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3969/j.issn.1004-6755.2014.03.013
泥鳅鱼属鲤形目、鳅科、花鳅亚科、泥鳅属,英文名:Orientalweatherfish,营养价值很高,为近年北方的淡水商品鱼养殖优良品种。2012年笔者在兴城市温水养殖场主持“利用温泉水人工繁殖泥鳅鱼试验”项目,现将其关键繁殖技术介绍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场地概况
试验地点设置兴城市温水养殖场,该场是省级罗非鱼良种场,有养殖水面2 hm2,3个露天土池塘,15个温棚池塘,温棚池塘面积为0.067~0133 hm2(其中一个池塘分为20个小池),每个池塘上覆有钢结构塑料大棚用于保温,池塘全部为水泥底。有温泉水井6眼,水质经过有关部门检测完全符合GB11607-89渔业用水标准。试验使用苗种繁育水泥池10个,每个面积为6 m2,池深1.0 m。配备相应增氧投饵设施。
1.2 试验时间
2011年10月—2012年4月。
1.3 亲鱼来源及越冬前培育
2011年10月从市场收购泥鳅鱼150 kg,放入0.067 hm2池塘(无大棚可加入温泉水)进行越冬前培育,每30 d使用1 mg/L漂白粉全池泼洒预防泥鳅鱼病,池塘每7 d补温泉水一次,每次加水20 cm。同时每天按鱼体重的3%~5%投喂含粗蛋白质40%的配合饵料2次,分别在9:00投喂饵料总量的30%,19:00时投喂饵料总量的70%,到12月20日停食越冬。
1.4 亲鱼的升温培育
1.4.1 亲本的捕捞 2012年3月15日从亲本池中捕出亲鱼(池塘水温10 ℃)。在捕亲鳅过程中尽量动作轻快,避免伤及鱼体。
1.4.2 亲本的选择 作为亲本必须是体格健壮,鳞片鳍条完整;体表无创伤,体长15 cm以上,体色纯正为好。
1.4.3 雌雄鉴别 雄鳅体型较小,背鳍末端两侧有小肉瘤。雌鳅体型较大,没有肉质隆起;雄鳅胸鳍较大,长而前端尖,第二鳍条明显,并且腹部不肥满;雌鳅胸鳍较小,短而呈椭圆形,产卵期腹部肥满而松软,膨大且色泽变为略带透明的粉红色或黄色。
1.4.4 亲本的数量 采用的亲本数量在3 000尾左右,雌雄比1:2。
1.4.5 亲本的升温培育密度 3 000尾亲本,分雌雄放入4个5 m2有大棚水泥池内升温培育,平均150尾/m2。
1.4.6 升温 每日提升0.5~1 ℃,到25 ℃时恒温直到产卵(升温表见表1)。
1.4.7 饵料 粗蛋白40%(动物植比为2:1)粗脂肪为5%。每日投饵2次,10~18 ℃投饵量为鱼体的1%~4%。18~25 ℃时投饵量为鱼体重的4%~5%。
1.4.8 换水及溶氧 每日全部换水排污一次,每次加入温泉水时间为30 min,同时24 h不间断对池水进行充气,保持水中溶氧4 mg/L以上。
1.4.9 管理 每日多次检查充气、鱼病、摄食等方面,观察亲鱼动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且作好相应的记录。
1.5 人工催产及孵化
1.5.1 催产前的性腺检查 当水温达到20 ℃以上后,每2 d对亲鳅进行性腺检查,发现泥鳅鱼亲本性腺发育到Ⅳ期,开始进行人工催产。
1.5.2 鱼巢准备 泥鳅卵是粘性卵,我们采用棕榈皮作为鱼巢,鱼巢制作后使用高锰酸钾20 mg/L浸泡30 min,然后放入产卵池中待用。
