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有声,点亮心灯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x0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重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同时强调“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各学段的关于阅读的首要要求都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而且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之中。朗读正是学生学习语文最常用的实践方式。纵观部编版高年级语文教材,每篇课后练习第一题,都明确了朗读要求,那么怎样才能出色地达成朗读训练目标呢?笔者尝试着从朗读的环节这一角度,谈谈自己在朗读训练目标完成时的点滴体会。
  一、感知性朗读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重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朗读是学生语文实践最常用的方式。感知性朗读是学生读通读顺文本材料,对文本内容有最初的印象和了解,是朗读的最初级段,这一阶段的具体要求就是读正确。但其过程并不只是学生单一的枯燥认读课文,也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教师适时地指点,引导学生初次走进文本,调动学生生活积累,激发学习兴趣。
  如:教学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三课《桂花雨》,在感知性朗读这一环节,首先导入问学生:①桂花雨时哪个季节的特有现象?②桂花雨是怎么发生的?它有哪些最明显的特征?③你见过桂花雨吗?试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当时的情景和感受。待学生回答时进入桂花雨情境,及时追问:你想知道桂花雨到底是怎样的吗?学生立即有了读书的欲望,情不自禁朗读课文。此时,相信学生已走进文本,为更深层次的朗读作好情感铺垫。感知性朗读是学生与文本的初次感知,是学好每篇课文的感情基础。因此,笔者认为这在高年级语文教学时必不可少的环节。
  二、品悟性朗读
  品悟性朗读,即在学生了解文章整体内容之后,引导学生释词析句,拿捏文章重点词句段,细品精琢,感悟语言运用之妙,通过声音内化自己对文章的情感,达到声情合一,从而更深层次领会文心文脉。品悟性朗读最常用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1.自品自悟式
  进入高年级,学生的知识、生活、情感各方面已有一定积累,教材中学生喜闻乐见、浅显易懂的文章,如童话故事《猎人海力布》、历史传说《牛郎织女》、《牧场之国》……等,学生朗读时很容易悟到文章的重点及情感,这类文章的朗读教学可以完全放手,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投入意识,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朗读内容、朗读方式,甚至是朗读基调,学生兴致盎然,在自主学习中自然吸取语言的营养。
  2.精心点拨式
  语文课程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其开放的视野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在高年级教材中有意境深隧、优美的古诗、写景文,含意隽永,语言清新秀丽的散文,也有陈辞激昂,感情浓烈的文章。教学这些类型的文章,要求教者“功在课堂外”——必须精心设计点拨式朗读,层层剖析文章,步步融入心灵,煽起学生朗读的欲望。
  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我是这样点拨学生品悟性朗读的: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自由小声读课题,想想哪个词表达了作者的情感?生1:(小声读)答:“壮”这个词,表达了作者对文中战士们英雄气概的热情讴歌。生2:我还知道作者对五位战士的赞美之情。生3:我从“五壮士”可以体会到作者对战士们英勇无畏的精神无比敬仰,他们并不是体形有多么强壮,而是壮怀激烈,内心的豪情壮志惊天地、泣鬼神!(其他生笑)师述:是啊,关键时刻,他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三面悬崖一面强敌的绝路,把生路留给主力部队;悬崖边上,他们昂首挺胸视死如归,宁死不屈!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狼牙山五壮士!师:哪个同学愿意带着感情再读课题。(学生极其投入,朗读课题很有感情)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生:学生饱含深情朗读课题(字字铿锵,果断有力,足见五位壮士的热情赞美与讴歌,也渗进对英雄对祖国炽热的赤子之爱)。这种朗读设计给全文定好了情感基调,让学生学文更自然地“倾诉”情感。
  3.再创想象式
  再创想象式朗读是对文中“情”深掘之后,穿透文本的话外“音”,要求朗读者有良好的语感,并灵活运用语言文字,与作者共鸣,从而更有效地贴近文本,也可以说是语文综合能力在文本阅读时最真实的体现。这种朗读形式或许正映衬了那句话“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笔者认为它便是语文教学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体验的最佳形式和时机。
  如教学《我的老师》一课第九自然段,其中有这样一句话“这时候蔡老师援助了我,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在读悟原文后,师问:联系上下文,想想如果你是蔡老师,会在信中写些什么呢?给同学们十分钟时间,把你最想说的话写在信里。生:(静写十分钟)。师:自己小声读读。生:自由读。师:请你读读你的信(指名小组长)。生:(极具感情)朗读。师:连续指名学生朗读。虽然学生语言表达不一样,情感却与文章是相容的:一个善良、有爱心和责任心的老师跃然纸上,难怪作者多年之后依然怀念。
  三、鉴赏性朗读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鉴赏性朗读是朗读教学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学生入情入景,外化文本情感为声情并茂的朗读,最大限度地展示语言魅力和朗读者感悟语言的能力。这一朗读环节,应遵循“爱护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这一理念,充分给予学生朗读自主性:形式、内容都由学生自主选择和确定,可以合作读(分角色、设置情境)可读几句,也可读几段,只要是学生想读、爱读的文本内容都可以,其训练重点是朗读的情感性。高年级语文教材中,如写景文《索溪峪的“野”》《四季之美》《海上日出》……《暮江吟》《江南春》《渔歌子》等写景诗意境优美,语文清新隽永,很适合这种鉴赏性朗读。
  鉴赏性朗读环节重点在于通过有印象的反复朗读,多次回复文本情感,在读中想像、酝酿,用更清晰品味的情愫去诠释文本,陶醉于有灵性、可感的文字中,让学生熟读成诵,达到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直至活用语言的目标。这正是古人云:“书不可不成诵,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感知—品悟—鉴赏”朗读教学环节,每个环节中训练朗读的目的各有侧重,是兼容的,一脈相承的。引导学生多朗读,指导学生朗读好,是语文教学者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对学习语文而言,这是任何一种教法都无法替代的。
