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来男友动真情,金领丽人的“传奇”爱情

来源 :女子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chang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逼无奈,租个男友哄父母
  
  李娜的家在上海浦东,她从小就是个聪明伶俐、性格独立的女孩子。1994年高中毕业后,她考上了上海某著名大学工商管理专业,1998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1999年她又考取了美国某著名商学院的MBA,经过3年的刻苦攻读,于2002年上半年毕业。毕业前夕 ,她就应聘到美国一家知名的跨国公司工作。经过短暂的培训后,李娜即被派回国内,出任该企业中国区的副总,年薪10万美金。年仅28岁的她,成为一位典型的知识新贵、金领丽人。
  李娜的父母是上海某国有企业的职工,此时都早已退休在家。女儿事业有成,他们心里十分欣慰,但是女儿的婚事却让两位老人头疼不已。两位老人都已经60多岁了,膝下只有一女,他们急着要抱外孙。但是,女儿都这么大了,却连个男朋友都没有,做父母的,难免会心急如焚。因此,女儿回来不久,他们便开始不断地催促女儿赶紧找个男朋友,并多方打听,亲自替女儿物色人选,“逼”着女儿去相亲。但是 ,一连相了十几个,其中不乏政府官员和身价千万的老板,李娜却没有一个中意的。
  李娜频频相亲却无动于衷,其中固然有工作繁忙、没有心情顾及情感问题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她曾在感情上受过伤害,曾经大学的恋人为了自己的前途背叛了她。从此,她再也不敢相信爱情。可是,她又不想惹父母生气,只好这样表面上跟他们敷衍一下。
  2003年10月初,李娜因为工作上的一次挫折很失落,一回到家她就把自己关进了屋子里。不一会儿,不知情的母亲便拿着刚替女儿物色到的两位男友人选的照片,送到她面前让她看,并说自己已经代她与两人分别约定了见面时间时,李娜忍不住对母亲大吼起来:“真烦人,我的事你们以后别管了行不行?我谁也不想见!”
  一会儿之后,她又觉得自己这样做不好,伤了父母的心,于是去向母亲道歉。只见母亲正坐在客厅里抹着眼泪。李娜于心不忍,便走上前去向母亲道歉,并抱着母亲说:"妈,不是我不愿意,你们简直把我逼得都快要发疯了!我理解你们的苦心,但是你们让我自己做主好不好?这样吧,你们给我一个月时间,我一定给你们带回来一位乘龙快婿!"母亲无奈地点了点头,算是默许了。
  自此,父母不再逼李娜,但是,李娜能从老人的眼光里看到他们深深的期待。可是,成天忙得要死的她,又哪有时间去谈男朋友呢?半个月后的一天,她正在浏览公司的员工招聘计划,忽然灵机一动:我为什么不可以暂时先替自己"招聘"一位男友,哄哄父母开心呢?
  说办就办,她迅速草拟了一份详细的"租赁合同",规定了双方应各自履行的责任和义务,比如,乙方(受聘方)在租赁期内,不得在人前人后假戏真做,对甲方有任何动机不良的骚扰行为;但为了让甲方的父母相信,甲方准许乙方可以在父母面前有一些拥抱、牵手的亲昵举动等等。租赁期半年,根据乙方的表现,酬金高达3万到3.5万元。
  拟好合同后,李娜来到了一家著名的婚介所,委托他们代为办理租赁男友的业务。该婚介所指派一位名叫郑睿的小伙子专门接待她。郑睿1.80米的个子,英俊魁梧,不乏幽默感,令李娜未预料到的是,"租赁男友"的广告刊出后,尽管有不少小伙子前来应征,但没有一个令她感到满意,反而浪费了她的大量时间和精力。眼看着许给父母的一个月期限快要到期,李娜大伤脑筋。最后,她灵机一动,想起了郑睿。年轻、帅气、有幽默感,而且通过这一段的交往,她还发现他朴实、真诚、敬业,就是他,父母一定会满意的!于是,2003年10月底,她把郑睿约到一家咖啡厅,向他说明了自己的想法。郑睿想了想,笑着说:"既然李小姐看得起我,那我就姑且拿‘玻璃'冒充一下‘钻石'吧!"
  