1.5.3 催产剂的选择及用量 我们选用亲鱼注射药物为HCG+LRH-A2+DOM,其中HCG每尾注射500~800国际单位,LRH-A2为每尾注射8~10 μg;DOM每尾注射3~5 mg。
1.5.4 人工催产 2012年4月15日14时开始催产,注射方法采用1次注射,雄鱼注射量减半。注射后将雌雄鱼分别放入不同的产卵池中。
1.5.5 产卵 采用微流水刺激方法,催产药物注射后10~12 h,泥鳅鱼出现发情、追逐、产卵现象。
1.5.6 孵化 泥鳅鱼产卵后将鱼巢从产卵池中取出,用10 mg/L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后放入孵化池中(防止水霉病)。试验中我们选择10个孵化池,每个孵化池大小为2.0 m×3.0 m×1.0 m,采用静水孵化法,将粘满受精卵的鱼巢用竹竿固定,均匀悬浮在水中。试验中为了保持孵化水温在25 ℃左右,每天5:00时、20:00时进行全池换水,每次注入已经调至25 ℃新鲜温泉水。每个孵化池分布20个充氧气石,孵化期间每3 d人工翻动鱼巢一次将坏卵剔除。同时在孵化池上方用黑色遮阳网遮蔽阳光,以防鱼苗发生畸形。
1.6 幼鱼培育
受精卵在水温25 ℃时,经48 h左右孵出鳅苗。鳅苗孵出后,及时将鱼巢取出,在原池中继续进行培育,密度为5 000尾/m3。泥鳅鱼苗孵出3 d后鳅苗平游开始摄食,投喂蛋黄,每10万尾鳅苗每天用1个蛋黄,蛋黄研碎加水并用80目筛绢过滤后全池泼洒。每天投喂2次,每次投喂后2 h进行吸底,防止残饵污染池底。3 d以后,改投我们自己孵化的丰年虫,在丰年虫不足时投喂经过粉碎达到60目的秘鲁鱼粉。经过10 d左右,鳅苗长到1~1.2 cm时转到苗种池培育。
2 结果
2012年本试验共孵化出水花鳅苗121.5万尾,泥鳅鱼催产率48.6%,孵化率为85.2%,鳅苗成活率89.7%。
3 分析讨论
3.1 升温繁育泥鳅鱼对泥鳅鱼养殖产生影响
在“利用温泉水人工繁殖泥鳅鱼”育苗过程中通过升温使亲鱼催产孵化提前,增加了泥鳅鱼苗种养殖时间(1个月),为生产泥鳅鱼大规格鱼种打下良好基础。
3.2 亲鱼培育升温幅度是试验成败的关键
培育亲鱼过程中日温度提升过快(日>5 ℃)对亲鱼产生不良的应激反应,影响性腺发育。日升温过低,导致养殖时间过长,性腺发育缓慢,达不到试验要求。因此我们在亲鱼培育过程中根据多年各种亲鱼升温培育经验确定,泥鳅鱼亲本培育每天升温要求在0.5~1.0 ℃。本次试验过程中亲鳅培育池水温由于人员原因会出现昼夜波动,对性腺发育产生影响,导致催产率偏低。
表1 泥鳅鱼亲本升温培育表
日期/
月.日 水温
Ti/℃ Ti-To 日期/
月.日 水温
Ti/℃ Ti-To
3.15 10 0 4.2 22 12
3.16 10 0 4.3 23 13
3.17 11 1 4.4 23 13
3.18 12 2 4.5 23 13
3.19 12.5 2.5 4.6 24 14
3.20 14 4 4.7 24 14
3.21 14 4 4.8 24 14
3.22 15 5 4.9 25 15
3.23 16.5 6.5 4.10 25 15
3.24 16.5 6.5 4.11 25 15
3.25 18 8 4.12 25 15
3.26 18 8 4.13 25 15
3.27 20 10 4.14 25 15
3.28 20 10 4.15
(催产) 25 15
3.29 20.5 10.5 4.16 25 15
3.30 20.5 10.5 4.17 25 15
3.31 21 11
4.1 21.5 11.5
To=10 ℃
