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高考对考生阅读理解要求,归纳了阅读理解的题型和训练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阅读理解;英语教学;高考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57-02
一、高考对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及阅读理解题型
1.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以及用以说明主旨和大意的事实和细节。
2.理解具体的事实,及抽象的概念。
3.理解字面的意思,深层的含义,包括作者的态度、意图等。
4.理解某句,某段的含义,包括全篇的逻辑关系,并据此进行推理和判断。
5.既能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去理解,也能结合中学生应有的常识去理解。
根据这五项要求,我们可将阅读理解题归纳为以下几种题型:细节理解题,词句理解题,主题、主旨题,猜测词义题,推理判断题。
二、近几年高考英语阅读理解测试新动向
1.阅读的词汇量增加,生词量增多,越来越强调提高阅读速度
近年来,江苏高考四篇文章的阅读总词量一直保持着递增的趋势,文章的生词量增多,导致阅读材料文字难度增大,考生往往要反复几遍才能读懂。再加之结构复杂的长句及省略和插入语等较复杂的语言现象在文章中随处可见。这就意味着考生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这样的阅读量,就必须提高阅读速度。
2. 选材面宽,贴近生活,保持原汁原味
近几年的高考阅读文章选材更贴近生活实际、更富有时代气息,题材新颖,包括故事、传记、人物、传说、生活常识、社会文化、天文、史地、科普知识、政治、经济及名人逸事等。体裁也不一,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而且文章多是属于原汁原味的文章,其中文章习语用得较多,涉及英美人的文化生活习惯。
3.深层理解及推理判断型题持续增加
近些年的高考试题中推理、判断、综合类试题大大增加了。要求考生能从字里行间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即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等,而且能把握全篇的文脉,即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并且能据此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和判断。
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具体办法
1.注意扩大词汇量。
阅读是考察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应该说,词汇量越大,掌握的词汇越多,阅读的基础就越好。所以我们要采取多种手段并尽可能快地扩大自己的词汇量。例如阅读各种题材的文章,它们主要包括新闻、电讯、书信、评论、广告、幽默故事、人物传记、科普常识、史地资料、旅游杂记、风土人情等。此外多看原著或原版电影,尽量用英语交流会迅速地扩大我们的词汇量。
2.掌握一定的英语文化背景知识。
背景知识在阅读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阅读时若缺乏相关的背景知识,阅读就会很困难;把英语作为外语来学习的学生除具备一定的英美历史和语言文学知识外,还要了解和熟悉一些讲英语的国家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风土人情与生活方式等,为提高阅读质量打下基础。
3.掌握构词法。
我们应教学生掌握一些构词方法,如词缀法、转换法、合词法等。另外在词汇复习过程中,不仅要注意词汇的表面含义,而且要注意到词汇背后所蕴含的社会历史、文字艺术等语言文化知识。
4.改掉不良的阅读习惯。
在英语阅读过程中,有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必须改掉。如:用手指、笔、尺子等指着单词进行阅读,这样会影响阅读速度,还容易忽略了文章所反映的信息内容;“声读”也是一种不良的阅读习惯,有关专家研究发现,一个人的默读速度是他声读速度的两倍。“声读”不仅影响了阅读速度,更不利于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信息。
5.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逻辑推理就是指在阅读时,根据自己已有的各方面知识以及篇章上下文所出现的某些信息,推导判断出隐含在文章中但没有表达出来的意思。逻辑推理能力是提高阅读能力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
四、高考阅读理解题特点对语篇教学的启示
1.体裁不同,教法各异
应根据文章的体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按照文章表现形式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从而使学生能抓住文章的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准确地理解阅读材料。
(1)记叙文。
记叙文的六要素就是“五个W和一个H” ,即who、 (whom)、what、when、 where、 why和how。因此,在阅读或讲解记叙文时要特别注意六要素,按照时间或空间顺序,搞清事情的来龙去脉,理解全篇文章。记叙包括人物传记,小说,故事,新闻等。例如在教人物传记类的记叙时,应指导学生从两个角度去阅读,一是按时间顺序了解人物生平:二是关于人物所获得的成就。而故事类的记叙文可按开端(beginning),发展(developing),高潮(climax),结尾(ending)四部分划分课文。
(2)说明文。
说明文都有一个(或多个)明确的被说明对象以及相关的主题。说明的方法一般有:解释法,比较法,数字法,图表法,应用法等。学生要理解这类文章,需把握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并要了解文体的结构特征。教这类文章时,教师从各个角度分析文章内容,通过列提纲,表格等形式帮助学生寻找理解的重心。
(3)议论文。
英语议论文一般都是开篇引出论点,在文章中间部分引用论据,对论点进行论证,最后进行总结。议论文和说明文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段落大多有主题句。所以抓住主题句是阅读的重点。
