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不能只通过传统的教学方式,而应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心理,通过激发兴趣、唤起兴趣、激励兴趣、培养兴趣、享受进步的快乐等来激发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提高语文修养。
关键词:培养; 小学生; 写作兴趣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爱因斯坦曾言之“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搞自然科学如此,写作文亦然。关键在一个“趣”和“爱”上要花力气!“兴趣是入门的向导,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若对习作不怵不惧,乐意写,作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在作文教学中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
一、走进生活,激发兴趣
“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精辟的道出了作文与生活的关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那么,如何汇集生活中的写作源泉呢?我认为:“指导小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内容就是写作材料,写作材料来源于生活。生活越丰富,积累的素材就越多。写作的内容从生活中来,只要留意,不难发现说话写作的素材。
叶圣陶先生还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源泉丰盈并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的流个不停。”作文教学首先就要解决这个至关重要的资源问题。要让学生喜欢习作,作文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讲授作文的方法,现代生活丰富多彩,学生好奇心强,敏感,想象力丰富,电视、录像等现代化设施又能使学生增长不少的见识。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观察,引导学生乐于观察,善于观察,去捕捉生活中的小浪花。学生投身其间,其乐无穷,让学生随时将自己耳闻目睹的、感到有趣的、印象深刻的东西用写观察日记的形式写下来,日子久了,学生就获得了作文的很多素材。
生活对于学生来说是五彩缤纷的,在写作的过程中,孩子们主动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还会进一步学会做人,成为一个热爱生活、编织生活的有品位的人,这也正体现了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大语文观。
二、快乐阅读,唤起兴趣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告诉我们写好文章必须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只有语言积累丰厚了,才能有可能文思如泉,笔下生花。
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我鼓励学生广泛阅读。阅读包括两方面:一是阅读好语文课本上的文章;语文课本上的文章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例子,教师要引导学生学好每一篇文章,读懂字、词、句,读懂整篇课文,对课文的好词佳句反复朗读,并熟读成诵。二是阅读好课本以外的文章。《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的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学生单从课本里学到知识、积累素材还是不够的,我们要引导学生除了认真学习课文外,还要多读课外书籍、报刊、杂志,扩大知识面,充实写作材料。这样使学生的阅读量不断增加,积极营造人人都读课外书的的良好氛围,积累的素材越来越多,写作水平不断提高。
三、创设情境、激励兴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发、唤醒、鼓舞。”创设情境可加强对大脑的刺激,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将学生的各种感官调动起来形成一个作文的兴奋点,激活大脑,从而产生表达的冲动。
学生最感兴趣的就是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因此,教师要多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有意的创造场面,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如在指导学生场面片断练习时,我亲自带领学生到操场上进行别开生面的拔河比赛。我把学生分成两个队,一个是雏鹰队,另一个是必胜对。赛前同学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赛中,同学们齐心协力,使出浑身解数,全班同学此时都融入了这场激烈的比赛中。比赛结束了,这动人的一幕使他们难以忘怀,于是我让给他们不自己亲身经历的这一切写下来,这样孩子们就有话可写了,表达起来既流畅又有趣。通过这一情景的创设,引导学生能够先体会,再表达,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和自信心,他们会愿意写,乐于写。由此可见,小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教师不断地激发和引导来培养的,甚至需要教师去揣测学生的心理,投其所好,拨动学生的心弦,那么学生必定会奏出你意想不到的音符。
