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圈子的那点事

来源 :影视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fdzd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1月20日傍晚,山东济南某酒店大堂,几百人聚集在一起,男人穿清一色的黑西服,中山装款式,彼此握手寒暄。其间很难找见女性身影,极少的几位则都穿着亮眼的蓝色小西装,于“男人帮”中显出一份刚柔并济。
  这都是些什么人?不明状况的旁观者半开玩笑地问,“莫非是帮派聚会?还是哪家公司的年会?”阵仗如此之大,必定财大气粗。
  这样“财大气粗”的一群人彼时正在酒店大堂里等着集体乘坐中巴车前往山东卫视演播厅。当晚,首届中广协电视剧导演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导工委”)表彰大典在那里举行。而这群人,就是拥有投票权的导工委会员——中国电视剧行业的导演们。
  导演委员会、制片委员会、编剧委员会和演员委员会,分别由陈家林、张明智、高满堂和唐国强领头,集聚在中国广播电视协会麾下,成为传说中的中国电视剧行业“四大协会”。
  “编剧是爹,导演是娘,演员是爷爷,制片方是孙子”,在导工委的2012年会上,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总裁薛继军如此形容制片方与编剧、导演、演员之间的关系,薛总以“孙子辈”自谦,自然是希望在电视剧导演中搏个好人缘。年会上,导演们也是买账的。但薛继军说的,并不能算事实。
  编剧汪海林有另一种说辞:“其实,除了爷爷是真爷爷,坑爹、伪娘、装孙子才是真相。”
  而300多位电视剧导演齐聚济南,开了三天年会,为的正是要理清个中关系,并着手清理门户。
  清理门户,从己做起
  导工委的年会本质上与其他行业的年会一样,以“吐槽和发大奖”为主要内容。不过,其他行业的年会总体气氛是欢乐的、宽容的、普天同庆的,导工委的年会总体气氛却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严肃的、苦中作乐的。
  导演们是有正经事要做的。
  年会第一天,导演们开了个闭门会议,邀请公知列席,谢绝媒体旁听。
  会议期间,与会者自发通过微博传递消息。文化评论人石述思透露,“工作会开成了诉苦会,总体感受:1、导演中心时代正在谢幕;2、牛逼资本和牛逼演员正在将导演变成苦逼;3、导演正在向精神病人转化,在理想和利益面前分裂;4、有协会但不硬气,无法规只好找婆婆,权力与巿场又边界分明;5、演艺之乱就是中国唯利是图、集体缺德的集中缩影”。
  会后,一份被称为“黑八条”的《行业内不良风气的警戒通告》出炉,展示了导工委清理门户、整顿行业风气的决心,也表现出电视剧导演们对于“重掌话语权”的迫切心情。
  为表决心,先拿自己人开刀!
  在电视剧行业,真正有理想、有道德、有水平的导演最怕的不是无耻的投资人或制片方,不是难缠又业余的经纪公司,也不是贵得离谱又爱摆谱的演员,而是“无耻的同行”。
  导工会会长陈家林炮轰某些副导演是“黑心中介”,抽片酬、拿回扣。制片人周与闳吐槽说:“以前合作的导演就经常有一收工就带演员去喝酒的行为,晚上各部门找导演沟通都找不到人,第二天在现场反而骂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说他们理解不了导演意图,而且此人对饭菜的挑剔成了众多制片方的噩梦,为此该导演还被忍无可忍的制片方打过。”
