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返祖

来源 :世界科幻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battlel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类文明向外部世界的扩张,文明本身的形态会发生什么样的演化,这是科幻小说永远的主题之一。在这篇小说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返祖的文明。
  在《最后的城堡》中,从星际重返地球的人类龟缩在一个个封闭的城堡里,与地球的原野完全隔绝。城堡中的人类均拥有贵族身份,城堡由一群技术熟练的外星奴隶维持运转,人类贵族们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舒适生活,他们中的许多人虽自奉为知识渊博的学者,但四肢不勤,不懂任何具体的技术操作,并对体力和技术劳动极端鄙视。他们礼仪繁琐,生活荒淫糜烂,囤集宝藏,豢养外星玩物,频繁地举行各种名目的奢华庆典。在精神上,贵族们严守着自己陈腐的尊严,在大难临头时仍故作镇静,不愿意做出一点点被认为降低自己身份的事。城堡世界中,除人类贵族外还有三种外星种族:技术熟练维持着城堡运转的美克族,敦厚老实的体力劳动者帕农人,以及被养做玩物的一种被称作精灵的精致的外星生物。但在人类贵族的眼中,这些种族是没有任何人权可言的,以至于连认真地同叛乱的美克人做战对他们都是一种耻辱。
  虽然也有像桑顿和克拉霍恩这样能够审时度势的现实主义者,但整个城堡世界散发出一股中世纪的霉味,这确实是一个我们很熟悉的世界:法国大革命前旧欧洲的封建贵族世界。
  也许,杰克·范斯只是想把这样的世界设定为一个能使读者比较容易融入的想象力平台(如笔者在上期后记中所述),但当作品已为读者所有时,我们可以想得更多些。在未来人类向外部宇宙的扩张中,这种文明的返祖是否有一定的可能性呢,这其中又有多少社会学和历史的逻辑呢?
  首先,纵观历史,这种扩张中的文明的返祖现象确实出现过。当法国大革命接近百年、民主和人权思想在欧洲已经深入人心的时候,扩张到北美的欧洲文明仍在广大的地区维持着奴隶制。后来的美国西部大开发也发生了许多文明返祖的事,欧洲人文的和煦阳光是照不到印第安人身上的。
  未来,当人类大规模进入星际时,将会面临前所未有和难以想象的自然环境,这些环境或者超级严酷,或者超级舒适(在发现拥有巨量资源的新世界时)。这时,人类社会返祖的可能会长出尾巴来,已被摈弃的被认为是陈腐和丑恶的东西可能会复活,已经消失的某些社会形态有可能重现。
  首先考虑严酷的环境。未来的星际殖民地可能是一个个扣在玻璃罩下的自给自足的生态球,那里的物质生活一定十分匮乏,必须实行严格的配给制。同时,要使得这样一个脆弱的生态系统维持下去,所有社会公民必须面临严格的法律和纪律的约束。在这种环境中,地球上的民主社会恐怕难以存在。谈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另一部获得“雨果奖”的小说《冷酷的方程式》,它所提出的“让一个人死还是两个人一起死”的选择,很深刻地揭示了在宇宙极端环境下,现代社会道德准则的脆弱。这样的选择在地球世界很罕见,在严酷的太空中却可能是常事,在一个面临重大危机的星际殖民地中,这种选择的人数可能扩大成百上千万倍,而这时,不论最后的选择是哪一种,对这个文明来说都是返祖行为。
  再看另一种情况:人类可能找到这样一个世界,所有的资源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这个世界的原住民也很容易征服,以他们的技术才能和勤劳为人类服务。这时,人类殖民者极有可能变成外星的八旗子弟,坠入慵懒奢糜的泥潭中不能自拔。这就是《最后的城堡》中描写的背景。
  与外星文明的相遇可能是人类文明返祖现象最大的诱因,与外星人照面之日,便是人类社会返祖之时。
