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培养的研究

来源 :体育时空·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qiqi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8-000-02
  摘 要 高校体育对大学身体育锻炼习惯有着深远的影响,其教学效果不仅仅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上,而且对毕业后的终身体育锻炼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从影响终身体育的基础因素入手,探讨了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缺陷,并着重阐述了今后高校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对策。
  关键词 高校体育 体育锻炼习惯 培养
  一、前言
  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是学生体育学习的最后一站,其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不仅仅在锻炼身体、增进健康方面对学生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对学生毕业后的终身体育锻炼起着决定性作用。基于场地器材、师资力量等方面的优势,高校体育教育理应成为终身教育的重要部分,因此当前高校体育的主要指导思想就是培养学生以终身从事体育锻炼为目标。但从我国高校体育现状看,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完成与终身体育的接轨仍然有很多的困难,要走的路还很长,其中,学校体育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问题就是一重要的课题。
  二、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是高校体育的根本目标
  (一)终身体育教育在高校体育中的重要地位
  高校确立终身体育指导思想的中心地位,是深化学校体育改革,促使体育科学化、社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当今社会是一个高科技高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高素质的人才必须具有适应环境变化,迎接挑战生存能力和较长时间内有效工作、不断进取的自我发展能力。由于高等学校体育具有一定的强制性、阶段性,同时又是学生从接受教育到走向社会的最后一个阶段,学生能否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为祖国健康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课题,因此,作为高校体育教育不能仅以在校期间为中心开展教育活动,而是要建立学前体育——学校体育——社会体育这种终身体育的整体结构与教育模式。
  (二)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习惯的培养教育,在中外教育史上曾受到许多教育家的重视。17世纪英国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把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看作是导师的重要工作之一,他甚至认为:“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为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的论述”,他认为:“教育从简单方面来说只须一句,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从小学教师到大学教师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视为财富,人们的一生就享受它的利益”;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有许多关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论述“养成良好的习惯,直到终身自由程度,程度是一条规律”。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在学校教育中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三、从体育锻炼习惯形成基础因素看高校体育教学
  (一)自动化的运动技能是体育习惯形成的基石、根本
  体育技能掌握好的人,体育兴趣浓烈,显示出更大的活动欲望,体育的习惯也易形成,相反,体育技能差的人,则无法在体育活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也相对失去了对运动的信心和动力。可以说运动技能是人们参加经常性体育锻炼的首要条件,而运动技能又是从运动技术中升华而来,因此运动技术的学习是体育习惯的开始,运动技术提升为运动技能,是体育习惯形成的基础。
  当代大学生虽然经过十多年体育课程的学习,但运动技能水平较低,许多人仍处于原始低级状态,技能教育的效果不好。学生的技能水平低直接制约了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如何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是高校要大力关注的问题。
  (二)身心收效是体育习惯形成的动力
  人们参与体育活动包括了生理的、心理的以及社会性的需要,而某些身心方面收效的主要需要得到了满足,它既是对参加运动前某种身心需求缺乏和内部不适感的补偿,又构成了激发再次运动的动力。
  对于不同的年龄群体,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各有差异。在中小学阶段,除了学习体育的健身性外,在很大程度上要倾向于学习的趣味性,应多考虑学生的体育兴趣、乐趣、情感体验和心理收效。一旦学生有了较大的心理收效和良好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学习和提高运动技术,并促动他们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养成习惯便成为可能。青壮年、中老年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更多的带有功利性,或是身体不佳,或出于某种目的,即他们的体育活动动力主要源于对体育活动价值的正确的理解,积极的体育态度和身体方面的收效。因此,他们的体育活动目的更倾向于健身效果。
  (三)体育态度是习惯形成和维持的心理保障
  所谓态度是个体对待人或事物的较一贯、较固定的心理倾向。态度既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现象,同时又是外界与个体反应之间的中介因素。体育态度是个体对体育活动所持有的评价,体验和行为的综合表现,它调节着人们对体育项目或参与行为选择和行为反应,也影响着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效果和效率。体育锻炼态度的形成最根本的在于对体育锻炼价值的认识,只有对之有足够的认识,人们才会在掌握了一定的运动技能后仍坚持去进行体育锻炼。
  (四)外在环境、条件等因素也是影响习惯性行为的重要方面
  学校提供的体育锻炼的场地(馆)、设施和体育锻炼器材,是保证学生参加经常性的体育锻炼,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的物质条件基础。场地、器材等物质条件的缺乏一直是影响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场地、器材不足是无体育锻炼习惯的大学生影响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首要因素。近几年,面临着大学“扩招”,大学生的数量俱增,而受国家教育投资、学校体育投入资金和学校的校园面积所限,使原本不足的体育场馆(场地)等更显不足。这些问题由于目前国家经济实力还相对薄弱,尽管正逐步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然而学校体育经费仅占学校教育经费的1%,在体育场馆(地)的建设和设施的配备上相当长时间内难有大的改善,存在着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的客观事实。是影响学生体育锻炼积极性,不利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一大障碍。
