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发展重心放到了经济发展上,这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不仅没有将生态建设放到与城市发展相同的高度上,反而对生态环境产生了极大的破坏。当前国家已经认识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了,城市的生态园林规划正是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进行的积极举措。本文从生态园林相关的概念切入,分析生态园林规划和设计中应当注意的原则性的问题,最后对生态园林规划设计中应当注意的一些技术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 生态园林 规划与设计 技术问题
当前,城市的生态园林规划势在必行,这是由很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首先,以往经济发展是我国发展的中心任务,因此忽视了生态环境的建设甚至是对生态环境有很大的破坏;其次,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升,人们对自己所处的居住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再次,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压力骤然变大,城市处在超负荷的运转。对城市的环境要求进一步提高,城市需要生态的规划来消化突然间猛增的人口数量。尽管国家和地方都已经开始意识到了生态园林规划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拘于各种条件的限制还是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就要规划者理清生态园林规划的目标和相关任务,在规划时能够有的放矢。
一、生态园林规划概述
(一)生态园林相关概念
十八大以后,生态文明进入了国家的战略层面,城市生态园林建设才又被频繁提起。其实生态园林并不是近期的产物,它在上个世纪末就已经诞生。在当时,园林专家提出了生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为人类创造文明和谐的生态环境与十八大的论述如出一辙。
生态园林规划指的是根据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建立多个层次的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的植物群落,与人和其他的动物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既美丽又文明的生态环境。本文所说的生态园林主要是指存在于城市内部的,能够与城市协调发展的园林。
既然生态园林是人工构建的,那么其应该包含有两个层次的要素:自然的和人工的。自然的要素指的就是各种植物、水、土壤、其他生物等等;人工要素就是以人的需求和审美为前提,以不破坏整个环境的整体性为准则的,在自然环境中设置的起到点缀、辅助等设施。例如亭台楼阁或者木质小桥等等。
(二)生态园林规划设计中应当注意的原则
生态园林在规划设计的时候应当遵循一定的准则:首先必然是生态性。生态园林在规划的时候应当将生态环境作为规划的核心和重点,其他的任何东西都是辅助生态环境的。脱离了生态环境,生态园林规划无从谈起;其次是开放性。生态园林如果在封闭的空间,那么根本没有必要去规划和建造,如果将一块区域封闭起来,那就成了保护区而不能称之为生态园林。生态园林的开放性特点是保护区所不具备的;最后是
二、生态园林规划设计中应当注意的技术问题
那么在具体的生态园林规划设计中,应当对下面的一些问题特别注意:
首先,应当将生态文明建设和以人为本作为生态园林规划的两个重点工作去做,坚决落实科学发展观。人与自然的和谐,正是生态园林所要表达和努力做到的内容。另外,以人为本还体现在一切以人的需求为主,建立生态园林是为了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能够让人在城市生活得更加惬意,也能够从自然中领略和谐之美,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力量。
其次,应当根据本地的情况选择生态园林内的动植物,还应当考虑到生物的多样性。某些植物或者动物只能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之中,所以要充分考虑到本地的气候和人文因素,选择适宜生长或者生活的动植物,不要刻意选择其实并不适应本地的生物。在这个前提下,应当充分注意生物的多样性选择,这样才能够形成一个有机的循环的生态系统,生态园林的生态二字才能够体现。
最后,生态园林的规划和设计应当跟城市的历史和
发展相结合,突出城市特色,建立有城市标记的生态园林。历史和自然其实并不对立,并且二者是息息相关的。例如在古代,就有很多私人的园林,在当前的生态园林建设中既可以保持这个园林的历史样貌,也可以同时对园林外的生态环境进行建设,形成一个自然环境和人文条件并存的新的城市形象,创造出独特的能够与其他任何城市想去别的生态园林。
三、结语
人的天性是回归自然,享受自然,哪怕人们处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中;社会的发展必须要以人为本,人的需要才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社会发展的目标。也就是说,想要建立和谐社会,想要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共同成为我国五位一体的发展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到城市规划领域,就是要在城市中做好生态园林的规划和设计。当前城市园林规划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规划者需要以人为本,以促进城市的生态化为目标,改变城市的现状。
参考文献:
[1]常庆禄,王森.走出城市园林建设误区 提高绿化生态效益[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4(1).
[2]冯国禄,向小奇.中国景区城镇生态园林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6(5).
[3]陈恩健,陈艳.生态园林对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以山东省济宁市为例[J].中国建设信息,2008(9).
