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能类项目恢复新议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jing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结合现代体能类运动项目训练、比赛的新特点,本文提出适应竞技体育发展的新的恢复方法和要求,以帮助运动员科学训练,增强训练效果,提高参赛能力。
  关键词: 体能类项目 恢复 负荷 训练
  
  1.恢复在运动训练中的意义
  “运动训练是一个完整的、极为复杂的、多层次的过程”。现代训练思想认为,运动训练是一个系统工程,训练与恢复是运动训练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运动训练的突出特征是科学性、实践性,能“把运动员的整体功能转化为一个具有定向输出功能的相对稳定态或称亚稳态,即经过训练把运动员变成具有专项运动功能的人”。因此,科学地认识现代运动训练与恢复的基本特点,对于提高运动成绩具有特殊的意义。
  恢复是现代竞技体育训练不可缺少的环节,如果没有恢复系统,所谓的科学训练就是不完善的。恢复是运动员经过身体活动之后,通过自然或人工手段,使体能恢复至训练之前水平或高于训练之前水平的过程。
  2.训练与恢复的关系
  “没有疲劳的训练是无效的训练,没有恢复的训练是危险的训练”。负荷是运动训练中必不可少的,没有一定的负荷也就不存在什么训练,而没有恢复也就也就谈不上训练的提高。而且,没有恢复的训练是对机体的破坏。从理论上看,人体技能提高的过程是负荷—恢复—超量恢复,并呈现螺旋式上升的趋势;从作用上看,在给予一定的负荷后,人体机能状态产生一定的疲劳,使机体工作能力处于暂时下降的状态,其原因是这一过程的能量分解大于合成,而恢复又是建立在一定疲劳基础之上的,其作用方向正好与负荷过程相反,它可使机能下降趋势倒向流动,从而完成能量物质的补偿和再生甚至超过负荷前的机能状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超量恢复”。但需要强调的是,恢复不是必然的,恢复的程度和速度受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的影响。
  在训练负荷状态中,机体内发生的生物学过程是一种消耗与破坏性的过程,所发生的生物学反应是多层面的,有物质的消耗,有结构的破坏,也有代谢产物的堆积,等等。在这一过程中,机体同时又产生对破坏与消耗性质、程度的记忆,机体将依次记忆作为参照,指导负荷后恢复阶段的机体重建与机能改善过程。训练负荷过程是竞技能力增长的必要前提条件,而竞技能力的增长则最终实现于训练负荷终止后的恢复过程之中,训练效果的真正显现是在恢复之后。
  随着现代竞技运动水平的提高,运动强度越来越大,负荷与恢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适度的疲劳施以合理的恢复手段,可以促进人体机能水平的不断提高,而过度疲劳不仅对提高运动成绩不利,而且可能会造成各种运动损伤。因此,迅速而充分地恢复,将直接影响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提高。简言之,负荷与恢复是现代运动训练过程中两个紧密相连的过程,而且是决定训练成效的两个基本因素。
  3.当今体能类运动项目训练和比赛的特征
  3.1比赛数量大幅度增加
  比赛数量的大幅度增加是近几年来体能类项目一个明显的发展趋势。高频率的比赛对运动员的体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动员如果想达到世界顶级水平,不仅要获得高水平的竞技能力,而且要尽可能长时间地保持高水平的竞技能力,以在比赛中获得更多胜利。比赛数量的增加主要由于两个因素:运动项目的推广和竞技运动的商业化运作。运动项目的推广是各个国际单项协会为各自项目的发展所采取的政治手段;竞技运动的商业化运作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这两者都不是竞技体育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高频率的比赛却直接促进了训练手段和方法的改进。
  3.2训练形式和内容的改变
  3.2.1训练形式的变化
  3.2.1.1小周期和多周期的训练已经成为大多数体能类项目的训练模式。
  在传统的训练周期理论中,训练安排的基本思路,是由“体能训练阶段”、“专项训练阶段”及过渡阶段构成的“训练大周期”,它历时几个月到全年不等。经过一个“训练大周期”,运动员才能争取到成绩进步的一次偶然机会。它将运动训练过程中准备期、比赛期和恢复期分别与竞技状态的获得、保持和暂时消失三个阶段相对应,在准备期以训练量和一般身体训练为主,在比赛期以训练强度和专项训练为主,负荷强度和负荷量在各时期的安排差异性较大。而随着竞技体育的发展,比赛次数增多,对运动员专项能力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所以传统训练周期理论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强度上,均脱离专项和比赛的需求。
  当今,小周期训练逐步深入人心。“训练小周期”被认为是运动训练的基本结构。教练员通过“训练小周期”,运用针对性强的高强度训练,对运动员原有状态进行“激发”,并使之形成“适应”,可最终实现运动员的成绩滚动式的进步。同时,小周期训练使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常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之上,符合当今国际田径运动大环境的要求,培养和强化了优秀运动员持续参赛的能力,为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2.1.2以专项为中心。
