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课堂的地理教学建构

来源 :现代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dianzhu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着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进行,地理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在面向21世纪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引发了课程目标、教材编写、教学行为、学习方式以及教育评价等全方位的变革。新高中地理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学习出发,构建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学科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重要课程。建构起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教学新模式,让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精神享受,当成一种全面性的活动,当成一种创新性的活动,当成自己构建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在每一堂课都能产生美妙的生命体验,把开放生成的地理课堂变成学生自主探索未知世界的窗口。
  【关键词】开放性地理生命课堂建构教学
  伴随着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进行,地理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在面向21世纪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引发了课程目标、教材编写、教学行为、学习方式以及教育评价等全方位的变革。新高中地理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学习出发,构建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学科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重要课程。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是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光荣使命。
  当前,深入学习领会和运用《课程标准》是实施新课程教学的关键。在教学中要摒弃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单纯传授知识等陈旧观念,树立全新的课改理念。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真正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要善于采用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教学方式,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要以全新的视角开拓地理教学信息资源,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努力营造主动参与,生活活泼的教学氛围。“呼唤有智慧的教育,培养有个性的学生”,已成为这次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崭新的教育理念撞击着传统教育的方方面面,在这场围绕课程改革而展开的基础教育深刻变革中,无疑,课堂是主战场,因为无论是先进的教育理论还是优秀的教材,最终都要落实到课堂上,体现在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师教学行为上,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过程改革需要课堂教学有一个质的变化,这对当前地理教师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课题。
  1.教学过程是生命的实现过程
  新的教学过程观认为,教学过程不是一种单纯的认知过程,而是生命意义的实现过程,是生命力量呈现的过程,是师生对于生命内涵的体验过程,这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是对传统的认为“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传授知识”的一种超越,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实现知识与技能的习得,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理解生命的意义,积累对生命的体验,实现人生的价值。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构建地理生命课堂,就必须做到教学中的师生交往互动和平等对话,师生交往的本质就是教师的人格精神与学生的人格精神在教育情境中的相遇,平等对话,不仅是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师生之间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的体现。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彰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地理学是一门与社会、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科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助于构建开放生成的地理课堂。教师要充分尊重、信任每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关注其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在瞬息万变的现代信息社会里,教师的常识不可能包罗万象,学生的信息和智慧完全有可能在某些方面超越老师,这就要求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和权威观念,勇于接受学生的“发难”和“挑战”,不怕被学生的问题“难倒”,不怕“卡壳”;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与他们一起自学,商讨、辩论、参观、调查、访问等,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教师不是面对学生的说教者,而是体谅学生的倾听者,教师总是为学生彰显各自的生命力量、发挥各自独特精神提供一个广阔、融洽、自主的空间,让学生的心灵得以自由舒展,生命意义得以真正的实现。当今的地理,具有明显的关注学生身边的自然和社会问题,关注生存方式和关注生活的特点,这有助于我们联系生存和生活实际,领略自然社会的真实情境。因此,地理教师的知识结构应该是开放的、多元的,并且需要不断建构、更新和优化的。惟有如此,地理教师才能形成各具特色的知识结构,成为地理课程改革中的参与者、实施者、先行者。
