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bornfdg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作为一名教师,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语,也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从踏上讲台的那一刻起,我就暗暗告诉自己,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责任,一份爱的倾注,一种青春和热血的奉献。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在这里想与大家分享一下我感受最深的两点:“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的有效方式——沟通,还有“和谐的课堂气氛”。
  一、让沟通架起师生间友谊的桥梁。
  教与学离不开沟通。成功的教育取决于多种因素,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质量。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产生教育效果的首要条件,只有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师生情感融洽,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学其道”。
  我们在校生基础较差,各方面素质不是很强,包括学习能力,包括非智力因素。就拿“意志”来说,大部分学生处于一般水平。其中表现之一就是自习课学习不投入。
  针对这一点,我就深入学生的心理,找其促膝交谈。贾贵超就是这样一位同学,在与他的谈话中,我了解到,他爱学习,有很强的上进心,可就是学不进去,并且对自己的学业前景一片茫然。我就结合今年的高考形式和他的上进心,重点围绕这么几句话与他交谈:“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绝对不会成功”“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不要考虑未来如何,重要的是现在脚踏实地”“不要总是要求别人适应你,你要努力适应其他人,适应环境”“你现在的目标应是充分利用暑假,争取一轮复习后在“量”上有一个大的积累,在“质”上有一个大的突破”。这位同学最后说:“老师,这些话有的虽然平常也听说过,但远不如现在显得更有力量,我觉得它们对我有很大的启迪意义,谢谢您!”
  二、让课堂成为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主战场。
  前中国国家足球教练米卢,曾在任教中以倡导“快乐足球”的理念,而把中国国家足球队带入了世界杯,创造了中国足球的神话。借鉴于此,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以围绕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中心开展一切工作,提倡兴趣教育、兴趣课堂,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有兴趣地学好语文课。
  我们平常都会对学生们说:对学习要培养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我们到底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上做了哪些重要工作呢?课堂,我认为是很好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主战场。
  高二这一年,我们在学习选修课本《史记》时,就注重了这一点。因为本册书故事性较强,而且是文言文,所以要想让学生提高效率必须采取更吸引人的方式。要么,看电视剧片段,如:《赵氏孤儿》;要么,看《百家讲坛》,如:《垓下之战》;要么,通过采访的方式,如《张骞》;要么,表演课本剧,如:《毛遂自荐》。通过这几种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培养学习的兴趣。
  我们班有一位名叫刘振的同学,平常上课无精打采,成绩也很差。可他对我上课所采取的方式很是有激情。在学习《毛遂自荐》时,我让学生自己编剧本,自己选演员,没想到刘振也报了名,而且要争取演“毛遂”这一主角,开始我有点怀疑,但转念一想,何不给他一个机会,让他找到一点学习的乐趣也好啊。
  由于课下要排练,刘振总是第一个到,而且在我们讨论哪个地方需要改进时,他总是好点子不断。理所当然,在课堂上刘振他们的表演赢得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那一节课的刘振对枯燥的文言知识也似乎充满了热情,不断发现问题,而且对里面人物的评价也新颖独特。我想,此时的刘振才真正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吧!而此时的我作为老师也体会到了另一种说不出的幸福。
  那堂课之后,刘振的精神状态与以前相比有了较大的改观,当然,这离不开我与他的沟通,离不开他对语文的热情投入。凭借这一点,我也要争取把他培养成班级中积极活跃的先锋,和语文成绩的又一突破者。你看,平常的一节课就在某种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且也让他们看到了自己的潜能和前进的方向。我想,作为老师我们一定要经营好自己的课堂。让课堂从“兴”中生,从“趣”中来。我相信我们的课堂一定会百花齐放、万紫千红、妙趣横生、其乐融融。
  作为一名教师,我感受到了幸福和快乐。我要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就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用自己的生命之光,照亮学生的人生前程。
