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孜尔随感

来源 :中华儿女·书画名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zawxsecd8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来到克孜尔石窟,已是傍晚时分,夜幕渐渐降临,顺着一条笔直的、铺满枯黄的白杨落叶的水泥道望去,克孜尔石窟正静静地耸立着,安详而神秘。
  克孜尔研究院的郭老师带领我们参观了石窟壁画。克孜尔壁画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色彩鲜明华丽、和谐稳重;人物造型生动优美、千姿百态;佛像面部清秀圆润,手部姿态柔美动人;菱形格画的形式感极强,画面轻松却也不失严谨。整体上没有永乐宫壁画那样工整,具有很强的写意性。土红色的线条粗犷有力,简单轻松的一笔就勾画出了雄健壮实的骨胳;沉稳的赭石色烘染出圆润的肌肤;一条条飘曳的长带缠绕着双臂,营造出凌空飞舞自由翱翔的意境;服装上似有若无的线条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以石青、石绿、朱砂、黑、白等主色构成的色彩关系单纯却很丰富,再加上千百年来的风化侵蚀,使这一块块墙面散发着无穷的魅力。不同石窟,因为创作年代的不同,亦或是画工的不同,呈现出了不尽相同的风格。由于地理环境的恶劣,长期的风化、病害、人为的损坏等,壁画的风貌还会继续演变着,但不变的是古龟兹画工们对艺术的热诚和执着带给我们的感动。
  克孜尔石窟地处阿克苏地区拜城县,这里没有现代娱乐场所,甚至连最普通的超市、小卖部都没有,只有一个宾馆,一个食堂。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却能抛开一切,单纯地临摹壁画,单纯地享受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我们拿着铲子挖土豆,拔胡萝卜,摘黑加仑,捡叶茎玩小时候拉叶茎的游戏;我们摸着黑拿着手电筒一行人浩浩荡荡向千泪泉进军,享受着“探险之旅”;我们在维吾尔族姑娘的婚礼上载歌载舞;我们为了进县城吃久违的汉餐而翘首以待;我们和“有着佛像般面容”,始终面带微笑、惜字如金的郭峰老师研究壁画;我们和身体最单薄、穿的也最单薄的李佛老师为海市蜃楼的假象而欢呼雀跃;我们和“天生就会烤肉”的阿布在河边围着火堆烧烤;我们感慨为了等到打断它的腿的仇人而潜伏在山顶上三年的野狗的执着……我们乐在其中!
  明天就要离开这里了,一个人走在从洞窟回住所的路上,静静地看着道路两旁的风景。深冬的白杨,几乎没有一片叶子的遮掩,依然笔直地傲然耸立着,它所有的枝一律向上,仅仅靠拢,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的风雪。它不追逐雨水,不贪恋阳光,在厚实的黄土地上,涌动着不朽的生命。它代表了新疆,代表了克孜尔,代表了艺术的永恒。
其他文献
自1978年中国启动了改革开放以来,整个社会业已经历了从恢复与整合到建设,再到打破之后的再整合与重建这样的历史周转,这个过程其实是一个不断建构的历史。这就是我们所称的“新时期”。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社会各阶层都遭遇到了诸多前所未有的问题或困难,甚至期间还出现了反复。这表明了在这个历史的转型期,中国社会实际上面临着从政治到经济和文化,直至世界观和道德观的重新洗牌。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这是中国历史上最
期刊
SHMJ:先贤言子宣扬孔子学说,用礼乐教育四方士民,您身为言子84代裔孙,身兼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教育委员会主任,对于通过书法教育来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您有何见解?  言恭达:鲁迅说过:文艺是国民精神之光,它总是不经意地表现出国民精神的状态。书法不仅仅具有审美功能,它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承传方式,数千年来它的书写方式孕育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内质,这一点被好多人所忽视,一个民族的文化被改变往往是从