  2.建构开放性的地理教学课堂
  课堂教学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新课堂的开放性包括目标、内容、方法等的开放。开放式地理教学下,教师的着眼点不是放在如何把要讲的知识讲清楚,而是如何引导学生深入地探讨问题。如何搜集和分析资料,如何在讨论中表现自己的观点和听取他人的意见,使学生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研究和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教学中构成“师生互导、生生互导、师生互学、生生互学”的多面互动探讨,导中学,学中导,学生既有独立思考的个体活动,又有学生间、师生间的合作,讨论、交流的群体活动,在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中促进学生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适应了健全人格、多重人格发展的需要。
  那么,如何构建开放生成的地理课堂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构建开放性的地理教学模式。
  2.1.1教学设计预留空间。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就应具有开放意识,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设计都要预留空间,为课程生成打下基础。如在“地图”教学中,可尝试着让学生绘制学校平面图,启发学生在绘图过程中学习地图知识,在学生绘制学校平面图的过程中,可看到学生的困难和解决困难的摸索过程,了解学生生成的一些问题和目标。   2.1.2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开放思维,求疑思维的良好思维习惯,要在化解难点、突破重点的同时留给思维的时空,敢于突发奇想,敢于向传统与定势挑战,如学生在讨论“南极洲为何有煤”这个问题时,就提出了如下看法:南极洲以前气候温暖湿润,曾分布着茂密的森林,故有煤的分布,这些问题就很好地反映了学生的地理求异思维。
  2.2构建开放性的地理教学内容。新一轮课程改革,教材多样化,使教材作为教学中唯一法定地位逐渐改变,教材的功能地位也逐渐由“控制”和“规范”教学转向为教学服务,因此,我们应树立“材料式”教材观,视教材为教学的一种辅助材料和工具,而非教学的全部,教学中不刻意追求原有知识体系的完整,在遵循教学大纲的前提下,科学适地增减教材,调整编排顺序,重组教学单元,整合教学内容,如学习《中国地理》河流概况时,可以把“长江”和“黄河”两节内容整合在一起复习。
  此外,地理教师还应在兼顾新课程共性的前提下开发个性化课程,所选课程要从提高协调人地关系的广泛性和深刻性角度,使地理课更加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际。如“我身边的环境污染治理建议”“诗词、成语谚语中的地理知识”,结合“气候”一章的学习,可安排“气象与经济”、“天气与战争”、“气候与人类健康”等内容,以体现“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2.3构建开放性的地理教学过程。让地理课走出教室,走向自然、走进社会是学生的呼唤,给学生一片蓝天、草地,还学生一方自由活动的空间是时代的要求!地理课实行空间开放有独特的学科优势,在什么地方上,应服务于教学内容和学生需要。博物馆、科技馆、气象站、科研院所、居民小区、工厂、农村、广阔的大自然都可以成为地理课堂。如学习“我国农业”时,可组织学生到郊区开展社会调查,开放式教学提倡把问题带出教室,带向生活。因此,下课铃声绝不是教和学的休止符,而应成为继续探究的新起点。
  2.4构建开放性的地理教学方法。学是教的出发点和依据,教师的教学方式应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必然要求改变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忽视了“人”的发展,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因此,教学的重点要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要让学生全面发展,并不是要让每个学生、每个学生的每个方面都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一刀切的统一规格教育既不符合学生实际,又有害于人才的培养。我们应该通过改变教学方式等途径“让每一个孩子选择到适合自己的教育”,此外,教师在改革课堂教学行为方面要实现由“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实现由“重结果”向“重结果更重过程”转变,实现由“知识权威”向“平等和谐”转变,实现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开放式的地理教学打破了以布置“问题”为起点,以结论为终点的封闭教学,形成“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发现新问题”的开放教学过程,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年龄特征和学校条件选择灵活实用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采用对话讨论式,参与体验式、演讲辩论式、问题情景式、案例分析式、角色扮演式、分组活动及演示实验式都是受学生欢迎的好形式,如复习中国区域地理时,教师可重新组合内容,分专题学习,把全班分成四个组,分别代表我国四大区域介绍本地情况。
  当今社会已进入了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时代,时代要求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各方面素质,不断增强自身文化底蕴和人文素养,才能不断以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学过程,与时俱进。开放生成的课堂观,要求我们以动态生成的观念来认识地理课堂教学,以教学活动中师生,生生的多重组合,教学环境的不断变动和教师即时处理等多种反馈的方式来推进教学过程,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开放式的探究,引导学生掌握真正的研究方法和步骤,学生能够人人参与,全情参与、全程参与,学生能够经常达到“我要……我能……我来做……我还有……我认为……”的积极状态。从而建构起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教学新模式,让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精神享受,当成一种全面性的活动,当成一种创新性的活动,当成自己构建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在每一堂课都能产生美妙的生命体验,把开放生成的地理课堂变成学生自主探索未知世界的窗口!