  “有些导演为了赶场,后期都不做,拍完就拍屁股走人。”导演萧锋也看不惯这种现象,“有些人就是钱太好挣,为挣钱连基本的职业操守都不管了”。
  对于导演群体中的害群之马,媒体曾有过五花八门的报道,圈内各利益方也有过千奇百怪的吐槽。“导演都被妖魔化了。”很多导演都这么说。于是,“黑八条”头两条就要拿导演开刀,先黑掉“缺乏敬业精神”的导演,再灭掉“作风不端”的导演。
  而做这一切,都是为了重振“导演中心制”的雄风。
  年会上,导工委指导委员、原中国文联副主席仲呈祥斩钉截铁地说:“未来的电视剧创作,若不恢复导演中心制,是没有出路的!电视剧质量是上不来的!”此言搏得在场导演们的阵阵掌声。
  但在年会的小圈子之外,有关“导演中心制”的讨论却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发言的有导演、有制片人、有做影视营销的、也有行业研究者……
  A说:“导演中心制衰退是好事,越早衰退越好。电视剧行业,导演中心制是怪胎。正常的业务生态是,制片人/资本、项目版权人、明星/演员,然后是编剧团队,最后才是导演团队。美国、日本、韩国、香港,无不是。”
  B说:“导工委年会上提出恢复‘导演中心制’,绝对不可能实现,因为导演大多不懂营销宣发。”
  C说:“中国本来就是‘制片人中心制’,为何总有声音在支持退化的‘导演中心制’?神话导演才是罪魁祸首。”
  D说:“影视产业化已将作品创作转向了产品生产,也已从艺术创作的‘导演中心制’转向了‘制片人/出品人核心制’,导演心态要调整,导演想产品、作品两全,那也可以向导演、制片人双中心发展。事实上,很多导演均已成功转型制片人。”
  E说:……
  电视剧权力之战,硝烟弥漫。在整个行业的利益纠葛中,导演“维权”之路似乎有很多绊脚石。现实情况是,这些年,导演的话语权不断被投资/制片方、购片方以及演员蚕食,作为影视作品整体品质的第一负责人,当外界因素频繁干扰创作时,导演们难免火大。但是,仅有处于金字塔塔尖上的少数导演能在这些干扰面前底气十足地说一句“不”!
  然而,当下的中国电视剧行业首先需要反省的恐怕还不是“中心制”的问题,而是“专业”与“敬业”的问题。电视剧行业的美好明天,需依托于所有从业人员的专业与敬业。导演们自我批评了,其他人也该反省。
  中国电视剧导演工作委员会《行业内不良风气的警戒通告》
  一、有些导演缺乏敬业精神,不认真研读剧本,不做案头工作,影响拍摄质量。
  二、有些导演作风不端。不尊重合作者,任意辱骂演员或工作人员,缺乏职业操守。
  三、有些投资方或制片方,擅自违约,不按合同约定支付演职员稿酬。   四、有些投资方或制片方,以不正当的理由更换导演或剧组主创。
  五、有些经纪公司或经纪人,违背电视剧市场规律,肆意提高演员价格,不顾摄制组实际情况,提出非份要求,不仅给剧组和拍摄造成困难,也影响了电视剧产业的自身平衡和健康发展。
  六、有些演员不尊重合作者,惟我独大,辱骂导演或其他工作人员。
  七、有些演员不与编导、主创协商,擅自修改剧本,或以个人好恶改变造型,改变拍摄方案,影响整体拍摄计划。
  八、有些演员事先不研读剧本,不背台词,现场不参加对词、走位,破坏艺术创作氛围,无视剧组的拍摄时间,无故迟到早退,消极怠工,甚至罢演。
  请全体会员导演本着先自律后维权的原则,监督、投诉。对于导演自身的不良风气投诉,导演工作委员会将调查核实,一经确认,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者取消会员资格。
  对于个别投资方、制片方、经纪公司、经纪人和演员的不良投诉,经举证,调查核实后,导演工作委员会将通报全体会员导演,慎重合作。
  演员片酬涨得人“心脏病”都要发作了
  “演员片酬涨得我心脏病都要发作了”,打造过《人间正道是沧桑》、《康熙微服私访记》、《汉武大帝》等剧的制片人严从华曾这样形容演员片酬疯涨的事实。
