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
【关键词】数学教学 教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2-0159-02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
一、进一步澄清教学理念,把课堂归还给学生。
教师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注重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创设有效学习情境,教师要学会倾听,用赞赏的语言去激励他们,点拨、帮助他们,不断的发现和创造。从某种意义上看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和创新意识比记忆几个知识点更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手中有教材、心中有教法、眼中有学生。老师们,你不觉得,有时我们讲的过多,孩子们也在认真地听,并且始终按你教给的方法去做题,很少自己去创新,久而久之,就失去了能力。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某某做基础题和常规题还行,一遇到难题就不行了。这样看来,是不是我们不讲,就可以提高能力了呢?当然不是,讲肯定是必要的,要在该讲的时候讲,要精练的讲,要启发式、点拨式的讲,講是为了今后的不讲。
作为教师我们要有诱导学生的能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话语不多却富有启发性、鼓励性、赞赏性。孩子们也没有那种演戏般的交流,只有:或翘首观察、或俯身验证,或同桌低语,或争相口答的姿态。
二、要关爱每一位学生,要差异的、辩证的、发展的、看待每一个孩子。
学生的爱好、学生的性格、意志品质、思维能力都是有差异的,还有已有知识的存储量,乃至学习习惯都不尽相同。而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是否因材施教了?是否脱口而出:你看咱班某某就是好,你再看看你,做人的差距怎么就那么大啊?这可能是我们都是经意或不经意时都会说的一句话。记得有这么一则笑话说,某学校刚调进一名年轻教师,校长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打100分的学生你要对他好,他将来会当科学家的。打80分的同学你要对他好,他将来有可能与你同事的。考试不及格的学生你要对他好,将来他会给学校捐钱的。中途退学的学生你也要对他好,他有可能会成为比尔盖茨的,打架的学生你要对他好,将来他会当警察的。早恋的学生你要对他好,他将来会成为文学家的。撒谎的学生你要对他好,他将来会当记者的。弄虚作假的学生你要对她好,他将来会进发改委的,胡搅蛮缠的学生你要对他好,他将来一定是个优秀城管。说话不着边际的学生你要对他好,他有可能成为政府发言人的。虽是一则笑话,但辩证的看、发展的看,还是有道理的。因为人总是有个人强势的,更何况差生有很强的承受力。不然能在我们老师面前坚持到最后吗?所以因材施教、差异教学、分层教学是对人性教育的不可缺少的部分。即使有些学生在你所教学科中,永远也不会及格,你也要关注他、关心她,你要多给她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语言,他会终生感谢你的。至少在你课上不会捣乱的,因为他要给你面子。
三、问题是数学教学的灵魂,学生对问题的好奇心、好胜心是他学习的永恒动力。
记得曾经听过数学特级教师朱敏龙老师的《平分图形面积的一条直线》的教学。他开篇就提出了生活中的一个实际问题:怎样用一条直线把由两个矩形形状的土地和水池的图形二等分呢?学生们在下面作出很多种方法,师生讨论后基本上都不正确,老师说,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不会怎么办?想一想你能画出平分一个矩形的直线吗,经过研究学生发现了平分一个矩形的规律。这个规律就是经过中心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可以等分它的面积。这回你能解决开篇的问题了吗?学生踊跃尝试很快发现一种方法,“很好,”老师给予肯定之后,又问,谁还有不同的方法?经过启发诱导,又出现第二种解法,还有第三种方法吗?正当同学沉寂在成功的喜悦之中时,教师语气一转,你们开始不会,后来会了,这是基于平分哪个基本图之上才会的?看来掌握平分基本图形的方法是很重要的,那么你还能平分哪些基本图形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最后,在即将下课时,老师又问:不规则四边形以及其他组合图形又怎样评分呢?课后同学们不妨试试,可见,是问题在驱使着孩子们不断的探索。教学效应不仅是课上体现出来的,更有余音绕梁。
总之,教育的成败,教师是起决定性的因素的,教师个人的情绪和所采用的方法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的主要因素,身为教师的我们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或愉快或悲惨,我们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使者,我们可以伤人也可以救人。因此,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拭去身上的灰尘,以饱满的热情走入课堂,给孩子以阳光美好的一面,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形如流水自然流畅。