  在地球上,现在终于有人提出要给灵长目动物人权了,但目前看来也只是说说而已;至于给昆虫和植物人权,则只能被当做笑话,真做起来则要面临着伦理和生存逻辑上不可逾越的深渊。但我们将要面对的外星文明在生物学和文化上与我们的差异,可能比我们与昆虫和植物的差异大得多,与他们同建和谐社会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但至少以人类文明的演化方式看几乎是不可能的,生物学和文化上的差异是一堵难以逾越的墙。也许,在宇宙的其他地方存在着可以相互间水乳交融的不同文明,但如果真有一张银河系统一文明的大拼图的话,那人类文明这块七巧板可能放到哪儿都不合适。
  当人类星际殖民者面临比自己强大的外星文明时,生存下去的选择可能就是返祖到奴隶。可能遇到一群如外祖母般慈祥的奴隶主,但如果高等文明不能把技术平等地传给人类,而使人类永远处于一个技术原始状态的种族地位时,不管被照顾得多么好,我们仍然是奴隶。而当仔细考察人类历史后,很难相信真有高等文明愿意使人类在技术上进化到与他们平等。
  当人类遇到比自己落后的文明时,最可能的选择是返祖到奴隶主,如《最后的城堡》中所描述的。这完全是出于对自己生存的考虑,因为再落后的文明,也可能有优于人类之处,这种优势可能是生物学上的,也可能是社会学上的。美克人用大脑间的电波通讯建立起的一体化思维模式就是一个例子,任何文明都可能在接受到高等文明的技术提示后快速成长起来,所以人类不太可能冒险把技术传递给落后的文明。而对于人类来说,当个慈祥的奴隶主都很难了。
  文明扩张的这幅图景可能很阴暗,但不幸的是,从人类历史的进程来看,这也是可能性最大的图景。在对历史进行多元化思考的今天,对文明扩张中的返祖现象,已经很难用正义与邪恶这类简单的标准来评判。电视片《大国崛起》只关注文明演进的过程和内在动力,而小心地避免对这种进程进行道德评判,如在介绍美国西部开发时,对印第安人的遭遇几乎只字不提,这无疑是个很聪明的做法。
  
  《最后的城堡》中还表现了另一个很有意思的思想:科与技的分离。在小说的世界里,科学与技术显然是完全分离的,贵族们都是满腹经纶的学者,却同时也是完全的技术盲,不得不向那些地位低下的美克人奴隶请教飞船的组装和维修技术。而处于社会最底层的美克人却垄断了社会的技术领域。现实中,目前还看不到科学与技术分离的可能性,但随着两者的发展,也许真的有一天,技术切断了与科学的相连的脐带,两者渐行渐远,最终变得毫无关系。技术成为一个独自进化的系统,而科学则成为某种与现实毫无关系的东西。目前的弦论和纯数学,已经隐现出这种趋势。如果说科学与技术的分离还只是幻想的话,那美克人式的低层技术阶级则在现实中已现端倪:在西方发达国家中,青少年对于工科的兴趣越来越小,不得不依靠从第三世界国家大量输入技术人才来维持本国工业对工程师的需要,这些输入的技术劳力大多数社会地位并不高,硅谷的一些教堂中,每天晚上都睡满了失业的印度软件工程师。这种趋势发展下去,有可能出现一个笼断了大部分技术,但处于社会下层的全新阶层,我们不妨称之为技术无产阶级。与传统的无产阶级相比,技术无产阶级更有力量,如果他们提出改变社会的要求并付之于行动时,谁知道《最后的城堡》中的噩梦会不会变为现实。
  
  在文学表现方面,《最后的城堡》也有很多值得称赞之处。小说在三万多字的篇幅里描述了一段远未来的史诗,展现了宏伟的“历史”画卷。虽然述事很密集,但又不乏细致生动的细节描写。在结构和节奏上平稳流畅,张弛得当。小说的另一特点是:除了生动的人物形象外,还对多达七个不同的社会和种族进行了生动的描写。他们是:城堡中的人类、美克人、帕农人、宠物精灵和鸟儿,城堡外的救赎派和地球原住民诺马人。这形形色色的种族和社会出现在一个宏大的“历史”舞台上,使小说具有了丰富的色彩和立体感。在科幻文学中,不同的种族是可以以一个文学形象出现的,这在《最后的城堡》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2006.12.29于娘子关
其他文献
方陵生 译    克里斯先是看见了公共汽车的车前灯,然后才看见了汽车,根据以前听说过的故事,这不是一个好兆头,周围的一些行人在它出现之前就已经匆匆离开了。那些传闻故事说道,最近又有一些不幸的人成了这辆奇怪的公共汽车的牺牲者。据传,这辆车载着它的乘客驶向它的目的地:地狱,还有诸如此类的一些可怕的传说。克里斯对这些说法并不太在意,但有一点,他很清楚,凡是有胆量登上这辆公共汽车的人,永远都不会老,经过许
期刊