  在本届年会上,会长陈家林又带头炮轰明星高片酬不合理,“现在很多明星单集片酬达到60-70万,一部戏片酬高达1500-2000万,占据大半制作费,严重影响电视剧的制作质量”。这回,导演和制片方站在了同一阵线上。在演员面前,他们仿佛都成了“弱势群体”。
  而对演员来说,如今可以算是最好的时代。无论投资/制片方是赚是赔,演员都是荷包鼓鼓。而导工委的“黑八条”中,有四条都剑指演员,可见导演们对演员的不满有多强烈。
  不满主要集中在两方面,第一是片酬太高,第二是耍大牌。
  片酬太高,背后自然是有供需矛盾。“十七届六中全会鼓励文化企业上市,使很多热钱盲目涌入电视剧行业,造成虚假繁荣”,中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焰说,“刚涌入的热钱急于让公司上市,上市必然要有业绩,于是扩大电视剧生产就成了主要目标”。
  电视剧制作的刚性需求就这样产生了,由于大家都要拍戏扩充产能,行业中的明星资源又只有那么多,最终就演化成了影视公司只好“砸钱抢人”。
  2011年初还是2-3万/集的某女演员,2012年涨到了30万/集;2011年15万/集的某男演员,2012年涨到了50万元/集。当然,还有比这更高的。
  演员成了众矢之的,也有觉得委屈的。黄晓明就说,“片酬就像去市场买菜,大蒜卖5块,如果要卖10块是不行的,我不可能自己随便提价,还是要看市场。”这代表了很多演员的想法,言下之意是,演员高片酬其实是市场的选择。
  说得也没错。“其实有时候演员不想接这个戏,就想报个高价让资方知难而退,没想到对方竟然答应了。”演员萨日娜这样解释业内天价片酬的产生。
  制片/投资方当然要对此负责任,但同时又很无奈。“演员片酬不正常,但只要现阶段存在,它就是合理的。而它的不正常,不是某一个环节的问题,而是我们整个市场规则的问题。”上市影视公司华录百纳总经理刘德宏说,“我们单纯去呼吁演员降片酬,或者在某一个环节上去控制它,都不是解决之道。即使起到效果,也不能根治问题”。
  不过,钱既然花了,就得花得值。可是这一行,即便用大牌演员,也是有风险的。有的明星可以带来真金白银,有的却是“有价无市”。
  日前,有媒体整理出一份“2012华语电影演员性价比排行榜”,榜单排名前十为:陈坤、张丰毅、赵又廷、冯绍峰、范冰冰、段奕宏、赵薇、姚晨、梁家辉、周迅。不知与各位心目中的大牌榜单又相差多少。
  而说到大牌,有的演员“大牌”到能把导演给换了——这也是令众多导演强烈不满的“耍大牌”的表现形式之一。此外,还有很多极品例子。
  举一例,某导演曾对媒体吐槽,“某男演员,仅仅是小有名气罢了,在剧组耍大牌。大雪天,外面气温零下好几度,全体工作人员都在雪地里等他拍戏,他居然躲在房车里面煮咖啡,煮了一个多钟头还没出来。导演终于等不了了,去敲房车门:‘大家都快冻僵了,你再不出来,我们杀你的心都有了。’演员这才出来拍戏。”如此种种,不一而足,都写进了“黑八条”。
  而在导工委年会的最后一天,勤劳勇敢的副会长兼秘书长阎建钢做了这样一番颇为煽情的总结陈词——他说:“演员中有很好的、很敬业的,也有确实不怎么样的。我们导演虽然长得不怎么样(此处台下有笑场),但是心胸是有的。当然,实在太过分了,我们也不会客气,因为我们也是有尊严的。”
  早前,坊间就有消息说,导工委内部拟定了一份“演员黑名单”。业内人士透露,“虽然这个名单没有公布,不过毕竟圈子很小,听说演员从不同的渠道都在了解自己到底是不是位列其中。许多被列入黑名单的演员获知消息后,都特别担心,都在积极地转变。所以现在耍大牌的情况确实少了不少”。如若属实,善莫大焉。
  电视剧买卖不好做
  2012年,全国影视公司到底生产了多少部集电视剧?