其他文献
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要更好地完成这项教学任务并非易事,而要提高普通学校普通学生的写作能力更是难上加难。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在教学实践中我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最终,我认为: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必须要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少教多学,适时地引导学生自主的多读多练。因为,只有少教多学,多读多练才能让学生写出更优秀的文章。  然而什么是读,怎么去读,读什么,这些就是我们作为老师要去研究的问题了
期刊
设计《猫》的教学之初,我就为导入犯难。最常见的做法,就是简介作者,能不能打破常规,在一上课时就打破平时作者简介时的老面孔,从更人性的角度拉近学生与作者的距离,即拉近与文本的距离呢?  我设计了自己的第一稿:  一、导入:  作者简介:  1.郑振铎,铎(duó):大铃。论语 :“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郑振铎: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  2.我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又是著名现代作家
期刊
语文教学怎样去启悟呢?  1.领悟。这是学语文最基本也是最通常的“悟”,就是让学生在阅读、听讲、观察、赏析语言等学习活动中,领受到某种启发进而领会出其中的含义、意蕴和旨趣。  2.感悟。这是语文学习的重头戏。主要是引导学生去感悟生活、感悟人生、感悟生命、感悟社会,即在深刻的感受理解和感动慨叹中,悟出某种人生的意义、价值和道理。感悟人生的最高旨趣在于获得人生的智慧。语文教学要从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两个
期刊
在写议论文的时候,很多学生举了事例之后,忘了分析,或者根本就不会分析,造成事例和论点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桥梁。如果说写一篇议论文就像盖一座大楼的话,那么,事例和论点就像盖楼时必需的基本原料——钢筋和砖头。要想把一座大楼盖好,光有钢筋和砖头是不行的,我们知道还需要混凝土。混凝土能使钢筋和砖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能使大楼更结实、牢固。同样的道理,写议论文时,光有论点和事例也是不行的,二者中间必须要有分析,
期刊
一、如何准确理解文言实词。  1.教材探源法。  试卷上有些文言实词,我们可以结合已有的知识,联想课文中有关语句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然后初步确定文中实词的含义。  例:(2012新课标卷)4.对下列句子中加黑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  属:托付。  B.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  怀:衔恨。  C.就院易一员往漕闱  易:更换。  D.察官阙,朝论
期刊
供材料议论文是常见但又并非容易掌握的一种文体。故平时的习作训练及高考中,这种文体屡见不鲜。它不同于一般的命题作文,很多同学有时感到无所适从。这除了近几年来这种文体对写作者的阅历、知识提高了要求外,归根究底就是没有掌握写好此文体的要领。假如我们拥有了金钥匙,就能顺利开启供材料议论文文库的大门。这里我主要根据平时的操作实践谈谈这方面的问题。  一、目中有材料,准确把握要旨,始终围绕这个基本点进行思索。
期刊
“合叙”,也叫“并提”,即合起来叙,并起来提,一般是把两件相关的事并列在一个句子里来表述。这是一个“古即有之”、“古即盛之”的语言现象,根据前后词语的承接关系,可分为“对应合叙”和“错位合叙”。  “对应合叙”指第一个词语与第三个词语相承,第二个词语与第四个词语相承。如:  ①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五蠹》)  ②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付诸侯。
期刊
心理健康主要指人的心理与行为的统一,人格的稳定和心理环境的协调。在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秉着这个新课标理念,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的独特优势,抓住教学契机,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完善他们的人格。  一、在语文
期刊
《包身工》中对“包身工”的不同称呼近30个,在这么短的篇幅里竟有这么多称呼,罕有其匹。这也是作者的匠心之所在。  对包身工不同称呼的解读,几乎完成了对《包身工》内容的解读。  1.包身工原本是什么人。  包身工原本是“小姑娘”,是“乡下小姑娘”,是那些“咬着草根树皮的女孩子”,“赤脚的乡下姑娘”。  2.这些“乡下小姑娘”为什么成了包身工。  第一,这些“乡下小姑娘”,是“咬着草根树皮的女孩子”,
期刊
现在的中学语文课堂。多媒体课件多了,老师讲的多了,学生听的多了,读书声越来越少了。古人云:“三分文章七分读”,可以看出古人对朗读的重视。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朗读在整个语文活动中有着不容小视的地位。那么朗读对学习语文究竟有什么好处呢?  朗读可以培养语感。叶圣陶曾经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