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健全的教育必须是建立在学校、家庭及社会“三位一体”相结合的基础上,为了学生发展的一切,通过现代信息手段、家长会、家访、书面联系等形式,加强家校互动的开展,意义重大,它必将促进家校“互补”,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教育学生,促进学生成长,实现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双赢”。
【关键词】家校互动 家校双赢
随着社会的发展,独生子女的普及,家长对学校、对老师是抱着挑剔的眼光的,因而也无形中给老师增加了压力。在对学生的教育问题上绞尽脑汁的时候,我们可能忽视了家庭教育这一关键环节。学生健全的教育必须是建立在家庭、学校及社会“三位一体”相结合的基础上。因此,作为班主任,开展适当、合理的家校互动是必不可少的。
新课改下,学校与家庭的合作是教育改革首先必须寻求的合作,影响教育改革的成败,学校和家庭成为新课程改革和学生发展的双重必需,因此,加强开展家校互动意义重大。
首先,家校互动的顺利开展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学校和家庭教育具有一致性的特点,家校的成功配合必将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其次,有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父母是学生最早的老师,家庭是学生最早的学校,也是学生时间最长的场所,而学校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主要渠道,二者的密切配合定会推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再次,有利于促进家校间有效信息的传递交流。家校的密切配合最需要的是及时传递交流信息,通过加强家校互动,反馈信息,老师能更好地了解学生在家表现,家长也能更快地知道子女在校表现;第四,有利于学校教育环境的优化。家长是学校的教育资源,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要求是不断优化学校教育的一种动力,学校充分利用家长这一有力的教育资源去优化、促进学校内外的教育环境,会使学生接受的教育更完整,促进学生的发展。第五,有利于家校互补双赢。家校互动中,班主任则是组织协调者,做好了,可以取得“双赢”。
那么,如何开展家校互动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教育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呢?
一、在信息时代合理利用现代化的沟通管理模式
现在多数学校有大量的寄宿生,学生只有周末才可回家,一周内家长对孩子了解甚少,学生又来自五湖四海,班主任经常登门家访几乎是不可能的,利用电话沟通,又要考虑到时间的许可,相信每一个老师在上课或休息时间接到家长电话心里都是尴尬的,且从经济角度上看不合理。利用传媒、信息技术(如班级留言板、邮件等),家长这方面知识又不普及。为了很好解决这一问题,利用手机等现代通讯平台,给家长发信息、通知、成绩等。家长若有任何反馈意见,只需直接回复,班主任再利用闲暇时间用此平台与家长进行一一沟通。巧借这现代化工具,家长会摆脱平时的拘束,和班主任畅谈,少了身份的鸿沟,进行平等交流,使得家校互动更加顺利开展。
二、给家长会增加点花样
家长会是家校交流的平台,促进教师和家长双向交流,也为教育好孩子提供了良好机会。如何开好家长会呢?我们要把事情做得主动、全面一点,让家长成为家长会的主人。曾经有一次,家长会前(刚好是半期考完),我别出心裁地让每个学生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写一封信,并装入信封,写上收信人,但不封口,以人格保证老师决不偷看。学生面对刚出炉的考试成绩,以及一定程度上的代沟问题,我知道每个学生肯定都有话要和自己的父母亲说。收集了学生的信件,我又花了几天的闲暇时间,对每个学生写了或鼓励、或期望的简单的几句话(称之为班主任勉语),最后把学生的个人成绩单打印并一起装入信封,以备会上交给家长,然后又在会前精心制作了家长会课件,分别对班级一学期来各方面情况以幻灯片形式呈现,同时插入背景音乐《感恩的心》,家长陆续到齐时音乐循环播放,整个会议效果颇好。当家长看到屏幕上自己孩子的突出表现、整个班集体的蓬勃发展,加上班主任的从中解说、介绍,尤其是当家长拿到给他们的一封信时,内心是激动又感激的!
