结节
目的 比较微弹簧圈及带线锚钩用于肺部微小结节及磨玻璃结节术前定位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于我院行胸腔镜手术前定位的286例肺结节患者,其中在CT引导下行经皮穿刺微弹簧圈定位(微弹簧圈组)139例,男49例、女90例,平均年龄(57.92±10.51)岁;带线锚钩定位(带线锚钩组)患者147例,男53例、女94例,平均年龄(56.68±11.31)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微弹簧圈组共定位173个结节,带线锚钩组共定位169个结节.两组定位成功率相近,但微
目的 探讨超微5 mm单孔胸腔镜交感神经链切断术在原发性手汗症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1日-2021年2月1日于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胸外科就诊并且行超微5 mm单孔胸腔镜交感神经链切断术的90例原发性手汗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7例、女43例,年龄26.0(22.0,31.0)岁,术中选择乳晕旁或者腋下5 mm单孔切口行T3和/或T4胸交感神经链切断.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出现大出血,无中转开胸病例.围手术期无死亡或者严重并发症病例.手术时间43.0(23.0,60.0
目的 探讨电磁导航支气管镜联合支气管内径向超声引导肺活检对肺外周结节的诊断价值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就诊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行电磁导航支气管镜联合支气管内径向超声引导肺活检的60例患者的76枚肺外周结节的临床影像、手术及病理资料,分析总结病理诊断率及并发症情况.其中男23例、女37例,年龄46~ 78(62.8±10.3)岁.肺结节按直径大小分为肺小结节组(10枚肺小结节,直径≤1 cm)和肺结节组(66枚肺结节,1 cm<直径≤3 cm),比较两组在手术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