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双极环行活性电凝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来源 :中华内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y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极环行活性电极(Bipolar circumactive probe,BICAP)系一新型的双极电凝。我们于1985~1987年应用BC-20A型BICAP对57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共进行了479次电凝止血,平均每例电凝8.3次,每次电凝时间2秒,电流指数7。57例的立刻止血率为93%(53/57),出血复发率占止血成功中的7.5%(4/53),无效4例占7%(4/57),此4例中急诊手术1例,择期手术2例。本组未发生任何重要并发症。此法立刻止血疗效高、安全、简单、易行,为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方法。

其他文献
患者男,42岁,患肝硬化5年。半个月前曾呕血约500毫升,1985年3月来我院作硬化疗法。既往无心肺及神经精神疾病。体检心肺正常,血压16/10.7kPa,肝肋下未及,脾在肋下2cm,无腹水征。胃镜检查有食管静脉曲张,大半成瘤形。应用鱼肝油酸钠作静脉内注射,第一次过程顺利无反应。二周后作第二次注射,共注射4个部位,总量12毫升。注后约2分钟,患者突感气急、烦躁、口唇轻度紫绀,呼吸40次/分,心率1
期刊
患者男,23岁,技术员,住院号29374。因发热、胸闷、憋气、乏力、轻咳、少痰5个月余,以“结核性胸膜炎”于1989年1月28日自外院转入我院。患者5个月前曾在某农场医院做胸部X线检查发现胸腔积液,拟诊为右侧结核性胸膜炎,经异烟肼、乙胺丁醇、链霉素联合抗痨治疗1月余,因症状体征无好转而转入我院。既往身体健康,家族无结核史。
期刊
先天性白血病二例
期刊
对49例慢性肺心病患者测定了因子Ⅷ相关抗原(Ⅷ R∶Ag)、因子Ⅷ凝血活性(Ⅷ∶C)、抗凝血酶Ⅲ(AT-Ⅲ)和血小板粘附性(PAdT),以探讨它们对肺心病血液高凝状态的诊断意义。
期刊
91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以高三尖杉酯碱和(或)柔红霉素(阿霉素)(D(A)AT)方案联合化疗,获完全缓解(CR)率68.1%,中位数(CR)时间20.3月,CR患者的5年生存率39%,并进一步证明两方案的近、远期疗效基本相似。我们分析了多项预后因素,还就诱导化疗剂量强度对缓解率的影响,和需否维持化疗进行了讨论。
成人型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与婴儿型呼吸窘迫综合征(IRDS)临床病理对照观察表明,ARDS继发于感染、休克、酸中毒为常见,病程较长,肺重量增加明显,透明膜形成较晚,间质水肿和微血栓形成多见。这些与炎症激活补体和中性粒细胞释放介质损伤肺血管内皮有关。IRDS则以宫内窒息缺氧、羊水胎粪吸入为主要诱因,病程较短,肺泡出血塌陷严重,早期即有透明膜形成。这些为肺泡表面活性物质(sft)损伤和不足所致。
急性白血病患者可出现高血清铜、镍和低锌、锰的变化。其中血清镍含量与急性白血病病情变化存在着明显的伴随关系,血清镍过高的患者对化疗反应较差和生存期较短。提示:血清镍测定可作为急性白血病疗效观察的一项参考指标。
结肠直肠癌是西方国家中常见的癌肿,我国本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长。美国女性死因中,结肠癌仅次于乳房癌而占第二位,男性死因中为第三位。结肠癌的发病率女性为40.5/10万,男性为28.6/10万。许多学者曾分析结肠癌的危险因素,发现溃疡性结肠炎(简称溃结)患者发生结肠直肠癌的危险性增加8~30倍,溃结患者中结肠癌发生率为1~14%。为了说明两者的关系,作者复习了有关文献,并用临床流行病学因果关系的评价
期刊
有关腹水胆汁酸的研究文献报告甚少,而将腹水胆汁酸测定作为一项肝功能试验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为此,我们测定了22名肝病患者及11名非肝病患者的腹水甘胆酸(ACG)和血清甘胆酸(SCG),并与常规肝功能试验比较,以探讨其对肝病的诊断价值。
期刊
患者男,22岁。1987年2月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红白血病合并脑膜白血病。经HOAP(三尖杉酯碱,长春新碱、阿糖胞苷,泼尼松)方案化疗,3个月达完全缓解(CR)。同年8月转入我院,查体无特殊体征,血象、骨髓象正常,予以HODP(D:红比霉素)方案及鞘内注射MTX巩固化疗,1988年3月29日开始行移植前预处理:CTX50mg/kg/d(移植前第7、6天),DNR40mg/d(移植前第3、2、1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