  爱上租赁男友,为"逼"爱拖欠薪水险酿官司
  
  2003年11月初,李娜带着郑睿回家见父母,在她的授意下,郑睿自我介绍说他在一家网络公司工作。郑睿左一个"伯父",右一个"伯母",一到家就钻进厨房,不一会儿就"变"出一桌子色香味俱全的菜来。人长的帅,又腿勤嘴甜,乐得李娜的父母都笑开了花,事后直夸女儿有眼光。
  自此,每隔一周两周,李娜都要带着郑睿回家,过一个其乐融融的周末。通过交往,李娜了解到,25岁的郑睿家在河南商丘农村,母亲去世得早,父亲又有严重的胃病,家里还有两个妹妹在上学,经济十分困难。为了挣钱供养两个妹妹读书,他高中还没毕业就来到上海打工,干过建筑小工、装修工,做过业务员,在艰难的生活中,他并没有甘于命运,而是通过自学考试获得了大专文凭,现在正在自修本科。他现在在婚介所打工,一个月的薪水只有1000多元。因为急需要钱,李娜提供的半年3万元的报酬才吸引了他来做这个"租赁男友"。了解到这些后,李娜不禁对他多了几分欣赏。
  爱意萌生后,李娜并未及时表露。她还要考验一下郑睿的人品。过了一段时间,郑睿的父亲胃出血需要手术,郑睿东拼西凑了5000元,还有3000元的缺口。他找到李娜,请求预支3000元。李娜拿出5000元给他,说是自己的一点"心意",不算做预支。郑睿却不肯接受,还坚持给她打了借支条。从这件事上,李娜看出郑睿的质朴与纯净,对他的爱意更加坚定了。她觉得,郑睿的学历虽然低了些,但其自身综合素质却很高,她要用她的爱,将来把他塑造成一个事业上的成功男人!
  李娜开始有意督促郑睿努力提升自身的品位和综合素质。她带着他出席一些隆重的社交场合,让他感受他以前从未有过的生活,并劝说他辞去工作,去大学里学习经济管理,为将来遨游商海打基础。然而,正是她的这种"改造"方式,让自尊心很强的郑睿觉得压力很大,内心很反感。
  半年的协议期就快到了,2004年4月下旬,李娜把郑睿约到咖啡厅,按照约定付给了他一半的酬劳,然后拿出刚买的一对价值不菲的漂亮的情侣表,要将那块男式的送给他,说:"郑睿,谢谢你一直以来对我的帮助,和你在一起,我们全家都感觉到幸福和快乐。我希望这种快乐的感觉能在我的生活中一直持续下去。"出乎她的所料,郑睿并没有当场接受她的礼物。其实,他早已隐隐约约感受出了她的爱,但他觉得自己跟她在一起压力很大。 他委婉地说,让他考虑考虑,再做决定。
  几天后的约会,郑睿却明确地告诉她,他对她只有尊敬和感激,但没有爱意。李娜不甘心地问:"为什么?难道我不好吗?"郑睿坦诚地说,不是他不动心,而是理智告诉他,二人根本不是同一世界的人,在一起不合适。李娜再三劝说却无济于事。
  转眼到了2004年4月底,协议期满,按照规定,李娜应当向郑睿支付最后一笔2万元的酬金,正式解除协议。偏偏在这个时候,父母已经建议她早些确定婚期了。协议一解除,如果父母知道了真相,自己怎么向他们交待?李娜心烦意乱。如果不付给他2万元,还愁他不来找自己吗?李娜无奈之下,决定采用"缓兵之计" ,慢慢地做郑睿的思想工作。于是,协议期满后,她没有按照合同付给郑睿最后的2万元。此后,李娜几次约郑睿出来,分别提出了为他重新安排工作、送他进大学读在职研究生的愿望,都被郑睿拒绝。而她闭口不谈付酬的事,也令郑睿内心对她非常失望。
  2004年5月初,郑睿的父亲出现手术后严重感染,住进了医院,急需一笔钱。他找到李娜,希望她遵守协议付给他2万元。因为自尊心作祟,他没有把父亲的事情告诉李娜。正好李娜的父母一直催她带郑睿回家吃饭,李娜为了给父母"一个交待",便假意让郑睿跟自己一起"回家拿钱"。郑睿被逼无奈,只好答应。
   但是,离开时,李娜考虑到付完了钱就可能再也不能约他出来,只象征性地付给了他2000元,这让郑睿心里十分烦恼。
  5月中旬,郑睿终于忍无可忍,决定用法律的手段为自己讨回欠薪。他找到上海某律师事务所求助,该所律师陈恒接待了他。了解情况后,陈律师劝他"以和为贵",先不要急着起诉。随后,他约访了李娜。李娜没想到自己的"逼"爱行为给郑睿带来了这样的伤害,心里感到十分歉疚。5月21日,她及时向郑睿付清了全部1.5万元欠薪。
  