李重民 译    我们四人担负着人类的希望正飞向太阳系外。载着我们的飞船已经穿过冥王星轨道和天王星轨道,正朝着织女星飞去。  时间已经很长了……是啊!我离获得这份荣耀的日子长得没有尽头。少年时代的理想目标——宇宙飞行员特别训练学校宇宙航行系飞船操作科,为了考进这个地方,为了钻进这扇狭窄的门,我不顾死活拼命学习。据说要进入训练学校,需要智力、体力、时运等这些猜谜节目的宣传语之类的东西,但我拼命地学习
期刊
史蒂夫在石头走廊里高一脚低一脚向前走去,靴子在坚硬的地面上发出喀嚓喀嚓的声响。这里阴冷潮湿,水滴不断从石壁上渗出来,不时有水珠滴落在他的肩上。史蒂夫想象着地球上远古时代城堡里的地牢,大概也就是这个样子的吧。只不过德莱嘎尔喜欢这儿,德莱嘎尔上哪,他就得上哪,他已经给德莱嘎尔做了五年奴隶了,如今这个地牢一样黑黢黢的地方就是他安身立命的地方了。  不过德莱嘎尔至少给了他外出的机会,让他乘坐飞船去做生意。
期刊
总 评    《时空线索》还是值得一看的。它的优点是对时间机器的设定很有新意。整部影片还算是紧张有趣,但是却没有呈现出“DejaVu”这个片名应有的感觉。这肯定不算导演的失误,因为尉本没有最大限度发挥他的能量,就像乘坐一辆1.0排量的小车,我们知道司机不是不想赶快提速。可发动机实在是功率太小。《时空线索》最精彩的地方就是对“时间机器”的设定。这套酷似“电视墙”的设备起先被当做卫星成像系统介绍,后来
期刊
第一幕    在加利弗尼亚州的圣地亚哥郡,有个在当地很有名的“瀑布社区”。  克林开车停在“瀑布社区”门口。 电子门发出语音提示:“欢迎来到瀑布社区。请输入您的密码。”  克林输入密码后,电子门再次发出语音:“欢迎回家,克林。”  克林回到家门口,打开信箱,发现手上沾上了油漆。他发现希罗德先生站在一边,手里提着油漆桶。希罗德说:“是不是沾到身上了,戴夫?我只是不希望你被罚款。你应该遵守规定的。”
期刊
忠诚   BREACH   映期:2007年2月16号  类型:惊悚  发行:环球  本片讲述了美国联邦调查局的高级反间谍官员罗伯特·汉森的真实生活故事。罗伯特·汉森曾在冷战中及冷战结束后,向前苏联及其后的俄罗斯提供美国的秘密情报。年轻探员奥尼尔一直在做底层的窃听工作,他始终渴望自己能获得一份更刺激更惊险的工作机会,去完成一项想象中的秘密任务。终于,他获得了一个职位提升的机会:在FBI的总部为探员
期刊
陈荣生 译    每到早上,女猎人的手套就清洗得干干净净,靴子也不再是皱巴巴的。  女猎人离开她那间位于城堡角落的黑暗房间,大步穿过大厅,走进日光浴室。她看到王后坐在阳光照射的水池中,自斟自饮地喝着茶。  “早上好!”王后说。  “我想是的。”女猎人说。她小心翼翼,透过日光浴室的大窗口往外看了一眼,作为她确定早晨美色的前缀。她看到森林仍然是因冬天而死气沉沉,树叶仍是枯黄。她看到了各种鸟类在冰冷的蓝
期刊
艾奇进入“达尔文四号”上的小密林,这里丛生的树木类似地球上的松树,其下有许多寄生植物,它们从潮湿的、海绵般柔软的地里吸收养分。当艾奇继续它的探索时,“达尔文四号”星球上空的卫星发现,大气层中突然出现了骚动——发出气象预警:风速加快。  尽管艾奇的传感器监测到了这次风暴,时速为每小时30英里,“达尔文四号”上厚重的大气层使得风暴的威力相当于地球上的小型龙卷风,但艾奇别无选择,只能升入高空,躲避风暴。
期刊
电子计算机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发明。从步行到乘空中客车,速度的提高不超过200倍,而从1945年到2005年的60年中,电子计算机的速度提高了1000亿倍。    天才的问题:逻辑控制    二战期间,为了战争需要,美国在阿伯丁投入了大量人力,计算各种火炮的射击表。这是要考虑火炮类型、装药量、引信种类、气温气压、风向风速和各种瞄准参数的弹道计算。大约每张射击表需要计算1000条弹道,而每条弹道至
期刊
陈荣生 译    “我爸爸星期一不能来参加家长会,”泰勒说。他看着英语老师的眼睛,让声音保持镇定和平稳,“他要上班。”  泰勒对此已经很在行了。他可以准确地看出扬科维克太太眼睛里闪现出的怀疑,所以他用友好的表情消除了她的疑虑。她所教的那个班里有太多的八年级学生,她不可能对每一位学生的事都寻根问底。这个中学有太多的孩子了。  这是泰勒父亲为他选了这所学校的原因。    泰勒回到家里的时候,听到父亲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