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信社与“三农”发展的“双赢”探讨

来源 :三农中国·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au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信用社经过几年的改革发展,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支持“三农”的力度大大增强,充分发挥了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农村信用社根植农村,如果离开了“三农”经济的发展,农村信用社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没有农村信用社的信贷支持,“三农”想健康发展也会捉襟见肘。因此,只有寻求农村信用社与“三农”协同发展的结合点,才能实现“双赢”的目标。
  
  一、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的优势
  
  农村信用社生于“三农”,长于“三农”,优势在“三农”。因此,服务“三农”,立足“三农”是农村信用社得以生存与发展的内在需求。农信社服务“三农”具备以下三个优势。
  本土优势。农村信用社属于地方金融范畴,具有点多面广,战线长等特点,能够为“三农”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农村信用社职工熟悉农村经济特点,便于开展金融服务工作,这是农村信用社的特色优势。
  环境优势。目前,商业银行的业务重点逐步向城市转移,农村信用社竞争对手不断减少,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不断扩大。同时推广农户小额信贷以来,农村涌现大批信用农户,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资产运行状况日益好转,经营状况明显改善,社会信用环境逐步得到净化。
  政策优势。近几年来,中央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如农村税费改革,农民种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种粮积极性。另外,各级地方政府加大投入,支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农信社深化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政策扶持效果明显,新的管理与监督体制已经形成,农信社历史包袱得到初步化解,经济实力明显增强,金融支农力度不断加大。
  
  二、农村信用社与“三农”经济的矛盾
  
  当前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既要解决“三农”融资难的问题,又要解决农村信用社如何化解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这是一个矛盾的共同体。
  一是农户贷款难与农村信用社难贷款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农村信用社在贷款营销中,受信贷投向、贷款条件、资金状况及人缘管理等因素的限制和影响,有一部分农民、个体经营户及企业得不到贷款支持,部分农村信用社受信贷规模控制及弱化贷款风险等因素影响,审批权限及金额过小,难以满足农户较大金额的贷款需求。
  二是农村信用社传统的信贷管理模式与现代农业生产发展之间的矛盾。现行的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制度对大额贷款、跨区域贷款均有限制,而目前农业产业化经营却突破了地域界限,淡化了产业界限和城乡界限,促使农业生产的组织管理形式和经营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要求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资金发放工作相应改革,如支持产业化和龙头企业就要求适当集中发放大额贷款,而此前虽然省级联社制定了一系列的贷款营销管理制度,但基层农信社在贯彻落实过程中存在偏差,无法充分满足产业化对资金相对集中的要求。
  三是贷款的约期与农业生产周期之间的矛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后,农业春播秋收的生产周期被打破,几乎是季季要播种,季季有收获,部分结构调整产业如经果林生产,从投入到产业需要一年以上的周期,这就相应地要求贷款常收常放,跨越年度,甚至发放一年期以上贷款。而目前农村信用社受传统经营理念和经营习惯的影响,基本上还是沿袭春放秋收传统做法,贷款以短期为主,基本上为一年期以内,无法满足新型农业的_资金需求。
  四是农村资金外流与内需之间的矛盾。一方面,大部分县(市)国有商业银行变成了“储蓄银行”,分流部分支农资金;另一方面,目前邮政储蓄正是凭借“无风险收益”优势在农村遍设网点,大量地吸收农村资金。虽然目前农村金融机构已趋向于多元化,但金融机构的商业取向比较明显,越来越注重效益。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殊性,农业收入的不确定性,农业投资的长期性和低收益性等特点,金融业因此对农业支持严重不足,这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阻碍“三农”问题解决的重要因素。
  
  三、农村信用社深化支农服务的对策建议
  
  (一)改革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解决体制和制度性问题。加快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步伐,根据各地情况,在实行一级法人管理体制的基础上组建农村合作银行,打破原单个信用社行政区域划分的界限,统筹规划辖内网点布局,从根本上解决组织体制方面的不足。将信贷管理、资金调度等职能全部集中到县级农村合作银行,有效壮大资金实力,提高资金营运能力,实现灵活调度,以便集中资金重点支持有效益、有市场的龙头企业,避免资产负债比例限制等制度性问题,同时为运用高科技手段提升服务功能,促进服务手段多样化。
  
