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专利与技术创新的关系

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sky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一轮高技术革命浪潮的推动下,全球经济竞争格局和产业布局态势正在发生深层次的结构性变化,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知识经济递进式发展,国家综合竞争实力的增强越来越依靠创新驱动,尤其是关键领域的重大技术突破。在这一新的发展趋势下,技术创新就更加需要按照正确的方向、沿着科学的路径、采取有效的方法运行,实现科学化的持续创新,就更加需要在技术创新的全过程注重“思想理念引领,政策措施引领,思路方法引领和重点专项引领”。更高站位和更加超前的思想理念,将会使创新更具前瞻性和原创性,成为关键技术的领跑者,更加到位和富有实效的政策措施将会激发创新的活力,更加科学的思路方法,将引导技术创新少走弯路并取得预期的理想效果,重点专项的实施推动,将会形成极具实用价值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效应。在这中间,以鼓励发明创造、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为目的的专利制度,在推动企业创新和经济转型升级的进程中,正在发挥无以替代的支撑保障作用和重要引导作用,专利与技术创新的关系更加紧密。
  一、专利与技术创新的关系
  现阶段以及此前的一段时间,人们一提到技术创新,往往也会捎带上专利保护这个给人以时尚感的名词术语。但较少有人精细化、全方位地了解这两者之间系统性的内在联系。那么,技术创新与专利两者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我们说,在现代创新机制运行和创新活动中,技术创新与专利是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的关系。技术创新是产出发明创造并由此推进人类文明的不竭源泉。只有持续推动各领域的技术创新,相关创新成果也就是具有独创性甚至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明创造才能不断脱颖而出,而这些发明创造正是专利保护的对象即保护客体。运用专利法律手段保护好这些发明创造,加快其推广应用,实现创新价值,进而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正是加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要义。技术创新为专利保护提供了实体性的成果——发明创造,专利制度是激励创新、保护创新和实现有序有效创新的法律保障。技术创新与专利相互依靠,相互衔接,相互融合,相伴而行,两者是共生、互融的关系,共同承担着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实现科学发展的使命。
  二、专利对技术创新的引导作用
  当今世界,关键领域的技术创新和核心专利的科学布局与有效运用,正在推动着全球产业分工的深化和经济结构调整,重塑着全球经济竞争的新格局。与技术创新相伴相随的专利,也随之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以技术创新为源头的专利创造、保护、管理与运用倍受相关政府部门、行业组织、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等各方的高度关注。企业如何了解、重视并着力推动技术创新中的专利挖掘、专利整体布局与有效运用,并且分层级、分阶段、分步骤地在企业技术创新中付诸实践,就成为摆在企业科技工作者和专利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和任务。归纳起来,专利对技术创新的引导和支撑保障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创新活力
  第十六任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那就是“专利制度是给天才之火浇上利益之油”。探索世界,求得新知,是人类基本精神活动之一。在没有建立专利制度之前,人类从事发明创造活动,进而改造自然,促进人类文明与进步,这是人类追求更好地生存的天性所在。然而,西方发达国家率先建立的专利制度,为人类发明创造活动加注了强大的驱动力和巨大活力,使技术创新进程发生了质的飞跃,发明创造数量呈现几何级增长态势,一些对人类文明进程有着划时代影响的伟大发明大都是在这一时期产生。在精神和物质收益这一实际利益因素的驱动下,创新天才更加迸发出巨大的创新力和创造潜力。
