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的文学意象和电影意象

来源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p4451630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人与海》是诺贝尔文学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电影史上不朽的经典.不论是小说,还是电影,其中都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意象.教学中可针对其中的老人意象、大海意象、马林鱼和鲨鱼意象等进行深入分析,体悟其深远而丰富的意蕴.
其他文献
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是经典议论文.结合这篇范文,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论点、论据、论证的相关知识.议论文教学的重点并非只是对传统意义上的“三要素”的讲解.除了论点、论据、论证之外,还应该纳入各种论证方法及其运用技巧的说明,而所有这些内容的讲解又必须融入课文.即使是单纯地讲解论点,《敬业与乐业》这篇课文也需要在“分”与“合”中完成.这里的“分”是指议论文知识要点与课文的分开讲解,也是指论点、论据等相关知识的区分性讲解,甚至是指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区分;“合”是指以上知识要点与课文的整合,是指中心论点与分
期刊
文本解读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已成为共识.但就方式方法而言,阅读感悟式的解读依然常见.感悟式的解读着眼文本的若干重要词句,通过联系解读者的前备体验,或许也可产生较为深入的成果.但是,于阅读教学而言却不相适应,因为此类解读缺乏具体清楚的操作步骤,难以传授和迁移.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他们在课堂上就只能惊叹、佩服老师对文本有着精深的理解,却较难习得这背后的思考方法,也就难以在自己的学习中进行有效的迁移,难以实现能力的提升.
期刊
《壶口瀑布》作为一篇典型的游记散文,游踪明确、文脉清晰、语言典雅,通过极具表现力的词语的反复出现强化了借物喻人的表达效果.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要求学生围绕“关键词”,通过圈画、归纳、整合的方式来完成梳理文脉、概括特点和感悟精神三个课堂任务.既让学生明确了游记散文的写作特点和阅读方法,又对简洁典雅的文学语言进行了扎实有效的咀嚼品析,实现了游记散文单元从“这一篇”到“这一类”的教学目标.
统编版教材凸显了“任务群”“群文”“大单元”等新课标理念,必修(下册)第二单元“良知与悲悯”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之一,编排了《窦娥冤(节选)》《雷雨(节选)》《哈姆莱特(节选)》三篇经典戏剧作品.在单元教学中,如何准确理解、落实新课标理念?有效落实单元学习任务?我认为微专题教学是有效的选择.
期刊
陶渊明作为田园诗之集大成者,其诗歌体式之所以能够成为“为诗之根本准则”,在于不加掩饰的真实之感、不事虚妄的文饰之风与作者及时止损的人生智慧.陶渊明所作《归去来兮辞》便是此观点的最佳例证,重温经典,从中分析陶渊明“为诗之根本准则”的原因,能使今人受益匪浅.
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尔森的代表作《寂静的春天》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绿色经典,是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科普作品的阅读”自主推荐书籍.跨界与融合可以说是这部书的写作风格,学科虽有界限,但文学语言与科学求真可以融合,我们的跨学科学习正是为这一融合打开一扇窗.
期刊
中学语文网络名师工作室当从组织建设和主题活动两方面入手开展工作.在组织建设上,要通过组建管理团队、强化专业的学习共同体,增强向心力;选择强有力的教研平台,增强凝聚力;制订工作室制度,增强约束力.在主题活动方面,加强规范管理会让活动开展更有序;学科特色突出的主题研修活动、个人成果展示和讲座活动、结合当地实际的团队网络展示活动、辐射引领加强推广等一系列的“主题式”研修方式让活动开展更有效.
所谓批判性思维,其核心是逻辑,逻辑的基础是概念.文本是由语词构成的,而语词本身也可以视为概念.概念包含了内涵、外延、隐喻三个内容.内涵决定了概念的意义,外延是概念的具体所指,隐喻是概念的文化负载,概念本身还包含价值倾向.所以概念不清,意义就难明.批判性阅读必须从明确概念开始.
“2017年版课标”强调:在课程实践上,要“加强实践性,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要“通过改革,让学生多经历、体验各类启示性、陶冶性的语文学习活动,逐渐实现多方面要素的综合与内化,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质、精神面貌和行为方式”,要指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多方面地增进语文积累,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
期刊
王荣生教授在《文言文教学教什么》一书中指出,文言文阅读教学设计应遵循“\'文言\'\'文章\'\'文学\'和\'文化\'一体四面,相辅相成”的基本原理.王教授的“文言文是\'文章\'与\'文学\'的统一”和“文化”传达着“中国古代仁人贤士的情意与思想,即所言志所载道”的主张.结合初三文言文复习考察性强、实效性高的特点,笔者认为,文言文复习教学设计应进一步聚焦,确立文言、文章、文心“一体三面”,夯实学生学业水平的“三层底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