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昌孝:努力奉献才能不愧于院士称号

来源 :成功·健康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zhe14790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选院士只是对过去的肯定,而应作为新起点,继续努力奉献才能不愧于最高的学术称号”。2003年,他组建了国内第一个专门研究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的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发挥以药代动力学研究为主线的优势。他致力药物研究40余年,承担近30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近百个创新药物的药代研究。获得国家部省成果奖29项次,另获国际奖5项。发表论文240余篇,中英文专著15本。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昌孝。
  父亲去世 他没能最后见到一面
  1942年5月15日,刘昌孝生于一个只有三户人家的小山村———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洋塘乡茶园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刘昌孝一家是个有11口人的大家,只有4亩水田,5亩山坡地。每年青黄不接就无米下锅,过着食不裹腹、衣不蔽体的生活。1949年秋,家乡解放,刘昌孝有了上学的机会,上了本地的小学。但是上学前放学后,放牛打猪草打柴仍然是他的必修课。没有过母爱的他,不知母亲的模样,衣服破了自己补,脏了自己洗,常是饥一餐饱一餐的。记得有一次放学回家做饭打开锅盖时,一条蛇从锅里钻出来,吓得他哭着跑出屋外。他上的小学只有一位老师,原是一位私塾老师,小学一至四年级都在一间教室里,老师对他很好,他对老师也很尊重,老师很信任他。读了四年初小,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学校还发给他一张自制的“品学兼优”的奖状。父亲看了他的奖状十分高兴,亲友看了都说刘家出了个有学问的后代。初小毕业后,带着毕业证书来到离家10几里的学校板梁高小。
  高小毕业后,他又先后以优异成绩考上了永兴二中初中部和永兴一中高中部。经济困难时期,农村生活更是困难,草根树皮,好多能吃不能吃的东西都被用来填肚子,父亲由于食物中毒,于1960年6月突然离开了人世,当他得知这一噩耗后,一口气走了60里路,天黑才到家,可是由于天气炎热,父亲的遗体不能停放,叔叔及其他亲友已将父亲下葬,做儿子的没能最后见到父亲一面。
  刘昌孝记得,在父亲离开人世前的一周,父亲还步行60里路,从小山村来到县城永兴一中看了在病中的他,父亲给他带去一罐酱菜和两元钱,然后又走回了家,都没有舍得花八角钱坐汽车。没想到这次就是父子的最后—次见面!父亲离开人世什么都没有给他留下,连一张小小的黑白照片都没有。在参加高考填报考志愿时,他在第一志愿表的五个大学全填了北京的大学,最后他被北京医学院录取,成为他们中学当年第一位被录取的学生。
  1965年春节过后,刘昌孝被留在北京实习。在北京的实习工作由他们的药剂课任课老师——著名药剂学家何茂芝教授负责,他根据哮喘片生产工艺中存在的问题,选了“影响片剂崩解时限的因素”作为研究课题。论文用三个月时间完成了,后来被厂方采用,有利于本产品的生产和上市。伺茂芝教授对他们的报告也给予肯定,这份研究报告刘昌孝院士至今还保留着。
  大家忙着闹革命,他在做研究
  1968年,早年留学归国的沈家祥院士带领青年科技人员开展创新药物研究,其中就有刚刚大学毕业的刘昌孝,由刘昌孝担当抗肿瘤新药的药理研究,研究几种新药物的体内过程。因为是创新药物,国外也无相关报道,而在国内更没有先例。
  时年仅26岁的刘昌孝组织了3位科技八员开展药物体内过程研究,查阅了一些资料,建立了分析方法,用数学模型和动力学参数表达药物的体内动态变化无疑是—种挑战。做,没有现成的模型。一切从头摸索,最后可能失败;不做,不做本身就是失败。年轻气盛的刘昌孝牛劲上来了,大不了失败了从头再来。他与沈家祥—拍即合。在那个特殊的岁月——文化大革命时期,在简陋的实验室里,刘昌孝默默地开始了这项没有报酬,成败难以预料的工作。没有液相色谱仪,大量的生物样品进行层析柱分离,再用紫外分光仪测定;没有计算器,成千上万的密密麻麻的数据一个一个地笔算。1年后,其中的2个药物进入了临床试验。国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因此揭开了序幕。说起这一段经历,刘昌孝避开谈论其中的艰苦,“当时大家忙着闹革命,我们想做一点研究还是很自由的。”他笑着说。
