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很多企业眼里,“国际化”就是出口创汇,给国外大公司做定牌;更有甚者认为“国际化”等于自讨苦吃,“守着中国13亿人口市场的‘肥肉’,为什么还要到国际上去啃硬骨头?”
当其他中国企业还只满足于到海外购买更多自然资源或以OEM的方式赚取出口利润的时候,海尔则选择了一条更为艰难的全球化之路。在海尔人的理念中,国际化不仅仅是创汇,更重要的是创牌——创出中国的世界名牌。正如张瑞敏所说,这不是企业愿不愿意的问题,而是有没有这个能力的问题。进军国际市场并非海尔突发奇想,而是在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
入乡随俗,小试“冰”芒
2007年6月中旬的一天,当黄德诚乘坐的班机降落在巴基斯坦拉哈尔国际机场时,他的职业生涯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海尔冰箱中国区产品经理转为海尔巴基斯坦市场总监。凭借着8年在中国无锡、武汉等地区的冰箱产品营销经历,黄德诚开始了一种全新的探索与实践。
从机场到位于郊外的海尔工业园足有50分钟的车程,在领略了令人欣喜的异域风光后,黄德诚终于看到了那熟悉的标识,巨大的海尔广告牌使他有了一种家的感觉。
事实上,海尔冰箱在海外16个国家和地区都建有世界一流的生产基地,它们虽然都源自海尔一家亲,但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定位。此时,在生产线上忙碌的黄德诚并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用全新的产品开辟新客户、新渠道,并在巴基斯坦人民心目中树立起海尔的品牌。
早在2001年4月,海尔海外的第二个工业园在巴基斯坦奠基,并和当地一家颇具渠道实力的家族企业进行合资,除了生产冰箱外,还同时生产空调与洗衣机。当时,巴基斯坦本土的家电工业还很落后,只相当于海尔创业期的水平。
经过6年的本土化运营,海尔逐渐融入了当地市场。除了根据巴基斯坦天气炎热、冰箱开关频次高、电压不稳等情况生产出适合本地市场的冰箱外,海尔还根据当地消费者需求自主研发出差异化的产品。
在巴基斯坦,炎热的天气让消费者对冰块近乎痴迷。然而,与欧美及中国的消费者不同,当地人更愿意利用不锈钢盆、大可乐瓶,甚至家用小水桶来替代专用的制冰容器。海尔冰箱因地制宜地定制了一套从企划,到研发、制造、销售等整个流程,满足了巴基斯坦消费者对快速制冰的需求,也因此打开了销路。
本着三位一体的理念,海尔冰箱对巴基斯坦市场的产品结构进行了精心布局:当地生产的冰箱有七成在本土销售,三成出口到伊朗、阿富汗等市场,预计2008年还将出口到北非、中亚等国家;同时,从中国进口一批产品到当地市场销售。2008年,巴基斯坦市场还将会出现泰国工厂生产的风冷冰箱,以及印度工厂生产的节能冰箱。
海尔冰箱市场部人员表示,这样的产品结构与产能端口布局直接会形成一个面向全球的市场定位,即巴基斯坦海尔冰箱厂是一个面向全球的工厂,而巴基斯坦市场同样也是一个全球化的市场。
如今,海尔冰箱在巴基斯坦的中高端市场已拥有35%左右的份额,但这绝不是其希望达到的最终目标。对海尔冰箱而言,追求的是用全球资源满足全球用户需求,争的是全球用户满意度第一。
墙外开花,香远益清
就在海尔巴基斯坦工厂如火如荼地运营时,海尔印度工厂也拿出了自己的战绩。2007年8月,当炽热的阳光烘烤着印度最大的港口——孟买港时,海尔在印度的冰箱厂生产出的第一批冰箱开始装船。再过数小时,这批冰箱将启航发运,途经阿拉伯海直达更酷热的中东卡塔尔首都多哈的一家世界级连锁店。整个航程预计10天左右。
海尔冰箱本部相关负责人指出,在收购印度工厂前,海尔只是一家要缴纳高额关税的普通家电进口商。收购使海尔一下子变身为当地的制造商,不仅为政府增加了税收,还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印度政府为此把海尔视为当地经济的一部分;而印度民众则踊跃地加入了这家他们认为颇具前途的企业。
