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炉SO2产生量的波动性分析及在制酸系统设计中的实践

来源 :硫酸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heng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浙江江铜富冶和鼎铜业有限公司铜冶炼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转炉SO2产生机理及产生量变化规律,绘制出转炉SO2产生量波动曲线,并将该曲线在和鼎铜业二期制酸系统设计中进行了应用实践,系统运行结果证明,该曲线真实地反映了转炉SO2产生量的波动规律,对带转炉的铜冶炼烟气制酸系统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因配合公司检修计划,攀钢钒新3号高炉进行了为期23.3天的空料线检修.在总结历次空料线检修开炉的基础上,通过对送风参数、装料参数及装料制度的科学选择,以及加强送风恢复过程中各项参数控制、炉前优化组织等,开炉第3天高炉利用系数达到2.071,实现了开炉快速达产.本次开炉使用铁口预埋氧枪技术,持续地向炉缸输入氧气,快速提升炉缸温度,加热炉缸效果要优于使用煤气导出管,对加快开炉恢复进程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芜湖新兴1号高炉停炉对破损冷却壁及炉缸炭砖进行更换,采用焦炭置换法停炉及炉料热态清理技术,只用了24天时间,其中清理炉料4.5天,与传统停炉及炉料清理相比提前了3.5天.认为焦炭置换法停炉及炉料热态清理技术,是一种集成性新技术,兼顾了安全、高效、节能、环保,显著提高了高炉大、中修的劳动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缩短了清理炉料工期.
淮钢3号高炉第二代炉役寿命9年零2个月,单位炉容产铁量1.3247万t/m3.大修停炉时进行的炉缸破损调查发现:炉缸陶瓷杯壁被侵蚀干净,并已侵蚀至炉缸环炭;炉缸呈象脚状侵蚀,象脚区域侵蚀严重,最薄位置炭砖仅剩80 mm;炉底侵蚀较轻,2层陶瓷垫仍有1层保存完好.大修时采取炉缸整体浇注方式进行快速修复,并采用全风口+带风全焦装料+氧枪方式开炉,开炉第三天日产量便达到了1850 t/d.
酒钢1号高炉炉缸侧壁北铁口、南铁口下方等处温度持续上升,点TE2507B最高达到923℃,威胁到安全生产.炉缸冷却壁与炭砖之间存在气隙、炉况较长时间存在异常、有害元素偏高、冶炼强度逐步增加是炉缸侧壁温度升高的主要原因.通过采取含钛炉料护炉、堵风口、优化高炉操作制度、灌浆及加强铁口维护等措施,炉缸侧壁温度上升趋势得到有效遏制,缸侧壁各点温度控制在500℃以内.
介绍了LS系列硫回收催化剂在石家庄炼化80 kt/a硫磺回收装置上的工业应用情况.装置标定结果表明:在不同运行负荷下,装置各项参数运行正常,生产的硫磺产品各项指标均满足GB/T 2449.2—2015《工业硫磺第2部分:液体产品》优等品的要求,净化尾气中COS的体积分数低于0.002%,硫回收率为99.99%,催化剂性能满足装置技术要求,排放烟气中SO2、NOx的质量浓度低于50 mg/m3,满足GB 31570—2015《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LS系列硫回收催化剂在石家庄炼化的工业应用取得
分析了使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硫磺酸度对硫磺制酸装置熔硫工序、焚硫工序及转化工序带来的不利影响,对比分析了石灰、纯碱作为中和剂的优缺点,为硫磺酸度中和剂的选择及操作控制提供了参考.使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硫磺酸度的生产过程较为清洁,操作控制相对容易,但存在氢氧化钠补加过量时生成多硫化物造成熔硫炉能力不足、液硫过滤器滤板堵塞、滤布损耗增加、液硫灰分超标、焚硫炉衬砖损坏脱落、换热设备换热效率下降等问题,严重的会导致系统停车.从影响程度来看,使用氢氧化钠溶液对生产系统的影响最为突出,纯碱次之,石灰对生产系统的影响最小,
对沙钢5800m3高炉风口表面出现白色黏结物进行了取样分析,发现主要成分为K、Na和Zn等有害元素.通过实验发现,Zn影响铜的导热性能,铜-锌合金层的导热系数远低于纯铜的导热系数,影响风口的导热能力;此外,K、Na会加剧焦炭的劣化,使得炉内透气性变差,炉缸活性下降,影响风口寿命.认为特大型高炉,要加强原燃料管理,控制入炉碱金属及锌负荷,以保证炉况的稳定顺行及风口长寿.
我国著名炼铁技术专家、高炉工程设计专家,北京钢铁设计研究总院(以下简称北京院,现更名为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原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吴启常先生,于2021年7月2日因病不幸辞世,享年82周岁.
期刊
介绍了采用一转一吸+离子液脱硫工艺技术的300 kt/a硫磺制酸装置的工艺方案、工艺流程、运行指标、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与二转二吸制酸工艺相比,一转一吸+离子液脱硫工艺具有流程简短、投资少、能耗低、产品质量高、尾气排放满足特别排放限值要求等优点,且可以副产附加值更高的液体SO2提高经济效益.采用一转一吸+离子液脱硫工艺技术的制酸装置的成功运行,为硫酸生产工艺的选择提供了更多路径,新建硫酸装置或老厂技术改造均可借鉴应用.
对首钢股份1号高炉炉缸炭砖、炉底陶瓷垫和富钛保护层进行了取样分析研究,探讨了富钛保护层的形成过程.Ti(C,N)晶粒最初从铁水中析出,然后通过晶界迁移在炉渣中长大,最后Ti(C,N)晶粒与熔渣和铁水一起凝结形成保护层.此外,还用酸蚀法观察了Ti(C,N)析出相的微观形貌,发现Ti(C,N)晶粒主要以环形层状结构存在,Ti(C,N)晶粒内部并不致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