  众所周知,人们的任何创新都是要有投入的,无论是人力等智力资源投入,或是设备、实验室等有形财力投入,还是时间、精力和管理的投入,都必然是一种长时间的、消耗性的,在此期间的产出则相对较少,人们一般在短时间内还看不到技术创新的曙光,而后续的收益或许有望超出预期,但这需要有法律上的保障才可以实现。专利的定义已经明示,没有得到法律界定的创新成果,很难说得清楚其归属权,没有明确的创新成果归属权,创新者后续的成果转移转化、创新价值实现就会受到直接制约,从而影响其转化为本该属于自己创新回报的经济收益。如果得不到相应的经济回报,企业的创新投入就会付诸东流,创新人员相应的精神权益和经济回报就得不到实现,那么其再创新的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创新之火就此熄灭。没有经济利益回馈,就会失去创新的动力之源。专利制度从法律层面确定了创新成果的财产归属关系,这样创新成果就会受到法律保护,由此带来的经济收益就会得到有效保障,企业创新投入以及创新人员的投入都能得到相应的回报,并且将收益回馈到下一轮的技术创新中去,从而激励企业继续加大创新投入,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创新者的创造积极性也得到了有效保护,创新者的价值都能得到充分体现,如此势必激发企业和创新者的创新活力。有了强有力的专利保护,企业创新投入才能得以顺利回收,才能有序扩大创新再投入的规模和力度,才能更好地调动创新人才创新的积极性,才能形成对市场的最大份额占有权、支配权及话语权、市场控制权、主导权,在专利制度保护下,人们的创新活动才能迸发出巨大的能量,企业的创新驱动战略实施,才能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第一力量,这样的技术创新就更加具有战略意义和长远的持续推动价值。
  (二)引领创新决策
  对于众多创新型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来说,确立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前瞻性科研项目或新型产品研发项目,是其创新挖潜和延伸自身价值、增强核心竞争力与发展持续力的首要任务。在科研立项或新产品研发项目立项之前,进行充分的市场需求调研和可行性分析,查阅科技期刊中刊载的有关科技资料,是创新型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发人员通常要做的事情。但是,为此进行专门的专利文献检索和专利信息分析则更加重要。通过有针对性的专利信息检索分析,可以预判科研立项的必要性、安全性和可行性。进行较为全面和定向性的专利信息检索,即可确定新技术或新产品研发项目是否有必要立项,如若此前已有相同的技术方案或称发明创造已经申请了专利并获得授权,那么再予立项,必然导致重复研发和重复投入,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创新资源和宝贵的时间。通过全面深入的专利信息检索分析,充分挖掘专利信息的巨大价值,可以在引导创新型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及时跟踪和了解本领域世界前沿技术发展动向的同时,引导科研人员在项目研发之前或研发过程中制定较高层次的创新发展策略,避免科研立项的盲目性,促进技术创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运用,有的放矢地部署创新力量,实现科学立项和有序创新。专利检索与有针对性的剖析,是实现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科研立项科学化,推进科学创新的必要依据,专利分析手段的精准运用,可以有效引领技术创新项目的立项决策。   (三)开阔创新思维
  引导创新型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合理借鉴他人已有专利的核心设计思想和创新理念,由此开阔自身创新思考的视野,拓展创新思路,借以形成跨学科、跨领域、跨类别以及逆向思维、开放式思维的技术创新思维模式,是专利对技术创新的又一重要作用体现。从事技术创新活动的群体,通常都需要了解更多的最新发明和专利技术信息,以此启发自己的创新思维,做出更具创造性和市场开发价值的发明创造。在一些情况下,企业在专利检索中发现了与自己创新项目密切相关的专利申请或授权的有效专利,就不敢正面接触了,一般选择退避三舍,绕道而行,或者索性就不敢再研发此类新产品了,这样做应当说是一种较为安全的选择。但是,这种做法有有利的一面,当然也有浪费资源的一面。对于高关联度的他人专利进行深度解析,可以使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直接、深入地了解其核心设计思想和技术内容,引导技术研发人员理解领悟相关专利的核心设计理念、技术思想和创新走势及导向,从中获得有价值的创新启示,从而最大限度地拓展自己的技术创新思考的视野,深化创新思维,丰富创新手段和途径,最终取得技术创新的实质性突破,促进企业等创新主体创出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更多高水平、有价值的创新成果,为提升企业等创新主体的创新力提供重要的基础性支撑。
