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冯胜清 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二职业高级中学副校长,高级讲师、苏州市学术带头人、江苏省职教科研中心组成员。
近年,建立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受到广泛关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自主发展、文化基础、社会参与3个领域,健康生活、学会学习、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责任担当、创新实践6个素养。要让学生发展包括学会学习在内的核心素养,教师也必须是会学习和自觉学习的榜样。
但是,毋庸讳言,教师不学习或者说不读书的不在少数。据有关调查,教师每月读书3本以上的只占10%左右, 2到3本的约占20%,1本的约占40%,不读书的却占30%左右。不读书、少读书的理由是教育教学工作太忙,非教育教学的事情也多,没有时间读书。不仅不读书,连国家的重大新闻也不知道。所以,一些教师对社会的感知不如学生。不读书,就使自己一直停留在老的教育教学观念上、老的教育教学方法上,涛声依旧。教学时,不免照本宣科,或者照搬照抄老的教案。用旧船票想乘上新的客船,自然是不可能的。因而,学生不愿听,课上睡觉、玩游戏的都有,教师教学效果不理想。写个学期和学年总结还要上网搜搜资料来“参考”。近年来,有人将论文妖魔化,实际上,将论文妖魔化的基本上是怕写论文的,也可以说是只读教材、教参、教辅而不读书的人。古语云:不学诗,无以言。本来肚子里就那点东西,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下来,已经耗费得差不多了,不读书,哪里有货啊,所以肯定写不出什么,被逼着写,也只能到网上“参考”人家的论文。
上个世界末就说是知识爆炸的时代,而时下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更是学习的时代。教师自身的成长是教育力量的源泉,不断学习是教师素质提升的重要渠道。教师通过学习,在教书育人的路上,不断自我充电,形成深厚的专业功底,拥有不断思考的力量,这是教师自信的基石,也是教师能培育出各种优秀学生的必备条件。
教师发展问题已经引起了教育管理者、师范院校和清醒的教师本人的关注。教师发展影响到学生的发展,也影响到学校的发展。教师教好学生很重要,而发展自己同样很重要,而且是长远的。根据优秀教师=经验+反思这一公式,教师要能够不断进步,成为优秀教师,必须不断总结反思、不断读书学习、不断进行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第一章中说过这样一段话:“集体的智力财富之源首先在于教师的个人阅读。真正的教师必是读书爱好者:这是我校集体生活的一条金科玉律,而且已成为传统。一种热爱书、尊重书、崇拜书的气氛,乃是学校和教育工作的实质所在。一所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丰富精神生活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喜爱書籍,对书籍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每天教育、指导学生读书、学习。教师要胜任自己的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喜欢读书,那么,自己应首先喜欢读书,不喜欢读书的就不是“真正的教师”。教师读书,并不单是读课本和教学参考书、教辅书,而是还要读与自己教育教学相关的书,包括学科教学的、能够提高自己道德修养的、能够丰富自己知识的、能够提升教育教学效果的书。所以,教师通过多读书,就能使自己不断得到源头活水,就不仅仅拥有一桶水,而是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是永不枯竭的泉水。
古人说:“读书可以使人明智。”“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读书是生活,读书是工作创新的基础和途径,读书学习成了人的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营造书香校园,教师应做学生读书的标兵。教师只有学而不厌,才能做到诲人不倦。罗曼·罗兰说:“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是自己心中有阳光。”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窦桂梅说:“读书是我心灵的振翅;读书,是我的精神呼吸。”不读书就会缺钙,缺钙的人是站不起来的,教书育人就容易出偏差。而与书为伴,就能补钙,使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聆听大师的声音,让书籍圣洁的光芒照亮我们的心灵之旅,时刻以新的思想、新的理念去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从而有所建树。教师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要不断成长,要教好书育好人,身上就要多点书卷气,少点烟酒味;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发展,着力去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而且要关注自己的发展,注重自己的提高,就要多读书,像水库那样,不断从知识的海洋中汲取,不断积累。
