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小反刍兽疫的防控

来源 :养殖与饲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ngw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羊小反刍兽疫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传染性和死亡率极高,给养殖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介绍了羊小反刍兽疫的传播途径、流行特点和临床症状,提出了从落实防疫、加强调运动物监督管理、加强消毒灭源3个方面来控制羊小反刍兽疫的发生和传播,以供参考。
其他文献
受传统习惯、落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缺乏兽医的养羊场(户)羊病误诊较为普遍,应加大对羊病的防控力度,以科学的方式用药,提高用药的规范性,密切观察羊群的生长状态,积极寻求兽医帮助,确保羊群健康。
羊传染性脓疱口炎是羊口疮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常发于3~6月龄断奶小羊羔,传染性极强。羊口疮病毒能长期存活于空气环境中,并很难彻底清除。采用中药治疗此病效果显著。建议重视消毒和封闭管理、规范消毒流程、做好科普宣教工作,切实预防羊传染性脓疱口炎。
为了解云南贡山县独龙鸡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本试验在怒江贡山县丙中洛地区收集了67份独龙鸡粪,采用饱和食盐水漂浮法和显微镜观察,共检出42份存在寄生虫感染,平均感染率为62.69%,检出了线虫卵和球虫卵囊,线虫感染率为62.69%,球虫感染率为5.97%,其中4份样品存在线虫和球虫的混合感染,混合感染检出率为5.97%。由此可见,线虫感染率最高,为本鸡场主要感染虫种,应重点加强线虫的防治工作。
羊脑包虫病是一种由多头绦虫的幼虫寄生在羊大脑组织或脊髓中引发的一种神经中枢系统的寄生虫疾病,可以感染人,是一种人畜共患病。放牧比圈养感染几率高,幼龄羊更容易感染。该病有急性型和慢性型之分,急性型病羊一般2个月左右死亡,慢性型病羊一般3个月左右死亡。慢性型病羊可使用驱虫药吡喹酮治疗;急性型病羊可采用手术治疗。预防此病政府部门、畜牧兽医工作者和养殖人员足够重视,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原则加强养殖管理。
寄生虫病是指寄生虫侵入到生物机体内,在机体内大量繁殖而产生的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羊感染寄生虫病后会对生长发育、繁殖性能造成严重影响,通常羔羊的感染率较高。依据肉眼观察、粪便检测、尸体剖检情况确诊羊群是否感染寄生虫病。预防羊寄生虫病主要靠做好草料、水源、环境等管理和驱虫工作。体外寄生虫可采用药浴等方式治疗,体内寄生虫病可采用药物拌料投喂等方式治疗。
本试验从青海省大通县景阳镇某羊场的临床型乳房炎患羊乳样中分离纯化并鉴定出1株大肠杆菌,同时对分离鉴定的大肠杆菌进行小鼠致病性试验和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该株大肠杆菌的致病性极强,并且对多种常用抗生素已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2020年由于十堰市2人感染布鲁氏菌病,为查明2例人间布鲁氏菌病之间的联系、了解传播途径以及发展趋势、评估传播风险、科学处置畜间疫情,通过走访、监测、实验室检测等技术手段开展畜间流行病学调查及处置,共监测关联山羊804只,检出布病阳性31只,扑杀33只,总结了导致疫情发生的原因是人员缺乏防护意识,未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而导致人畜之间的传播,针对此病提出了预防措施。
本文介绍了牛前胃迟缓的病因、临床症状与瘤胃积食、普通感冒、奶牛酮病的鉴别诊断以及中西医治疗方案,总结了防控措施: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瘤胃保健。
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体是环境中普遍存在的支原体,羊群常常由于卫生条件较差、应激等引起本病。具有发病急、症状严重、死亡快等特点。治疗原则是抗菌消炎止咳平喘。治疗可选泰乐菌素、氟苯尼考、林可霉素和新砷矾纳明等针剂轮换用药。科学免疫、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羊群体质和抗病能力,做好卫生消毒是预防该病主要措施。
牛伊氏锥虫病是由伊氏锥虫寄生于牛血液中而引发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血液寄生虫病,呈全世界流行,感染牛主要临床表现是贫血、消瘦、机体衰弱,目前还没有商品化的疫苗能够预防。预防该病主要靠加强牛场管理,搞好牛场内外环境卫生,杀灭各种上媒介昆虫。其主要治疗药物是三氮脒,治疗原则是尽早发现、尽早隔离、尽早治疗,同时加强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