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手段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学生之友(初中版)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on_____lig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改中,多媒体技术在历史学科中的应用为教师、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实践的空间。也为学科德育渗透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多媒体 历史教学 课程资源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与发展,今天仅凭一根教鞭、一只粉笔传授知识的教学方式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课改的浪潮中越来越呼唤创新的教学模式,另外,历史课程标准中也提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因此作为历史教师必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积极进行教育创新,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历史教学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学科整合,为历史教学开辟一片崭新的天地。
  一、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在历史学科中的应用为教师教学广阔的舞台
  现代科学实验证明:在同一段时间内,人通过感官获得的知识量是不同的,它们的比例是:视觉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5%,触觉占1.5%、味觉占1%,视觉和听觉获取的知识达94%之多。另一个试验还表明:信息的展示如果是纯视觉,学习时注意的集中率是83.7%,而信息的展示如果是纯听觉的,注意的集中率只有54.6%。以上数据说明,视听结合所接受的信息量和记忆度都超过单项感官接受的效率。因此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历史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的资源共享优势,随时从网络上充实自己的个人素材库,结合教学实际,进行筛选、整理、提炼,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的单纯使用教材、教参备课的老套路,实现备课的创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构思,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某些抽象的、难以表现的教学过程得以实现,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历史,达到声画同步、图文并茂、情感共鸣。利用多媒体手段实现教师教学风格的个性化和学生学习的自主化,使教师的教学风格得到发挥。
  二、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在历史学科中的应用为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历史《标准》要求结合“历史学科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使其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包括文字资料、影视资料、历史文物、历史遗址遗迹等,可通过文化机构、传播媒体、学校、社区、参观访问和网络等多种渠道获得。” 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为学习者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电子化学习资源。学生只要掌握了一定的网络操作技能和资料检索能力,就可以通过各种网上搜索引擎,方便快捷地获得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因此在教学中历史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完成对新知识的探求。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得到教师的帮助与支持,而且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协作和支持。
  如在带领学生到微机室上网时,各小组同学可以根据自己掌握资料信息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互通有无,实现资料再利用。学生也在重新选择中学会合作的重要性,相互协作。
  三、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在历史学科中的应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实践的空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更为强烈。”历史课堂中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辅以计算机的帮助,自主参与,积极探索性的一种教学活动。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和谐、开放的氛围,有意识地帮助学生与网络建立联系,指导学习、参与讨论,实现由维持性学习向探究式学习转轨,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更多的自由和主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我经常让学生走上课堂,利用自己上网查阅的素材制成POWERPONIT,讲出自己的感受。
  四、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在历史学科中的应用为学科德育渗透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历史课堂就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载体。它在知识的传授中潜移默化地把爱国主义精神和各个历史时期的民族精神植根在学生的心里,使得历久弥新的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进步的源源动力,焕发出巨大创造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切地感受到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是历史教学不可缺少的工作伙伴。它使得历史教师在深刻领会教材的基础上,可以超越教材,实现教学的激情。它给学生展示了知识的广阔空间,教会学生在现代信息社会如何进行学习,实现学习的个性化。它利用自己的学科优势,以大量的图文、声音、影像生动地再现了过去的历史,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抽象的道德认知融入学生心灵,传承民族之魂。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看到由于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更新的学科,这就要求历史教师要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自觉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知识广度和理论素养。我相信,在新课改理念的感召下,我们会看到学科整合的无穷魅力及其强大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历史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2]《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作者单位:辽宁省朝阳县古山子乡东五家子中学)
其他文献
句子可以划分为单句和复句,这早已被多数语法学家所肯定.但是,有些句子,在这种语法著作里分析为单句,在那种语法著作里又分析为复句,其症结所在就是划分的标准不同.标准不同,
要实现中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衔接,需要教研部门为中小学作文教师搭建平台,通过资源共享、学习比较、同题授课、换位体验等方式增进对彼此教学状况的了解,达成教学的共识;也需要中
【正】 有生命的机器及其局限人们常碰到一些普通的但很难科学地来回答的问题,我们打算从这样一个问题开始本章的讨论。正常的、有病的和死了的有机体之间的差别是什么呢?从
教师要灌满学生的一碗水,自己至少应该有一桶水,其实很多学者提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一桶高质量的水,而且这一桶水要随时的更新,随时保持最佳的质量。还有学者提出
高校德育工作实现“两个重要转变”的几点思考刘建东江泽民同志在与四所交通大学校领导座谈时指出,在新形式下教育工作正面临着“两个重要转变”,一是教育要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
塑料袋作为“白色污染”的元凶之一,要完全降解消失大概需要一千年。目前,全球塑料袋泛滥成灾,亚洲的“灾情”尤其严重。以拥有2200万人口的台湾地区为例,每年就要用掉200亿只塑
创新能力作为一种意识和稳定的心理品质,是学生综合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中,除了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更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发现新问题、新现象。通过联想、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归纳出物质呈现如此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结合初中化学的特点,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创新环境,使他们具有创新思维,做到想创新、敢创新、会创新。  一、有效设疑,
在高考中实行标准分数已是大势所趋。在广东近十年试点的基础上,1994年又相继有陕西、河南等省进行了试点。国家教委及时进行了总结,连续发文,要求尽快推行标准分数报告制度,态度积极
【正】 我们在上一章的末尾曾经指出,对列宁的《哲学笔记》进行仔细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想法:列宁在研究辩证法的过程中至少形成过四种不同的系统叙述辩证法的设想。初看起
【正】 为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将于今年10月在北京举办《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社会主义》讲座。主讲人有韩树英、肖前、赵凤岐、夏甄陶、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