三、从“请进来”开会到“走出去”家访
曾记得刚毕业所带的班级有一个男生的母亲心脏病突发死亡,当他泪流满面地来找我请假时,我久久不敢相信这一事实。周末,我让班长挑选几个较有代表性的学生,我亲自带队,前往该男生家里关心慰问,他的父亲拉着我的手,就像拉住自家兄弟的手,失声痛哭......我想,我的学生肯定会在这一变故中化悲痛为力量,一如既往,努力学习的;在场的同学也会从此更加珍惜亲情、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家访是家校沟通零距离,班主任和家长相互认识、加强了解、沟通思想、联络感情,从而默契配合,形成教育合力。然而务必记住的是:切忌言语相激,打小报告;切忌搞一言堂,教训家长,宜实事求是。甚至有时可大胆尝试“皮格马利翁”这一期望值效应,多采取赏识教育法,甚至可采用“放大镜”去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这样你也许也会常常收到意外的效果。
四、定期或不定期进行书面联系
书面联系是由学生负责传递的班主任和家长相互联系的一种简易的方式,可以大面积联系家长,延展了家校互动的时空。通常是以“告家长书”“给家长的一封信”、成绩通知单、考试卷等形式进行,互通情况,交换意见,从而掌握学生情况,共同教育好学生。
关心学生成长,是学校、家庭乃至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对学生的教育,特别是心理、行为上的引导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是细水长流的,愿学校和家长能更好当起“领头羊”。
【参考文献】
[1]张仁贤主编. 班主任工作方法与技能. 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
[2]马忠虎. 家校合作.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家校互动 家校双赢
随着社会的发展,独生子女的普及,家长对学校、对老师是抱着挑剔的眼光的,因而也无形中给老师增加了压力。在对学生的教育问题上绞尽脑汁的时候,我们可能忽视了家庭教育这一关键环节。学生健全的教育必须是建立在家庭、学校及社会“三位一体”相结合的基础上。因此,作为班主任,开展适当、合理的家校互动是必不可少的。
新课改下,学校与家庭的合作是教育改革首先必须寻求的合作,影响教育改革的成败,学校和家庭成为新课程改革和学生发展的双重必需,因此,加强开展家校互动意义重大。
首先,家校互动的顺利开展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学校和家庭教育具有一致性的特点,家校的成功配合必将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其次,有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父母是学生最早的老师,家庭是学生最早的学校,也是学生时间最长的场所,而学校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主要渠道,二者的密切配合定会推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再次,有利于促进家校间有效信息的传递交流。家校的密切配合最需要的是及时传递交流信息,通过加强家校互动,反馈信息,老师能更好地了解学生在家表现,家长也能更快地知道子女在校表现;第四,有利于学校教育环境的优化。家长是学校的教育资源,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要求是不断优化学校教育的一种动力,学校充分利用家长这一有力的教育资源去优化、促进学校内外的教育环境,会使学生接受的教育更完整,促进学生的发展。第五,有利于家校互补双赢。家校互动中,班主任则是组织协调者,做好了,可以取得“双赢”。
那么,如何开展家校互动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教育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呢?
一、在信息时代合理利用现代化的沟通管理模式
现在多数学校有大量的寄宿生,学生只有周末才可回家,一周内家长对孩子了解甚少,学生又来自五湖四海,班主任经常登门家访几乎是不可能的,利用电话沟通,又要考虑到时间的许可,相信每一个老师在上课或休息时间接到家长电话心里都是尴尬的,且从经济角度上看不合理。利用传媒、信息技术(如班级留言板、邮件等),家长这方面知识又不普及。为了很好解决这一问题,利用手机等现代通讯平台,给家长发信息、通知、成绩等。家长若有任何反馈意见,只需直接回复,班主任再利用闲暇时间用此平台与家长进行一一沟通。巧借这现代化工具,家长会摆脱平时的拘束,和班主任畅谈,少了身份的鸿沟,进行平等交流,使得家校互动更加顺利开展。
二、给家长会增加点花样
家长会是家校交流的平台,促进教师和家长双向交流,也为教育好孩子提供了良好机会。如何开好家长会呢?我们要把事情做得主动、全面一点,让家长成为家长会的主人。曾经有一次,家长会前(刚好是半期考完),我别出心裁地让每个学生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写一封信,并装入信封,写上收信人,但不封口,以人格保证老师决不偷看。学生面对刚出炉的考试成绩,以及一定程度上的代沟问题,我知道每个学生肯定都有话要和自己的父母亲说。收集了学生的信件,我又花了几天的闲暇时间,对每个学生写了或鼓励、或期望的简单的几句话(称之为班主任勉语),最后把学生的个人成绩单打印并一起装入信封,以备会上交给家长,然后又在会前精心制作了家长会课件,分别对班级一学期来各方面情况以幻灯片形式呈现,同时插入背景音乐《感恩的心》,家长陆续到齐时音乐循环播放,整个会议效果颇好。当家长看到屏幕上自己孩子的突出表现、整个班集体的蓬勃发展,加上班主任的从中解说、介绍,尤其是当家长拿到给他们的一封信时,内心是激动又感激的!
三、从“请进来”开会到“走出去”家访
曾记得刚毕业所带的班级有一个男生的母亲心脏病突发死亡,当他泪流满面地来找我请假时,我久久不敢相信这一事实。周末,我让班长挑选几个较有代表性的学生,我亲自带队,前往该男生家里关心慰问,他的父亲拉着我的手,就像拉住自家兄弟的手,失声痛哭......我想,我的学生肯定会在这一变故中化悲痛为力量,一如既往,努力学习的;在场的同学也会从此更加珍惜亲情、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家访是家校沟通零距离,班主任和家长相互认识、加强了解、沟通思想、联络感情,从而默契配合,形成教育合力。然而务必记住的是:切忌言语相激,打小报告;切忌搞一言堂,教训家长,宜实事求是。甚至有时可大胆尝试“皮格马利翁”这一期望值效应,多采取赏识教育法,甚至可采用“放大镜”去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这样你也许也会常常收到意外的效果。
四、定期或不定期进行书面联系
书面联系是由学生负责传递的班主任和家长相互联系的一种简易的方式,可以大面积联系家长,延展了家校互动的时空。通常是以“告家长书”“给家长的一封信”、成绩通知单、考试卷等形式进行,互通情况,交换意见,从而掌握学生情况,共同教育好学生。
关心学生成长,是学校、家庭乃至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对学生的教育,特别是心理、行为上的引导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是细水长流的,愿学校和家长能更好当起“领头羊”。
【参考文献】
[1]张仁贤主编. 班主任工作方法与技能. 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
[2]马忠虎. 家校合作.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