(4)应用文。
应用文形式多样,有图形、表格等,词汇生僻,语言不规范,句子结构不完整。教此类文体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阅读目的,有意识地抓住某些所需要的信息就可以了。
现行的牛津高中英语教材对于我们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有着很便利的条件,因为每单元都有两篇课文,对于这两篇课文,我们不一定都详解,拼命挖掘语言点,但一定要让学生都理解其大意,包括深层含义,认真处理后面的问题,还可以自己设计一些选择题,制造一些干扰项。经过长此以往的训练,我们的学生一定会掌握阅读技巧,顺利通过高考。
2.阅读过程中方法的使用
(1)阅读的第一阶段——阅读前
精心设计导入,激发阅读兴趣。精心设计新课的导入,是上好阅读课的前提。恰当地导入课文可以激发学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设计导入活动时,教师要从阅读材料的内容着手。可设置与文章背景知识及作者相关的问题,组织学生开展“头脑风暴”活动,以激活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
这样,教师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课文话题,为理解课文内容作好铺垫。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思维活跃,读的时候一气呵成,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学生们也就越来越喜欢阅读了,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除此之外,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学,使教学情景的创设更为生动、形象,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创设一个既有画面,又有声音的情景,如图片导入和音乐导入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在英语的氛围中用英语去理解、去思考。
(2) 阅读的第二阶段——阅读中
这一阶段的教学目的的是帮助学生弄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课文的结构和具体内容。这个阶段的活动应包括:
Skimming
要求学生用skimming 的阅读方法, 把文章快速默读一边, 领会主旨,总结大意, 找出主题句,获取表层信息,阅读的关键在于理解,尤其是深层理解。在掌握了文章的大意及主要信息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对课文深入细致的阅读。通过仔细阅读培养学生理解文章细节和事实的能力,对内容结构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Careful Reading
让学生完成对表层意义的理解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挖掘文章的深层含义,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不忘思想教育。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不仅可以涉及所学课文的一般事实,如文章的主题,事件的背景和结局,主要人物的评析,作者的观点意图等;还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对所学课文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允许学生争论,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既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又使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3) 阅读的第三阶段——阅读后
学生在理解教材后,需要做多种形式的训练,从而帮助学生强化练习,巩固和表达阅读内容,这也是检验学生阅读效果的重要环节,练习的方法有:
Retelling
复述课文,这是课文教学较常用的以内容为中心的一种练习。为了适当地降低难度,教师可列出一些关键词语做提示,并做出示范,逐步由引导式复述进入自由复述。复述要求学生用英语思维,防止背诵。
Composition
书面表达既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也有利于知识的反馈。教师可要求学生就课文内容进行改写、续写和缩写等。
3.注重长,难句的分析
英语文章中,有时为了表达准确,经常使用插入语、倒装结构、同位结构、分词结构及“it”句型等。这些结构连同并列复合句、主从复合句一起,使句子变的长而复杂,加大了学生阅读理解的难度。因此在平时的语篇教学中加强长、难句的分析能力,并牢抓动词的五种基本句型。对于这类句子应先抓主句的主干,再理清从句及修饰成分。
4.重视生词教学方法
NMET阅读理解题中的生词量的增加,体现了对词汇量的要求。考生的阅读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词汇量的多少。因此生词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分量。我们可在语篇教学中,通过猜词活动来学生词。这样既可锻炼学生的猜词能力,也可使学生掌握生词。作为教师同时也应教学生相关猜词技能,如可根据构词法(派生法、转化法、合成法)、定义解释法、对比关系法、因果关系法、上下文的语境等猜测词义。
五、阅读理解题的解题步骤:
1. 通读全文,理解大意:通过快速阅读并阅读短文的试题了解文章大意,既可以找到文章的中心,又可以带着问题重读文章。一般情况下,选择标题或中心思想的试题都可以通过此法去做。当然,很多文章的中心多出现在首尾两段。
2. 注意首句,抓住中心:任何一篇文章都要有个中心,中心多出现在首尾两段;同样,每段的开头多为主题句。
3. 抓住五个“W”(who, what, where, which, why)合五个“H”(how to do/be, how long, how often, how many/much, how about), 理清思路,摸清脉络。
4. 注意与问题有关的细节:由于考生已经了解问题,阅读时注意文章中与问题有关的细节,可以快速准确地找到答案。
5. 注意文章的隐含意思:近几年,对题中深层意思的理解和推理判断题的比重越来越大.