  真诚沟通,铩羽的爱情柳暗花明
  
  此后一两个月的时间,李娜的父母一直没有见到郑睿,也没有接到他的电话,便逼问女儿是不是跟他闹矛盾了。李娜借口郑睿调外地去工作了。母亲便要他的联系电话。李娜觉得再也没办法隐瞒了,就把事情的真相原原本本告诉了父母。
  父母听得瞠目结舌。两位老人家特别喜欢郑睿,因此,他们并没有因他的身世家庭而轻视他,反倒是一致鼓励女儿想办法让他打开心扉。他们帮李娜分析原因,认为她试图"改造"郑睿的心情太急切,让他产生反感,同时也把他给吓跑了。他们忠告女儿:"爱情不是改造,而是接受。如果你真爱他,就不要试图去改造他,而是发自内心地去接受他。你要记住,以心换心是通往爱情的最佳途径。"
  两位老人的话让李娜茅塞顿开。她回过头来一想,终于发现自己的确很多地方都做的不好:认识半年多了,她甚至从未去过郑睿租住的小房子里;每一次他们在一起时,她一向是款姐心态,从不让郑睿买单;跟他在一起,她只顾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似乎从未认真对待过他说的任何一句话、任何一件事……归根结底,是自己对他缺乏真正的尊重,而他在自己的面前,也就缺少了尊严。相爱,是要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没有了平等,又怎能建立起来爱情?她下决心改变自己在他心目中的形象。
  她给郑睿打了个电话,真诚地向他道歉。两个多月没联系,郑睿接到她的电话,竟然感到一丝意外的惊喜。面对李娜的真诚,他也很真诚地对她给自己的诸多帮助表示感谢。李娜以玩笑的口吻说:"既然是这样,那你就抽个时间请我去喝咖啡哦!"
  郑睿爽快地答应了。此后,每隔几天, 李娜都要打个电话向郑睿问候一下。不久,李娜到河南出差,她不顾疲累,亲自抽时间跑到商丘郑睿的老家,看望郑睿的两个妹妹和他生病的父亲。郑睿知道后,内心非常感动。淡淡的交往,竟让两人渐渐有了异性知音的感觉。
  转眼到了2005年春节期间。因为单位安排郑睿春节期间值班。无法回家的他接受李娜一家的邀请,在他们家里度过了一个愉快的除夕之夜。但是,正月初三的时候,他突然患上了急性肠胃炎,上吐下泻,几乎虚脱。李娜把他送到医院治疗,自己亲自在旁边悉心照料他,出院后,每天都给他煲出营养美味的羹汤,为他补身体。此时,郑睿已经确定,李娜确实是一个值得自己全身心去爱的人,他已下定决心:为了她,自己也要不断地努力,全面提升自己!
  2007年春节过后,郑睿和李娜终于幸福地迈上了婚姻的红地毯。在婚礼上,郑睿小心地为李娜戴上一枚漂亮的铂金钻戒,轻轻一吻她的手指,深情地注视着她说:"娜娜,我现在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为上帝把白雪公主赐给了我这位幸运的‘小矮人',我要用我的一辈子来珍惜你! "李娜无言,含着泪点点头,轻轻偎进他宽厚的怀抱……(未经作者同意,谢绝任何报刊转载,否则将诉诸法律)
  
