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应重视学校心理教育管理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4194440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校长是学校发展的设计师,自然决定着学校心理教育的方向。广州市第八十中学自1998年起就尝试着在心理科学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发学生心理潜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解决
  心理问题,防治心理异常,维护心理健康,提高学习能力,形成健全人格,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学校心理教育现状与困难
  
  当初,学校选择心理教育为办学特色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历了较为艰辛的历程。学校开展心理教育的时间比相关文件要求,提早了两年。当时属于探索阶段,学校教职工对开展心理教育持有不同意见者大有人在,他们普遍认为:不要搞这些形式花俏的东西,只要集中精力搞好学科教学,把学生的考试成绩抓好就行了。在心理教育开展的初期,这些教师思想上有抵触,行动上不支持。为此,学校不断地组织教师学习有关开展心理教育的法规、文件,并结合学校实际,引导教职员工理解其意义,研究其价值,体验其成果,使师生接受,承认心理教育在学校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校长的重视与决策成为了广州市第八十中学开展心理教育最关键的因素。
  随着心理教育的深入开展,学校已经逐步形成了属于自己个性化的心理教育特色,许多成果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肯定。然而,要达到理想中的心理教育还有很大的距离,也面临着许多的困难。例如,当前学校的现实是“应试教育”的结果需求使教师精神上承受着来自社会、家长、教育行政部门等多方面的压力;家长和教育行政部门习惯性地以数字来考评学校,使得学校疲于应付;心理教育本来是素质教育最基础的内容,然而由于心理教育的效果较为缓慢,人们还是习惯于用“挤和压”的传统教育方式代替心理教育;心理教育长期处在了“说起来
  重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地位,心理课的课时有时难以保证。
  
  二、校长的重视与参与决定着学校心理教育的有效程度
  
  开展学校心理教育,学校教育工作者要形成共识。学校领导对心理教育的重视是决定学校心理教育工作成败
  的关键。实践证明,哪个学校的校长对心理教育的认识高,对心理教育的投入就到位,该项工作就开展得积极活跃。具体而言,就是必须首先建立一个以校长为首的心理教育的机构。校长的决策,如心理课课时的保证,心理教育活动经费的保障,教师心理教育理念的培训等,都将使这些被常规教学看作可有可无的内容成为有效心理教育的强有力支柱。
  同时,广州市第八十中学的经验证明,校长对心理教育的高度重视,还可以使得学校形成积极有效的心理教育环境和氛围。
  校长可以给予教师宽松的工作环境。学校的管理体制给教师过重压力,教师心理健康也受到伤害,反过来又将伤害到孩子的心理健康。教师对学生的苛刻,并非来自教师自己的愿望,而大都来自学校的管理体制。毫无疑问,应试教育的问题不是某个校长可以一个人来改变得了的,但是,校长却可以在自己管理的学校内,力所能及的给教师和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人际环境,让教师轻松地教,学生高兴地学。
  校长可以充分地信任教师。管理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感染——校长的感染也是一种有效的管理,因此没有对教师信任的校长,就很难有对学生信任的教师。只有校长相信教师,教师才能相信学生。校长的确担负着义不容辞的管理责任,这里的“管理”需要被管理者——广大教师的配合和参与。只有把教师当伙伴、当朋友,和教师建立一种真诚信任、互相理解的平等民主的关系,校长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管理。多和教师商量,多听取教师的建议,善于和教师妥协,勇于承认自己的失误并及时修正错误,让每一位教师都有一种被信任感。这样,校长快乐,教师温馨,学校必然和谐而充满勃勃生机。
  当前学校的现实是“应试教育使教师精神上承受着来自社会、家长、校长、教育行政部门等多方面的压力,许多教师的身心已经处于亚健康状态。作为校长,必须理解教师,并善于观察和思考,认真地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尽可能地使学校的办学理念与教育现实趋向更加完美的结合。这样将使自己的工作得到教职工的理解,使干群双方的聪明才智在宽松、愉悦、和谐的工作环境中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这样的环境,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最有效的心理教育环境。
  (作者单位:广州市第八十中学)
  本栏责任编辑龙建刚
其他文献
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具备创造性潜能的重要标志.教师在自主化、开放性的综合实践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保证“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的循环过程.受传统教育
文章简要概述幼儿教师应当具备的专业素质,并系统分析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就幼儿教师的分层培养策略进行讨论分析,分别从处于成长发展期的幼儿教师分层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德育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传统文化的德育可以使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努力培养师德,做好以下
目的: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E-选择素的表达及其与鼻息肉发生的关系。   方法:选择45例Ⅱ型3期的鼻息肉患者和18例非鼻息肉患者(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应用HE染色、免
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从1986年开始研究茶树成年期早衰的成因及拯救措施。研究认为:地力贫瘠+冬干春旱+强度采摘+缺肥少管等不利地体生态、宇宙生态以及人为干涉,酿成了茶树早
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是新课改中的一项重点.“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养成集体观念及培养合作精神、促进良好关系等方面而言意义重大.
Kitten源码编辑器是基于图形化编程的工具,主要面向青少年儿童.我校使用编程猫Kitten源码编辑器开展创意编程社团,开展编程教学的同时进行编程与数学学科融合教育研究,以期通
本文从矿区安全角度探讨和谐发展问题,将传统的狭义安全观引申为广义的安全,并从不同方面揭示安全与和谐的关系。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issue of harmonious developm
什么是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素质教育是什么?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年8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4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素质教育就是解决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的问题,这是教育改革的主题。科学发展观对素质教育的内涵进行了全新解析,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素质教育,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