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吉奥维持治疗对一线放化疗后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来源 :中国实用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05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替吉奥维持治疗一线放化疗后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58例晚期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9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支持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替吉奥维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1年生存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接受替吉奥治疗2~12个周期,平均化疗周期为6个周期.观察组总缓解率(RR)为82.7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进行1年随访,观察组的1年生存率为79.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减少、贫血、胃肠道反应、口腔黏膜反应、肝功能损伤发生率分别为34.48%、17.24%、24.14%、10.34%、6.9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2.41%、41.38%、65.52%、44.83%、2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替吉奥应用于一线化疗后晚期鼻咽癌患者的维持治疗,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其不良反应均可以耐受,而且具有安全、低毒、使用方便以及长期应用的临床特点,值得在临床晚期鼻咽癌患者的治疗中进行推广和使用.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颅内动脉瘤诊断中双源CT血管造影(CTA)的临床价值.方法 9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给予双源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观察双源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结果、对微小动脉瘤及颈内动脉C3~C5段动脉瘤检出情况;比较两种诊断方式对动脉瘤瘤颈/瘤体比例、动脉瘤显像情况、瘤体大小检出情况.结果 90例患者经双源CTA检查显示:84例患者为单发动脉瘤,6例患者有2个动脉瘤.双源CTA检出动脉瘤位置、个数与DSA检查结果一致,总计96个.大脑前动脉A1段6个,A2段3个;大脑中动脉M1段5个,M1
目的 探讨磷酸肌酸与果糖二磷酸钠治疗小儿心肌炎的疗效.方法 100例小儿心肌炎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每组50例.试验组患儿采用磷酸肌酸治疗,参照组患儿采取果糖二磷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心肌肌钙蛋白I(cTnI)、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和舒张期血流速度比值、心肌酶谱指标[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患儿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0.12±0.01)μg/L低于参照组的(0.71±0.13)μg/L,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
目的 分析腹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病理结果及CT影像学特点.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腹部IMT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腹部或盆腔螺旋CT扫描.分析腹部不同类型IMT的CT影像学特点,记录病灶的体积、质地、强化特点及有转移灶;计算CT对腹部不同类型IMT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黏液血管型IMT的CT影像学表现:结节状占75.0%、分叶状占25.0%、囊实性占75.0%、实性占25.0%、均匀强化占0、花环样占100.0%、有转移灶占100.0%;梭形细胞密集型IMT的CT影像学表现:结节状占33.3%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人尿激肽原酶治疗脑栓塞患者的疗效以及对其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98例脑栓塞患者,以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常规组及实验组,每组49例.常规组予以依达拉奉治疗,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入人尿激肽原酶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95.9%高于常规组的8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Barthel指数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实验组NIHSS
目的 通过检测婴幼儿血清中食物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探讨引起婴幼儿食物不耐受的常见变应原.方法 368例有食物不耐受症状婴幼儿,按性别分为男童组(206例)和女童组(162例);按年龄分为婴儿组(<1岁,291例)和幼儿组(1~3岁,77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14种常见食物特异性IgG抗体.观察368例婴幼儿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出结果;比较不同性别组、不同年龄组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出结果.结果 368例婴幼儿中305例食物特异性IgG抗体阳性,阳性检出率为82.88%.其中以牛奶特
目的 探讨卡前列甲酯(商品名:卡孕)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和药物安全性.方法 84例单胎分娩产妇,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在胎儿娩出后应用缩宫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卡前列甲酯治疗.比较两组第三产程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产后2、24 h出血量.结果 观察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为(6.38±1.35)min,短于对照组的(9.68±1.6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23,P=0.000<0.05).观察组产妇产后2 h出血量为(156.84±23.65)m
目的 对比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和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50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恩替卡韦治疗,实验组接受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治疗.比较两组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转阴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水平.结果 实验组HBV-DNA转阴率100%高于对照组的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3.3333,P0.05).两组骨髓抑制、流感样症状、脱发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目的 分析对阴道炎患者使用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的效果.方法 54例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接受单一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医疗性指标(阴道pH值、表层细胞百分比、子宫内膜厚度).结果 实验组阴道pH值(4.00±0.31)低于常规组的(5.88±0.62),表层细胞百分比(28.67±3.27)%高于常规组的(15.1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6.3%高于常规组的70.4%,差异有统计学意
目的 分析激素联合枸橼酸氯米芬治疗内分泌失调不孕症的效果.方法 84例内分泌失调不孕症患者,采取随机盲选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激素联合枸橼酸氯米芬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性激素指标水平,排卵及妊娠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2.86%高于对照组的73.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周期后,观察组的卵泡刺激素(11.85±2.51)mIU/ml、黄体生成素(6.38±1.58)mIU/ml高于对照组的(8.76±2.35)、
目的 观察采用甲泼尼龙治疗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98例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按照随机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甲泼尼龙治疗.对比两组患儿咳嗽消失时间、退热时间、胸片吸收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儿退热时间(2.5±0.8)d、咳嗽消失时间(3.8±1.0)d、胸片吸收时间(3.1±1.0)d、住院时间(6.5±2.3)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5.8±0.7)、(6.9±1.3)、(4.8±1.9)、(9.1±2.6)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