  不朗读,不足以体会文章的音韵之美、文字之精;不朗读,不足以体会文章的情感之切、意蕴之深;不朗读,不足以体会文章的风格之新、手法之巧作为一名语文教学者,我想说的是:让我们每节语文课上书声琅琅,润物有声,让每一个学生都在琅琅书声中不断滋养,快乐成长!让每一颗心都在琅琅书声中更加通透明澈,乘梦飞扬!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标准课程(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杨红月.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的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2).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第一学段的识字教学应与汉字字形的审美结合,让学生认识汉字的形体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识字教学;汉字字形;美育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第一学段的识字与写字的阶段目标是: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汉字的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会读字音,还要会写字形。在字音、字形、字义的学习中,字形的教学是最容易让学生体会到汉字的
一、单项选择题(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  为推进区域协调发展,逐步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实问题,有关学者提出“博台线”即新疆博乐市至台湾台北市两点的连线,作为中国区域均衡发展的分界线。下图为“博台线”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与博台线走向近乎垂直的是( )  A.南北方分界线 B.人口地理分界线  C.三大阶梯分界线 D.干湿区分界线  2.沿博台线自博乐至
【摘要】体育生是高中生的特殊群体,普遍数学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引导。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要结合体育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夯实学生的基础,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提升体育生数学学习能力。本文从三个方面对高中体育生数学概念的有效教学作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数学;体育生;概念教学;有效教学  对于高中体育生来说,他们需要在体育训练上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难以
摘 要:《新课标》从学生的终身发展出发,提出以人为本,“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理念,因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就成为当今教育教学的关键所在。学习能力是一种适应一定学习活动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学习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掌握知识的数量和质量。要把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落实到教学实践环节之中。本文提到了优化课堂教学的几点主要要求: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加强课堂教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小学生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加上这一年来受到新冠病毒疫情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学生在长时间居家上网课时,由于缺乏自律导致沉迷于网络游戏而不可自拔,轻视生命的现象越来越多。可见,教师当前当务之急是对小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在对小学生开展生命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以班队会课堂为主阵地,组织校内外主题实践活动,利用其它学科的课堂进行渗透生命教育,以及关注学生细节,重视心理健
语文课上,同学们正在认真地听课。突然,从课室座位后排传来了断断续续的哭泣声。谁在低声哭泣?循声望去,原来是小林,他低着头,泪水迷糊了他的双眼。   这个小气包,怎么又哭呢?肯定是课间又跟同学闹矛盾了!我正想对他说不要哭了,快听课。话刚想出口,一个念头出现脑海:要学会尊重孩子,当孩子哭的时候一定是因为委屈、难过、伤心等等,我们不要去指责他为什么这么容易哭,而要站在他的心智水平去体察他的感受,接纳他的
【摘要】在这个教育信息化、生活多元化的“微”时代,借助微课这个教育教学辅助手段,引入小学生的养成教育中,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时适度穿插微课,不但能提高学生日常行为的教育转化效果,还能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他们在学习、生活、交往等养成教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微课在小学生养成教育中的运用作了探讨。  【关键词】教育;微课;养成;体验;管理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微信、微博、微电影等“
【摘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各学年段的阅读量、阅读能力及阅读速度等方面有不同的要求,为了达到这些要求,我们可以借助部编版教材,采用主题阅读的方法,课内激发阅读兴趣,课外养成阅读习惯。同时,授之以渔:课内习得阅读方法,课外有效运用阅读方法技能,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内阅读;课外阅读;主题阅读  一、导入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各学年段的阅读量、阅读能力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和“总目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阅读就是思维的过程。 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主阵地,老师在重视语文人文熏陶和工具作用的同时,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言意,增加思维含量,引导学生统观全文,审辩质疑,推导想象,关联理解,比较分析、反向思
过去,我们习作教学一般模式是1.教师指导,学生习作;2.教师批改;3.教师评讲,许多学生往往会觉得只要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了这次作文的作业就完事了。这样的模式,教师付出了极大的辛劳,特别是批改这一环節极为繁重,但收效甚微。为此,笔者对习作教学进行了改革、尝试。基本的模式为“1.指导课(教师指导,学生习作),教师批改学生的初稿;2.评改课(面批一文,小组互改),教师批阅学生的成文(每位学生自改、互改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