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型微电网源荷协调配置优化

来源 :电网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s21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独立型微电网需要支持多种电源和多种负荷高效稳定的组网运行.针对源荷双侧的不确定性,提出一种通过源端模型和负荷端模型迭代协调达到系统综合成本最小化的优化配置方法.在源端,根据用户负荷,考虑供电可靠性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以等年值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对多电源容量进行优化配置并提出电源出力最优调度策略.对于负荷端,利用模糊隶属度函数对峰谷时段进行动态划分,根据电力需求价格弹性模型,以电力负荷与可再生能源发电功率的差值绝对值和最小为目标函数,对动态分时下的峰谷电价进行优化,计算用户需求响应后的负荷.源荷模型交替迭代,得到风光柴储多能系统综合成本最小化的最优解.对某海岛微电网进行仿真研究的结果表明,该优化模型能够提高可再生能源配置容量和渗透率,缓解弃电现象,减轻柴油发电机和蓄电池的工作压力,在保证供电可靠性和用户利益的同时增加微电网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其他文献
针对现有配电网接地故障消弧装置存在的设备利用率低下、容量要求高等突出问题,提出了一种兼具接地故障调控与无功补偿能力的多功能并网型变流器(multi-function grid connected inverter,MF-GCI).首先介绍了MF-GCI的拓扑结构和工作原理,MF-GCI由有源模块和无源模块组成,系统在电网正常运行时工作于无功补偿模式,保证电网侧单位功率因数运行;在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工作于消弧模式,有效抑制接地故障电流.其次,通过数学推导和矢量图分析可知,有源和无源模块的协调运行实现了M
利用直流配电网整合直流型分布式电源与电力负荷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有效方式,然而,高比例强随机性源、荷的接入背景下,固定时间尺度的能量优化调度难以实现直流配电网较低成本投入下的经济性优化运行.提出一种考虑自适应实时调度的多电压等级直流配电网能量优化方法.首先,基于直流配电网净负荷特征,建立了直流配电网实时调度自适应时间尺度模型;然后,基于多电压等级直流配电网分层的结构特点,构建了多电压等级直流配电网分层、多时间尺度滚动优化调度框架,并且,在实时优化调度层,综合配电网源荷匹配率与总运行成本之间的博弈,提出了自适应
规模化电动汽车接入电网在各时段均存在一定可调控潜力,可通过充放电优化运行的方式调控电动汽车集群参与电网需求响应,提升配电网充裕水平.提出了一种交通–配电网耦合模式下的电动汽车集群可调控裕度及优化运行策略,利用挖掘出的灵活性对配电网可靠性进行提升.首先建立交通–配电网耦合系统,模拟用户状态参数变化得到日内电动汽车用户初始充电负荷时空分布.以电量–时间响应裕度指标为依据将各节点入网电动汽车聚类为充电集群,可延迟充电集群和放电能力集群.之后根据交通–配电网耦合关系分析得到各配电网节点的动态可调控裕度,进而实现对
电力市场环境下,针对现有研究无法满足含可调节负荷风光互补微电网市场交易面临的风险管控需要,建立了含可调节负荷风光互补微电网随机调度市场风险管控方法.首先,剖析了含可调节负荷风光互补微电网参与市场运行机理及其面临的市场风险.其次,建立了微电网与大电网双向调节功率特性方程,及可调节负荷双向调节功率特性方程,再利用半绝对离差风险度量理念,建立了含可调节负荷双向调节功率特性的风光互补微电网市场风险评估指标.再次,在随机规划建模框架内,建立了含可调节负荷风光互补微电网随机调度市场风险管控模型.然后,结合模型特点提出
随着配电网规模的扩大与分布式电源的并网运行,传统集中式故障区段定位方法难以满足故障诊断准确性和可靠性的要求.对此文章提出一种基于贝叶斯全解析模型与多因素降维的有源配电网分布式故障区段定位方法.首先构建基于多代理机制的分布式故障诊断模式,提出故障区段定位基本原理;其次考虑FTU多种类型信息畸变情况,提出基于故障假说的贝叶斯全解析模型,并利用故障矛盾理论与故障电流序列特征对模型进行降维与化简;最后论述多代理机制下故障定位方法的实现流程,准确定位配电网故障区段.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容错性,且能够有效改
在风水互补系统中,风电受政策扶持,常优先保证其全额消纳,而忽略了对水电的影响.随着产业与市场的发展,风电的补贴政策逐渐退坡,运行调度将优先考虑系统经济性,为此,将水电在互补运行下所受影响纳入经济调度考虑中,建立了风水互补系统效益指标体系,以互补系统效益最优为目标建立调度模型,并提出一种半控制的粒子群算法(semi controll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SC-PSO)进行求解.在算例中设置对照实验,探讨不同政策、不同规模、不同资源、不同工况下的互补系统资源调度,并用S
在用能形态转变关键期,有关园区级综合能源系统的试点项目集中涌现.多个园区以不同参与主体接入电力系统与热力系统构成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带来利益冲突与交互功率不匹配问题.为此,基于交替方向乘子分布式算法,建立了多园区服务商与综合能源供应商的两级协调优化运行模型.上级综合能源供应商运营管理电网与热网构成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下级各园区服务商控制管理各园区级综合能源系统.上级模型中针对热电能源本身特性,建立供需实时平衡的配电网以及考虑热能传输延时性的热网模型;在下级模型中利用多能转换设备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该文提出
场景法是适应风电高占比电力系统优化调度的重要方法.作为场景分析方法的研究热点,场景缩减的意义在于用少量代表性场景描述大量复杂性场景特征,达到降低计算复杂度的目的.针对风电出力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K-means聚类和同步回代消除算法(simultaneous backward reduction,SBR)相结合的场景缩减方法.首先基于改进的K-means聚类算法对原始场景进行快速分类,其次针对每一类簇中的场景集合采用基于Kantorovich距离的SBR算法进行缩减.该方法可以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同时,提高规模较
电力现货市场是反映电力短期供需关系和时空价值、引导电力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工具,也是中国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中的重要任务.集中式电力现货市场产生分时段的节点电价或分区电价,市场主体在交易中面临节点电价风险和阻塞风险.差价合同、金融输电权、结算权转让等风险规避机制是市场主体规避风险、提升交易效用的重要手段.对差价合同、金融输电权、结算权转让的机理进行了分析,说明了3者的应用会对市场主体产生相同数学形式的成本或收益变化,具有类似的金融属性.进一步对比了3种风险规避机制的等效性和差异性,分析了各自应用的场景、条件及
为了充分利用主动配电系统中分布式能源的灵活性并使之能参与电力市场,主动配电系统有必要等效为一座虚拟电厂.该文基于主动配电系统作为虚拟电厂参与日前电能量市场的场景建立聚合模型,并提出了一种不依赖日前市场信息便可计算虚拟电厂功率上下限、爬坡率和成本曲线的方法.该方法首先构建优化模型获得虚拟电厂功率上下限、爬坡率和分布式发电机的安全调度功率范围,然后根据分布式发电机和主动配电系统的特性获得虚拟电厂的成本曲线.通过该方法获得的参数,可以同时保证虚拟电厂的市场竞争力和满足配电系统的潮流约束.最后,通过输配联合系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