  责编/马冲冲ma-ch-ch@163.com
其他文献
情人节那天,我所遇见的几乎每一个人都在嘻嘻哈哈地表达着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惆怅。男士们落寞地抱怨:有玫瑰,却不知该送给谁?女士们酸楚地叹息:去年还有人提议佳节共度,今年却没人吭一声,哎,混得一年不如一年了……仿佛人人都患上了“情人节幽怨综合征”,虽然半真半假貌似戏言,但安分守己的背后,掩盖不住的是一颗颗驿动的心。听着听着,蓦然惊觉:原来,围城内众多循规蹈矩的中年男女,其实早已身在曹营心在汉,用眼角余
期刊
苏思苦着一张脸向我抱怨:“现在全世界都流行作秀吗?超女、好男儿那些选秀活动不用说,老公爱在公司同事面前秀大方也可以不计较,可他怎么就把作秀的风气带到婚姻里来呢?好好的生活,平静祥和地过日子不好吗,他偏爱作秀,把我们的生活当成一场假惺惺的喜剧演出,太虚荣了!”而苏思的老公叶锦则对我说:“我想让所有人都看见,我和苏思的婚姻有多么幸福美满,偶尔的吵闹当然更不能给外人看见,这都是为了她着想……”    
期刊
海燕和波子在同一行业内都是优秀人才,两个人很年轻就结了婚,也凭着自己的能力买豪宅、买名车,也生了一儿一女,看似什么都有了,但两人个性不合越来越明显。经年累月的不合,让两人都认为,离婚才是解脱。  虽然把婚离了,财产也分配得很清楚,两人却不反对同住在一个屋檐下。家里是楼中楼,波子住1楼,海燕和小孩住2楼,理由当然是为了小孩必须在"健全家庭"中长大,不要因为单亲而被歧视。  他们甚至说好,各自可以交男
期刊
读到一则故事:某香港老板尽管一把年纪、长相对不起观众,但拥有上亿资产。跟了他3年的女孩子听到“过段日子再找你”的最后通牒后,先是拖拖拉拉,后又哭哭啼啼,想“死给他看”,烦得这个老板“死也不想看”。人家已经变心了,你就是不愿意放手,死缠烂打,纠缠不休,这还是爱吗?  还有那些吃软饭的男人。就是没有勇气一手砸烂软饭碗,傲然而起,大声宣布:我不要一分钱,只要自由身!吃惯用惯享受惯了,离场当然舍不得。于是
期刊
高中时有3位要好的女同学雪梅,一佳, 可欣。大家经常电话联系,见了面更是无拘无束,聊一些过去和眼下的各类话题。  一天,雪梅约我散步,徜徉在华灯初上的城市街头,我们聊了许多,雪梅突然问我:“你幸福吗?”我想了想,说:“我没有一佳幸福。”  一佳像她的名字一样洋气可爱,娇小玲珑,只是喜欢动不动闹小脾气,却嫁了个高大英俊温柔有加的老公,什么家务活儿也不让她干,像宠公主一样宠得她娇气十足。坐月子时我去看
期刊
2006年我从广州大学毕业二年,本应是一个在职场痛并快乐着的白领女青年,却一招不慎身怀三甲。待产的日子,除了照顾好自己和腹中胎儿的胃口,我无需担忧柴米油盐之事,身边跟着一个昏头昏脑的小保姆,老公阿山和她一齐将我当成“一级保护动物”细心看管。  老公一直是我的骄傲,比我大10岁的他与朋友开着一家律师事务所,由于规模所限,每月保持有万元左右的入账。阿山为了挣钱,几乎用上了所有时间,每天除了睡觉、吃饭、
期刊
晚上看电视,一档栏目中几个嘉宾正为“女人到底要不要做全职太太”的问题而大肆讨论。其中一个女嘉宾对女人放弃工作留在家中做全职太太的反对尤为强烈,理由说了一堆大致可简单地归为一句话便是,女人有了独立的经济才会有独立的人格。  我却觉得将女人在经济上的独立和人格上的独立划等号,未免有些太过武断。其实,只要稍加留意,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职业女性。她们有着一份不错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上班时她们尽职尽责,回到家
期刊
这不是性别问题,是美学问题……  走在走廊底下,身后传来一声,"美女"。不知道该不该回头。  这声音听起来很熟,但我跟声音的主人其实不熟,是工作上认识的男人,没有私谊,只有礼貌性的交谈,偶尔在茶水间遇上了,只能聊聊天气,或当天的头条新闻。  "美女……"那声音继续追上来。我依旧不肯回头。回头多可笑啊,不回头又嫌造作无礼。但我就是不甘心哪。不甘心迁就这一类无趣的社交语言。  随口将女人称作美女,是一
期刊
经过5年的大熊市后,股市如一头发飙疯牛撞栏而出。股市疯了,人也疯了。马路上、饭店里、公交车内、办公室中,甚至洗澡堂子里也无不“谈股论基”,似乎不炒股就是落伍。  如果非要说炒股是时尚,老公真算得上是“资深”时尚人士。瞧瞧他的股票账户开户日期:1993年12月10日。资格老,不见得捞钱多。想想这十多年,我家被股票折腾得够呛——那是在看着股市的脸过日子,股市好过,我家的日子就好过。玩股票,心理成本太大
期刊
据权威数据表明:中国人平均5年换一次工作,而且有过1次至2次跳槽经历的女性比男性高出14%。同时女性在跳槽中更容易产生法律上的认识误区。那么,女性跳槽时怎样才能跳过“东家”的“陷阱”、绕过自挖的“坑”,从而避免自伤或被他伤呢?    跳过“东家”的“陷阱”    陷阱一:辞职需审批,否则属违约  陷阱特征:在劳动合同中植入"辞职审批"条款,一旦员工要跳槽走人,即启动该条款令其承担违约责任。  情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