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浙江省金华市名师,高级教师;第九届内地教师赴澳门教学指导“优秀指导教师”。金华市金东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 大槐树茂盛青绿,叶片彼此紧挨着,树枝精神地伸展着,遮挡着夕阳的最后一丝热量。槐树几乎是这个村的标志了,很远便可以看到它青葱的树冠,似乎在对游子说,到家了! 待到槐树开花时,更是另一番景象。 从窗口看去,仿佛是一树雪白的瀑布,散发着诱人的香气,似乎在流动,在闪烁。走近看时,才会发现一串串洁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省金华市名师,高级教师;第九届内地教师赴澳门教学指导“优秀指导教师”。金华市金东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
大槐树茂盛青绿,叶片彼此紧挨着,树枝精神地伸展着,遮挡着夕阳的最后一丝热量。槐树几乎是这个村的标志了,很远便可以看到它青葱的树冠,似乎在对游子说,到家了!
待到槐树开花时,更是另一番景象。
从窗口看去,仿佛是一树雪白的瀑布,散发着诱人的香气,似乎在流动,在闪烁。走近看时,才会发现一串串洁白的花穗,紧密地挤着,看不到一点绿叶。捻起一串花穗,看见一张张可爱的小脸正对着我笑呢!
过不了多久,整个村子都笼罩在朦胧的花香下。大家碰面,会笑着互相说,槐花开了。对!对!槐花开了。然后又互相笑着走开了。
这时候小伙伴会在窗下喊我出门踩踩槐花,我分明远远地看到槐树下积了一层厚厚的落花,似乎给地面铺上了一张带着清香的白色地毯。过路的人们很爱惜这张地毯,纷纷绕过,走远几步后,再眷恋地回头看看。若有别的人,他们还要告诫别人说,可别踩在花上啊。
指导老师:郑 晟
[【邵老师评】]
醉人的乡村,往往是以树为代言者的。一株大槐树,就是一串串故事,就是一曲曲童谣,就是一支永远响在游子耳畔的歌。槐花,芬芳了作者的童年,也诗化了乡村的日子。樸素的语言,舒缓的节奏,宁静的生活,你,愿意是那群小伙伴中的一员么?
其他文献
走在湿滑的石板路上,才真觉到了江南;眼见细水长流,耳闻潺潺水声,才真觉到了水乡。 水雾氤氲,打伞雨中,头发、睫毛忽地湿了一片。眼望石板路,无觅其边际。踱步走,仿佛只要一直走,就能走进江南悠远的历史。 雨低低地飘着,滑过屋檐,落了,然后又滴落至石板,散开了。唯静心见过雨丝织成雨帘的情景,方明白孩子是如何不惜让雨丝“沾衣欲湿”、无所顾忌地去踩开水洼的;唯沉下心看到雨珠滴落石板的景象,方领悟到什么叫
下课铃一响,同学们如出巢的蜜蜂,迅速地蹿了出去,推搡着,玩闹着。 唯有她,仍旧独自坐在窗前,眼睛透过镜片默默注视着远方,用她洁白细长、棱骨分明的手指,慢慢划开窗上的水雾。她内敛又孤僻,别人抢了她的文具,她不恼,夺了她的书本,她也不语,只是微微皱一皱眉尖,然后就若无其事地笑笑,仿佛一尊木头。 记得校运会报名的那天,同学们炸开了锅:“我要报跳高!”“哈哈,我要50米!”……只有她一人,默默地坐在椅
毛令骁自我介绍说他是一个慢热型的“多面立方体”。有时深沉冷峻,严肃得像做学问的老教授;有时热情洋溢,活泼得像个跳跃的小火球。见到他后发现果然如此。那天他正在和同学一起打扫教室,那“深邃”的目光搜寻着桌椅墙角,捡垃圾、搬桌子、拖地一条龙,干得一丝不苟,十分专注;劳动甫一完成,他就开始和同伴插科打诨、嬉笑打闹了起来! 他上过《青年时报》的头版头条,上过《杭州日报》的专版,接受过杭州网的专访。“毛令骁