四、评价激励,培养兴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发、唤醒、鼓舞。”根据学生“爱表现自己,渴望成功”的心理,语文教师还应倾注激励深情,激发学生对习作的亲切感,保护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我发现学生刚开始写作时都会表现得局促不安,他们生怕自己写得不好,所以下笔总是小心翼翼。这时,教师就要给他们多一些鼓励,不光正确引导学生如何构思,还要让学生放大胆子写。教师在批阅作文时,要多看看学生文章的好词好句,哪怕是只用了一个好词,写了一个佳句,运用里一个名言警句,只要有一点可取之处,都要给与热情的肯定,让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寄予很大的期望,从而激起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当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时,学生内心会充满兴奋和成功的喜悦,得到的表扬越多,成功的体验越多,学生越容易增强自信心。
因此,只要教师善于运用激励评价,创设成功体验,用期待的心态等待学生的的点滴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孩子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去赞许孩子的每一点成功,多给学生一些肯定,多给他们一些笑脸,学生一定会满腔热情地投入习作,并把写作潜智发挥到最大程度。
五、一起写作,享受进步的快乐
其实,学生们也特别想看看老师写的作文,更想从老师的作文中学到一些写作方法。有段时间,我们一起写循环日记。我在日记中,和学生一起讨论学习中的困惑,交流生活中遇到的麻烦。记得那次,轮到我写日记,我翻开日记本,发现贾世鹏给我写了这样一句话:陈老师,如果你是学生,您希望您的老师怎样教您写作文呢?看后,一时无语,但细细想来挺有意思。我给贾世鹏留了这样一句话:不管我的老师用什么方法教我,我只希望写作是快乐的。你觉得老师用怎样的方式教你们,你们会觉得快乐呢?数天后,我发现后面的同学纷纷回帖似的给我留言:希望陈老师多说我作文中的优点;给我多圈点好词好句;希望老师和我们一起写作文……贾世鹏却写道:希望陈老师接受我们的挑战,我们给您出题,您来写范文给我们看,或者和我们一起写。很有想法的一个小家伙,我接受了他的挑战,其实我更觉得是一种邀请。
接下来的日子,学生给我出题,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写完后学生给我点评。有时候,他们和我写同一篇命题作文,我们互相比较,取长补短。一开始学生往往对我写的文章只说优点,不说缺点。后来,我在文章中故意流露一些缺点,他们也试探着说些意见。慢慢地,有些学生开始修改我写的文章,这也意味着他们的写作水平在提高。其实,有时候我从学生给我提的意见中学到不少东西呢。学生的作文水平在进步,我的教学水平也随着他们的进步而提高,我和学生一道享受着这份成长的喜悦。
“兴趣是做好的老师”。学生感兴趣做某事,就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文尤其如此。当学生对作文感兴趣时,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充满喜怒哀乐的事就会涌向笔端,从而自觉地、主动地习作。
关键词:培养; 小学生; 写作兴趣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爱因斯坦曾言之“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搞自然科学如此,写作文亦然。关键在一个“趣”和“爱”上要花力气!“兴趣是入门的向导,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若对习作不怵不惧,乐意写,作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在作文教学中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
一、走进生活,激发兴趣
“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精辟的道出了作文与生活的关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那么,如何汇集生活中的写作源泉呢?我认为:“指导小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内容就是写作材料,写作材料来源于生活。生活越丰富,积累的素材就越多。写作的内容从生活中来,只要留意,不难发现说话写作的素材。
叶圣陶先生还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源泉丰盈并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的流个不停。”作文教学首先就要解决这个至关重要的资源问题。要让学生喜欢习作,作文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讲授作文的方法,现代生活丰富多彩,学生好奇心强,敏感,想象力丰富,电视、录像等现代化设施又能使学生增长不少的见识。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观察,引导学生乐于观察,善于观察,去捕捉生活中的小浪花。学生投身其间,其乐无穷,让学生随时将自己耳闻目睹的、感到有趣的、印象深刻的东西用写观察日记的形式写下来,日子久了,学生就获得了作文的很多素材。
生活对于学生来说是五彩缤纷的,在写作的过程中,孩子们主动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还会进一步学会做人,成为一个热爱生活、编织生活的有品位的人,这也正体现了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大语文观。
二、快乐阅读,唤起兴趣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告诉我们写好文章必须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只有语言积累丰厚了,才能有可能文思如泉,笔下生花。