  此前被媒体广泛转载的数据称:2012年,全国电视剧数量已增至1040部33877集(实际为:全国影视公司向国家广电总局申请立项拍摄的电视剧数量),电视剧的制作数量创新高。然而,电视剧一年的播出量大约只有7000集。
  “该数据严重失实。”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尹鸿教授表示,“申请立项拍摄数量完全不等于实际生产数量,往往都远远高于实际生产数量。2012年实际生产电视剧应该不超过2万集,而全国四级频道播出的电视剧也应远远高于7000集”。
  后来,来自人民网的消息称:2012年中国国产电视剧产量创纪录地达到1.7万集。这一数据较之2011年国产电视剧14942集的产能继续增长13.77%,产量之大稳居全球第一。   在导工委的年会上,山东广播电视台购剧中心副主任谢学为我们提供了另一个数据:
  2012年,全国立项拍摄的电视剧目约为1099部,省级卫视黄金时间播出的剧目约400多部。
  在说完这个数据之后,谢学表示,“购剧工作,责任极重、风险极大”。
  “从表面看,电视剧是个买方市场,然而一部好的电视剧有近20家电视台去争抢。而广电总局规定,首轮播出最多只能发行四家,所以真正的好剧,价格还是一路飙升,为了争到一部好剧的首轮播出权,一家卫视可能要付出7千多万,这让省级卫视背负了沉重的负担,一旦播出效果不如意,将给频道带来经济和市场份额的双重损失。”谢学说。
  2012年,电视剧收视率出现普遍下滑的趋势。有数据称,在2012年上半年播出的800部电视剧中,收视率破1的仅占5%。在这样的压力下,电视台开始推行新的理性购片制度。
  通常,电视台选片分为四种情形:自制、定制、预购以及直接购买。在购剧方面,电视台已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电视剧评估体系。
  “山东台的电视剧评估体系主要包括四部分——项目评估、专业评估、观众评价和数据分析。项目评估是从源头跟进,好导演、好编剧、好演员是项目评估的主要依据;专业评估是由我们采购一线的17位同事组成审片组来推荐片子;观众评价是根据观众不同的年龄、性别、文化、职业,选取观众代表来审片,对市场进行预测;同时我们还通过数据分析,随时关注全国各地电视剧的播出情况,发现优秀的电视剧及时再去争取。”谢学说,“2012年,我们审看了近千部电视剧,卫视黄金档播出了29部,相当于30选1”。那些被淘汰的电视剧,则有可能永不见天日。
  考虑到观众关注度和收视率,电视台也常常会根据主创阵容来预购电视剧,但有的电视剧虽然搭载了华丽的阵容,制作却十分粗陋,播出前退货的情形也时有发生。如今,各大卫视对于预售电视剧,出手也越来越谨慎。
  与此同时,互联网的视频版权价格泡沫也已被戳破。数据显示,2006年,80集《武林外传》网络版权价1250元/集,全剧10万元;2010年,95集新《三国演义》为15万元/集,全剧1425万元;2011年,37集《宫2》全剧网络收入为6485万元。不过,2011年底,各大视频网站抢剧的风潮暂时消停了。
  导演尤小刚直言:“以目前网络的盈利模式,超过40万一集,没有一家不赔的。”
  2012年,网络视频版权价格开始回归理性。搜狐视频、腾讯视频、爱奇艺网等视频网站放缓了“圈地运动”的势头,开始联合抱团采购,曾经动辄一两百万一集的电视剧,价格迅速跌落到几十万元。
  “一年里,国产电视剧能过五关斩六将,获得巨额回报的只有十部八部,甚至更少,而败走麦城的可能有两三百部之多。”首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协会秘书长王鹏举表示。然而,市场依然温热。业内人士原来预计2012年电视剧产能可能会下降,但事实上并没有下降。不过,这一年,观众对雷剧、烂剧的怒骂倒是比往年来得更加猛烈、更加直接。
  虽然很多电视剧创作者和制片公司都希望能够出“精品”,但须知,精品无法出自急功近利的制片方,也无法出自见利忘义的创作者。
  去横店一看
  四五十个剧组都在打鬼子

  “什么是中国电视剧的现状?”编剧高满堂在年会上发言,“去横店一看,四五十个剧组都在打鬼子,创新在哪里呢?”