  (二)更新经营理念,加快业务创新。农村信用社要更新观念,立足长远。在满足广大农户基本的生产、生活资金的基础上,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集中资金,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努力提高信贷资金的社会效益和自身效益。通过加快业务创新、提高服务水平,以适应产业化对结算、票据流通、资金融通、金融中介服务等方面的更高要求。目前创新金融工具重点应是积极发展中间业务,这不仅是农村经济发展和产业化的客户要求,更是信用社自身规避风险、提高效益的需要。农村信用社要主动适应形势,积极开展诸如结算、汇兑、资金拆借、担保、租赁、代理收付、代理保险、产销信息、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综合服务,发挥对农村经济的综合服务功能,加大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快电子化建设步伐,加大资金投入,引进技术和人才,建立起适应现代金融发展的畅通高效的结算体系,缩短客户汇划资金的时间。通过拓展服务功能,疏通结算渠道,全面提升农村信用社服务产业化水平。
  
  (三)建立科学的信贷风险防范体系。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始终存在着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当前农村信用社要深入研究产业化信贷风险新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借鉴国外同类中小金融机构和国内金融机构先进的信贷风险评级方法,建立适合产业化特点和自身情况的科学有效的信贷风险防范体系。如在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资信评估工作基础上再深入一步,突出重点,摸清每一个产业化经营者的全方位情况,收集包括社会保险状况、个人家庭状况、健康状况、收入状况、负债状况等方面的个人信息数据,为建立科学的个人信息数据提供、核实渠道和评估体系。在信用评估指标体系中要弱化规模、绝对额等数量性指标,突出盈利能力、市场前景等质量性指标。资信评估可以借鉴国内比较成功的信用评估公司的经验和做法,对采集的个人资料和还款信用资料进行综合整理,运用科学的指标体系,采取定量和~性分析的方法,对个人的信用进行客观、科学、公正的评估。
  规范贷款责任认定。贷款是信用社一项风险业务,完全规避风险是不客观的。建议修改现行贷款责任追究制度,制订符合农村信用社系统实际的贷款责任制度,责任追究和认定要建立一个合理的综合性指标,对不良贷款数量、占比等各种情况综合考核,同时增加对信贷人员的奖励政策,达到既控制违规贷款,最大限度地减少信贷资产风险,又有效地支持产业化的目的。
  
  (四)改进信贷服务方式。农村金融机构应积极走访农业生产指导部门及其他涉农部门,了解当地农业产业发展政策及农业发展规划,结合实际做好支农资金投放规划,合理简化贷款手续,降低贷款条件,减少审批环节,主动提供金融服务。要逐步建立符合农村贷款业务特点的风险定价机制,根据供款主体的信用程度和负担能力及贷款项目的风险情况,合理确定利率浮动幅度,切实防止“一浮到顶”的做法。逐步建立差别贷款利率,认真落实社员和信用户利率优惠政策,切实减轻农户贷款利率负担。
  
  (五)优化农村信用环境。针对产业化初期高投入、高风险特点,各级政府应在优化信用环境,支持信用社信贷投入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建议地方政府牵头建立产业化发展担保机构和担保基金,为产业化发展提供系统的金融和非金融服务,为农村信用社发放产业化贷款担保,降低产业化龙头企业、重点大户的融资难度和融资成本,为农村信用社支持产业化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其他文献
当前,我国高校现行的管理体制运行中存在学校管理行政化倾向突出、院系办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高、行政管理效率不高等问题。改革的路径主要有:提升学术委员会的地位,使高校的
现阶段,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段以学习和应用单片机的浪潮。在学习单片机时必须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看得同等重要。本文主要对51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
高校经管类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存在着重数量、轻质量,重建设、轻管理,利用率不高等问题。为此,要校企合作,加强质量建设;要构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管理体系;要构建合理的
本文根据中专学校学生特点,分析中专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学生管理方式的建议和对策,期望通过学生管理方式的转变促进中专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一、奥运场馆建设建筑材料简介建筑材料是建筑结构和空间的灵魂,采用不同材料的结构和围护构件,按照材料性能和力学规律囤合成的室内空间,是功能与美感的高度统一,具有对于建筑功
培养学生的终极关怀意识及引导学生去关注存在本身并努力祛除生命的遮蔽,应是教育的一个基本出发点。然而,目前大学生的终极关怀意识淡薄和缺失已成为当代教育的一大痼疾。只
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一种新媒体形式,为高校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手段、新途径。文章简要阐述了微信公众平台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价值,阐述了学校利用微信公众
长期以来,经济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改革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考核方面入手,使其时代感更强、实效性更大
银行业务课程立体化实训架构的搭建,即在银行业务课程实训中搭建"付款行—收款行"和"付款行—清算行—收款行"架构模式,使学生在全真化的实训场景中进行银行业务的整体处理,全面
2016年全国工商管理类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指数达到1.32。为此,在借鉴欧美及台湾地区盛行的课程地图的基础上,实地调研了工商管理专业的对口用人单位以及在岗实习生。调研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