6. 如果考生英语程度比较好,做完后时间比较充裕,还可以再统观全文,逐一核对各题答案,做到前后照应。
参考文献:
1.吴耀南《中学教学全书——英语卷》上海教育出版社
2.刘洪才《潇洒走英美——阅读理解》济南出版社
3.《英语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4.黄健军“高考阅读理解的命题特点分析及解题思路”,《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5期
关键词:阅读理解;英语教学;高考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57-02
一、高考对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及阅读理解题型
1.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以及用以说明主旨和大意的事实和细节。
2.理解具体的事实,及抽象的概念。
3.理解字面的意思,深层的含义,包括作者的态度、意图等。
4.理解某句,某段的含义,包括全篇的逻辑关系,并据此进行推理和判断。
5.既能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去理解,也能结合中学生应有的常识去理解。
根据这五项要求,我们可将阅读理解题归纳为以下几种题型:细节理解题,词句理解题,主题、主旨题,猜测词义题,推理判断题。
二、近几年高考英语阅读理解测试新动向
1.阅读的词汇量增加,生词量增多,越来越强调提高阅读速度
近年来,江苏高考四篇文章的阅读总词量一直保持着递增的趋势,文章的生词量增多,导致阅读材料文字难度增大,考生往往要反复几遍才能读懂。再加之结构复杂的长句及省略和插入语等较复杂的语言现象在文章中随处可见。这就意味着考生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这样的阅读量,就必须提高阅读速度。
2. 选材面宽,贴近生活,保持原汁原味
近几年的高考阅读文章选材更贴近生活实际、更富有时代气息,题材新颖,包括故事、传记、人物、传说、生活常识、社会文化、天文、史地、科普知识、政治、经济及名人逸事等。体裁也不一,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而且文章多是属于原汁原味的文章,其中文章习语用得较多,涉及英美人的文化生活习惯。
3.深层理解及推理判断型题持续增加
近些年的高考试题中推理、判断、综合类试题大大增加了。要求考生能从字里行间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即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等,而且能把握全篇的文脉,即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并且能据此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和判断。
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具体办法
1.注意扩大词汇量。
阅读是考察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应该说,词汇量越大,掌握的词汇越多,阅读的基础就越好。所以我们要采取多种手段并尽可能快地扩大自己的词汇量。例如阅读各种题材的文章,它们主要包括新闻、电讯、书信、评论、广告、幽默故事、人物传记、科普常识、史地资料、旅游杂记、风土人情等。此外多看原著或原版电影,尽量用英语交流会迅速地扩大我们的词汇量。
2.掌握一定的英语文化背景知识。
背景知识在阅读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阅读时若缺乏相关的背景知识,阅读就会很困难;把英语作为外语来学习的学生除具备一定的英美历史和语言文学知识外,还要了解和熟悉一些讲英语的国家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风土人情与生活方式等,为提高阅读质量打下基础。
3.掌握构词法。
我们应教学生掌握一些构词方法,如词缀法、转换法、合词法等。另外在词汇复习过程中,不仅要注意词汇的表面含义,而且要注意到词汇背后所蕴含的社会历史、文字艺术等语言文化知识。
4.改掉不良的阅读习惯。
在英语阅读过程中,有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必须改掉。如:用手指、笔、尺子等指着单词进行阅读,这样会影响阅读速度,还容易忽略了文章所反映的信息内容;“声读”也是一种不良的阅读习惯,有关专家研究发现,一个人的默读速度是他声读速度的两倍。“声读”不仅影响了阅读速度,更不利于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信息。
5.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逻辑推理就是指在阅读时,根据自己已有的各方面知识以及篇章上下文所出现的某些信息,推导判断出隐含在文章中但没有表达出来的意思。逻辑推理能力是提高阅读能力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
四、高考阅读理解题特点对语篇教学的启示
1.体裁不同,教法各异
应根据文章的体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按照文章表现形式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从而使学生能抓住文章的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准确地理解阅读材料。
(1)记叙文。
记叙文的六要素就是“五个W和一个H” ,即who、 (whom)、what、when、 where、 why和how。因此,在阅读或讲解记叙文时要特别注意六要素,按照时间或空间顺序,搞清事情的来龙去脉,理解全篇文章。记叙包括人物传记,小说,故事,新闻等。例如在教人物传记类的记叙时,应指导学生从两个角度去阅读,一是按时间顺序了解人物生平:二是关于人物所获得的成就。而故事类的记叙文可按开端(beginning),发展(developing),高潮(climax),结尾(ending)四部分划分课文。
(2)说明文。
说明文都有一个(或多个)明确的被说明对象以及相关的主题。说明的方法一般有:解释法,比较法,数字法,图表法,应用法等。学生要理解这类文章,需把握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并要了解文体的结构特征。教这类文章时,教师从各个角度分析文章内容,通过列提纲,表格等形式帮助学生寻找理解的重心。
(3)议论文。
英语议论文一般都是开篇引出论点,在文章中间部分引用论据,对论点进行论证,最后进行总结。议论文和说明文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段落大多有主题句。所以抓住主题句是阅读的重点。
(4)应用文。
