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危象与教师问题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leifeng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危象概述
  
  在现实的教育生活中,笔者发现不少教师在这个物欲横流、沉渣泛起的市场经济环境下,逐渐蜕变成为一个个拜金主义者,职业道德、人性和良知等早已被金钱和物欲所取代。本应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和为人师表的“圣人”,一夜之间变成了只知把学生当作发财的工具、罚学生蹲马步做俯卧撑、只会教书不会育人的庸人,成了学生与家长的仇人,成了遭到社会舆论谴责和唾弃的人。教师们在偌大的教育天空中粉墨登场,大师、名流、小丑抑或败类等充斥其中,教育的天空下出现了群魔乱舞、鱼龙混杂的局面,这是引发教育危象的直接且重要的原因。
  
  引发教育危象的原因
  
  笔者认为,充斥于教师队伍中的“伪教师”问题是引发教育危象的元凶。“伪教师”们到底存在哪些问题?是他们的哪些问题引发了教育危象?找出他们身上的问题及问题的引发根源,是我们研究、制定解除教育危象方案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最为关键的工作。经笔者多年的观察发现,“伪教师”们的主要问题和问题的引发根源主要有以下几点。
  
  1.金钱至上,拜金主义思想严重
  由于受市场经济不良因素的影响,不少教师成了金钱的奴隶,滋生出“为钱而活”“为享乐而活”的人生观。他们整天想的是如何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学生和职业成了他们发财的工具。尽管《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中小学教师“为人师表”和“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也要求中小学教师要“作风正派,心理健康,为人师表。”“人,既是一个物质人,更是一个精神人;既是自然人,更是社会人;既是经济人,更是道德人。人的精神性和社会性要求人们必须具有社会责任感、同情心和道德良知。”可见,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除了获得正当、合法的报酬以外,核心的、本质的、可以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就是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师德”和“良知”。可是在近些年里,一些拜金主义型教师由于耐不住清贫,师心被金钱和物欲所侵蚀,日常教学敷衍了事,主要精力和心思都用在了有偿家教、第二职业(其中包括与书商勾结向学生推销教辅书籍,从中渔利等)以及迫使或暗示家长用钱给孩子买位子(好座位)、买“关照”等上面,他们的行为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和积极健康心理的形成,教师与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关系变成了纯粹的商业关系,过去形成的崇高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家校关系链被经济大潮完全冲断,亟需通过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来修复。
  
  2.只会教书,不会育人,或者只教书,不育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可是,在长期的教育现实生活中,不少“伪教师”只知教书,不会育人,或者只教书不育人。每天的工作就是琢磨如何向学生灌输书本知识、如何考学生,他们是“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这种陈腐观念和思想的忠实追随者,他们将教书育人的神圣天职简单化为一句话——教会学生书本知识,把鲜活的学生看成了单一的知识学习者,把具有生命属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学生物性化了,学生成了没有生命、情感和个性的知识接收器。他们满脑子想的和津津乐道的全都是那些文(数)字符号,将这些东西视为决定学生命运的救命稻草,而将真正能够决定学生命运的非智力品质给忽视或淡化了。学生经年累月在一种失去了尊重和自由的酷似监牢的校园环境中透支生命。这些“伪教师”的思想、观念严重偏离教育方向,成了典型的“教书匠”,距离教师的身份愈来愈远。笔者不禁想到,为什么这些年来的校园血案和家庭惨案频发,学校教育工作成效却不明显,甚至还有倒退的现象,与这些“伪教师”违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教育科学等有着直接的关系。这个问题已经严峻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若不尽快解决,我国的教育目的就无法实现,科教事业就会停滞不前,甚至会出现倒退。
  
