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保健“三拒绝”

来源 :侨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fla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秋天气候凉爽,人们的饮食、睡眠、精神都好了起来。此时,“秋乏、秋燥、秋膘”也正向我们走来,如果保养不当,也会增添许多新的烦恼。
  
  1 拒绝秋乏
  告别了炎夏,迎来了天清气爽的秋天,人们感到比夏天要舒服得多了。可是,一些人会有困倦疲乏的感觉,这种现象被人们称之为秋乏。秋乏是补偿夏季人体超常消耗的保护性反应。虽然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与适应,秋乏会自然而然地消除,但为了不因此影响工作和生活,最好还是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首先,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爬山等都是很好的选择,但开始时强度不宜太大,应逐渐增加运动量,如果过度运动,将会增加身体的疲惫感,反而不利于身体恢复。其次,尽可能充足睡眠。第三,要调整饮食,饮食宜清淡,避免油腻:多吃宫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胡萝卜、藕、梨、蜂蜜、芝麻、木耳等,多吃含钾的食物。第四,要适当多吃含咖啡因的食物。
  
  2 拒绝秋燥
  秋天干燥的气候,使人常感到口鼻咽喉干燥以及发生燥咳,又因肺与大肠相表里,秋令还可出现大便煤结。此外,秋燥还可导致口唇干燥、皮肤干裂以及毛发脱落。防止秋煤,首先要注意补充水分,每天最好喝3~4杯开水。秋季饮食应以滋阴润肺、防燥护阴为基本原则,可多吃梨、苹果、葡萄、香蕉、萝卜及绿叶蔬菜以助生津防燥,少吃辣椒、葱、姜、蒜等辛辣煤烈之物。中老年人在秋季洗澡不宜过勤,每周洗1~2次为宜,每次不超过半小时,水温在25℃左右。不宜用碱性肥皂洗澡,应选用刺激性较小的肥皂等。秋季还应笑口常开,经常笑,不但能保养肺气,还可以驱除抑郁、消除疲劳、解除胸闷、恢复体力。
  
  3 拒绝秋膘
  夏天天气炎热,能量消耗较大,人们普遍食欲不振,造成体内热量供给不足。到了秋天,天气转凉,饮食会不知不觉地过量,使热量的摄入大大增加。再加上宜人气候,让人睡眠充足,汗液减少。另外,为迎接寒冷冬季的到来,人体内还会积极地储存御寒的脂肪,因此,身体摄取的热量多于散发的热量。在秋天人们稍不小心,体重就会增加,这对本来就肥胖的人来说更是一种威胁,所以,肥胖者秋季更应注意减肥。首先,应注意饮食的调节,多吃一些低热量的减肥食品,如赤小豆、萝卜、薏米、海带、蘑菇等。其次,在秋季还应注意提高热量的消耗,有计划地增加活动。秋高气爽,正是外出旅游的大好时节,既可游山玩水,使心情舒畅,又能增加活动量,达到减肥的目的。
其他文献
一、红色rn在英语和汉语中,红色有时可以完全对应,有时却大相径庭.红旗:red flag,它又比喻惹人生气的事物.汉语中用“脸红”来指不好意思,英语与之对应的有“He beeamed red
一、抓住齐宣王的企图,开始话题文中,齐宣王开篇便问道:“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这一句话看似平常,实际却包藏着齐宣王巨大的企图,也就是希望能够效仿齐桓公、晋文公,通过
传统的档案库房白蚁的防治方法主要采用化学法,不利于环境保护。随着白蚁防治技术的深入研究,目前档案库房白蚁的防治主要采用生态防治与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方法。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任中原局书记的刘少奇始终保持艰苦奋斗品质和人民公仆本色,清正廉洁、克己奉
2012年2月14日上午10点,91岁的谢家麟院士拄着拐棍,在人搀扶下走上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国家主席胡锦涛微笑着向他颁发鲜红的烫金证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励证书,以表彰他
如何教育孩子,是当今美国人的热议话题。有一个数字可能会让人大跌眼镜,那就是学生每天的在校时间仅仅占比15%。毫无疑问,学校很重要,但是最近有研究表明,家长其实更为重要。
林薇(儿童教育专家):让孩子在体验中发现喜欢的东西  王尔德说过,使孩子品行好的最好方法,就是使他们愉快。而这个社会的大多数成年人在孩子愉快这点上,都显得出奇的吝啬。  我女儿在国外上小学时,学校经常组织孩子参加各种表演、party,创设各种条件让孩子自己去尝试感兴趣的形式。六一期间,有街头巡演,有枕头大战,有化妆party,有儿童自编自演的儿童剧。这些学校和家长根本花费不了多少钱。孩子却能在这些
项羽是中国著名的历史人物,不仅在国内家喻户晓,而且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作为历史人物,项羽是我国诗歌、散文、戏剧、绘画等艺术领域研究和描写的对象之一,是一笔宝贵的历史
农村学校的“学困生”,主要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热情低下,学习方法刻板,知识面狭窄等.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要在以下几方面多下功夫.
在网络时代,人们传递信息、获取信息、交流信息的方式和工作平台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作为信息集散地的图书馆,网络对其业务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一、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