教育是创造性的劳动,而不是机械性的简单的重复劳动。教育的对象千差万别,教育内容的不断变化,教师的劳动不可能千篇一律,教育时机的把握和教育矛盾、冲突的解决,需要教师作出正确、及时的判断,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解决。教师不是传声筒,把书本的东西口头传达出来,也不是照相机,把现实复呈出来,而是艺术家、创造者。教师要成为艺术家、创造者,就必须充实自己,多读书,不断充电,教师仅有一桶水就能受用终身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解惑者和人生的引路人,教师读书是关系到教育成败的大事。教师不读书,何以传道、受业、解惑?教师不读书,何以有健康丰富的心灵与生动活泼的心灵进行高质量的交流?西方把读写文化称为“识字文化”,与之相对应的是“文盲文化”。现在,我们许多人沉迷于掼蛋、斗地主、玩游戏,却很少读书,阅读处于一个极次要的位置。有的教师只读教材和教参,几个月,甚至一年都不读一本教育理论或业务书籍,以己昏昏,何以使人昭昭?读书,不仅拓宽了教师的生命时空,也充盈了教师的教学时空。教师是天生的职业读书人、职业学习者,应当永远把读书作为人生的第一爱好,永远在书籍的世界旅行和生活。
现代教师不能做一个知识的搬运工,也不能做一个教书匠,而要做一个研究型教师。搞研究并不是专家的专利,搞研究并不是高不可攀的,教师也能,而且也应该做研究。每个教师都要有“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教师即研究者”的意识。我们教师每天都在接触丰富的研究素材,每节课都会遇到问题,有的是学校管理层面的,有的是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方面的,有的是学生方面,有的是育人环境方面的,这些素材就都可以成为我们研究的材料,这些问题都可以成为我们教师研究的对象,即课题。而且,教师大多在进行着行动研究,只是自己没有意识到,没有把它整理并写下来。如在批改作业时,发现有的题目错误普遍,自己是如何和学生一起校正的;面对问题学生,自己是如何跟他谈心、分析问题、引导他改正缺点、成为好学生的,等等。只要有研究的意识,我们的教师,至少是绝大多数教师一定会有成果的。
从事一种工作时间长了会产生职业倦怠,虽然造成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个人进取心不足有很大的关系。而笔者认为,不断总结反思,多读书学习,积极开展研究,就会拥有优秀高效的“学习力”,教师的核心素养得到提升,就能够克服职业倦怠,能够让教师不断进步、在新的平台上起飞。
近年,建立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受到广泛关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自主发展、文化基础、社会参与3个领域,健康生活、学会学习、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责任担当、创新实践6个素养。要让学生发展包括学会学习在内的核心素养,教师也必须是会学习和自觉学习的榜样。
但是,毋庸讳言,教师不学习或者说不读书的不在少数。据有关调查,教师每月读书3本以上的只占10%左右, 2到3本的约占20%,1本的约占40%,不读书的却占30%左右。不读书、少读书的理由是教育教学工作太忙,非教育教学的事情也多,没有时间读书。不仅不读书,连国家的重大新闻也不知道。所以,一些教师对社会的感知不如学生。不读书,就使自己一直停留在老的教育教学观念上、老的教育教学方法上,涛声依旧。教学时,不免照本宣科,或者照搬照抄老的教案。用旧船票想乘上新的客船,自然是不可能的。因而,学生不愿听,课上睡觉、玩游戏的都有,教师教学效果不理想。写个学期和学年总结还要上网搜搜资料来“参考”。近年来,有人将论文妖魔化,实际上,将论文妖魔化的基本上是怕写论文的,也可以说是只读教材、教参、教辅而不读书的人。古语云:不学诗,无以言。本来肚子里就那点东西,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下来,已经耗费得差不多了,不读书,哪里有货啊,所以肯定写不出什么,被逼着写,也只能到网上“参考”人家的论文。
上个世界末就说是知识爆炸的时代,而时下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更是学习的时代。教师自身的成长是教育力量的源泉,不断学习是教师素质提升的重要渠道。教师通过学习,在教书育人的路上,不断自我充电,形成深厚的专业功底,拥有不断思考的力量,这是教师自信的基石,也是教师能培育出各种优秀学生的必备条件。