期刊
新文人画曾在上世纪90年代热闹过一阵子。当时画坛有关新文人画是“新的”文人画还是“新文人”的画的论争焦点,在今天看来,也许并不是新文人画在后85美术思潮生成的核心问题。新文人画无疑是在水墨画经历西方写实主义改良和现代主义洗礼之后,对于传统文人画的一次巡礼与回归。在经历过“文革”与“85美术新潮运动”的新文人画家们,特别想把那种正儿八经的、有些道统观念的中国画推倒,以“戏弄”和“把玩”的心态来揭示他
期刊
主持语:“医药”与“艺术”两个学科领域在社会发展演变中反复遭遇交集,二者多层面嫁接所催生出的“结晶”投射在了历史、科学、艺术等诸多方面等待我们去拷问。本期对话嘉宾文航、杨晓东在有限的篇幅呈现出彼此观点与共鸣,他们的对话势必会为脉络的澄清提供佐证,进而拓宽读者的视野,更新领域中的观念,触发各自学科的思考……  杨晓东:咱们各抒己见吧,你的思路对于我是一个启发,在中国传统的世界观当中“天”、“地”、“
期刊
邓圣来自江苏苏北汉文化发祥地,自幼酷爱艺术,他至今还清晰地记得他10岁那年父亲带着他去博物馆看李可染展览时的情景。弱冠之年的邓圣,站在李可染那郁黑浓重的画作面前竟然被震慑的浑身发抖。但这也使他对绘画艺术产生了敬畏和向往。这深刻的记忆一直成为他心中挥之不去的情结,他希望自己以后也能成为像李可染那样的大艺术家,用他的艺术去感染人、激励人。这种意识一直积存在他的心头,激励着他去工作和学习,直到2000年
期刊
邓圣:前不久我在香港举办了个人画展刚回北京。这次个展是由“中国画学会”作为学术单位,香港“博古斋画廊”承办,受到了香港“潮州商会”和《大公报》的支持,画展比较成功和圆满。这次画展展出了我近几年创作的37幅作品,观众们的反响都不错。这批作品既有传统的继承又具备个人的东西,我的新画集中收入了部分作品,今年还计划在广州做一个展览……  SHMJ:对于画家来讲,从计划到筹备一次画展投入一年或者几年的时间都
期刊
新疆,是一个我神往已久的地方。一提起新疆,我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一幅黄胄老师描绘出的美丽画面: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俊朗的维族小伙身跨骏马手执皮鞭,笑音爽朗眼神深邃;美丽的达坂城姑娘身着红裙,伴随着音乐的节奏跳起民族舞蹈,旋转的身姿让一头小辫飞舞开去。果然,一路上的景色不仅没有让我们失望,还有很多惊喜。  我们此行的目的是学习龟兹壁画。提到龟兹,边塞诗人岑参曾写到“今且还龟兹,臂上悬角弓”,你眼前是不是立
期刊
朱朱:特别感谢各位今天下午能够来到现场听我们之间的对话,栗老师是我个人非常钦佩和尊重的前辈策展人。我的尊重和钦佩有很多理由,最重要的是他一以贯之的独立性。在现实中国能一直持有某种独立的精神去进行开创性的工作是特别特别艰难的!今天在现场我同样也是一名听众,希望听他回顾整个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脉络。  栗宪庭:我首先声明一下,中国当代艺术从“地下”走向“聚光灯下”的命题不是太确切,因为“聚光灯下”是指现
期刊
宋野岩依着自己的实力和努力,年纪轻轻便进入郑州市的“皇家”画院郑州画院,成为一名令人欣羡的专业画家,如今,在河南画坛已颇有些名气。  观其风格,野岩应当归为崇古的文人画家一列。纵观当代画坛,跟风现象日益严重,艺术上无主见者愈来愈多,谁获奖了就摹仿谁,谁的市场好就跟谁走,谁的名气大就追随谁,并不管自己的心性气质是否与其相合。实际上,跟风是一种没有主心骨、缺少自信的表现。不自信,就很难有创造力。野岩是
期刊
SHMJ:孙老师,很高兴您能接受我们的采访。您是一位经历很丰富的人,曾经做过公务员,也参与过很多当代艺术的活动,现在您创建的“太湖窑”品牌文化在苏州很有影响力。能聊聊您是怎样与艺术结缘的吗?  孙厚义:我和艺术一直存在着某种渊源。大学的时候也是美术专业出身的。后来进入了公务员系统,在团市委和开发区管委工作近十几年的时间。我在这个过程中一直还是有艺术情结的,于是在九十年代的时候,我们就创办了一个苏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