《世界是平的》一书中强调:互联网的出现把世界变成了地球村,同时也将全球化变成了资本、技术和信息超越国界的结合,创造出一个单一的全球市场。
海尔冰箱印度工厂整个的生产研发过程似乎也在验证着地球村的概念:在美国的研发人员将自己最成熟的风冷技术输出到印度工厂;而中国的研发人员则将VC保鲜技术模块移植到印度工厂,以满足客户对冰箱保鲜性能的要求;最后,在印度工厂,当地的研发人员将这些成熟的技术整合到一起,并通过模拟中东的热带气候对冰箱做出了调试和改良。
当然,对一个全球化的品牌来说,有了能够满足需求的产品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全球化的运营平台也不可能在世界舞台上打造出自己的全球化品牌。
目前,海尔集团在全球范围内共有18个设计中心,5000多个营销网点,一万多个服务网点,为海尔产品的全球化行程搭建了成熟的行销平台。
据悉,海尔收购印度冰箱厂的尘埃刚落,就有世界级的供应商开始与之洽谈进行战略合作。冰箱上的发泡料属于最重要的大宗材料,目前,有多家著名的发泡料供应商到海尔印度工厂进行了洽谈,海尔已经选择了与欧洲一家企业合作。据该欧洲厂家透露,他们还准备到印度当地建立工厂,满足海尔的需求。
早在2001年时,就有59家世界500强企业开始给海尔供货,其中包括艾默生电机等20多家国际化供应商在海尔工业园附近建立工厂,直接参与海尔产品的前端设计,形成了强大的优势家电产业集群。
对于海尔,巴基斯坦和印度工厂的一幕只是其全球化运营的缩影,它要做的是通过设计全球化、采购全球化、制造全球化、营销全球化、资本运作全球化在世界舞台上展示海尔的影响力。
勤积跬步,乃至千里
发挥全球每一个生产基地的制造优势,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这种“以全球资源应对全球需求”已经成为海尔冰箱全球化战略的标志。研发、营销、采购的全球化为海尔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中增加了胜利的筹码。
如今,人们可以在全球很多国家和地区感受到海尔品牌对一个城市和国家的品牌影响与渗透。在中国青岛、武汉、贵州、大连、合肥等城市可以看到以“海尔”命名的街道、工业园、学校、桥梁,甚至开发的住宅小区。而在美国纽约、意大利米兰、日本东京、法国巴黎机场的高速公路边,甚至在印度的一些小城镇里,都可以见到熟悉的“Haier”标志。
2007年4月,海尔在全球同步上市一款高端法式对开门冰箱,为65个国家的消费者送去了“超级空间”的享受。也是在这一刻,海尔冰箱的目标已经清晰地勾勒出来,那就是通过建设一个被全球消费者认可与消费的家电品牌的同时,实现全球第一的追求。这个第一,不仅仅是规模的第一,更是全球消费者认可度的第一。
回顾过去的20多年里,中国市场上曾经崛起了一批成功的企业,但几乎所有的企业都不惜血本地进行“价格战”,特别在家电领域,价格战可谓是愈演愈烈。中国的企业家们也一直在探索如何远离无休止的低价格、低利润的混战。其结果是,为了寻求新的生存空间,一批国内的成功企业开始试图走向国际市场;错误的是,他们又将这种“低价优势”拿到国际市场上去对付那些财大气粗的跨国企业;遗憾的是,在第一批“走出去”的浪潮中,那些国内市场的领先者闯荡国际市场留给我们的,大多是一次又一次残酷的教训:中川国际、德隆、温州轻工企业等等,无不落个铩羽而归的命运。
虽然,谁也无法预测中国企业在今后的全球化竞争中会有怎样的结局,但从海尔冰箱的国际化旅程中可以看出:只有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自己的研发、制造、营销三位一体的本土化模式,才能整合到全球优势资源以满足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并能在此过程中建立一个强大的、世界级的品牌。
这是一个在扁平的世界里必须进行全球性思考的时代。尽管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全球化的市场,但靠固守在中国老家吃“皇粮”,企业则注定不会有大作为,而海尔冰箱瞄准的恰好就是在全球舞台上的第一竞争力。