  1973年,刘昌孝带着一床铺盖、一盏油灯,一摞稿纸和几本书来到了湖南洞口县太平公社,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当时住在牛棚里,这牛棚名副其实,一头大水牛与刘昌孝同处一室,夜夜为伴,刘昌孝戏称自己身上的牛劲与大水牛很是相得益彰。每天白天劳动,到了晚上,大水牛招“蚊”引“蝇”,他只能躲在蚊帐中,点起煤油灯翻查资料,阅读书籍。回想自己从1968年开始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刘昌孝有太多的体会和经验想告诉大家。把它写出来,即使各种科技刊物和图书出版社都不出版,以后也总会有机会让其他的研究者得知,从而对他们有所帮助。这念头转过之后,刘昌孝立即行动,开始书写,争分夺秒地利用晚上的宝贵时间。1974年,20多万字的药物代谢动力学专著完成。之后,刘昌孝把它压在了箱底。1978年,全国人民盼来了科学的春天,刘昌孝也等到了专著的春天。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从长沙前往邵阳的火车上,刘昌孝遇上了湖南科技出版社的向华明编辑,双方一见如故,向编辑提出为刘昌孝出版专著。经过两年的补充、审定和校对,1980年,国内第一本药物代谢动力学专著终于问世了。
  当选院士只是对过去的肯定
  1975年,湖南、湖北、四川等省的血吸虫病还在肆虐,锑剂的出现带来了治疗的革命,也带给患者希望。但是,人们无法回避这样一个事实:锑剂可以治疗血吸虫病,但接受锑剂治疗患者需要住院一个多月,费用高达几百元,更重要的是,锑剂对患者的肝肾等多脏器有严重的毒副作用。这时,瑞士的一家公司正在研究一种新药,从它所公布的信息中,发觉它对血吸虫病有效。由沈院士负责组织合成后,刘昌孝组织进行药效学和药物动力学研究,提出低剂量、短疗程、低费用的治疗方案,这无疑给当时以农民占主体的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随后,在湖南,湖北和四川3省完成数千万例病例的治疗,节约了超亿元的医疗费用。刘昌孝报道了该项研究后,在国内外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而硝硫氰胺的英文命名,由刘昌孝所创,国际上沿用至今。
  刘昌孝院士致力药物研究40余年,承担近30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近百个创新药物的药代研究。获得国家部省成果奖29项次,另获国际奖5项。发表论文240余篇,中英文专著15本。正如刘昌孝院士所说,“当选院士只是对过去的肯定,而应作为新起点,继续努力奉献才能不愧于最高的学术称号”。2003年他组建了国内第一个专门研究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的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发挥以药代动力学研究为主线的优势。承担了国家973、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地方重点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的前沿课题的研究。
  最近,刘昌孝院士与王永炎院士等10多位专家牵头提出的《国家重大专项计划项目建议书》中,刘昌孝院士等建议国家重大专项研究计划项目设立“基于代谢经学的中药现代研究”的专项,认为国内已基本具备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中药的知识、人才、仪器和国内外广泛合作的基础,目前正是我国使用代谢组学这门新兴的学科技术解决中药现代化,对人民生活质量和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大意义的科学问题的大好时初。
  刘昌孝院士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肩负起造福人民的神圣使命,释放着一位科学工作者对祖国药物事业的满腔热情。古人云,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再次立言。刘昌孝院士,不汲汲于功名利禄,不戚戚于个人得失,唯孜孜于真理和学术,他的生命力、创造力,正进射出灿烂的光华。
  而今,他仍然在实践着、求索着、收获着、成功着……
其他文献
北纬30度是一条神秘而又奇特的纬线,它横贯中国大陆腹地,所经过的地带,山高谷深,有着众多鲜为人知的奇景谜团。  北纬30度线自东向西延伸,越过神农架之后,地形变得更加复杂:万山重叠,沟壑纵横,道路崎岖,关隘四塞。在过去,这样的环境使得这里与世隔绝,而随着一批又一批探索者的到来,人们才逐渐发现,这群峰环抱之中竟有一个风光绝美的山水之城一一地处湖北西南部的利川。  利川山清水秀,境内多为海拔1000米
期刊
编辑推荐  陈根著的《互联网+医疗融合》结合当下最热门的“互联网+”概念,论述了我国的传统医疗将如何迎接“互联网+”之风变革自身,同时为投资者和创业者深入、系统地分析了“互联网+”医疗的市场前景、其中蕴含的商业机会以及如何抓住机会,为自己创造价值。  本书具有系统性、全面性、专业性、行业性、实用性、可读性以及唯一性等特点,理论结合实战,内容详细、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是当下以互联网思维全面深入解读医