  (四)规避创新风险
  受内部和外部因素影响,使得预期目标不一定能够实现,这种对预定目标影响的不确定性人们常称之为风险。随着科学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在共享发展带来的巨大利益的同时,也更加面临越来越多的前所未有的风险。对于企业来说,在其经营活动以及技术创新过程中就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专利侵权等知识产权风险就是其中之一。预先发现、评估、控制和规避专利侵权等风险,主动阻止这一风险转换为将要发生的事实或者进行高水准的规避设计,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就成为企业必须要面对的刻不容缓的课题。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在处置这一问题时,不仅要直接面对专利侵权风险本身可能带来的伤害,而且更要注意控制其产生的溢出效应对企业的后续影响,否则,企业遭受的间接损失将会超出预期。因此,企业应当通过预先查找自身在专利领域的隐患、评估潜在的专利侵权风险以及由此带来的衍生风险,并制定较为完备的应对预案,以备在出现于己不利的状况时,能够稳妥处置和化解危机,以保证企业技术创新和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一般情况下,当一个新型产品的研发项目立项决策完成后,随之展开的技术创新活动可能面临两种情况,一种是研发项目立项决策程序严谨,准备工作充分,风险排查工作到位,这样的技术创新活动就必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另一种是研发项目立项决策之前,没有进行必要的专利侵权风险分析与控制,更没有制定紧急事件应急应对预案,这就可能使自己科研投入取得的新技术产品存在侵犯他人专利权的巨大风险,造成受制于人的不利局面。尤其是在企业对其竞争对手的全球专利布局缺乏全面、准确的了解和深入分析的情况下,就很容易导致其不断受到涉外专利侵权诉讼的困扰,而支付巨额专利费。这必然也成为企业增加竞争成本,削弱竞争实力,缩小竞争空间,制约国内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直接因素。企业有效运用预前专利检索、判别、分析市场目标国家或地区的相关专利布局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专利侵权及衍生风险等级评估,由此制定规避风险的应对预案,确立相应的争端应对与处置策略,跳出他人已有专利的保护范围或者排除相应的专利障碍,才是企业安全创新和提升市场博弈水准的上乘之举,才能在创新驱动战略的支撑下,在国际竞争中走得更加稳健、更加长远。
  (五)提升创新起点
  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的牛顿有这样一句名言,“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也就是说,他汲取了前人取得的科学成果的精髓,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更高起点、更高层次科学研究,而不是一切从零做起的低水平研究。吸纳前人的科学成果可以通过前人直接和间接言传、查阅各种科学文献等形式,而检索专利文献不失为最佳途径。通过检索专利文献,查找公开的相关专利文件,即可全面、准确地了解相关领域技术研发的领先水平以及创新方向,找出与自己研发新产品的预定技术方案关联度最高的专利,进行相互比对和技术差距分析,由此可以确立自己技术创新的高起点。因此,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技术创新的实际定位需要,开展关键领域世界前沿技术的专利动态跟踪检索,通过对其关注领域最新专利的全面深入的定向分析,及时掌握关键领域世界前沿技术的最新研发动向和所处水平,以确定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导向和创新起点,实现从跟随式创新向超越式创新的转变,促进企业创新力和竞争力的提升。综上所述,专利文献是滋养技术创新的富矿,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创新参考资源,用以点燃创新者智慧的火花,启迪和点拨人们的创新思维灵感,引导创新者确立更高的技术创新起点,制定最佳的技术创新方案,实现技术创新的高水准化。运用专利比对分析手段提高技术创新起点,实践“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创新,不失为企业技术创新的明智选择。