(收稿日期:2013-12-24)
泥鳅鱼属鲤形目、鳅科、花鳅亚科、泥鳅属,英文名:Orientalweatherfish,营养价值很高,为近年北方的淡水商品鱼养殖优良品种。2012年笔者在兴城市温水养殖场主持“利用温泉水人工繁殖泥鳅鱼试验”项目,现将其关键繁殖技术介绍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场地概况
试验地点设置兴城市温水养殖场,该场是省级罗非鱼良种场,有养殖水面2 hm2,3个露天土池塘,15个温棚池塘,温棚池塘面积为0.067~0133 hm2(其中一个池塘分为20个小池),每个池塘上覆有钢结构塑料大棚用于保温,池塘全部为水泥底。有温泉水井6眼,水质经过有关部门检测完全符合GB11607-89渔业用水标准。试验使用苗种繁育水泥池10个,每个面积为6 m2,池深1.0 m。配备相应增氧投饵设施。
1.2 试验时间
2011年10月—2012年4月。
1.3 亲鱼来源及越冬前培育
2011年10月从市场收购泥鳅鱼150 kg,放入0.067 hm2池塘(无大棚可加入温泉水)进行越冬前培育,每30 d使用1 mg/L漂白粉全池泼洒预防泥鳅鱼病,池塘每7 d补温泉水一次,每次加水20 cm。同时每天按鱼体重的3%~5%投喂含粗蛋白质40%的配合饵料2次,分别在9:00投喂饵料总量的30%,19:00时投喂饵料总量的70%,到12月20日停食越冬。
1.4 亲鱼的升温培育
1.4.1 亲本的捕捞 2012年3月15日从亲本池中捕出亲鱼(池塘水温10 ℃)。在捕亲鳅过程中尽量动作轻快,避免伤及鱼体。
1.4.2 亲本的选择 作为亲本必须是体格健壮,鳞片鳍条完整;体表无创伤,体长15 cm以上,体色纯正为好。
1.4.3 雌雄鉴别 雄鳅体型较小,背鳍末端两侧有小肉瘤。雌鳅体型较大,没有肉质隆起;雄鳅胸鳍较大,长而前端尖,第二鳍条明显,并且腹部不肥满;雌鳅胸鳍较小,短而呈椭圆形,产卵期腹部肥满而松软,膨大且色泽变为略带透明的粉红色或黄色。
1.4.4 亲本的数量 采用的亲本数量在3 000尾左右,雌雄比1:2。
1.4.5 亲本的升温培育密度 3 000尾亲本,分雌雄放入4个5 m2有大棚水泥池内升温培育,平均150尾/m2。
1.4.6 升温 每日提升0.5~1 ℃,到25 ℃时恒温直到产卵(升温表见表1)。
1.4.7 饵料 粗蛋白40%(动物植比为2:1)粗脂肪为5%。每日投饵2次,10~18 ℃投饵量为鱼体的1%~4%。18~25 ℃时投饵量为鱼体重的4%~5%。
1.4.8 换水及溶氧 每日全部换水排污一次,每次加入温泉水时间为30 min,同时24 h不间断对池水进行充气,保持水中溶氧4 mg/L以上。
1.4.9 管理 每日多次检查充气、鱼病、摄食等方面,观察亲鱼动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且作好相应的记录。
1.5 人工催产及孵化
1.5.1 催产前的性腺检查 当水温达到20 ℃以上后,每2 d对亲鳅进行性腺检查,发现泥鳅鱼亲本性腺发育到Ⅳ期,开始进行人工催产。
1.5.2 鱼巢准备 泥鳅卵是粘性卵,我们采用棕榈皮作为鱼巢,鱼巢制作后使用高锰酸钾20 mg/L浸泡30 min,然后放入产卵池中待用。
1.5.3 催产剂的选择及用量 我们选用亲鱼注射药物为HCG+LRH-A2+DOM,其中HCG每尾注射500~800国际单位,LRH-A2为每尾注射8~10 μg;DOM每尾注射3~5 mg。