教师发展问题已经引起了教育管理者、师范院校和清醒的教师本人的关注。教师发展影响到学生的发展,也影响到学校的发展。教师教好学生很重要,而发展自己同样很重要,而且是长远的。根据优秀教师=经验+反思这一公式,教师要能够不断进步,成为优秀教师,必须不断总结反思、不断读书学习、不断进行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第一章中说过这样一段话:“集体的智力财富之源首先在于教师的个人阅读。真正的教师必是读书爱好者:这是我校集体生活的一条金科玉律,而且已成为传统。一种热爱书、尊重书、崇拜书的气氛,乃是学校和教育工作的实质所在。一所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丰富精神生活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喜爱書籍,对书籍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每天教育、指导学生读书、学习。教师要胜任自己的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喜欢读书,那么,自己应首先喜欢读书,不喜欢读书的就不是“真正的教师”。教师读书,并不单是读课本和教学参考书、教辅书,而是还要读与自己教育教学相关的书,包括学科教学的、能够提高自己道德修养的、能够丰富自己知识的、能够提升教育教学效果的书。所以,教师通过多读书,就能使自己不断得到源头活水,就不仅仅拥有一桶水,而是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是永不枯竭的泉水。
古人说:“读书可以使人明智。”“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读书是生活,读书是工作创新的基础和途径,读书学习成了人的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营造书香校园,教师应做学生读书的标兵。教师只有学而不厌,才能做到诲人不倦。罗曼·罗兰说:“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是自己心中有阳光。”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窦桂梅说:“读书是我心灵的振翅;读书,是我的精神呼吸。”不读书就会缺钙,缺钙的人是站不起来的,教书育人就容易出偏差。而与书为伴,就能补钙,使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聆听大师的声音,让书籍圣洁的光芒照亮我们的心灵之旅,时刻以新的思想、新的理念去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从而有所建树。教师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要不断成长,要教好书育好人,身上就要多点书卷气,少点烟酒味;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发展,着力去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而且要关注自己的发展,注重自己的提高,就要多读书,像水库那样,不断从知识的海洋中汲取,不断积累。
教育是创造性的劳动,而不是机械性的简单的重复劳动。教育的对象千差万别,教育内容的不断变化,教师的劳动不可能千篇一律,教育时机的把握和教育矛盾、冲突的解决,需要教师作出正确、及时的判断,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解决。教师不是传声筒,把书本的东西口头传达出来,也不是照相机,把现实复呈出来,而是艺术家、创造者。教师要成为艺术家、创造者,就必须充实自己,多读书,不断充电,教师仅有一桶水就能受用终身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解惑者和人生的引路人,教师读书是关系到教育成败的大事。教师不读书,何以传道、受业、解惑?教师不读书,何以有健康丰富的心灵与生动活泼的心灵进行高质量的交流?西方把读写文化称为“识字文化”,与之相对应的是“文盲文化”。现在,我们许多人沉迷于掼蛋、斗地主、玩游戏,却很少读书,阅读处于一个极次要的位置。有的教师只读教材和教参,几个月,甚至一年都不读一本教育理论或业务书籍,以己昏昏,何以使人昭昭?读书,不仅拓宽了教师的生命时空,也充盈了教师的教学时空。教师是天生的职业读书人、职业学习者,应当永远把读书作为人生的第一爱好,永远在书籍的世界旅行和生活。
现代教师不能做一个知识的搬运工,也不能做一个教书匠,而要做一个研究型教师。搞研究并不是专家的专利,搞研究并不是高不可攀的,教师也能,而且也应该做研究。每个教师都要有“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教师即研究者”的意识。我们教师每天都在接触丰富的研究素材,每节课都会遇到问题,有的是学校管理层面的,有的是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方面的,有的是学生方面,有的是育人环境方面的,这些素材就都可以成为我们研究的材料,这些问题都可以成为我们教师研究的对象,即课题。而且,教师大多在进行着行动研究,只是自己没有意识到,没有把它整理并写下来。如在批改作业时,发现有的题目错误普遍,自己是如何和学生一起校正的;面对问题学生,自己是如何跟他谈心、分析问题、引导他改正缺点、成为好学生的,等等。只要有研究的意识,我们的教师,至少是绝大多数教师一定会有成果的。
从事一种工作时间长了会产生职业倦怠,虽然造成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个人进取心不足有很大的关系。而笔者认为,不断总结反思,多读书学习,积极开展研究,就会拥有优秀高效的“学习力”,教师的核心素养得到提升,就能够克服职业倦怠,能够让教师不断进步、在新的平台上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