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灾难外交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情感建设

来源 :社会主义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na07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社会心理学的情感理论,情感联系构成并维系着群体间认同和群体共同身份,共同情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基础.灾难外交通过与他国共同应对灾难挑战,在援助国和受灾国民众之间搭建起积极情感交流的通道,培育出积极的共同情感,助力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在灾难外交实践中,可以通过表征和互动两种路径以及尊重受灾国文化和情感来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共同情感的形成.
其他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增强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员领导干部提出的重要要求,广大领导干部要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战士.rn斗争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rn从中国共产党走过的革命历程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和发展的历程充满着斗争的艰辛.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改革开放、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是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的.
期刊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既不是五形态论,也不是三形态论,而是"生产方式社会形态"理论.马克思从生产的技术形式、社会的生产形式和生产的社会形式等三重逻辑出发,构建起以生产方式为核心的社会形态理论.把握中国道路的马克思主义话语权,需要从以生产方式为核心的社会形态理论出发阐释中国道路,揭示出中国道路处于由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转型期、商品市场经济阶段、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等构成的历史方位;有效说明中国道路的社会主义属性、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历史合理性、基本取向的现代性;正确把握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与
综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家安全治理实践,可以清晰地看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通过积极探索和创新,在应对国家安全问题上已形成独特的治理理路:在战略定位上,基于对国内国际复杂安全形势及风险挑战的科学判断,强调维护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在安全观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成为国家安全治理的全新指导思想;在道路探索上,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领导,坚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国家利益至上的统一,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理念,不断开拓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
梳理恩格斯关于“两个革命”的相关论述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课题.在领导无产阶级运动过程中,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运动的最终目标是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开展实现人类解放的社会革命;无产阶级政党的自我革命则是实现这一历史使命的重要前提和条件,是无产阶级政党发展的内在要求.他强调,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制定能够反映自身阶级性和价值追求的革命纲领,以强大的学习能力和自我纠错能力来保持自身机体的健康成长,勇于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来增强自身的纯洁性和战斗力,坚持民主集中制、强调组织纪律以及对革命领袖权威的尊重以保持党的坚强
习近平坚持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为理论指导,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网络社会治理的重要论述,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网络社会治理观.其核心内涵包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技术与人才发展、完善互联网法治建设、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等方面.习近平的网络社会治理观是新时代中国网络社会治理实践的根本遵循,也为全球网络空间治理提供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
社会理想是人类对更美好社会制度的向往.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美好社会理想就一直伴随着人类历史.社会主义理想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以后,人类设想的超越、替代资本主义的美好未来社会.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创造性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首次成功把社会主义理想变为现实,开启了人类历史社会主义的新纪元.列宁的探索破解了理想与现实的一般张力,更破解了先进社会理想与俄罗斯落后现实的特殊张力,这不仅开辟了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更是人类历史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探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苏联模式的失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之所以成为我国劳动关系治理的基本依据,是因为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生产关系决定的.在现实社会,生产关系表现为基本经济制度.据此,我国劳动关系治理,必须按照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要求,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必须按照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并存的要求,把“共享”发展新理念贯穿到整个治理过程;必须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始终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坚持“共建共享”原则.
作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人有着鲜明的群众观.新时代,"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突显出中国共产党人群众观的应然要求和实践关切.理解"民心政治"的内在逻辑,首先要在群众史观中对群众历史主体地位和作用进行前提性的理论确认,再从党群"血肉联系"的价值规定中不断消除干群关系中的"内在紧张";最后通过构建"权力—制度—文化"的实践机制在新时代激活群众路线,保证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民心为最大政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由1992年“定向”、2013年“定型”、2019年“定位”过程,替代计划经济成为新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普照的光”:一是重塑了先进生产力共富生产关系目标,深化了社会主义本质;二是修正了公有制按劳分配原则,更新了社会主义基本特征;三是完善了科技发展的开放发展体制,创新了社会主义运行机制.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法治建设,注重不断提升治国理政的法治化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依法治国提高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创造性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并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大力推进,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具体内容包括全面依法治国的政治方向、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具体要求等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系统完备的理论体系.习近平法治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新境界,为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