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的整体发展,地方音乐文化产业也表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不但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为地方群众提供了更多的精神文化食粮,有力推动了精神文明的建设。地方高校是地方的最高学府,也应该是地方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但是长期以来,两者并没有建立起一种良好的互动关系,使得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故本文以大庆市为例,就两者之间的互动,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获得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高校音乐 人才培养 音乐文化产业 互动研究
一、高校音乐人才和地方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关系
高校是对公民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几乎每一个地级城市,都有一所或几所高校,由所属省份的教育厅和地方政府进行管理。而地方文化产业则是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所开展的一系列文化活动。从定义上来看,两者似乎没有什么交集,但是在实际中,因为文化产业发展所涉及的方面众多,对人才的需求量巨大,所以经常陷入无人可用的尴尬境地。比如政府想排演一部反应本地文化的音乐演出,就需要大量的专业音乐和舞蹈人才。但是相关文化部门的人员,无论是在数量还是素质上,都与演出需要有较大的差距。而另一方面,高等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陷入了学生就业难的瓶颈,其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实践能力的缺乏所造成的,如果能够参与到地方文化产业的相关活动中来,将会使他们的实践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和提高。所以说,两者之间是一种互补的关系,开展好这种互动,必将获得一个双赢的结果。
二、高校音乐教育方面
1.加强地方音乐文化教育
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一个地区都有着悠久和丰富的地方音乐文化,而地方音乐文化产业建设,也往往是以此作为基础的,因为这些音乐资源为当地民众耳熟能详,较之其它音乐内容来说,更加具有亲和力。所以,为了实现高校音乐教育和地方音乐产业发展的互动,就要在日常教学中,加入地方音乐文化教育的内容。如笔者所在的大庆地区,作为地处中国北疆的一座石油城,其音乐文化是十分丰富的,既有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又有在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和石油、石油工人相关的音乐文化。这就要求将这些音乐文化内容及时引入到教学中来,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在最短时间内适应当地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举例来说,东北地区的秧歌全国闻名,大庆市也有很多以秧歌为主题的文化活动,当需要众多演员时,高校音乐系的同学却不会跳这种民族民间舞,这种互动也就无从谈起了。所以说,加强地方音乐文化教育,不但是音乐教育本身的需要,更是协助地方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
2.提高学生的舞台实践能力
长期以来,学生舞台实践能力的匮乏都是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一个最大短板。多数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很难有上台表演的机会,于是在一些演出中,因为紧张和生疏而导致演出失误,甚至难以进行下去的状况频出。音乐本身就是一门表演的艺术,特别是对于器乐和声乐主项的学生来说,舞台表演本身就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一部分。仅在台下演唱或演奏的十分出色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在舞台上从容大方,将自己的技艺全部展示出来。这也是支持地方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需要,因为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地方音乐文化产业还是以各种形式的演出为主,学生舞台实践能力欠佳,是难以满足现实需要的。所以学生舞台实践能力的提高,应该引起学校的充分重视。作为学校方面来说,要充分认识到其中的重要意义,下大力气完善相关的舞台实践设施建设,如音乐厅、排练厅、音响设备等,为各类实践活动的开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其次是教师方面,多数技能课教师都要带多名学生,完全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如每个月定期的汇报演出、和其它教师共同举办的师生音乐会等,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舞台表演机会。同时教师还可以和负责学校各类文艺活动举办的团委等部门取得积极联系,让音乐系的同学成为活动的主力军。作为学生来说,也应该充分认识到舞台实践对个人综合发展的意义,积极配合学校和教师,让自己的舞台实践能力得到充分提高,并与地方音乐文化产业发展形成良好的互动。
三、地方政府方面
1.充分认识到和高校展开合作的意义
近年来,伴随着物质生产的水平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需要也相应增加。音乐产业之所以能够蓬勃发展,并成为了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正是以此作为基础的。所以作为地方政府来说,理应将其看作是一项大事来抓,并对其发展进行全面的审视。通过审视可以发现,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人才的匮乏,而专业人才最大的输出地,正是地方的高校。和高校展开积极而广泛的合作,不但能够有效解决人才匮乏的问题, 而且还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经济发展和繁荣,提升整个城市人民的审美意识,获得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双丰收。所以说,音乐走向城市,助推音乐文化产业发展,关键就在于地方政府,他们的重视程度和相关决策,将直接决定两者互动的成败。需要地方政府高度重视这种互动的意义,并逐渐探索出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互动发展之路。
