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语文教学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ski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中作为我国的基础性教育,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的关键。语文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但是,由于高中阶段升学考试压力大,高中语文教师仍然采用传统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文化与审美的教育及思维品质的培养,导致学生仅仅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点的学习。为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适应新时代对全体国民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综合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本文将深入分析发展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探究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语文教学。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语文教学;思维品质;语言能力;情感与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语言文字的运用,即在我们生活、工作与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广泛存在于我们社会的各个领域,所以,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语文最基本的特点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高中语文教师应转变传统应试教育理念,坚持新课程基本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语言文字运用情境,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并且,教师应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使学生能够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当前应试教育体制下,高中升学考试压力越来越大,高中语文教学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注重升学考试知识点的讲解,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及思维品质的提高、文化审美情趣的提升。因此,高中语文教学发展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必然选择。
  一、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首先,坚持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语文具有丰富的人文精神,是我们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挖掘语文阅读中的人文元素,培养学生文化自信,使学生自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其次,坚持以核心素养为本。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入真实的语言文字运用的情境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良好的语感,熟练掌握语文基本技能与方法,从而提高灵活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教师还应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文化修养,在美的熏陶中,自觉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吸收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
  再次,注重时代性、民族性。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培养良好的媒介素养,紧跟时代的步伐,革新教学方式,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从而构建一个开放、有序、多样的语文课堂,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教师在注重语文课程的时代性的同时体现其伟大的民族性。
  最后,加强实践性。语文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教师应着力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提升学生审美素养与文化修养。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应使学生树立学语文、用语文的自觉意识,逐渐提高自身的语文基础知识水平和基本技能,提高自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素养”是人在特定情境中能够通过调动社会、心理资源来满足复杂需要的能力。而“核心素养”是最基本、最关键、最必要的基于核心地位的共同素养。它是后天形成的,具有发展连续性和发展阶段的敏感性,先进的教育思想与健全的教育制度是其形成的根本要素。所谓学科核心素养,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是基于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审美情趣与文化感受力的综合表现。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调动学生参与语言实践活动的积极主动性,引导学生进入真实的语言文字运用情境中,以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言语经验,提升学生的言语能力。
  为不断深化新课程改革,发展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必须坚持“以人文本”的素质教育理念,坚持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教育新形势下,我们关注的是未来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根本问题,应怎样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问题。所以,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就是其独特的育人价值观,即一是通过人类文化启蒙心智、认识社会、人生并获得思想道德教育;二是通过高雅文化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并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与依归。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母语能力,母语能力逐渐成为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虽然学科核心素养具有跨学科性,能夠加强培养母语能力的唯有母语学科。因此,语文承担着培养母语素养的责任和使命。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既能承担起培养学生母语能力的责任,又能真正实现语文育人的价值。
  三、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新课程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促进了教育的创新发展,但是,在应试教育体制下,高中语文教学改革仍然存在一系列突出的问题。
  第一,高中语文教学观念传统、陈旧。当前,高中语文教师面临着升学教学的巨大压力,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师只能坚持传统的教学观念,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以提高学生升学考试成绩为教学目标,注重语文基础知识重点、难点的讲解,忽视语文课程本身具有的时代性、民族性和实践性。这导致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薄弱、知识面窄、缺乏语言表达能力等。   第二,高中语文教学缺乏结合学生实际。高中语文教学往往忽略学生的特点及其独特的个性,违背“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理念。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初期,其生理、心理发展已经趋于成熟,性格、兴趣爱好也趋于稳定,认知和思维能力比较强。教师应坚持“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独特的个性,不断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有意识地发展他们在语文活动的特长。
  第三,高中语文教学缺乏人文教育。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课程最基本的特点,但高中语文教师普遍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灌输,淡化其人文性。人文教育能够以其浓厚的人文精神潜移默化地唤醒学生的心灵,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文化与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愉悦身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发展语文核心素养。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重视人文教育。
  四、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