当其他中国企业还只满足于到海外购买更多自然资源或以OEM的方式赚取出口利润的时候,海尔则选择了一条更为艰难的全球化之路。在海尔人的理念中,国际化不仅仅是创汇,更重要的是创牌——创出中国的世界名牌。正如张瑞敏所说,这不是企业愿不愿意的问题,而是有没有这个能力的问题。进军国际市场并非海尔突发奇想,而是在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
入乡随俗,小试“冰”芒
2007年6月中旬的一天,当黄德诚乘坐的班机降落在巴基斯坦拉哈尔国际机场时,他的职业生涯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海尔冰箱中国区产品经理转为海尔巴基斯坦市场总监。凭借着8年在中国无锡、武汉等地区的冰箱产品营销经历,黄德诚开始了一种全新的探索与实践。
从机场到位于郊外的海尔工业园足有50分钟的车程,在领略了令人欣喜的异域风光后,黄德诚终于看到了那熟悉的标识,巨大的海尔广告牌使他有了一种家的感觉。
事实上,海尔冰箱在海外16个国家和地区都建有世界一流的生产基地,它们虽然都源自海尔一家亲,但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定位。此时,在生产线上忙碌的黄德诚并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用全新的产品开辟新客户、新渠道,并在巴基斯坦人民心目中树立起海尔的品牌。
早在2001年4月,海尔海外的第二个工业园在巴基斯坦奠基,并和当地一家颇具渠道实力的家族企业进行合资,除了生产冰箱外,还同时生产空调与洗衣机。当时,巴基斯坦本土的家电工业还很落后,只相当于海尔创业期的水平。
经过6年的本土化运营,海尔逐渐融入了当地市场。除了根据巴基斯坦天气炎热、冰箱开关频次高、电压不稳等情况生产出适合本地市场的冰箱外,海尔还根据当地消费者需求自主研发出差异化的产品。
在巴基斯坦,炎热的天气让消费者对冰块近乎痴迷。然而,与欧美及中国的消费者不同,当地人更愿意利用不锈钢盆、大可乐瓶,甚至家用小水桶来替代专用的制冰容器。海尔冰箱因地制宜地定制了一套从企划,到研发、制造、销售等整个流程,满足了巴基斯坦消费者对快速制冰的需求,也因此打开了销路。
本着三位一体的理念,海尔冰箱对巴基斯坦市场的产品结构进行了精心布局:当地生产的冰箱有七成在本土销售,三成出口到伊朗、阿富汗等市场,预计2008年还将出口到北非、中亚等国家;同时,从中国进口一批产品到当地市场销售。2008年,巴基斯坦市场还将会出现泰国工厂生产的风冷冰箱,以及印度工厂生产的节能冰箱。
海尔冰箱市场部人员表示,这样的产品结构与产能端口布局直接会形成一个面向全球的市场定位,即巴基斯坦海尔冰箱厂是一个面向全球的工厂,而巴基斯坦市场同样也是一个全球化的市场。
如今,海尔冰箱在巴基斯坦的中高端市场已拥有35%左右的份额,但这绝不是其希望达到的最终目标。对海尔冰箱而言,追求的是用全球资源满足全球用户需求,争的是全球用户满意度第一。
墙外开花,香远益清
就在海尔巴基斯坦工厂如火如荼地运营时,海尔印度工厂也拿出了自己的战绩。2007年8月,当炽热的阳光烘烤着印度最大的港口——孟买港时,海尔在印度的冰箱厂生产出的第一批冰箱开始装船。再过数小时,这批冰箱将启航发运,途经阿拉伯海直达更酷热的中东卡塔尔首都多哈的一家世界级连锁店。整个航程预计10天左右。
海尔冰箱本部相关负责人指出,在收购印度工厂前,海尔只是一家要缴纳高额关税的普通家电进口商。收购使海尔一下子变身为当地的制造商,不仅为政府增加了税收,还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印度政府为此把海尔视为当地经济的一部分;而印度民众则踊跃地加入了这家他们认为颇具前途的企业。
《世界是平的》一书中强调:互联网的出现把世界变成了地球村,同时也将全球化变成了资本、技术和信息超越国界的结合,创造出一个单一的全球市场。