  尽管项目整个训练过程包括的内容、类别很多,训练的课次和时间较传统训练大幅度减少,但所有的训练都是围绕专项而展开,尤其注重训练的效益和质量。这也是当今高水平运动员训练的一个趋势。因为水平越高的运动员,其机体参与运动的各器官系统的适应储备水平越高,对刺激的适应专门性也越强。只有运用有针对性的训练手段和负荷,才能达到与训练水平相适应的生理负荷,使竞技能力不断提高。所以,训练工作应直接围绕专项而展开,力争做到事半功倍。
  3.2.2训练内容的变化
  许多世界级的优秀运动员将全年的一部分比赛作为提高平时训练强度、增加大赛经验的主要手段。这也符合新时期“三从一大”训练原则的要求。从实战出发是“三从一大”训练原则的核心,“从难、从严、以科学的负荷量训练”都是围绕比赛的实际情况而展开的,它是训练的出发点和归宿。通过“以赛带练”,运动员在高强度、高密度的比赛中,不仅能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更好地了解对手的真实水平,而且在此过程中,能不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培养和强化持续参赛的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体能类项目普遍采取了降低平时训练强度的措施,以此防止全年训练强度过高。一方面,有针对性地将一部分比赛作为提高训练强度的手段,另一方面,相应地减少日常训练的强度,全年的负荷强度走势就与传统的训练安排形成了较大的落差。这种强度的变化将运动员从长期大运动量的训练准备期中解放出来,使机体在大部分时间里能处于负荷和恢复的相对平衡状态中,避免了运动员训练疲劳的出现,减少了伤病的发生。新的训练安排减少了大量的低中强度的训练,保证了少量的高强度的训练质量。
  在比赛与训练二者中,比赛是训练的目的,是检验训练质量优劣的标尺,同时也是提高训练强度的一种手段。在一定意义上,某一具体的比赛实际上也就成为训练环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当然,何种比赛可以作为具体训练的环节需要根据比赛的重要程度和运动员的竞技状态而定;训练是比赛的基础,它应该以比赛为目标,以运动员机体的适应状态为依据,进行设计和实施。
  3.3对恢复的新要求
  3.3.1传统的恢复方法
  在自然条件下,人体的恢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如在一次大运动量训练后,一般需要2—3天才能恢复;在紧张的训练或比赛后,恢复时间甚至长达6—7天。传统的恢复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3.3.1.1整理活动。
  整理活动是消除疲劳、促进体力恢复的好方法,目的是使人体从紧张的肌肉活动逐渐过渡到安静状态。如果在激烈运动后骤然停止肌肉活动,就会影响血液的回流与氧的补充,引起暂时的大脑贫血,延緩代谢产物的消除,不利于恢复。研究表明:大强度运动负荷后,放松活动强度随血HL浓度的下降而减小,其恢复的效果会更佳。
  3.3.1.2睡眠。
  积极的睡眠是消除疲劳恢复体力最好的方法之一。睡眠时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代谢率降低,感觉减退,意识逐渐消失,机体与环境的主动联系大大减弱,还能使机体合成代谢占优势,生长素分泌增加,这都有利于疲劳消除。
  3.3.1.3营养补充。
  体育运动体力消耗很大,所消耗的物质要靠膳食中的营养来补充。合理的膳食有利于疲劳的恢复,原则上是高糖、高蛋白、低脂肪膳食,也可根据运动项目的不同有所调整。如长时间耐力性项目,体内糖原大量消耗,可适当增加高糖膳食;力量运动员可适当增加蛋白质的膳食;游泳、冰上运动可适当增加脂肪的膳食。水、无机盐、维生素虽然不是供能物质,但也是消除疲劳不可缺少的。
  3.3.2恢复方法的发展
  现代训练恢复包括两大部分:自然恢复和积极恢复。自然恢复主要通过睡眠或者调整性训练来消除机体产生的疲劳,这也是最基本的恢复方法。积极恢复已成为现代训练恢复的主要手段,它通过人工强化手段促进机体与心理的恢复,以有效缩短恢复周期,提高训练密度,并且较长时间保持高质量的训练水平。采用多种积极恢复手段加速恢复的实现已经成为现代训练计划的重要内容。当今体能类项目恢复方法主要包括训练学方法、心理学方法、社会学方法、物理学及医学等恢复法。
  3.3.2.1训练学恢复法。
  将恢复作为训练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训练学恢复的指导思想。高水平运动员在准备期仍然以提高专项能力为主要任务,而在比赛期则增加了许多有氧训练,以期快速恢复体力,应对连续比赛的任务。
  具体措施是在大负荷训练课后,安排小负荷或中等负荷的有氧训练,既能巩固训练效果,又能进行积极的休息。另外,在训练课中可以安排多项练习内容进行循环,因为每一种活动类型均要动用不完全相同的肌群,而活动类型较多时,完成一项活动所用的肌肉群,在进行另一项活动时就会得到休息和即刻恢复。而且,跳跃性负荷节奏的训练本身就有助于身心恢复。
  3.3.2.2心理学恢复法。
  当今的竞技运动除技术上的较量外,更重要的还是一场心理大战。实践证明,解除心理性疲劳要比消除躯体性疲劳时耗长,而且人体最容易产生疲劳的部位就是中枢神经系统。心理恢复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自我心理调节法,即运动员在运动后通过采取自我心理放松的手段,解除心理紧张和心理疲劳的一种恢复方法。运用自我说服和自我暗示,有助于镇静,解除心理疲劳,避免或消除怯场、紧张、无信心等不良情绪;二是心理咨询法,即咨询者针对运动员的个性和心理需求,采取一些咨询措施以消除心理障碍;三是音乐恢复法,即利用音乐缓解心理紧张,既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兴奋,又能引导解除愁闷,产生良好情绪,消除压抑和疲劳。
  3.3.2.3社会学恢复法。
