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实践学“空间与图形”

来源 :网络导报·在线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间与图形”是小学数学学习领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比较贫乏,理解能力有限,就使得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只有在操作和实践活动的探究中才能把握几何空间特征与性质的实质,使空间观念从感知不断发展上升为一种可以把握的能力。”这说明学生自主动手实践是形成和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桥梁。
  一、提升兴趣,激发动手实践热情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巨大的推动和内驱作用。“动手实践”与“几何形体教学”的结合,在教学中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兴趣。
  如教学“圆柱的认识”时,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法,大胆地将动手实践融入课堂学习中,让学生“玩一玩”手里的圆柱形物体,边“玩”边观察,并说出自己的发现。
  生1:圆柱体上、下有两个一样大小的圆面,而且从上到下是一样粗的。
  生2:我发现圆柱体能够在桌子上滚动。
  生3:这是因为圆柱体的这个面(指着侧面)不是平的,所以才能这样滚动。
  生4:一个圆形有了厚度就成了圆柱体了,圆柱体有细长的也有粗矮的。
  生5:我在圆柱体的圆面上放了一本语文书,它能承受语文书的重量,很稳固。
  生6:只能说它能够承受一定的重量,太重了就不行了。
  生7:我认为粗的圆柱体承受能力强,细长的圆柱体承受能力差。
  ……
  这样把“动手实践”与“几何形体知识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使学生积极思考,掌握形体的特征,理解不同的公式、法则;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自始至终使学生兴趣高涨,师生乐在其中,对完成教学任务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灵活变通,创造动手实践机会
  动手实践是形成和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桥梁,在意识到动手实践的重要性的同时,要适时的创造动手实践的机会。
  例如:在教学“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中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时,很多资料推荐用萝卜、土豆切成正方体,但现实的萝卜、土豆比较小,一般没有办法达到1分米,而且学生带刀子比较危险,所以无法动手实践.特别是遇到“一个体积为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可以切成多少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这类题目时,还是有些学生会得出10个或100个的答案,学生没有动手实践,没有亲身体验和经历,对知识的理解不透彻,我在教学时,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橡皮泥,每个小组制作一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课上让学生利用尺子和线切割,小组操作探究1个1立方分米正方体可以切成多少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然后引导学生利用体积计算公式,验证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实践证明,创造机会让学生亲历学习的过程,动手实践和理论相印证,学习效果好。
  三、自主动手实践,探索内在规律
  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出一般规律,抽象概括出公式或法则。这样,学生才能理解掌握好公式或法则,思维能力才能得到发展。
  如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我这样设计:
  (1)出示几个平行四边形,动手分成两个三角形,观察总结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2)让学生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一拼,看看可以拼成什么样的图形,引导学生得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且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与原来的三角形等底等高。
  (3)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4)通过以上学习,你猜想什么图形也可以这么做?让学生明白:前面所学的平行四边形和将要学的梯形也都是运用这种找联系的方法得出面积计算公式的。
  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不但探索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的规律,同时也把这一推导过程与其知识体系联系起来,与所学的这一类知识的方法联系起来,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学习能力。
  四、自主动手实践,培养空间观念
  学生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对概念、规律等知识的运用能力较差,所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往往还习惯于具体的形象思维。针对学生的这一学情,在练习中教师依据这一特点继续应用动手操作、观察等手段,引导学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无论在探索新知或是练习巩固,都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特征时这样设计情境: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物体形状,出示一幢高楼模型,从不同的侧面观察,学生看到的形状是各不相同的。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家的左邻右舍是什么样的(在自己的家看到的一个侧面)。然后把学生事先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让学生观察,然后拆开平铺再观察,在老师不作任何提示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主动去探究、去发现长方体的特征,并让他们尽情表达自己的发现,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学实践表明:在几何形体知识的教学中充分让学生“动手实践”,有助于学生对几何知识的理解,学会举一反三,灵活应用。使“空间与图形”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使学生增强用数学思考的方法观察现实世界的意识,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有质的飞跃。
其他文献
Abstract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TBLT) was invented as a logical product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CLT).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the task-base syllabus design in language teac
期刊
摘 要:《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教学评价应以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充分发挥历史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为此,本文就如何实施有效评价,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高中历史 教学评价 策略    传统的评价策略过多地强调了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学生能否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是其关注的焦点。这种只看结果而忽视过程,方法过于单调的策略存在很大
期刊
摘 要:本文首先明确了学科研究的定义,进而推出外语学科研究的定义,之后又对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种研究方法做了简要概括。第二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即:外语学科研究的步骤。本文把外语学科研究分为五个步骤,包括选择研究课题、研究设计、搜集数据、分析和解读数据和得出研究结果。  关键词:外语学科研究 方法 步骤    外语学科研究就是经过对一些外语教学或学习现象或问题调查、验证、讨论及思维,然后进行推论、分析
期刊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看得出新的课程目标已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提倡学生在经历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掌握解决问题办法,获得情感体验。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学习兴趣    课堂上要让学生的思维处于亢奋状
期刊
摘 要:兴趣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是最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是促进人们求知欲望的强大动力。在创设情境的角度上,应变“外在化”为“内在化”,把学生对外在学习的兴趣转移到数学问题本身上,展示数学之美,激发学习兴趣,融贯数学之美,加深理解,开展数学活动课。这样,学生通过动脑思考,动手操作,扩大了视野,增长了数学才干。开发智能,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是数学活动课的活动目的之一。  关键词:学习兴趣 创设情
期刊
摘 要:合理的运用教学方法,挖掘政治教学中的“快乐”因素,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在快乐中发展能力,在快乐中升华思想,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证明,充满欢笑的课堂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拓展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率,为政治课堂带来无穷的魅力。  关键词:快乐教学 初中政治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为孩子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促进学生乐学,达到学习目的,从而提高课堂
期刊
摘 要: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历史教学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因此,中学历史教学应着力探索提高德育教育实效的途径,挖掘历史中的道德因素,通过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教学方法、手段,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处事,学会做人。  关键词:历史教学 德育教育 渗透    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
期刊
高三在整个高中学段一直至关重要,因此,高三英语复习是我们教师值得研究与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我认为在高考备考中必须重难点突出,循序渐进。  一、心理准备  高三复习绝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是波浪式的、曲折前进的过程。经历考试失误在所难免,这是高三复习的正常现象,应使学生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考试观,正确对待高考前的各种考试失利,要对失败有着理性的认识。高考之前的任何一次考试失利,对于高三同学
期刊
摘 要: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结合中职教学特点,对提高其教学的有效性使课堂教学更为有效成为教学理论和实践长期探究的一项课题进行探索和思考,提出一些具体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中职教学 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因此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
期刊
摘 要:现代社会科学的迅速发展,需要人的丰富而高尚的情感与之平衡。美术课程是陶冶学生高尚情操,提高学生审美,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的一门重要课程。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通过学习美术,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以及美术的实践能力,达到能用美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完善人格。”色彩,是美术课程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