2.制定出完善的发展规划
作为地方政府来说,既然明确了这种互动的重要意义,就要着手制定出相关的发展规划。具体来说,主要包含三个方面。首先是成立相应的管理联络机构。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地方音乐文化产业发展和高校音乐教育的互动,需要有一个机构全权负责,并对所有事宜进行统筹管理。一般来说,可以从地方文化部门中抽调专门人员,并明确成员的分工,每一个成员都各司其职。让高校和地方的合作有了一个基础和阵地。其次是制定出具体的互动形式。比如要求各企事业单位组建合唱队、舞蹈队等,邀请高校师生作为指导教师;在市内的一些活动中,加入高校师生演出的专场,并要求媒体予以广泛报道;向一些企业提出建议和要求,在一些商业演出活动的举办上优先考虑地方高校的师生等。并在此基础上,每年定期举办高校的专场演出等。最后是逐渐建立起“集群发展模式”,在这一点上,同样地处东北的大连市,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大连市借助于政府推手,让高校音乐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参与文化活动和文化产业当中去,政府则针对高校音乐教育与城市文化建设互动建构长期规划和工作机制。这样的“集群发展模式”,今天在大连已经有了两个显性舞台:一是举办高校音乐演出季,政府提供舞台,媒体予以足够的宣传报道,形成市民关注度和整体氛围;二是在城市的各种节庆和重大活动中,在电台、电视台的节目和栏目创作中充分使用高校音乐教育的优势。然而,除这两个大舞台之外,“集群发展模式”在城市企事业单位、居民社区组建合唱队、舞蹈队、乐队等艺术组织的培训上,在城市各层面艺术活动的辅导、排练活动上,在指导城市各种商业性艺校、琴行和其他机构的艺术水准上,都可以发挥切实的作用。
综上所述,进入新世纪后,文化产业已然成为了一项有力推动经济发展的新产业,然而在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却呈现出了专业人才相对匮乏的趋势。而高校学生,则是对人才资源不足的有力补充。需要地方政府和高校开展更加深入和广泛的交流,将其看作是一项双赢的事业,使两者真正走上一条互动发展的轨道。很多城市和高校都已经开始了相关的探索,并收到了良好的成效。作为大庆市来说,应该对各类成功经验进行充分的学习,并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出相关的发展规划,将每项活动的开展落实到实处,真正让两者都因为互动而受益。也希望本文的粗浅研究,能够起到抛砖引玉之用,引起更多人对这一课题的重视,为高校音乐人才的培养和地方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基金项目:
本文系课题《大庆高校音乐人才培养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关系研究(项目编号:DSGB2013052)》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张迎芬.我国音乐文化产业传统发展路径研究[J].人民论坛,2011,(24).
[2]王丛丛.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产业发展浅析[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01).
[3]郑仕华.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实证研究——基于浙江省2007年投入产出表的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2,(04).
[4]魏谙书,张宇天放,王硕.文化产业融资的金融创新及相关建议[J].现代商业,2012,(09).
关键词:高校音乐 人才培养 音乐文化产业 互动研究
一、高校音乐人才和地方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关系
高校是对公民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几乎每一个地级城市,都有一所或几所高校,由所属省份的教育厅和地方政府进行管理。而地方文化产业则是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所开展的一系列文化活动。从定义上来看,两者似乎没有什么交集,但是在实际中,因为文化产业发展所涉及的方面众多,对人才的需求量巨大,所以经常陷入无人可用的尴尬境地。比如政府想排演一部反应本地文化的音乐演出,就需要大量的专业音乐和舞蹈人才。但是相关文化部门的人员,无论是在数量还是素质上,都与演出需要有较大的差距。而另一方面,高等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陷入了学生就业难的瓶颈,其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实践能力的缺乏所造成的,如果能够参与到地方文化产业的相关活动中来,将会使他们的实践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和提高。所以说,两者之间是一种互补的关系,开展好这种互动,必将获得一个双赢的结果。
二、高校音乐教育方面
1.加强地方音乐文化教育
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一个地区都有着悠久和丰富的地方音乐文化,而地方音乐文化产业建设,也往往是以此作为基础的,因为这些音乐资源为当地民众耳熟能详,较之其它音乐内容来说,更加具有亲和力。所以,为了实现高校音乐教育和地方音乐产业发展的互动,就要在日常教学中,加入地方音乐文化教育的内容。如笔者所在的大庆地区,作为地处中国北疆的一座石油城,其音乐文化是十分丰富的,既有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又有在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和石油、石油工人相关的音乐文化。这就要求将这些音乐文化内容及时引入到教学中来,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在最短时间内适应当地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举例来说,东北地区的秧歌全国闻名,大庆市也有很多以秧歌为主题的文化活动,当需要众多演员时,高校音乐系的同学却不会跳这种民族民间舞,这种互动也就无从谈起了。所以说,加强地方音乐文化教育,不但是音乐教育本身的需要,更是协助地方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
2.提高学生的舞台实践能力
