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经风尘仆仆的旅途,于“车怠马烦”、不胜困惫之际,我终于又投入永别半个世纪的镇雄平坝。这块袖珍状的滇东北高原小盆地,与我的出生地郭家河一衣带水,联袂双姝。从某种意义讲,她同样是我的故乡——因为我对她的感情同生我养我的郭家河一般深厚,尤其郭家河水本就来源于平坝,平坝人与郭家河人才叫名副其实的“君住江之头,我住江之尾”,良田共灌溉,人畜同饮水,总之,我为有着两个同胞共乳的故乡自慰。在滇东北重镇、镇雄为数众多的风物胜景中,平坝的锦秀山水历来就引人入胜,有的则堪称一花独放,比如其中的“平坝春耕”。
在清人叶如春咏平坝春耕的作品中,为后人留下了这样的诗句:雨暖烟晴看杏薄,平畴叱犊笠蓑俱。不须布谷声催急,早绘豳风一画图。诗中再现了明丽迷人的平坝春耕景象,文质并茂,成为传颂千古的佳句。
在我儿时的眼中,平坝春耕直如人间仙境,或似世外桃源,这方不大的水土上的自然风物与人文景观均不可多得,令人流连神往。
前面说过,郭家水来源于平坝,平坝这段河流又不叫平坝河,而是什么“岳家河”、“杨家河”,这也有迹可寻,便是平坝一岸岳姓人家居多,下段的山根大都姓杨,所以倒非附会;奇怪的是我的故乡这截河水叫做郭家河有些名不副实,因我们郭家河上千户人家没有一郭之姓,除余姓占绝大多数外,杂姓有姓胡、姓陈、姓刘的,惟独没听说谁家姓郭。为此,今番返回家园,我特地请教比我年长及见多识广的父老族人,回答是肯定的:郭家河没姓郭的,也许就为这,乡人们有把郭家河叫成“果家河”的,这一来,难免更加的玄乎了。
从郭家河上镇雄县城,平坝是必经之地,而我在故乡生活的十余载光阴中,不知留下了多少足迹于平坝!
想当年,一次次迈着幼稚而兴奋的步履,离开家门,带着慈母的叮嘱,趟过“郭家河水”,沿垂柳依依的岸道往县城而去,经过峰岩如切,水势湍急,足以让人丧魂失魄的“倒马坎”,再前行数里,便到了两岸峭壁陡立,河水穿空而过的石关,也便进入平坝境内。平坝这条河流,曾经造成过数不清的洪涝灾害,令平坝百姓吃尽了苦头。传说中的天神罗英秀才,受天帝的委派降临下界。见坝子里一片汪洋,田园荒废,黎民遭殃,他一时怒火填膺,挥动手中宝剑把一整座山岩从中劈成两半,洪水冲关而出,从而结束了平坝千百年的水灾。也即以石关为起点,开始一处处觅寻、观赏“平坝十景”。越过石关的坝道上,有一座石桥,岁月流逝,原来的巨石板已被人踩马踏折磨得光滑平整,但上面那几朵莲花状的足印,却反而更加清晰可爱,这便是观看菩萨下凡时留下的脚迹,接着是奇妙已极的“水走水上过”、“五步三洞桥”,右手山上由小山包形成的二十四个蚂蚱跳下山,老远望去,栩栩如生。坝一侧正中的主峰际天,近巅部位有个巨大的灶孔,其顶端是灶口,传说是罗英成仙前在此作爨,某日,他上京赶考,归来饭尚未熟,他一气之下,将一口大锅踢飞至对山顶上,造成对山峰巅形似一口倒盖的锅。就在此“锅盖山”的前面,有一座石笋般兀自孤立的石柱,便是被远近人们称道的“祭马桩”,是罗英秀才拴马的石柱子。可见这位天神有多么大的能耐!他那匹马无疑是龙驹。十景中压台戏是“平坝春耕”。在被平坝百姓视为贵显宠渥的罗英秀才的业绩中,平坝春耕之佳景无疑出自他斩关泄洪,造就良田万顷的硕果。
今次平坝之行,是由于道路泥泞带来的意外收获。在扫罢父墓返回吴家屯之际,汽车司机畏于原路的稀烂凶险,犹豫不定。正好有一位同行来自平坝,劝我们经平坝翻小丫口由泼机到吴家屯。我本来就想看儿时经历过的平坝美景,此议正中下怀。除平坝春耕由平坝夏蓐所代替外,所有景物一切如故。我边行边向同行的诸亲六戚进行讲解,特别是那座留有观看足印的石桥及祭马桩,让人们觉得实在稀罕,尤其是我这名既好奇又聪明的人,九岁的外孙王思尧,对祭马桩及诸景颇露流连。
全坝一片翠绿,少数稻谷已打苞,从眼前如诗如画的风物中,可以想象得到昔年烟雨濛濛,布谷声声,斗笠蓑衣,山明水秀的桃花源般的胜景。