  台下一片安静。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甄嬛传》导演郑晓龙也提醒同行,“电视上,50多个剧都在打鬼子,有那么多鬼子让你打吗?我们不能打点别的?还有家庭剧,夫妻、兄弟、婆媳……都被用遍了,这不是一个健康的发展状态。今天我要告诉那些匆匆忙忙闯进这个行当来的投资人,一定要慎重,拍电视剧多数是要赔的,少数才能赚钱,不要盲目跟风。”
  而跟风、胡编、乱改,正是如今中国电视剧市场呈现的景象——浮躁而忙碌的景象。
  2011年被称为中国电视剧界的“穿越”和“宫斗”年,正当投资人准备趁热打铁再赚一轮时,广电总局颁布了一纸禁令,要求从2012年1月1日起禁止宫斗戏、穿越剧和涉案剧在上星频道黄金档播出。此举令不少投资人悬崖勒马,转而主攻“家庭伦理剧”等其他题材。
  于是,2012年的电视荧屏又充斥了各式各样的“婆婆、媳妇、女婿和丈母娘”。新华社报道:根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东方卫视播出电视剧中,家庭伦理剧比例高达32%;北京卫视播出的电视剧中,家庭伦理剧的比例高达40%。
  而2013年的电视荧屏,家庭剧中恐怕又将由孩子们“当家作主”。继湖南卫视的《小儿难养》之后,还将有《宝贝》、《双独家庭》、《独生子女和他们的婆婆妈妈》、《断奶》、《独生子》、《保卫孙子》、《孩奴》等许多相同题材的电视剧轮番上演。
  题材雷同还不是最令人担忧的问题,最令人担忧的是大量电视剧中表现出的毫无底线的娱乐倾向。无论是战争剧、古装历史剧,还是神话剧,都不乏无厘头式的恶搞、异想天开的颠覆性剧情以及天雷滚滚的台词和造型。而滥剧横生,缺的恐怕并非是创意和资金,而是制作者对行业的敬畏之心与对观众的赤诚。
  在电视剧这个市场竞争最充分的行业里,还存在很多问题。道路阻且长,但毕竟有繁荣的气息,相信只要有直面问题的勇气,有仍然坚持梦想的电视剧艺术工作者,行业的未来必然仍值得期许。谨向所有电视剧行业的专业与敬业者,致敬!
其他文献
《隋唐演义》2.8亿,《隋唐英雄》2.5亿,《楚汉传奇》2.4亿,《武则天》2亿,《大秦帝国2》1.3亿,《精忠岳飞》、《楚汉争雄》、《兰陵王》投资过亿…… 2013年,历史剧回潮,电视剧“亿元俱乐部”的成员也不断扩大,部部都是一副不差钱儿的模样。国产剧已全面迈入亿元大片时代。  《隋唐演义》更是创下新高,单集制作成本近450万元。放眼望去,一片华丽丽的巨制背后,有哪部剧收视率一枝独秀,口碑被口口
期刊
不久前刚结束一个人的旅行,一路从巴黎、尼斯、佛罗伦萨、米兰再到罗马、威尼斯。姚芊羽形容这种独自旅行的感受,像是刚刚学会开车,自由,可以支配自我,有点胆怯,却憧憬它会带你去到想去的地方。  苦情励志戏里逃出来的姚芊羽,有着与眉眼和戏路上反差极大的性格。说话音节干脆,眼神笃定,也不像她塑造的儿媳形象那么温婉顺从,反而是个有主见,甚至略带强势的姑娘。  2011年与2012年两年之间,姚芊羽从《笑着活下
期刊
许主任可真忙,我在心里对自己说。  这次约访从元旦前一直推迟到1月中旬,年末电视人都是通宵达旦的工作,许文广作为央一节目部主任,肩挑《梦想合唱团》、《看见》、《开讲啦》等多档节目,更不例外。终于,采访约至《梦想合唱团》营地温都水城。  那天雾霾,他正与同事们在71会议室开会,为即将播出的《梦想合唱团》盛典做最后准备。事务琐细,样样不容疏漏,吴克群穿哪件外套,胡彦斌要不要唱新歌,等等,一应大事小情令
期刊