  (六)优化创新路径
  企业在技术创新项目立项决策之后,就要着手制定相应的技术创新方案并付诸实施,但其技术创新路径是否科学、方法运用是否得当,就成为极其重要的决定性因素,路径和方法决定创新效果。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公布的有关资料显示,充分利用专利信息,不仅可以提高科研立项的起点,而且在创新活动中可以缩短60%的研发时间,节省40%的研发经费,从而节省大量的创新资源,缩短创新进程,提高创新效率,保证创新质量。依法、合理的借鉴他人专利,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效捷径。也就是说,企业可以采用科学的创新借力策略,定向梳理和分析具有参考价值的相关专利信息,合理借鉴与自己技术创新目标任务高度关联的国内外相关专利的核心设计理念和技术创新思想,丰富创新思路,在不造成专利侵权的前提下,明确自己的技术创新方向,优化创新路径,最终按照自己的预期,实现关键技术的创新突破,取得有实质价值的创新成果,真正实践了“借他山之石,攻自家之玉”。因此,高关联性专利分析可以引导技术创新路径的优化。   (七)保护创新成果
  专利制度之所以能够激发企业等创新主体及其技术研发人员的创新活力,就是基于它对技术创新成果的有效保护。专利权是国家依法授予专利申请人在一段时间内对其发明创造(这里称之为技术创新成果)所享有的占有、使用、处分和收益的专有权利。没有专利权利人的许可,任何人都不得以生产经营即获利为目的,使用其专利权,否则就构成对其专利的侵权行为,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企业等创新主体的技术创新成果——发明创造一旦被依法授予专利权,它就会到受国家法律的保护,任何人都不得侵犯,因此专利权是以法律为保障的。专利对技术创新成果的保护,就体现在禁止他人未经允许使用其创新成果。对于未经专利权人许可而以盈利为目的使用的,专利权人可以起诉专利侵权行为人,使其承担法律责任,以此来规范市场,实现有序竞争,从而有效保护企业的创新成果、保护市场,保护投资,促进企业依靠创新驱动战略,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依法、有序和可持续发展。专利对企业技术创新成果的保护,是其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法律手段。企业应当要根据自身技术创新项目的发展预期和市场拓展计划,进行整体的专利申请布局设计,就技术创新项目专利申请的数量、种类、时间、地域等专利布局要点确定操作方案,在专利数量满足保护需要的同时,要特别注重专利质量的提高和整体布局的合理性,以形成有效保护企业创新成果的完备专利保护体系,为防止企业创新成果的流失提供可靠保障。
  (八)实现创新价值
  创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之源。技术创新关系到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大局,关系到国家核心竞争力实质性提升和可持续发展根基的牢固程度,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长远发展的支撑和依靠就是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要想充分释放出对经济增长的强大驱动力,就必须大力发掘和实现其巨大的现实价值和潜在价值。技术创新成果长期闲置、无人问津,其价值就会大大折扣亦或逐渐消失。而有了接收技术创新成果并有意愿将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企业之后,如果没有强有力的专利保护作后盾,势必影响技术创新成果的有序转让、转化和转移,就必然影响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经济价值。只有这一创新成果的专利权属关系清晰,财产界定确切,企业才敢于接受该创新成果,否则创新成果的所有权、支配权的不确定性,就会让接受它的企业感到潜藏着很大的风险或隐患。在我国大力推进战略性支柱产业科学化、高端化发展,加快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根本性转变,着力促进创新驱动战略实施的重要经济发展转型期,专利已经成为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进程中极具升值力的核心资产和战略性资源。而运用专利保护机制,通过转移转化等途径将技术创新成果转变为现实生产力,释放出巨大的经济价值,是新时期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