我的平坝乡亲们对大自然所赐予种种爱如生命;无丝毫毁损破坏,连同农舍民居也同我儿时所见一模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习俗也视为农耕文化保持着。在赞叹景仰之余,我不由心生一分祝愿:祝愿平坝乡亲们也能在维护真善美的同时追随时代步伐,把日子过得更好些……
在清人叶如春咏平坝春耕的作品中,为后人留下了这样的诗句:雨暖烟晴看杏薄,平畴叱犊笠蓑俱。不须布谷声催急,早绘豳风一画图。诗中再现了明丽迷人的平坝春耕景象,文质并茂,成为传颂千古的佳句。
在我儿时的眼中,平坝春耕直如人间仙境,或似世外桃源,这方不大的水土上的自然风物与人文景观均不可多得,令人流连神往。
前面说过,郭家水来源于平坝,平坝这段河流又不叫平坝河,而是什么“岳家河”、“杨家河”,这也有迹可寻,便是平坝一岸岳姓人家居多,下段的山根大都姓杨,所以倒非附会;奇怪的是我的故乡这截河水叫做郭家河有些名不副实,因我们郭家河上千户人家没有一郭之姓,除余姓占绝大多数外,杂姓有姓胡、姓陈、姓刘的,惟独没听说谁家姓郭。为此,今番返回家园,我特地请教比我年长及见多识广的父老族人,回答是肯定的:郭家河没姓郭的,也许就为这,乡人们有把郭家河叫成“果家河”的,这一来,难免更加的玄乎了。
从郭家河上镇雄县城,平坝是必经之地,而我在故乡生活的十余载光阴中,不知留下了多少足迹于平坝!
想当年,一次次迈着幼稚而兴奋的步履,离开家门,带着慈母的叮嘱,趟过“郭家河水”,沿垂柳依依的岸道往县城而去,经过峰岩如切,水势湍急,足以让人丧魂失魄的“倒马坎”,再前行数里,便到了两岸峭壁陡立,河水穿空而过的石关,也便进入平坝境内。平坝这条河流,曾经造成过数不清的洪涝灾害,令平坝百姓吃尽了苦头。传说中的天神罗英秀才,受天帝的委派降临下界。见坝子里一片汪洋,田园荒废,黎民遭殃,他一时怒火填膺,挥动手中宝剑把一整座山岩从中劈成两半,洪水冲关而出,从而结束了平坝千百年的水灾。也即以石关为起点,开始一处处觅寻、观赏“平坝十景”。越过石关的坝道上,有一座石桥,岁月流逝,原来的巨石板已被人踩马踏折磨得光滑平整,但上面那几朵莲花状的足印,却反而更加清晰可爱,这便是观看菩萨下凡时留下的脚迹,接着是奇妙已极的“水走水上过”、“五步三洞桥”,右手山上由小山包形成的二十四个蚂蚱跳下山,老远望去,栩栩如生。坝一侧正中的主峰际天,近巅部位有个巨大的灶孔,其顶端是灶口,传说是罗英成仙前在此作爨,某日,他上京赶考,归来饭尚未熟,他一气之下,将一口大锅踢飞至对山顶上,造成对山峰巅形似一口倒盖的锅。就在此“锅盖山”的前面,有一座石笋般兀自孤立的石柱,便是被远近人们称道的“祭马桩”,是罗英秀才拴马的石柱子。可见这位天神有多么大的能耐!他那匹马无疑是龙驹。十景中压台戏是“平坝春耕”。在被平坝百姓视为贵显宠渥的罗英秀才的业绩中,平坝春耕之佳景无疑出自他斩关泄洪,造就良田万顷的硕果。
今次平坝之行,是由于道路泥泞带来的意外收获。在扫罢父墓返回吴家屯之际,汽车司机畏于原路的稀烂凶险,犹豫不定。正好有一位同行来自平坝,劝我们经平坝翻小丫口由泼机到吴家屯。我本来就想看儿时经历过的平坝美景,此议正中下怀。除平坝春耕由平坝夏蓐所代替外,所有景物一切如故。我边行边向同行的诸亲六戚进行讲解,特别是那座留有观看足印的石桥及祭马桩,让人们觉得实在稀罕,尤其是我这名既好奇又聪明的人,九岁的外孙王思尧,对祭马桩及诸景颇露流连。
全坝一片翠绿,少数稻谷已打苞,从眼前如诗如画的风物中,可以想象得到昔年烟雨濛濛,布谷声声,斗笠蓑衣,山明水秀的桃花源般的胜景。
我的平坝乡亲们对大自然所赐予种种爱如生命;无丝毫毁损破坏,连同农舍民居也同我儿时所见一模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习俗也视为农耕文化保持着。在赞叹景仰之余,我不由心生一分祝愿:祝愿平坝乡亲们也能在维护真善美的同时追随时代步伐,把日子过得更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