【关键词】数学教学 教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2-0159-02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
一、进一步澄清教学理念,把课堂归还给学生。
教师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注重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创设有效学习情境,教师要学会倾听,用赞赏的语言去激励他们,点拨、帮助他们,不断的发现和创造。从某种意义上看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和创新意识比记忆几个知识点更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手中有教材、心中有教法、眼中有学生。老师们,你不觉得,有时我们讲的过多,孩子们也在认真地听,并且始终按你教给的方法去做题,很少自己去创新,久而久之,就失去了能力。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某某做基础题和常规题还行,一遇到难题就不行了。这样看来,是不是我们不讲,就可以提高能力了呢?当然不是,讲肯定是必要的,要在该讲的时候讲,要精练的讲,要启发式、点拨式的讲,講是为了今后的不讲。
作为教师我们要有诱导学生的能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话语不多却富有启发性、鼓励性、赞赏性。孩子们也没有那种演戏般的交流,只有:或翘首观察、或俯身验证,或同桌低语,或争相口答的姿态。
二、要关爱每一位学生,要差异的、辩证的、发展的、看待每一个孩子。
学生的爱好、学生的性格、意志品质、思维能力都是有差异的,还有已有知识的存储量,乃至学习习惯都不尽相同。而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是否因材施教了?是否脱口而出:你看咱班某某就是好,你再看看你,做人的差距怎么就那么大啊?这可能是我们都是经意或不经意时都会说的一句话。记得有这么一则笑话说,某学校刚调进一名年轻教师,校长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打100分的学生你要对他好,他将来会当科学家的。打80分的同学你要对他好,他将来有可能与你同事的。考试不及格的学生你要对他好,将来他会给学校捐钱的。中途退学的学生你也要对他好,他有可能会成为比尔盖茨的,打架的学生你要对他好,将来他会当警察的。早恋的学生你要对他好,他将来会成为文学家的。撒谎的学生你要对他好,他将来会当记者的。弄虚作假的学生你要对她好,他将来会进发改委的,胡搅蛮缠的学生你要对他好,他将来一定是个优秀城管。说话不着边际的学生你要对他好,他有可能成为政府发言人的。虽是一则笑话,但辩证的看、发展的看,还是有道理的。因为人总是有个人强势的,更何况差生有很强的承受力。不然能在我们老师面前坚持到最后吗?所以因材施教、差异教学、分层教学是对人性教育的不可缺少的部分。即使有些学生在你所教学科中,永远也不会及格,你也要关注他、关心她,你要多给她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语言,他会终生感谢你的。至少在你课上不会捣乱的,因为他要给你面子。
三、问题是数学教学的灵魂,学生对问题的好奇心、好胜心是他学习的永恒动力。
记得曾经听过数学特级教师朱敏龙老师的《平分图形面积的一条直线》的教学。他开篇就提出了生活中的一个实际问题:怎样用一条直线把由两个矩形形状的土地和水池的图形二等分呢?学生们在下面作出很多种方法,师生讨论后基本上都不正确,老师说,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不会怎么办?想一想你能画出平分一个矩形的直线吗,经过研究学生发现了平分一个矩形的规律。这个规律就是经过中心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可以等分它的面积。这回你能解决开篇的问题了吗?学生踊跃尝试很快发现一种方法,“很好,”老师给予肯定之后,又问,谁还有不同的方法?经过启发诱导,又出现第二种解法,还有第三种方法吗?正当同学沉寂在成功的喜悦之中时,教师语气一转,你们开始不会,后来会了,这是基于平分哪个基本图之上才会的?看来掌握平分基本图形的方法是很重要的,那么你还能平分哪些基本图形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最后,在即将下课时,老师又问:不规则四边形以及其他组合图形又怎样评分呢?课后同学们不妨试试,可见,是问题在驱使着孩子们不断的探索。教学效应不仅是课上体现出来的,更有余音绕梁。
总之,教育的成败,教师是起决定性的因素的,教师个人的情绪和所采用的方法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的主要因素,身为教师的我们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或愉快或悲惨,我们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使者,我们可以伤人也可以救人。因此,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拭去身上的灰尘,以饱满的热情走入课堂,给孩子以阳光美好的一面,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形如流水自然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