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数学,从培养预习习惯开始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shiky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习惯决定命运,预习能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学习,帮助学生了解新课的重难点。教师若能从“归纳复习、温故知新,通读理解、尝试练习,提纲挈领、深化内涵,身体力行,实践感知”方面入手指导学生学会预习,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和能力,定能事半功倍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预习;数学教学;培养习惯
   习惯决定命运,良好的习惯是学生走向成功的秘诀。研究表明,一个人能否成功,智商并不是主要因素,而良好习惯起着决定性的主导作用。优良素质的培养其中极为重要的就是让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养成一系列良好的习惯,而“预习”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良好习惯。它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预习”突出了学生责任感与自主性,以预学习为特征,是教与学的起点。顾泠沅教授也指出,学生预学习的概念就是学生在正式学习前,在技能、知识或态度等方面的预备学习,是训练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渠道,应该受到广大数学老师的重用。但纵观眼下的课堂,教师对预习的漠视和轻率令人汗颜,教师对预习的处理着实令人担忧:或全盘否定,从不预习;或要求不明,敷衍了事;或布置则已,层次不分。数学教师应好好利用预习,引导学生学会预习,习得能力,培养习惯。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呢?
   一、整理复习,温故知新
   预习不能随心所欲,预习的目的是要考查学生哪一方面的知识,培养哪一方面的技能,教师都要心中有数,切忌随意安置。教师不能布置“预习书本××页”这样的预习作业,而应提前指导学生如何预习,让学生明确预习的要求是什么,怎样预习。
   数学知识是前后联系、环环相扣的,如果教师能在课前布置一些预习任务,让学生回忆和整理旧知识,在理解和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再去预学习新知识,那就起到联系前后知识,降低新知学习难度、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即使学生无法在课前完全掌握新知,也起到了复习旧知的作用,第二天的课堂学习中就可以节约大量复习时间。而有了预习的铺垫,学习新知自然得心应手些,这也是实现“先学后教”前提条件。
   如:在教学“四边形的分类”一课时,我就在课前布置了预习作业:
   1.什么是平行四边形?
   2.正方形有什么特征?长方形什么特征?
   3.阅读课本,三者对比,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
   这个预习作业既让学生复习了旧知识,也为“正方形、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这一新知奠定了基础,起到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概念外延补充丰满,知识块整合的作用,也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学生温故而知新,何乐而不为?
   二、通读理解,尝试练习
   预习时,除了回忆或温习学习新内容所需的旧知识(或预备知识)外,还应该了解新知识的基本内容,也就是知道教材要讲些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采取什么方法,重点关键在哪里等等。在教学计算题前,笔者经常尝试这样的预习,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通读教材,圈圈点点
   指导学生采用“边阅读、边思考、边书写”的方式,把内容的知识点、关键的语句划一划,形成对知识的整体感知。这类预习方法对概念性的教学也很有帮助,与其在课堂中听老师讲,还不如让学生提前知道教学的重点,这既可以让学生提前接受新知,引发学生思考,也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如:在教学北师大版第八册的《谁爬得快》(循环小数)前,我就让学生预习本课,圈出本课的知识点、关键的词语或者句子。有了前一天的预习,学生很快突破了难点,怎样判断循环小数、怎样找循环节就迎刃而解了。
   (二)自学例题,举一反三
   数学课的例题都有一定的代表性,预习时要明确例题的算法和思路,但预习不等于自学,对预习中遇到的疑难之处,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努力去理解知识。不一定每个问题都要在预习时解决,发现问题应该及时记下来,以便在课堂中集中攻克,也是不错的选择。
   如:《谁爬得快》这课在完成预习的第一步圈圈点点后,让学生在预习时观察例题,看看有什么发现?有了提前的预习,课中学生们很快就知道在除法中发现余数相同,故商相同,继而得出在除法中判断商是循环小数的方法。
   (三)尝试练习,检验效果
   在学习完例题后,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数学知识,而学生可以利用例题的解题方法解决类似的问题,了解预习效果,积累解题经验,发现不足。学生完成预习第一、二两个任务后,尝试做一、两道课后练习,以便了解预习效果。
   当然,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如果不能熟练掌握新知识或无法正确完成练习也没有关系,毕竟课堂才是解决问题的主战场,只要学生在原基础上有所收获,预习的目的就达到了。
   三、提纲挈领,关注差异
   预习任务不能一概而论,千篇一律,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不同的预习作业,让学生提前感知知识,了解知识的框架结构,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并记下自己的疑惑和收获,这也是“先教后学”的基础。
   比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笔者就布置了以下预习任务:
   1.什么是圆?圆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2.圆有什么作用?你在哪里见过圆?