  (九)巩固创新地位
  通过不断增加研发经费投入,优化技术创新路径,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等举措和步骤,加快抢占技术制高点,仅仅是技术创新的一个阶段性任务,而不是终极目标。如果只局限于做好这些工作,而没有采取站稳脚跟的后续跟进措施,那么也只能说是攀上或到达了技术制高点,而不是占据制高点,抢占是抢先占据,据为己方所有的意思表述。到达那个地方不一定能占据住那个地方,这种“到达”只是一种不一定能占据得住的不稳定的暂时领先状态。只有主观上采取有效的法律手段等措施,使自己能够在技术制高点上站稳脚跟,盘踞相应的技术领地,并且真正将技术创新实力转换为竞争实力和资本调动能力,尤其是国际市场支配地位,牢牢掌控住国际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并由此谋求长远,扩张市场覆盖范围,实现现实利益和未来利益最大化和发展的持续化,惟有如此,才能真正激活创新潜力,产生增值效应,切实巩固住企业自身的创新地位,而这才是企业技术创新、智慧发展的终级目标。那么,要实现这一终极目标,唯一的选择就是走专利保护的道路,只有强有力的专利法律保护,才能阻止他人窃取自己处于技术制高点位置的高技术创新成果,才能独占与技术制高点相对应的市场空间,才能真正从中获益。如果没有专利保护的这道屏障,任何人都可以到达与上述技术制高点相对应的技术领地和市场领地,那么企业的市场独享地位就会由此垮塌,其创新地位也就不能通过经济价值转换的方式得以巩固。因此,专利保护是企业巩固技术创新地位的正确选择。
  当然,除了上述九个方面的作用之外,专利还有凝聚创新资源、排除创新障碍、优化创新环境等作用,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三、结束语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更新和创新驱动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而专利在创新驱动中的作用更加显现。笔者主要从九个方面论述了专利在技术创新全过程中的引导和保障作用,对创新主体在技术创新中如何运用专利制度、策略和信息资源提出了可供借鉴的参考意见,引导企业技术创新及专利策略运用应注重“前沿导向、安全导向、科学导向和价值导向”这四个导向,始终紧盯关键领域世界前沿技术的最新发展方向、最新专利布局动向,注意规避专利风险,进行安全创新,同时强化科学化管理和创新,科学化地进行专利挖掘布局,并通过战略性运作,发挥专利资产的效用,实现价值最大化。随着企业技术创新的不断深入和持续,专利与技术创新的关系会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专利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必将得以更大限度的发挥。
  随着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知识的积累和创新越来越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以鼓励发明创造,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为目的的专利制度,在创新发展中的支撑保障作用更加凸显,专利与技术创新的关系更加紧密。研究专利与技术创新的关系,探析专利在创新驱动全过程中的作用,对于创新主体有效运用专利制度和信息资源,更加科学化地进行技术创新活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专利制度从法律层面确定了创新成果的财产归属关系,这样创新成果就会受到法律保护,企业创新投入以及创新人员的投入都能得到相应的回报,从而激励企业继续加大创新投入,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其他文献
一、引言  Eli Lilly公司的专利(KR 195566)涉及一种单体化合物(该化合物后来被命名为奥氮平)。该化合物是抗精神病药物Zyprexa的活性成分。在Hanmi公司引用的对比文件(US4115574)中公开了一种通式化合物。奥氮平的结构在该通式化合物范围内,但该对比文件没有具体公开奥氮平。在对比文件具体公开的化合物中,与奥氮平结构最接近的化合物为乙基奥氮平。争议焦点是,相对于乙基奥氮平
期刊