  四、高校体育教学培养体育锻炼习惯的对策   (一)少而精学改革教学内容,建立和健全各种体育协会或体育俱乐部,注重实用体育教育
  随着21世纪的到来,社会的活动和发展有了重大的变化,以健身、娱乐、休闲、兴趣为主的体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高校体育作为终身体育的重要部分,应使学生具有相关的体育意识与锻炼方法,因此高校应普及相关内容,把目前社会盛行的健身方法应用到体育教学中。高校开展实用性的体育教育,是提高学生实践和终身体育能力的有效手段,当然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挖掘体育的职业功能,力求贴近未来的生活。
  实践课教材的选择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贯彻体育“终身”思想,对那些场地器材要求高、技术难度大的竞技项目可让学生以俱乐部的形式去搞,而转选用具有较高锻炼价值的,易学,易用,毕业后仍可进行的,学生较感兴趣的项目。
  (二)注重身心收效,建立良好的教学环境
  身心收效是习惯形成的动力。只有在身心方面的到满足,才能激发再次运动的动力,习惯性行为的养成才有可能成为可能。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动力主要源于对体育活动价值的正确理解、积极的体育态度和身心方面的收效。因此,高校期间,一方面理论课教学要注重学生对体育价值的充足的理解,培养积极的体育态度的形成;另一方面,教师在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时,应注意充分的挖掘他们对运动的内在乐趣,调动他们参与运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运动中充分表现出自己的运动才能和天赋,感受到运动对他们身体的好处和增强体质的功效,从而激发学生对运动的喜爱。
  (三)加强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
  从体育教学的系统性和规律来看,高校体育教学应由是中学体育教学向高层次的发展。也就是说随着教学对象的思维的发展,从形象思维进入抽象的辩证逻辑。教学也应当从行为教育为主向理性教育思维发展,在这一教育过程中,使学生从理性上对体育锻炼的意义和价值有充分的认识,激发其强烈的内在动机和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是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基础和前提。
  (四)改善外在的教学条件
  高校要加强设施的建设;注重师资的培养、充实,通过提供良好的活动场地、出借体育器材;同时,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咨询等以满足大学生健身、健心、健美活动的需要。良好的教学环境的建立有利与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做到锻炼身体的科学化、知识化、经常化。
  五、结束语
  高校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除上述高校体育课中应加强的几个方面外,学生自身因素也不可忽视。学生的自觉主动与持之以恒才可达成目标,只有内因与外因的共同作用,才能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要从建立对体育正确的认识、意志力养成着手,提高自我体育锻炼意识,才能实现终身体育的终极目标。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患者血清和病理组织中miRNA-375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30例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前列腺增生患者30例为对
针对国内地铁运营安全风险防控机理,首次提出基于集值法的LCD风险评估模型.从设施监测养护、设备运行维修、行车组织、客运组织、运行环境五大类构建地铁运营安全风险指标体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8-000-01  摘 要 体教结合是体育和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是体育后备人才的有效培养途径和重要育人模式。体育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机制结合;体育学校与普通学校的结合;运动员运动训练与文化课学习的结合对培养体育后备人才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体教结合 体育后备人才  体教结合是一种以培养攀登世界运动技术高峰
为探明不同覆盖方式对高原夏季露地松花菜产量、品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采用地膜和秸秆覆盖(T1)、秸秆行间覆盖(T2)、秸秆全覆盖(T3)、露地无覆盖(CK1)和传统地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8-000-02  摘 要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对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开设男子形体课的必要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形体训练具有健身塑型、修身养性等自身价值,且体育教育专业男生对形体训练的需求日益加强,因此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开设男子形体训练课是非常必要的:并提出对教学有指导性作用的建议。  关键词 普通高校 体育教育
期刊
中图分类号:G84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8-000-02  摘 要 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有关文献资料,结合整理归纳、专家访谈等方法,以东莞市技师学院足球运动开展的情况进行实际分析研究,发现在学院中开展小型足球运动正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最有效的途径。为此,本文在把小型足球与十一人制足球相比较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小型足球的特点和价值,以及它在东莞市技师学院足球运动中普及的趋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8-000-02  摘 要 职业教育“2+1”模式下培训劳动者劳动技能中体育教育应结合职业教育的本专业的职业属性,体育教学活动项目与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的适宜的、科学的结合,以适应现代工业社会生产力极大发展的要求,培养出更高素质的实用型技术人才。现代大工业化生产劳动中,劳动力体能的强弱业已变得对劳动技能的施展至关重要。中职体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8-000-02  摘 要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多媒体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调查分析,对多媒体技术教学模式的优势加以整理,并对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事项以及如何更好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 多媒体 高校 体育教学 运用  一、前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也日益完善。它与传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8-000-02  摘 要 本文通过对现行高校公共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现实性与实效性的审视与思考,从中总结出现行公共体育课内质的弊端,并从弊端中发现现行教学模式对学生体质与兴趣的阻碍与限制,如何改良与变革高校大学体育课程成为当务之急。由此,笔者认为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学设施、教学方法、学生三者的密切合一。充分发挥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