  人不仅是一个自然人,而且是一个社会人。运动员,尤其是优秀的运动员,不仅要面对训练、竞赛等问题,而且要积极处理好各种社会问题。一是处理好与社会舆论的关系,尤其是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对减少运动员心理能量的消耗,保持体力,加速恢复有重要作用;二是处理好人际关系,包括处理好教练员与运动员的关系,默契配合、相互协调、相互信任。运动员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有助于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提高训练质量和恢复效果。
  3.3.2.4物理学、医学恢复法。
  可以采用热、电等物理学方法促进恢复,如在运动后进行短时电刺激,可使延迟性肌肉酸痛症状明显缓解,加速恢复;也可以采用热敷、热水浴、蒸气浴、盐水浴、苏打碳酸浴和水中漂浮放松等方法促进恢复。医学恢复主要包括利用针灸、中药进行调节,提高自身的抗疲劳系统,使机体尽快恢复。
  4.结语
  频繁的高强度比赛大大增加了机体的负荷,如何尽快地恢复体能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高水平运动员赢得比赛的资本。现代体能类运动项目有其比赛和训练新的特点与发展趋势。教练员与运动员要进一步认清恢复的重要性,将恢复作为训练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逐步将主动恢复代替被动恢复,将积极恢复补充到自然恢复方法中,注重恢复方法的创新,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恢复能力的培养,应对高密度、高强度的大赛对抗,并保持较长的运动寿命。
  
  参考文献:
  [1]巩飞.对运动性疲劳恢复手段的研究(综述)[J].四川体育科学,2004,3:33-34.
  [2]张献忠,刘海军.对田径运动训练中恢复性训练积极作用的探讨[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92-94.
  [3]王艳杰,等.浅谈运动训练后疲劳的恢复[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4:99-100.
  [4]崔越莉.现代竞技运动恢复理论新说[J].体育学刊,2004,1:121-123.
  [5]许弟锋.运动性疲劳及其恢复[J].湖北体育科技,2004,4:470-472.
  [6]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9-89.
  [7]王景,夏培玲.現代运动训练与恢复[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6:46-48.
其他文献
用于金、银矿石堆浸前的制粒是一种将细粒(小于150μm 即100网目)矿粘结在较粗颗粒上的过程.细矿粒是固定且均匀地分布在整个矿堆中的,需要使矿堆有更多的孔隙及浸出液可均匀
摘 要: 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让英语发挥出它极致的魅力,是英语教师的责任。学生想要展示自己,必须充分预习,这样才可以提出疑问,甚至解答其他学生的困惑。上课时只侧重语法等方面的训练,而不重视说的能力的训练,不利于学生的口语能力的培养。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教学风格 充分预习 口语能力 交际意识     时间在飞快地流逝,从毕业到现在已经十几年的时间了,我
防污染:种子贮藏前要彻底清除其中的作物茎、叶、杂草、砂子、土粒等杂物,并对贮藏室以及贮藏用具进行严格的消毒,以免种子在贮藏过程中受到污染。防霉变:防霉变关键是要控制好种
摘 要: 牛津英语教学加强了学生听说能力、交际能力的培养,扩大了学生的英语阅读量,体现了兴趣性、实践性、灵活性、自主性、渐进性等特点。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水平。  关键词: 牛津英语教学 探索 尝试 创新    牛津英语教学加强了学生听说能力、交际能力的培养,扩大了学生的英语阅读量。在了解牛津英语特性的基础上,我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变异频繁,血清型复杂,所致疾病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地方流行毒株总是以各种面目出现,在鸡群中甚至在免疫鸡群中流行。本试验对一地方
农户贮存小麦,可用围席围或用麻袋装,最好用水泥柜和木柜存,贮存前必须晒干扬净,用筛子筛去杂质和批粒。具体要做到下列五点:一、含水量。小麦贮存时要测好小麦的含水量,含水量适宜
在20年前开展的那场关系党和国家命运和前途的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中,《长江日报》作为一张地方报纸,起到了舆论先导作用。回顾过去,我们感触颇多。批“左”——解放思想的前奏
冀特5号粘谷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从山东粘谷中系选而成。1996年4月1日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1994年~1995年河北省区试,平均亩产202~291公斤,比豫谷1
优化教学,提高英语学习的学习效率,是每个英语教师关注的问题。良好的情感功能能直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直接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课程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因此,认识和引导积极的情感是搞好英语教学的关键,教师应始终关注学生的学习情
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我就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谈几点体会。  一、学生主体作用的涵义  学生的主体作用,简单地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