海尔冰箱印度工厂整个的生产研发过程似乎也在验证着地球村的概念:在美国的研发人员将自己最成熟的风冷技术输出到印度工厂;而中国的研发人员则将VC保鲜技术模块移植到印度工厂,以满足客户对冰箱保鲜性能的要求;最后,在印度工厂,当地的研发人员将这些成熟的技术整合到一起,并通过模拟中东的热带气候对冰箱做出了调试和改良。
当然,对一个全球化的品牌来说,有了能够满足需求的产品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全球化的运营平台也不可能在世界舞台上打造出自己的全球化品牌。
目前,海尔集团在全球范围内共有18个设计中心,5000多个营销网点,一万多个服务网点,为海尔产品的全球化行程搭建了成熟的行销平台。
据悉,海尔收购印度冰箱厂的尘埃刚落,就有世界级的供应商开始与之洽谈进行战略合作。冰箱上的发泡料属于最重要的大宗材料,目前,有多家著名的发泡料供应商到海尔印度工厂进行了洽谈,海尔已经选择了与欧洲一家企业合作。据该欧洲厂家透露,他们还准备到印度当地建立工厂,满足海尔的需求。
早在2001年时,就有59家世界500强企业开始给海尔供货,其中包括艾默生电机等20多家国际化供应商在海尔工业园附近建立工厂,直接参与海尔产品的前端设计,形成了强大的优势家电产业集群。
对于海尔,巴基斯坦和印度工厂的一幕只是其全球化运营的缩影,它要做的是通过设计全球化、采购全球化、制造全球化、营销全球化、资本运作全球化在世界舞台上展示海尔的影响力。
勤积跬步,乃至千里
发挥全球每一个生产基地的制造优势,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这种“以全球资源应对全球需求”已经成为海尔冰箱全球化战略的标志。研发、营销、采购的全球化为海尔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中增加了胜利的筹码。
如今,人们可以在全球很多国家和地区感受到海尔品牌对一个城市和国家的品牌影响与渗透。在中国青岛、武汉、贵州、大连、合肥等城市可以看到以“海尔”命名的街道、工业园、学校、桥梁,甚至开发的住宅小区。而在美国纽约、意大利米兰、日本东京、法国巴黎机场的高速公路边,甚至在印度的一些小城镇里,都可以见到熟悉的“Haier”标志。
2007年4月,海尔在全球同步上市一款高端法式对开门冰箱,为65个国家的消费者送去了“超级空间”的享受。也是在这一刻,海尔冰箱的目标已经清晰地勾勒出来,那就是通过建设一个被全球消费者认可与消费的家电品牌的同时,实现全球第一的追求。这个第一,不仅仅是规模的第一,更是全球消费者认可度的第一。
回顾过去的20多年里,中国市场上曾经崛起了一批成功的企业,但几乎所有的企业都不惜血本地进行“价格战”,特别在家电领域,价格战可谓是愈演愈烈。中国的企业家们也一直在探索如何远离无休止的低价格、低利润的混战。其结果是,为了寻求新的生存空间,一批国内的成功企业开始试图走向国际市场;错误的是,他们又将这种“低价优势”拿到国际市场上去对付那些财大气粗的跨国企业;遗憾的是,在第一批“走出去”的浪潮中,那些国内市场的领先者闯荡国际市场留给我们的,大多是一次又一次残酷的教训:中川国际、德隆、温州轻工企业等等,无不落个铩羽而归的命运。
虽然,谁也无法预测中国企业在今后的全球化竞争中会有怎样的结局,但从海尔冰箱的国际化旅程中可以看出:只有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自己的研发、制造、营销三位一体的本土化模式,才能整合到全球优势资源以满足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并能在此过程中建立一个强大的、世界级的品牌。
这是一个在扁平的世界里必须进行全球性思考的时代。尽管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全球化的市场,但靠固守在中国老家吃“皇粮”,企业则注定不会有大作为,而海尔冰箱瞄准的恰好就是在全球舞台上的第一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