[4]卢春霞.城市色彩表述及控制策略研究——以宿迁市为例[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12).
[5]柴元媛.城市园林建设生态观的形成与发展[J].青海农林科技,2004(3).
(作者单位:武昌理工学院)
关键词 生态园林 规划与设计 技术问题
当前,城市的生态园林规划势在必行,这是由很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首先,以往经济发展是我国发展的中心任务,因此忽视了生态环境的建设甚至是对生态环境有很大的破坏;其次,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升,人们对自己所处的居住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再次,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压力骤然变大,城市处在超负荷的运转。对城市的环境要求进一步提高,城市需要生态的规划来消化突然间猛增的人口数量。尽管国家和地方都已经开始意识到了生态园林规划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拘于各种条件的限制还是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就要规划者理清生态园林规划的目标和相关任务,在规划时能够有的放矢。
一、生态园林规划概述
(一)生态园林相关概念
十八大以后,生态文明进入了国家的战略层面,城市生态园林建设才又被频繁提起。其实生态园林并不是近期的产物,它在上个世纪末就已经诞生。在当时,园林专家提出了生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为人类创造文明和谐的生态环境与十八大的论述如出一辙。
生态园林规划指的是根据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建立多个层次的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的植物群落,与人和其他的动物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既美丽又文明的生态环境。本文所说的生态园林主要是指存在于城市内部的,能够与城市协调发展的园林。
既然生态园林是人工构建的,那么其应该包含有两个层次的要素:自然的和人工的。自然的要素指的就是各种植物、水、土壤、其他生物等等;人工要素就是以人的需求和审美为前提,以不破坏整个环境的整体性为准则的,在自然环境中设置的起到点缀、辅助等设施。例如亭台楼阁或者木质小桥等等。
(二)生态园林规划设计中应当注意的原则
生态园林在规划设计的时候应当遵循一定的准则:首先必然是生态性。生态园林在规划的时候应当将生态环境作为规划的核心和重点,其他的任何东西都是辅助生态环境的。脱离了生态环境,生态园林规划无从谈起;其次是开放性。生态园林如果在封闭的空间,那么根本没有必要去规划和建造,如果将一块区域封闭起来,那就成了保护区而不能称之为生态园林。生态园林的开放性特点是保护区所不具备的;最后是
二、生态园林规划设计中应当注意的技术问题
那么在具体的生态园林规划设计中,应当对下面的一些问题特别注意:
首先,应当将生态文明建设和以人为本作为生态园林规划的两个重点工作去做,坚决落实科学发展观。人与自然的和谐,正是生态园林所要表达和努力做到的内容。另外,以人为本还体现在一切以人的需求为主,建立生态园林是为了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能够让人在城市生活得更加惬意,也能够从自然中领略和谐之美,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力量。
其次,应当根据本地的情况选择生态园林内的动植物,还应当考虑到生物的多样性。某些植物或者动物只能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之中,所以要充分考虑到本地的气候和人文因素,选择适宜生长或者生活的动植物,不要刻意选择其实并不适应本地的生物。在这个前提下,应当充分注意生物的多样性选择,这样才能够形成一个有机的循环的生态系统,生态园林的生态二字才能够体现。
最后,生态园林的规划和设计应当跟城市的历史和
发展相结合,突出城市特色,建立有城市标记的生态园林。历史和自然其实并不对立,并且二者是息息相关的。例如在古代,就有很多私人的园林,在当前的生态园林建设中既可以保持这个园林的历史样貌,也可以同时对园林外的生态环境进行建设,形成一个自然环境和人文条件并存的新的城市形象,创造出独特的能够与其他任何城市想去别的生态园林。
三、结语
人的天性是回归自然,享受自然,哪怕人们处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中;社会的发展必须要以人为本,人的需要才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社会发展的目标。也就是说,想要建立和谐社会,想要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共同成为我国五位一体的发展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到城市规划领域,就是要在城市中做好生态园林的规划和设计。当前城市园林规划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规划者需要以人为本,以促进城市的生态化为目标,改变城市的现状。
参考文献:
[1]常庆禄,王森.走出城市园林建设误区 提高绿化生态效益[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4(1).
[2]冯国禄,向小奇.中国景区城镇生态园林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6(5).
[3]陈恩健,陈艳.生态园林对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以山东省济宁市为例[J].中国建设信息,2008(9).
[4]卢春霞.城市色彩表述及控制策略研究——以宿迁市为例[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12).
[5]柴元媛.城市园林建设生态观的形成与发展[J].青海农林科技,2004(3).
(作者单位:武昌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