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从而达到其难以发展到的水平,然后再进入下一个最近发展区。教育工作者明白只有针对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但怎样确定最近发展区却悬而未决。笔者认为,寻找最近发展区并非无从下手,而是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一、重视交往,在沟通中确定最近发展区
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多边交往活动,教学过程的实质是师生在交往和互动中传递知识传播情感的过程。因此,教师要重视交往,在交往中把握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潜在能力,确保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情感交流无干扰、无误解,才能使教学过程变得高效。教师不能单调地照本宣科地灌输,而是要高度重视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在沟通中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使教学成为师生合作互动的沟通过程。沟通的角度越多、方位越全、效果越好的老师,教学效果也越好。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到与学生沟通的重要性,并要懂得一定的沟通技巧。这样既能避免师生隔阂和冲突,又能做到知人善任,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和最佳发展区,从而培养学生的品德,提高学生的学业,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对教师而言,当务之急是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会倾听,学会心理换位。让学生毫无负担地“吐露真言”和“表现自我”,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理解学生,知道学生的知识特点、性格特点、能力结构等。其次,课堂上要精讲,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自学、训练。这样教师可以观察学生作业或参与学生讨论或辅导一些接受能力差的学生,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可增进与学生的交流。
二、学前诊断,在反馈中把握最近发展区
通常将学前诊断称为诊断性评价,是指在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之前,为了弄清楚学生此前的学习状况,有效开展教学活动而进行的一种“事前评价”。一般由前提条件测验和事前测验两部分组成,进行前提条件测验是为了弄清楚学生是否具备了学习所需要的能力,进行事前测验是为了弄清楚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新内容哪些已经掌握了,哪些还没有掌握。
诊断性评价的功能在于调查学生的学习经验、兴趣、积极性、理解程度等,明确学生对学习的准备情况、问题所在和适应性等。通过诊断性评价,教师们很容易把握学生的现在发展区,寻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诊断性评价的主要手段有摸底测验、智力测验、态度和情感调查、观察、访谈等。可用于课程开始之前,确定学生学习准备的程度;也可用于教学过程之中,确定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寻求改进措施。无论是用于课程开始之前还是用于教学过程之中,都要注意及时反馈。一是反馈给教师本人,使教师知道学生现有水平及可能达到的水平,确定课程教学方式方法和难度;二是反馈给学生,告知学生现有水平及潜在能力,对学生学习给以激励,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生本导学,在导学过程中寻求最近发展区
很多学校常用的“导学案”也好,讲学稿(下文统称“导学案”)也好,无外乎是由复习回顾、设问导读、自我检测、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教师点拨、巩固练习、总结提升等部分组成,意图很明确,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自学的内容,提前学习、独立学习,从而实现高效课堂。但现有的“导学案”多是教师基于个人经验为了便于教学而编写的,导学案中的问题全部来自于教师的预设,未能体现学生的认知差异。“导学案”导得不足,练得有余,“导学案”的落点过高或过低,使学生产生挫败感或丧失成就感,影响课堂效率的提高。要改变“导学案”的编写模式,使“导学案”导得贴切,导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首先从学生的角度来编写,让“导学案”多一些弹性,少一些刚性,使“导学案”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其次,在组织形式上必须多一些案例,少一些习题,使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展示个人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再次,在“导学案”的使用上,要格外注意反馈,要求学生提前学提前做的,教师必须进行批阅,即使不全部批阅也要抽样批阅。只有这样,教师在教学之前才能知道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通过努力学生还能知道什么?教学才具有针对性。
奥苏伯尔说:“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简约成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弄清了这一点后,进行相应的教学。”只有这样,教学才能减负增效,事半功倍。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桂山中学)
一、重视交往,在沟通中确定最近发展区
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多边交往活动,教学过程的实质是师生在交往和互动中传递知识传播情感的过程。因此,教师要重视交往,在交往中把握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潜在能力,确保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情感交流无干扰、无误解,才能使教学过程变得高效。教师不能单调地照本宣科地灌输,而是要高度重视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在沟通中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使教学成为师生合作互动的沟通过程。沟通的角度越多、方位越全、效果越好的老师,教学效果也越好。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到与学生沟通的重要性,并要懂得一定的沟通技巧。这样既能避免师生隔阂和冲突,又能做到知人善任,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和最佳发展区,从而培养学生的品德,提高学生的学业,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对教师而言,当务之急是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会倾听,学会心理换位。让学生毫无负担地“吐露真言”和“表现自我”,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理解学生,知道学生的知识特点、性格特点、能力结构等。其次,课堂上要精讲,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自学、训练。这样教师可以观察学生作业或参与学生讨论或辅导一些接受能力差的学生,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可增进与学生的交流。
二、学前诊断,在反馈中把握最近发展区
通常将学前诊断称为诊断性评价,是指在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之前,为了弄清楚学生此前的学习状况,有效开展教学活动而进行的一种“事前评价”。一般由前提条件测验和事前测验两部分组成,进行前提条件测验是为了弄清楚学生是否具备了学习所需要的能力,进行事前测验是为了弄清楚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新内容哪些已经掌握了,哪些还没有掌握。
诊断性评价的功能在于调查学生的学习经验、兴趣、积极性、理解程度等,明确学生对学习的准备情况、问题所在和适应性等。通过诊断性评价,教师们很容易把握学生的现在发展区,寻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诊断性评价的主要手段有摸底测验、智力测验、态度和情感调查、观察、访谈等。可用于课程开始之前,确定学生学习准备的程度;也可用于教学过程之中,确定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寻求改进措施。无论是用于课程开始之前还是用于教学过程之中,都要注意及时反馈。一是反馈给教师本人,使教师知道学生现有水平及可能达到的水平,确定课程教学方式方法和难度;二是反馈给学生,告知学生现有水平及潜在能力,对学生学习给以激励,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生本导学,在导学过程中寻求最近发展区
很多学校常用的“导学案”也好,讲学稿(下文统称“导学案”)也好,无外乎是由复习回顾、设问导读、自我检测、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教师点拨、巩固练习、总结提升等部分组成,意图很明确,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自学的内容,提前学习、独立学习,从而实现高效课堂。但现有的“导学案”多是教师基于个人经验为了便于教学而编写的,导学案中的问题全部来自于教师的预设,未能体现学生的认知差异。“导学案”导得不足,练得有余,“导学案”的落点过高或过低,使学生产生挫败感或丧失成就感,影响课堂效率的提高。要改变“导学案”的编写模式,使“导学案”导得贴切,导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首先从学生的角度来编写,让“导学案”多一些弹性,少一些刚性,使“导学案”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其次,在组织形式上必须多一些案例,少一些习题,使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展示个人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再次,在“导学案”的使用上,要格外注意反馈,要求学生提前学提前做的,教师必须进行批阅,即使不全部批阅也要抽样批阅。只有这样,教师在教学之前才能知道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通过努力学生还能知道什么?教学才具有针对性。
奥苏伯尔说:“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简约成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弄清了这一点后,进行相应的教学。”只有这样,教学才能减负增效,事半功倍。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桂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