  为深化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解决高中语文教学中所存在的一系列突出问题,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精神,不断提升自身语文核心素养。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及文化传承与理解。而且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无论在任何时候,采用任何方式,有所侧重,但都是综合推进、相互促进的。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在丰富的语言教学实践中,能够使学生主动积累、梳理和整合语言文字的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并使学生积累自身言语经验,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有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的本质就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言语活动,提高学生的言语情感和言语能力。只有学生亲身体验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才能真正提高自身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有机地将语言的建构与运用的培育融入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及综合实践活动中。通过学生独立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主动积累语言的意识,激发学生探索语言运用规律的兴趣;能够使学生分类整理学过的典型语言文学作品的语言资料,加深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够有效地实现口语和书面语沟通交流,等等。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通过语言运用,获得思维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其中,思维发展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创造思维及辩证思维;思维品质包含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语言与思维密切相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因此,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有利于促进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在语言运用的過程中不断渗透发展思维及其品质。
  高中语文教师应通过关注学生思维的方式、方法与思维的个性特征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与素养提升。每个学生都具有个体差异性,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运用的思维手段就不同,其获得的思维质量也不同。比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获得信息、筛选信息,并能够比较分析其异同;能够使学生依据多个信息来源,对文本信息、观点的真实性做出自己的判断,等等。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
  审美鉴赏与创造就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够自觉树立健康向上的审美意识,提高正确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并能熟练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语文具有丰富的人文精神,充满生命质感、情感性,故审美功能是语文学科特质的内在诉求。审美活动是以审美需要为动力,以审美体验为基础,是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过程。
  教师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参与审美实践活动,以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心灵 ,丰富人文精神。在语文阅读文本中,通过深入理解文本语言及其情感,我们可以真切地体会到文本的语言美、形象美、意蕴美、理性美。教师应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来鉴赏文学作品,并能运用艺术表达的方式创作文学作品,从而提高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增强文化自信,热爱祖国语言文字与中华文化,自觉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质上,语文教育就是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过程,就是强化民族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理解多元文化,不断吸收世界优秀民族文化。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开发和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革命文化资源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资源,提升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觉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文化活动、文化研究,使他们真正体会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树立革命文化的红色精神。
  总结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综合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语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宁.语文核心素养与语文课程的特质[J].中学语文教学,2016(11).
  [2]史月香.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教育策略[J].黑龙江科学,2018(3).
  [3]贡如云,冯为民.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育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5).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Gastric cancer(GC) is still one of the malignant tumors with high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the world, with a 5-year survival rate of less than 30%. GC is ofte
【摘要】在新课标下,要求小学语文教师重视对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以开阔小学生视野,促进小学生对语文词汇以及语文知识等的积累,使小学生语文学习综合素质可以得到提升。同时,通过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开展,还利于對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使小学生能够积极主动投身于语文课外阅读之中,为小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铺垫好基础。本文以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开展意义分析为出发点,着重探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开展策略。  【
高中生活开始了,阿C早早来到学校报到迎面走来一位美貌的女孩,阿C眼前一亮:哇噻!美媚!只见她嘴角一丝沉香,正向来去的同学频频颔首嗳!虎妞!你们分在哪班?美媚对着一女生招呼
【摘要】关于小学生的阅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阅读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途径,良好的阅读方式对一个人一生有很大影响。对小学生来讲,孩子们正处于天真无邪的时期,就像一张白纸一样,阅读好的书籍无疑是为孩子的未来构建出一个美好的框架。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小学生的阅读体验是非常重要的,阅读习惯能够决定一个人的阅读方式,甚至影响思维方式,因此,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就需
【摘要】中职语文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包括口语表达能力、写作表达能力等)、理解能力、阅读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外国文学存在众多优秀的作品,将外国经典文学在中职语文的课外阅读中加以引入,不仅可以使得学生扩大阅读的知识面,扩大知识视野,也可以帮助学生深入地了解外国文学,以此帮助学生实现知识量的储备。  【关键词】外国文学;中职语文;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中职是培养
目的:分析椎动脉颅内段血流速度减慢患者的椎动脉血流频谱形态和后循环血管形态特点,探讨椎动脉血流速度减慢的病因以及椎动脉血流频谱形态与后循环血管形态改变之间的关系,以
<正>一、研究背景作为无烟工业,旅游业是各国竞相发展的朝阳产业。随着休闲时代的到来,人们对旅游休闲非常注重,旅游业的地位由此更为凸显,各国也更为关注旅游业的发展。截至
【摘要】小学三年级学生年龄小,认知水平和语言材料的积累有限,而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往往对其习作的要求拔高,造成学生压力太大,对习作产生畏难情绪,导致学生怕写作文、不愿写作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中段习作提出的第一条要求就是:“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在三年级习作起步阶段首要
随着新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科技水平的进步,原有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因此,注重学生德智美体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教育事业改革的重点方向.小学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起
随着办公信息化进程的深入,传真在办公室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结合个人经验,简单谈谈做好这项工作应把握的几个关键,仅供同仁参考。严谨有序坚持严谨规范。接收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