对权利要求书进行解读时,可以按照以下标准来评定其语文成绩:第一,权利要求是否有语法或逻辑毛病;第二,权利要求是否易懂不晦涩,是否容易让人读懂;第三,权利要求是否明白不含混,是否有歧义;第四,权利要求中的词语是否与发明人的意思相符,是否与客观技术信息相符;第五,权利要求是否简单扼要。  专利诉讼涉及到三堂课,语文课、技术课和法律课。在专利诉讼中,很多人都很重视技术课和法律课,但却不太注意语文课,但事
期刊
生中有太多的“没想到”。没想到人能有机会面对面专访田力普局长,也没想到大陆人采访大陆人,采访的地方却是在香港,更没想到刚刚离港归来,采访对象的身份已悄然发生变化,在局长职务前多了一个“前”字。当然,这些变化丝毫不会撼动他在记者心中的偶像地位,也不会影响他对中国知识产权事业的深情感悟。  圈里人对他再熟悉不过了,高、帅、专:篮球运动员的身高,T VB演员的轮廓,专家型人才。专访田局比看儿时偶像周杰伦
期刊
近几年,国内生物医药企业之间知识产权诉讼大战打得不可开交,互有“伤亡”,胜负难分。这种“热闹”现象的背后,隐含着这样一个事实,许多企业并不懂得打知识产权“组合拳”来保护自已的无形资产。企业经营者必须意识到,在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期,善用知识产权可起到防止他人恶意抢夺劳动成果的作用。产品形成后,要占领一定的市场,知识产权则可起到保护伞的作用,受专利保护的产品可得到市场份额的保证,还能在一定时期内防止别
期刊
【反垄断】  商务部附条件批准微软收购诺基亚  4月9日,商务部作出附条件批准微软收购诺基亚设备和服务业务反垄断审查的决定。要求微软对与智能手机相关的标准必要专利重申,继续遵守公平、合理、无歧视(F R A ND)原则,对安卓智能手机使用的微软非标准必要专利,进行非排他性许可,且交易后收取的费率和其他许可条件不会超过当前水平,对非标准必要专利,仅在潜在被许可人不善意谈判的情况下才能寻求禁令救济等;
期刊
调研背景  在中国,最早提出追续权的是已故中国美协主席吴作人先生。1990年9月17日版权法颁布之后不久,在国家版权局组织的一次研讨会上,吴先生郑重提出对追续权进行研究。在版权法中是否要规定这项权利,学术界的多数观点持肯定态度。例如,郭寿康教授撰文认为,由于《伯尔尼公约》中关于追续权的规定是一种非限定性的,服从互惠原则,这对尚未规定这项权利的我国作者不利。“不论价格如何飞涨,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国外
期刊
4月14日,北京市委组织部发布市委管理干部任前公告,现任全国妇联副主席(兼),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宋鱼水,拟任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拟推荐为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人选。  据公开简历,1966年2月出生的宋鱼水今年48岁,山东蓬莱人。1988年10月入党,1989年8月参加工作,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法学专业大学毕业,在职研究生(中国政法大学民商法专业),法学博士。  
期刊
这些年,随着我国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国内电视综艺节目百花齐放,竞相争艳。音乐选秀节目更是成为其中翘楚,在历经了前段时间的低迷之后,重新焕发活力,大受观众青睐,市场影响力不断增大。  透过风生水起的热闹景象来看,重装启航的音乐选秀节目不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有了新的调整和突破,改变了过去恶意炒作、追求噱头等低俗做法,借助表演形式、舞台技术等方面的创新,突出健康向上的主题思想,这也是此番选秀热潮打动观众
期刊
2013年,欧洲专利局(E PO)的专利申请总量上涨2·8%,创历史新高。2013年新提交的专利申请总数达到26·6万件,比2012年的25·8万件有了明显增长。在专利授权方面,2013年欧洲专利局共授予6·67万件欧洲专利,比2012年的6·56万件增长了1·6%。  欧洲专利局主席表示:“在欧洲,专利保护需求已连续四年上涨”。欧洲专利局认为,这表明世界各地的公司已将欧洲视为创新产品的重要市场。
期刊
在没有遭遇商标案件时,企业管理者很少关注商标证据问题,但等到迫不得已去关注时,管理者往往会陷入证据不全、证据无效、证据收集困难的泥潭之中。许多惨痛的案例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商标证据管理。我们接触过的企业管理者大都希望能改变企业在商标案件中的被动局面,但对于如何改变却十分困惑。我和我的团队在开发I P f o l d e r TM企业商标管理工具(I Pfolder TM-TMS)时,就决定要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