事件回溯  2012年10月30日,制片人于正写下这样一条微博:女演员进组第一天被导演叫去陪酒,女演员拒绝后,导演以女演员身高太矮为由将她换掉,并急切赶其离组,听到这一消息我非常震惊,在朋友圈中流传后发现这导演有此惯例,多位演员曾遭此厄运,在这里强烈要求该剧组该导演向此名女演员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否则就人肉你!娱乐圈的干净都叫你们给弄脏了!  很快,这条微博便掀起轩然大波,转发评论累计15000
期刊
岁末的北京阴霾、寒冷。与何晴相约,步入她位于黄寺大街附近的和辉苑会所,立感温暖,幽香。这里古色古香,每间茶室都各具特色,精致的屏风,复古的隔断,深色的沙发……细微之处彰显着主人的精致与细心。  由于正好赶上她的电影《爱你一生一世》第二天上映。她风尘仆仆赶回会所与笔者见面。眼前的何晴皮肤白细,身材修长,颇具古典气质。难以想象,如此纤弱的女子,居然是集这部电影的出品人、制片人、女一号及主唱四重身份。从
期刊
2012年韩国电影似乎有了复苏的迹象。2012年9月2日,暑期档电影《夺宝联盟》突破1302万观影人次,成为韩国影史最卖座电影,《汉江怪物》保持6年之久的韩影最高票房纪录被刷新。2012年10月21日,CJ娱乐出品的古装大片《双面君王》突破1000万观众,韩国电影市场史无前例的在同一年出现了两部“千万观众电影”。  截至2012年11月20日,2012年韩国电影的总观众数突破1亿,这也是影史上韩国
期刊
书名:《人生 需要揭穿》  作者:丁丁张  出版时间:2012年 9月  定价:35元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我的才华就是发现那些好看的人,然后弄得大家都很难看。”  内容简介:《人生 需要揭穿》中65个故事里的崴脚文艺青年,分别是旧爱、小三、败犬、极品和怪咖们,但你可以尝试去想象,他们就是一个个在你身边的普通朋友们。他们都为爱情或职场所伤,又都伤过别人,他们的故事真实可感,几乎没有相同,却有
期刊
一部好的商业电影最重要的是要有好卖相,明星、视效、浮华的中产阶级想象虚构出一个让你分泌肾上腺素,享受自High的美妙幻境。只要你懒得动脑筋,《夺宝联盟》还算是一部合格的爆米花电影,色相、腐点、追车、爆破,该有的卖点一应俱全,半点儿都没有落下,韩国本土的高票房应属情理之中。导演崔东勋创作犯罪题材向来有瘾,这次更是来了个国际合拍的大手笔动作,仿照《十一罗汉》式的好莱坞强盗类型多人物、多线索叙事,Mix
期刊
书名:《谁的青春不迷茫》  作者:刘同  出版时间:2012年 12月  定价:35元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奋斗小青年刘同的十年逆宠人生,给都市中焦躁不安困惑迷茫的年轻人。  内容简介:  你觉得孤独就对了,那是让你认识自己的机会。  你觉得不被理解就对了,那是让你认清朋友的机会。  你觉得黑暗就对了,那是你发现光芒的机会。  你觉得无助就对了,那样你才能知道谁是你的贵人。  你觉得迷茫就对了
期刊
“多少人爱你遗留银幕的风采”,蔡琴《给电影人的情书》里的一句歌词,道出了电影的摄魂魔力。影视业是最擅于制造明星的梦工厂,还记得新世纪伊始的2002年,中国内地就评出了气质各异的“四小花旦”,她们是赵薇、章子怡、周迅和徐静蕾。而今,“四小花旦”已成长为“四大花旦”,更年轻的80后、90后“四小花旦”也已粉墨登场。  其实,中国娱乐业的造星史可以回溯到遥远的民国时代,类似“四小花旦”的评选在上世纪二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