期刊
编辑推荐  《医药企业转型升级战略》为作者结合众多医药行业案例和本人实操的医药行业转型升级项目,专门为医药企业撰写的一本注重实战的药企转型升级书籍,以更好地解决行业内很多同仁在医、药方面研究能力强,但规划能力弱的问题,以期更好地发展自己或自己所在的企业。作者简介  史立臣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创始人MBA,医药战略管理专家,医药营销专家,现为多家大型药企发展顾问、营销顾问。曾从事一线医药营销工作
期刊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  我是来自宜昌东阳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朱巧洪。  东阳光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大型股份制企业,行政、研发、销售及财务管理中心位于广东东莞,现有员工15000余人;拥有三大业务板块:己上市公司“东阳光科”、“东阳光药”和正在筹建上市中的“南岭养生”;国内己建成五个生产/研发基地:广东东莞(长安)、广东乳源、湖北宜昌(宜都)、贵州/重庆、西藏林芝。  宜都基地是成立于2
期刊
2016年,这注定是中医药发展的大好时候。  稍早,2015年12月22日,中国中医科学院举办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致信祝贺。习近平在信中指出,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希望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增强民族自信,勇攀医学高峰……这以后,利好政策频频出台:2015年12月,酝酿30年之久的《国家中医药法(草案)》通过国务院批准。2016年
期刊
复方丹参滴丸:复方中药的国家使命  闰希军的乐观,基于他作为国内中药现代化的先行者和开拓者,近20年来走出国门,面对世界上最强大、最严格的药品监管者——美国FDA,从最初的被拒绝、被排斥,到后来被接纳直接进入二期和三期临床研究,其间经历了外人无法感受的“中药进入西方市场难比登月”的坎坷和磨难。  复方丹参滴丸,这是一味治疗冠心病与心绞痛的复方中药,1992年研制成功,是天士力的主打产品。2013年
期刊
编辑推荐  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重大的国家战略,是构建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也是一道具有特殊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世界性难题。目前,新一轮医改己进入攻坚阶段,加强医改理论的研究和理论创新,加强对重大医改问题的实证研究和经验总结,加强对国际医改做法和经验的借鉴,加强对深化医改进行前瞻性的思考,不仅必要,而且非常紧迫。中国作为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医药卫生服务需求是世界上超大规模的需
期刊
安宫牛黄丸、牛黄解毒片、乌鸡白凤丸、六味地黄丸……当人们提及这些家喻户晓、疗效显著的中医药品,多会想到同仁堂。  从康熙年间的一家小药房,到供奉御药,再到今天扬名海内外的现代中医药集团,同仁堂经历了346年风雨。历代继承者们恪守着“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祖训,在患者心中铸造了一块“金字招牌”。  供御药百年显扬名  “‘同仁’二字,可以命堂名,吾喜其公而雅,需志之。”166
期刊
天士力在推动中医药发展,推动中药现代化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天士力始终坚持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来诠释、发展中医药的理论精髓,使得以复方丹参滴丸为代表的现代中药走向世界,最后将让世界承认我们的中药是多靶点的中药,是复方中药,其作用和西药可以媲美。这种承认是了不起的,因为西药单靶点,成分清晰,机制明确,和中医药多靶点、君臣佐使的理论体系完全不同。我们看到,有不少中药企业走着走着,就走到单一组分的化学药品当
期刊
通心络胶囊由水蛭、全蝎、土鳖虫、蜈蚣、蝉蜕等药味,加上人参、檀香研制而成,制药者正是以岭药业创始人、董事长吴以岭。  不过,比上市公司创始人和董事长更加难得的是,吴以岭还是一名中国工程院院士,而且是中国罕见的中医药院士。  一堆虫子一朝致富  翻开吴以岭的简历,一大串的称谓中最显眼的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这一职务。作为国内络病理论的创始人,吴以岭在学术界可谓声名赫赫。  吴以岭发现通心络处方,始于上世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