放学回家,刚一进门,妈妈对我说:“我今天淘到宝贝了,要给你流传下去啊。” 我一听好奇心立刻被勾了起来,书包顾不得放下,就撵着妈妈问什么宝贝。妈妈笑呵呵地指着书桌上的一卷纸,示意我——在那儿呢。 定睛一看,我的兴趣一下子没了,一长卷破纸,边都破损严重了,能是啥宝贝? 我撇撇嘴摇着头进了卧室,慢腾腾地放好书包,换了衣服才出来。妈妈已经把那卷纸铺开,招呼我过去看看。 一张带色彩的画,说是画,它又
托物言志是中国历代诗文创作中常用的艺术手法,现代散文中也常用此法。古代文人想要表述自己的志向和情操时,往往以物为喻,写得比较含蓄,这就是托物言志。 具体地说,托物言志类文章,作者常把自己的“志”——志向、情趣、理想、追求等,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所托之“物”一般是花、草、树、木,或是某一具体的物体。在古代诗文中,像松竹梅兰、山石溪流、夜月清风等自然景物,常常是作者借以抒情的对象,久而久之,这
我定定地站在门前,看着大门上红得刺眼的春联。 雪融尽了,这不免有些遗憾。 南国的年就像老旦嘴里的念白,无味冗长,少些滋味。我对过年一向没有太浓的感情,也许是因为S城离杭州太近,也许更是因为我与它没有太多联系。我所有的一切都存在了杭州,以至于回到S城,犹如来到异乡,竟有些手足难安。 望着延展的小道,我不禁顿住脚步。 万幸,老家在农村,总算保留了那点淡淡的思绪。巷口极窄,好像要把车——这个格格
编者按:“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阅读,让我们的精神世界更丰盈,让我们的心灵更美好,让我们的审美更有品位……阅读,确是一件让人愉悦的事。本期“同题赛场”继续选刊“我的悦读童年”征文佳作4篇,以飨读者。 合上《水浒传》的这一刻,我内心思绪万千。刹那间,我说不出一句话甚至是一个字。 《水浒传》中没有那么多像《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司马懿那般运筹千里的人,也没有像《红楼梦》关于四大家
当,天还是黑的时候;当,爸妈还在睡梦中的时候;当,公鸡还没有叫的时候:睡眼蒙眬的我,已被闹钟叫醒了。掀开被子,伸个懒腰,拿起棉袄,迷离恍惚中,凭着感觉穿好了衣裤,下楼,刷牙洗脸吃饭。静静吃好饭,收拾东西,戴上帽子围巾口罩手套,背上书包拿上手电筒,穿好鞋,打开大门,寒风扑面,不经意间,来到了另一个世界…… 此时,还是黎明之际,月牙儿还在天上呢!仓促的脚步,却并未改变周围的环境,树还是枯萎着,河水还
初见韩涵,我感觉有些奇特。比如她的爱好,就有点独特。在有些同龄人热衷追星的时候,她却捧着一本书发痴;在他人会选择听歌的深夜,她却在听裘盛戎的《铡美案》。再如她的口中总会冒出些独特的内容。有时是一串没有主语让听者不明所以的问句,有时又是一针见血让听者满头冒汗的点评。她的性格在青春少女中更是独特的,江南萌妹的外表下是一颗执铁绰板关西大汉的心。若是与她谈令狐冲、楚留香一类的人,她便会眉飞色舞,手舞足蹈。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汪国真 六十五岁的哈罗德·弗莱和妻子莫琳住在英國乡间,生活平静,夫妻疏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天早晨,一封来自二十年未见的老友奎妮的信,打破了这份宁静。奎妮患了癌症,写信来告别。而在回信寄出的途中,哈罗德开始决定徒步走到最东北的贝里克郡。没有手机,没有背包,没有徒步鞋,亦没有指南针,87天,627英里,在路上只凭一个信念:只要他走,奎妮就会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