应用文形式多样,有图形、表格等,词汇生僻,语言不规范,句子结构不完整。教此类文体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阅读目的,有意识地抓住某些所需要的信息就可以了。
现行的牛津高中英语教材对于我们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有着很便利的条件,因为每单元都有两篇课文,对于这两篇课文,我们不一定都详解,拼命挖掘语言点,但一定要让学生都理解其大意,包括深层含义,认真处理后面的问题,还可以自己设计一些选择题,制造一些干扰项。经过长此以往的训练,我们的学生一定会掌握阅读技巧,顺利通过高考。
2.阅读过程中方法的使用
(1)阅读的第一阶段——阅读前
精心设计导入,激发阅读兴趣。精心设计新课的导入,是上好阅读课的前提。恰当地导入课文可以激发学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设计导入活动时,教师要从阅读材料的内容着手。可设置与文章背景知识及作者相关的问题,组织学生开展“头脑风暴”活动,以激活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
这样,教师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课文话题,为理解课文内容作好铺垫。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思维活跃,读的时候一气呵成,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学生们也就越来越喜欢阅读了,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除此之外,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学,使教学情景的创设更为生动、形象,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创设一个既有画面,又有声音的情景,如图片导入和音乐导入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在英语的氛围中用英语去理解、去思考。
(2) 阅读的第二阶段——阅读中
这一阶段的教学目的的是帮助学生弄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课文的结构和具体内容。这个阶段的活动应包括:
Skimming
要求学生用skimming 的阅读方法, 把文章快速默读一边, 领会主旨,总结大意, 找出主题句,获取表层信息,阅读的关键在于理解,尤其是深层理解。在掌握了文章的大意及主要信息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对课文深入细致的阅读。通过仔细阅读培养学生理解文章细节和事实的能力,对内容结构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Careful Reading
让学生完成对表层意义的理解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挖掘文章的深层含义,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不忘思想教育。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不仅可以涉及所学课文的一般事实,如文章的主题,事件的背景和结局,主要人物的评析,作者的观点意图等;还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对所学课文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允许学生争论,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既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又使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3) 阅读的第三阶段——阅读后
学生在理解教材后,需要做多种形式的训练,从而帮助学生强化练习,巩固和表达阅读内容,这也是检验学生阅读效果的重要环节,练习的方法有:
Retelling
复述课文,这是课文教学较常用的以内容为中心的一种练习。为了适当地降低难度,教师可列出一些关键词语做提示,并做出示范,逐步由引导式复述进入自由复述。复述要求学生用英语思维,防止背诵。
Composition
书面表达既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也有利于知识的反馈。教师可要求学生就课文内容进行改写、续写和缩写等。
3.注重长,难句的分析
英语文章中,有时为了表达准确,经常使用插入语、倒装结构、同位结构、分词结构及“it”句型等。这些结构连同并列复合句、主从复合句一起,使句子变的长而复杂,加大了学生阅读理解的难度。因此在平时的语篇教学中加强长、难句的分析能力,并牢抓动词的五种基本句型。对于这类句子应先抓主句的主干,再理清从句及修饰成分。
4.重视生词教学方法
NMET阅读理解题中的生词量的增加,体现了对词汇量的要求。考生的阅读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词汇量的多少。因此生词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分量。我们可在语篇教学中,通过猜词活动来学生词。这样既可锻炼学生的猜词能力,也可使学生掌握生词。作为教师同时也应教学生相关猜词技能,如可根据构词法(派生法、转化法、合成法)、定义解释法、对比关系法、因果关系法、上下文的语境等猜测词义。
五、阅读理解题的解题步骤:
1. 通读全文,理解大意:通过快速阅读并阅读短文的试题了解文章大意,既可以找到文章的中心,又可以带着问题重读文章。一般情况下,选择标题或中心思想的试题都可以通过此法去做。当然,很多文章的中心多出现在首尾两段。
2. 注意首句,抓住中心:任何一篇文章都要有个中心,中心多出现在首尾两段;同样,每段的开头多为主题句。
3. 抓住五个“W”(who, what, where, which, why)合五个“H”(how to do/be, how long, how often, how many/much, how about), 理清思路,摸清脉络。
4. 注意与问题有关的细节:由于考生已经了解问题,阅读时注意文章中与问题有关的细节,可以快速准确地找到答案。
5. 注意文章的隐含意思:近几年,对题中深层意思的理解和推理判断题的比重越来越大.
6. 如果考生英语程度比较好,做完后时间比较充裕,还可以再统观全文,逐一核对各题答案,做到前后照应。
参考文献:
1.吴耀南《中学教学全书——英语卷》上海教育出版社
2.刘洪才《潇洒走英美——阅读理解》济南出版社
3.《英语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4.黄健军“高考阅读理解的命题特点分析及解题思路”,《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