   3.關于“圆”的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记录下来。
   有了课前的预习,笔者本节课的教学自然得心应手了不少,学生也学得轻松了许多。当然,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异的,对于优等生来说,可以预习得深一些,钻研得透一些,对于学习能力弱的同学能完成部分题目教师也不必刻意。只要课前有了一定的预习,就一定能够让预习实现服务于课堂的有效性的作用。
   四、身体力行,实践感知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寓于生活,高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教材中让学生会动手操作、实践感知的题目比比皆是。但是,有些教师一看到此类题目都“忽略不计”,殊不知,实践出真知,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动手操作和制作观察中感知新知,理解新知,并把新知用于生活实践中,这比单纯告诉学生新知、记住新知强一千倍。
   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特性”前,笔者布置了两个预习作业:1.用一次性筷子制作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动手操作感知特性。2.记下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有了课前让学生身体力行动手操作的铺垫,学生们在课堂上热火朝天地演示起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很快就得出了平行四边形不稳定性和三角形稳定性的特点。而课前搜集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物体让孩子们认识到几何图形在生活中的运用很普遍且有它存在的道理。身体力行、实践感知,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自由度愈高的学习,身心投入的程度愈高”。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准备,学生带着自身的经验和背景来预习,有着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而这些体验和感受使课堂上的交流更充分、更深刻,在课堂上可能会形成更多的“生成性”内容。只要我们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努力培养学生预习的能力和习惯,就能摒弃课堂上教师的强势,把学习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
   【参考文献】
   [1]何启芬.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J].广西教育,2012(09)
   [2]施俊进.数学教学从“以教定学”到“以学定教”[J].教学管理,2009(11)
   [3]斯苗儿.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出版的党史书籍,基本上都是说广州共产主义小组即广东共产党成立于1920年秋天或年底,其宣传刊物是《劳动者》周刊,成员是谁、有哪些活动不清楚。到了上世
弘扬企业家精神,带领企业战胜当前的困难,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陶瓷卫浴行业的企业家,争做时代英雄,勇立时代潮头,引领企业高质量创新发展,推进陶瓷卫
<正> 《化工高等教育》(1986.3)刊登“有助于掌握化工原理内容与实质的讨论题” (一)阅后颇有收获。现对文中有关影响精馏操作的因素及复杂塔最小回流比的求法提出看法,供探
<正> 综合评定法是根据国家教委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中对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本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工程中的教育内容和分项目标,以我校学生守则为标准
<正>政治理论课是高等院校的必修课,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党中央和有关领导同志,一再强调要加强学生思想政治
小灵准教学管理模式融合小班生态,灵动课堂和精准教学,本文重点探讨在研究和实施小灵准教学管理模式下的科研路径,建立科研对小灵准模式的响应和支撑。
"民国诗词学文献珍本整理与研究"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民国词集编年叙录与提要"(13&ZD118)的成果之一。由曹辛华、钟振振担任总主编。由有关专家、学者分
评述陈麟德《玩易轩文稿》,指出该书乡土文化研究的成就与特色。
张九成(10921159)字子韶,号无垢居士、横浦居士。他师从二程高足杨时,绍兴二年(1132)状元,官至礼部侍郎兼侍讲,是两宋之际理学向心学转变的重要代表,对汪应辰、吕祖谦、朱熹等的思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