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体制改革需要进一步研究的一些问题

来源 :经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sg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在理论上、实践上都取得了很大进展,积累了有益的经验.但是,随着工作的深入展开,也提出了许多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本刊开辟"管理体制改革大家谈"一栏,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发表了许多同志的宝贵意见,受到有关领导部门和广大读者的欢迎.为了把讨论深入一
其他文献
<正> 在编制企业生产计划时,我们经常遇到各种生产资源条件的限制(如设备能力、原材料、劳动力、资金等).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效果,应该如何来合理地使用与分配这些有限的资源?这就是我们要探讨的问题.为了便于阐述,我们假定某厂在计划期生产甲、乙两种产品,
<正> 单件小批生产企业的生产特点一般是品种多、周期长、无储备、产品结构多变、工艺复杂.所以,在组织这种类型的生产时,就不如大量成批生产的企业,在时间上有着连续性,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能经常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而是经常出现衔接不好,图纸、工艺不过硬,工艺装备(简称工装)不齐全,关键材料不配套等问题,致使企业的生产秩序不稳定,经济效果也较差.我厂生产也经常出现上述现象.如电站锅炉产品投料后,图纸仍有修改,工装还在平行制造,经常因工装配合不上而影响产品
<正> 时间定额是工人在生产中必须完成的最低限度的一项指标,是衡量工人生产效率的尺度之一.时间定额的完成情况实际上反映了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水平.因此,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制定时间定额.最近我们到一些中小型工厂进行调查,发现这些工厂几乎都不是按科学的统计方法,更没有进行分析计算来制定时间定额.有的嫌"麻烦",有的强调没有原始资料,有的根本不知道怎么利用统计方法制定时间
<正> (二)社会主义经济中的竞争已初步显示出活力对于社会主义经济的联合,是容易为人们理解的.对于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开展竞争,却有不少人持怀疑态度,甚至存在各种各样的阻力.尽管在实际生活中遇到各种阻力,开展竞争的时间又还很短,但是从许多地方的情况来看,竞争对于我国的经济生活已经起了积极作用,初步显示出它的活力.竞争促使企业按市场需要进行生产,克服过去某些生产与需要不对路,供与求脱节的弊
读者朱延福同志《必须正确地运用数字》的来信,对本刊数字运用的错误,提出了批评.这个意见很好,应引起我们编辑同志的注意,也可供作者参考.为此,现将来信予以发表,向朱延福同志表示感谢,并向读者表示歉意.
<正> 钢铁被尊之为"元帅",颇有一段历史了.虽然不敢说这种比喻已经家喻户晓,但传颂的人绝非少数.为了说明钢铁重要,把它比为"元帅",也无不可.因为是比喻,就不可能要求完全贴切.但是,多年来,"元帅"升帐,小兵让路,各行各业都要保"元帅"升帐.这套做法使得某些搞钢铁工业的同志摆起了"元帅"的架子:要投资
<正> 传统农业社会的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人力的数量,工业发展到今天,还须重视人力的质量.技术发展和管理演进都向人的才能提出挑战.经济发展的钥匙是人的本身.人能够开创技术优势,能够促进经济优势,还能够调动人本身的能力优势.优秀的企业领
<正> 中央某工业部的秘书部门,最近作了一次公文统计.今年一季度经他们手下发的公文多达九百六十三份(简报除外).在九十一天中发出九百六十三份公文,平均每天达十份以上.领导机关向下发文件,是件正常的事情,是不可缺少的.中央如此,省市如此,部委等领导机关也都如此.不发文件当然不行,但是,发这么多文件恐怕对上、对下,对本机关都好处不大.笔者就亲耳听到
<正> 在贯彻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方针的过程中,商业部门的重要任务是如何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的市场机制,正确发挥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以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一年来,商业部门为了搞活市场,作了很大的努力.这就是,调整购销关系,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开展多渠道流通;适当放宽计划和价格的管理.同一年前相比,工、农业部门的生产积极性高了,产品适销对路的多了;商业网点、人员增加,在相互竞争的推动下,服务方式和作风也有所改变;经营工作也比以前灵活了.但是,整个商业工作要适应两个"调节"相结合的新形势
<正> 本刊编辑部和全国总工会研究室、中央电视台电教部联合举办的《工业经济与企业管理基本知识讲座》,从5月27日到8月底由中央电视台向全国播发.这个讲座受到全国厂矿企业的热烈欢迎,讲稿(初稿)印了180万套,还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估计收看电视的,至少在200万人以上.这样一次管理知识的普及活动,是建国以来空前的,反映了在向四化进军中,广大企业干部要求掌握管理知识、提高管理水平的迫切愿望.讲座开始播送后,我们收到大量读者来信,反映讲座收看情况,并对讲座内容及如何发挥讲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