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我鼓励学生广泛阅读。阅读包括两方面:一是阅读好语文课本上的文章;语文课本上的文章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例子,教师要引导学生学好每一篇文章,读懂字、词、句,读懂整篇课文,对课文的好词佳句反复朗读,并熟读成诵。二是阅读好课本以外的文章。《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的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学生单从课本里学到知识、积累素材还是不够的,我们要引导学生除了认真学习课文外,还要多读课外书籍、报刊、杂志,扩大知识面,充实写作材料。这样使学生的阅读量不断增加,积极营造人人都读课外书的的良好氛围,积累的素材越来越多,写作水平不断提高。
三、创设情境、激励兴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发、唤醒、鼓舞。”创设情境可加强对大脑的刺激,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将学生的各种感官调动起来形成一个作文的兴奋点,激活大脑,从而产生表达的冲动。
学生最感兴趣的就是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因此,教师要多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有意的创造场面,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如在指导学生场面片断练习时,我亲自带领学生到操场上进行别开生面的拔河比赛。我把学生分成两个队,一个是雏鹰队,另一个是必胜对。赛前同学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赛中,同学们齐心协力,使出浑身解数,全班同学此时都融入了这场激烈的比赛中。比赛结束了,这动人的一幕使他们难以忘怀,于是我让给他们不自己亲身经历的这一切写下来,这样孩子们就有话可写了,表达起来既流畅又有趣。通过这一情景的创设,引导学生能够先体会,再表达,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和自信心,他们会愿意写,乐于写。由此可见,小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教师不断地激发和引导来培养的,甚至需要教师去揣测学生的心理,投其所好,拨动学生的心弦,那么学生必定会奏出你意想不到的音符。
四、评价激励,培养兴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发、唤醒、鼓舞。”根据学生“爱表现自己,渴望成功”的心理,语文教师还应倾注激励深情,激发学生对习作的亲切感,保护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我发现学生刚开始写作时都会表现得局促不安,他们生怕自己写得不好,所以下笔总是小心翼翼。这时,教师就要给他们多一些鼓励,不光正确引导学生如何构思,还要让学生放大胆子写。教师在批阅作文时,要多看看学生文章的好词好句,哪怕是只用了一个好词,写了一个佳句,运用里一个名言警句,只要有一点可取之处,都要给与热情的肯定,让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寄予很大的期望,从而激起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当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时,学生内心会充满兴奋和成功的喜悦,得到的表扬越多,成功的体验越多,学生越容易增强自信心。
因此,只要教师善于运用激励评价,创设成功体验,用期待的心态等待学生的的点滴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孩子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去赞许孩子的每一点成功,多给学生一些肯定,多给他们一些笑脸,学生一定会满腔热情地投入习作,并把写作潜智发挥到最大程度。
五、一起写作,享受进步的快乐
其实,学生们也特别想看看老师写的作文,更想从老师的作文中学到一些写作方法。有段时间,我们一起写循环日记。我在日记中,和学生一起讨论学习中的困惑,交流生活中遇到的麻烦。记得那次,轮到我写日记,我翻开日记本,发现贾世鹏给我写了这样一句话:陈老师,如果你是学生,您希望您的老师怎样教您写作文呢?看后,一时无语,但细细想来挺有意思。我给贾世鹏留了这样一句话:不管我的老师用什么方法教我,我只希望写作是快乐的。你觉得老师用怎样的方式教你们,你们会觉得快乐呢?数天后,我发现后面的同学纷纷回帖似的给我留言:希望陈老师多说我作文中的优点;给我多圈点好词好句;希望老师和我们一起写作文……贾世鹏却写道:希望陈老师接受我们的挑战,我们给您出题,您来写范文给我们看,或者和我们一起写。很有想法的一个小家伙,我接受了他的挑战,其实我更觉得是一种邀请。
接下来的日子,学生给我出题,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写完后学生给我点评。有时候,他们和我写同一篇命题作文,我们互相比较,取长补短。一开始学生往往对我写的文章只说优点,不说缺点。后来,我在文章中故意流露一些缺点,他们也试探着说些意见。慢慢地,有些学生开始修改我写的文章,这也意味着他们的写作水平在提高。其实,有时候我从学生给我提的意见中学到不少东西呢。学生的作文水平在进步,我的教学水平也随着他们的进步而提高,我和学生一道享受着这份成长的喜悦。
“兴趣是做好的老师”。学生感兴趣做某事,就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文尤其如此。当学生对作文感兴趣时,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充满喜怒哀乐的事就会涌向笔端,从而自觉地、主动地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