其他文献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许多理念,给地理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极大的学习和创新空间,也同时强调了地理学科学习的综合性。在利用初中地理新教材进行教学和实践中,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突出个性,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加强在教学中的学科渗透尤其重要。我认为,初中地理教学中应掌握好学科渗透的"度"。  学科渗透不能超越地理课程标准。  新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掌握基
期刊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它需要班主任用心揣摩和实践。做好班主任工作是做好学校工作的关键,一所好的学校必定有一支强有力的班主任队伍。而学生工作又是班主任的主要工作。学生工作虽不能囊括学校的全部工作,但却说明了班主任工作在整个学校中的重要性。班主任肩负着教育和管理学生的重任,要想把学生教育好,把班级管理好,必须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尤其是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适应“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才能把班主任工作做好。
期刊
【摘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以一个全新的教学理念代替了过去陈腐的教学思想,是广大教师从未走过的新领域。它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需要广大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实践、总结,逐而形成符合课改精神而又具有个性的教学。为了尽快走进新课改,积极的进行了教学反思,认真总结、不断拓宽视野。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课改反思教师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以一个全新的教学理念代替了过去陈腐的教学思想,是广大
期刊
【摘要】本文从一次历史课观摩活动谈起,深刻而全面的剖析、反思了新课改形势下中学历史教师需具备的几点基本素养:①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课堂应变能力。②灵活、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③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同时注意投入与成本的关系,注意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④较强的学习能力。⑤开放、综合化的思维。⑥密切关注现实时政热点的能力。⑦优良的反思意识。⑧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  【关键词】新课
期刊
【摘要】随着改革的春风我们的教育改革新课程改革在不断的发展,逐渐推进。作为一名教师应积极思考怎样“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让孩子成才,树立良好的班风校风,”努力将孩子们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作为一名全面负责学生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的班主任教师,除具备一般教师的能力,还应怎样做才能使自己不断完善,自我更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呢?  【关键词】教师学生心理素质  当好一位受人
期刊
由于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不均衡、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学生人数多等原因,大部分学生仍需在非重点高中就读,非重点高中生源素质差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为了让所有学生得到长足的发展,我们必须面对非重点高中生源素质差这个现实,并对此群体加以研究,找出切实有效的方法,努力提高全体同学的综合素质。非重点高中一年级学生整体素质较重点高中有一定的差距,学生往往在初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控能力较弱,又加上中招考试失利
期刊
社会已经进入高度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教育领域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带动教育向更高的层次迈进。在世界教育改革风浪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议题。我国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在新课程中明确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容。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引入化学教学过程,使之成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师生互动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它将成为化学教学改革的“催化剂”。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机械接受变为发现探究或探究中发现,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支持下,如何应用是摆在我们广大一线化学教师面前最实际的问题,本文着重从化学探究性学习中的提出问题、探究活动、表达交流三个环节以及需注意的问题浅谈一些笔者的见解。  【关键词】信息技术应用化学探究  化学是21世
期刊
【摘要】孩子是我们的希望,是我们家庭的重心,她们的每一步成长需要我们家长长年累月的细心呵护和引导,同时由于每个孩子所处的环境以及自身性格的差异,培养孩子应也无固定的模式和范本,笔者作为一名小学老师,为了能让我们的孩子健康长大,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给予家长帮助和引导,在此与各位家长交流。  【关键词】培养教育好  我们只有一个孩子,为了保证我们的孩子能够健康地成长,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之才以及将来为他们
期刊
年轻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曾这样说过:“对学生在严的同时莫忘了爱,切莫有嫌弃学习后进生的想法,越是对学习上较差同学越是应该同情,越是应该爱。”的确如此,对学习上较差学生,更需要关心他们,体贴他们。学习后进生亦是指学校中品德好,学习较差或很差的学生。诸如这类学生,要想使他们学习好起来,笔者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个人见解。  1.培养自尊心,树立学习自信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之间拉大智力距离的主要原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