1.5.4 人工催产 2012年4月15日14时开始催产,注射方法采用1次注射,雄鱼注射量减半。注射后将雌雄鱼分别放入不同的产卵池中。
1.5.5 产卵 采用微流水刺激方法,催产药物注射后10~12 h,泥鳅鱼出现发情、追逐、产卵现象。
1.5.6 孵化 泥鳅鱼产卵后将鱼巢从产卵池中取出,用10 mg/L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后放入孵化池中(防止水霉病)。试验中我们选择10个孵化池,每个孵化池大小为2.0 m×3.0 m×1.0 m,采用静水孵化法,将粘满受精卵的鱼巢用竹竿固定,均匀悬浮在水中。试验中为了保持孵化水温在25 ℃左右,每天5:00时、20:00时进行全池换水,每次注入已经调至25 ℃新鲜温泉水。每个孵化池分布20个充氧气石,孵化期间每3 d人工翻动鱼巢一次将坏卵剔除。同时在孵化池上方用黑色遮阳网遮蔽阳光,以防鱼苗发生畸形。
1.6 幼鱼培育
受精卵在水温25 ℃时,经48 h左右孵出鳅苗。鳅苗孵出后,及时将鱼巢取出,在原池中继续进行培育,密度为5 000尾/m3。泥鳅鱼苗孵出3 d后鳅苗平游开始摄食,投喂蛋黄,每10万尾鳅苗每天用1个蛋黄,蛋黄研碎加水并用80目筛绢过滤后全池泼洒。每天投喂2次,每次投喂后2 h进行吸底,防止残饵污染池底。3 d以后,改投我们自己孵化的丰年虫,在丰年虫不足时投喂经过粉碎达到60目的秘鲁鱼粉。经过10 d左右,鳅苗长到1~1.2 cm时转到苗种池培育。
2 结果
2012年本试验共孵化出水花鳅苗121.5万尾,泥鳅鱼催产率48.6%,孵化率为85.2%,鳅苗成活率89.7%。
3 分析讨论
3.1 升温繁育泥鳅鱼对泥鳅鱼养殖产生影响
在“利用温泉水人工繁殖泥鳅鱼”育苗过程中通过升温使亲鱼催产孵化提前,增加了泥鳅鱼苗种养殖时间(1个月),为生产泥鳅鱼大规格鱼种打下良好基础。
3.2 亲鱼培育升温幅度是试验成败的关键
培育亲鱼过程中日温度提升过快(日>5 ℃)对亲鱼产生不良的应激反应,影响性腺发育。日升温过低,导致养殖时间过长,性腺发育缓慢,达不到试验要求。因此我们在亲鱼培育过程中根据多年各种亲鱼升温培育经验确定,泥鳅鱼亲本培育每天升温要求在0.5~1.0 ℃。本次试验过程中亲鳅培育池水温由于人员原因会出现昼夜波动,对性腺发育产生影响,导致催产率偏低。
表1 泥鳅鱼亲本升温培育表
日期/
月.日 水温
Ti/℃ Ti-To 日期/
月.日 水温
Ti/℃ Ti-To
3.15 10 0 4.2 22 12
3.16 10 0 4.3 23 13
3.17 11 1 4.4 23 13
3.18 12 2 4.5 23 13
3.19 12.5 2.5 4.6 24 14
3.20 14 4 4.7 24 14
3.21 14 4 4.8 24 14
3.22 15 5 4.9 25 15
3.23 16.5 6.5 4.10 25 15
3.24 16.5 6.5 4.11 25 15
3.25 18 8 4.12 25 15
3.26 18 8 4.13 25 15
3.27 20 10 4.14 25 15
3.28 20 10 4.15
(催产) 25 15
3.29 20.5 10.5 4.16 25 15
3.30 20.5 10.5 4.17 25 15
3.31 21 11
4.1 21.5 11.5
To=10 ℃
(收稿日期:2013-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