长期以来,学生舞台实践能力的匮乏都是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一个最大短板。多数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很难有上台表演的机会,于是在一些演出中,因为紧张和生疏而导致演出失误,甚至难以进行下去的状况频出。音乐本身就是一门表演的艺术,特别是对于器乐和声乐主项的学生来说,舞台表演本身就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一部分。仅在台下演唱或演奏的十分出色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在舞台上从容大方,将自己的技艺全部展示出来。这也是支持地方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需要,因为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地方音乐文化产业还是以各种形式的演出为主,学生舞台实践能力欠佳,是难以满足现实需要的。所以学生舞台实践能力的提高,应该引起学校的充分重视。作为学校方面来说,要充分认识到其中的重要意义,下大力气完善相关的舞台实践设施建设,如音乐厅、排练厅、音响设备等,为各类实践活动的开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其次是教师方面,多数技能课教师都要带多名学生,完全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如每个月定期的汇报演出、和其它教师共同举办的师生音乐会等,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舞台表演机会。同时教师还可以和负责学校各类文艺活动举办的团委等部门取得积极联系,让音乐系的同学成为活动的主力军。作为学生来说,也应该充分认识到舞台实践对个人综合发展的意义,积极配合学校和教师,让自己的舞台实践能力得到充分提高,并与地方音乐文化产业发展形成良好的互动。
三、地方政府方面
1.充分认识到和高校展开合作的意义
近年来,伴随着物质生产的水平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需要也相应增加。音乐产业之所以能够蓬勃发展,并成为了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正是以此作为基础的。所以作为地方政府来说,理应将其看作是一项大事来抓,并对其发展进行全面的审视。通过审视可以发现,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人才的匮乏,而专业人才最大的输出地,正是地方的高校。和高校展开积极而广泛的合作,不但能够有效解决人才匮乏的问题, 而且还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经济发展和繁荣,提升整个城市人民的审美意识,获得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双丰收。所以说,音乐走向城市,助推音乐文化产业发展,关键就在于地方政府,他们的重视程度和相关决策,将直接决定两者互动的成败。需要地方政府高度重视这种互动的意义,并逐渐探索出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互动发展之路。
2.制定出完善的发展规划
作为地方政府来说,既然明确了这种互动的重要意义,就要着手制定出相关的发展规划。具体来说,主要包含三个方面。首先是成立相应的管理联络机构。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地方音乐文化产业发展和高校音乐教育的互动,需要有一个机构全权负责,并对所有事宜进行统筹管理。一般来说,可以从地方文化部门中抽调专门人员,并明确成员的分工,每一个成员都各司其职。让高校和地方的合作有了一个基础和阵地。其次是制定出具体的互动形式。比如要求各企事业单位组建合唱队、舞蹈队等,邀请高校师生作为指导教师;在市内的一些活动中,加入高校师生演出的专场,并要求媒体予以广泛报道;向一些企业提出建议和要求,在一些商业演出活动的举办上优先考虑地方高校的师生等。并在此基础上,每年定期举办高校的专场演出等。最后是逐渐建立起“集群发展模式”,在这一点上,同样地处东北的大连市,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大连市借助于政府推手,让高校音乐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参与文化活动和文化产业当中去,政府则针对高校音乐教育与城市文化建设互动建构长期规划和工作机制。这样的“集群发展模式”,今天在大连已经有了两个显性舞台:一是举办高校音乐演出季,政府提供舞台,媒体予以足够的宣传报道,形成市民关注度和整体氛围;二是在城市的各种节庆和重大活动中,在电台、电视台的节目和栏目创作中充分使用高校音乐教育的优势。然而,除这两个大舞台之外,“集群发展模式”在城市企事业单位、居民社区组建合唱队、舞蹈队、乐队等艺术组织的培训上,在城市各层面艺术活动的辅导、排练活动上,在指导城市各种商业性艺校、琴行和其他机构的艺术水准上,都可以发挥切实的作用。
综上所述,进入新世纪后,文化产业已然成为了一项有力推动经济发展的新产业,然而在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却呈现出了专业人才相对匮乏的趋势。而高校学生,则是对人才资源不足的有力补充。需要地方政府和高校开展更加深入和广泛的交流,将其看作是一项双赢的事业,使两者真正走上一条互动发展的轨道。很多城市和高校都已经开始了相关的探索,并收到了良好的成效。作为大庆市来说,应该对各类成功经验进行充分的学习,并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出相关的发展规划,将每项活动的开展落实到实处,真正让两者都因为互动而受益。也希望本文的粗浅研究,能够起到抛砖引玉之用,引起更多人对这一课题的重视,为高校音乐人才的培养和地方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基金项目:
本文系课题《大庆高校音乐人才培养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关系研究(项目编号:DSGB2013052)》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张迎芬.我国音乐文化产业传统发展路径研究[J].人民论坛,2011,(24).
[2]王丛丛.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产业发展浅析[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01).
[3]郑仕华.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实证研究——基于浙江省2007年投入产出表的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2,(04).
[4]魏谙书,张宇天放,王硕.文化产业融资的金融创新及相关建议[J].现代商业,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