  3.野蛮粗暴,教书育人方法简单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中小学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要求中小学班主任“全面了解班级内每一个学生,深入分析学生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状况。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采取多种方式与学生沟通,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可是,现实中不少的“伪教师”由于受到经济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丧失了教师的职业道德,导致教书育人的方法简单粗暴,既没有耐心,又缺乏艺术。因为他们的心中既无国家法规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又没有掌握教育、心理、科学知识,工作的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非常严重。例如,遇到有违纪或犯错的学生,唯一的办法就是体罚,要么罚蹲马步、做俯卧撑,要么罚扫卫生区,要么罚其在操场跑圈,等等。他们缺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思想品德教育方法和艺术,缺乏耐心与细心,剥夺学生上课的权利,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摧残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时也影响了师生关系和家校关系,更是影响了学生良好个性和品行的形成,可以说这些“伪教师”的做法有百害而无一利。
  “从德育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学生不仅是德育的客体,同时也是能动的道德主体,而且他们还是未来和谐社会的建设主体。因此,要使德育与社会和谐共生,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自由,重视学生作为人的尊严,以学生为本,奠定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性基础。”教育是一种思想影响思想,行为影响行为的社会实践活动。因此,要想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品行,教师必须为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尊重、自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师生之间相互尊重,平等相待,这是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个性的基础。
  
  4.违法乱纪,品德败坏
  违法乱纪和品德败坏型教师是既目无国家法规,又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和最起码的人性的一类教师。什么是人性?人性是人类特有的人之为人的本质属性,是人与动物的分水岭。违法乱纪和品德败坏型教师,是最令人痛恨的一类“伪教师”,是一匹匹披着教师的外衣的“狼”。他们不是把学生看作自己的孩 子、看作祖国的希望和花朵、看作享有法律赋予其平等权、受尊重权、人身不受侵害权等基本权利的社会公民,而是利用职务之便,利用自己手中的教师权力和威信,与学生谈恋爱,猥亵甚至强奸学生,严重违背了国家的法律法规,败坏了教师形象。摧残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对于这类违法乱纪和品德败坏型教师,在严厉打击他们的犯罪行为的同时,也应将其永远清除出教育领域,净化教师队伍。
  
  解除教育危象的措施
  
  要想教师重新回到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和教书育人的教育生活中来,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民教师,笔者认为,必须下大力狠抓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道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生活和行为的准则和规范。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教书育人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德”的核心就是“善”(指人的善心、善意和善行)。“在柏拉图那里,道德上的‘善’即意味着履行自己应尽的职责,而这种职责又是由主体在社会生活中所拥有的身份规定的。工匠和其他生产劳动者的角色的职责就在于为社会生产物质生活资料,武士的职责就在于守护城邦安宁,统治者的角色就在于管理好城邦。“君子以厚德载物”,教师的优劣是指教师是否模范地履行了自己的职业道德和教书育人的天职,是否对教育学生怀有“善心”和“善意”并付诸“善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教”“爱生”之心、之行,是一个师者职业道德的本质体现。“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如果一个人无德,就会无法立足社会,也就失去了“人”的属性,沦为了一般动物,更不用说“行善”与“积德”以及为社会和人类做贡献了。作为教师抑或一般的从业者,如果心中没有崇高的道德人格,是一定没有工作兴趣与激情的,也是没有工作方向和目标的,也就绝对培养不出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所规定的人才培养规格和要求的。
  要想师德建设取得实效,真正起到促进教育和教师发展的目的,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国家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师德法规和考评标准,可以根据教师日常工作中容易出现的师德问题确定考评目标和标准。考评标准可以从“尊重热爱学生(教师是否有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现象等)”“遵纪守法(教师是否从事有偿家教或向学生家长索要钱物等)“师生关系(师生是否相互尊重、彼此沟通等)”“教书育人(是否有只教书不育人等现象)”“工作责任性(是否遵守作息制度和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常规)”等方面来确定,最终拟定师德评价和考核方案及实施细则。方案力求实用、易操作,切忌大而空。使每一个教师都能明确自己的师德目标、内容、操行要求和责任风险等。具体操作方法可以采用诸如“设立师德举报箱和举报电话”“发放师德问卷(由学生及家长和社会有关部门及人员填答)”“不定期的学生代表座谈会或家长座谈会”“学校领导或德育领导班子明察暗访”等形式,对每位教师的师德进行有效地监管和督促;二是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必须成立师德监管和考评组织,专门负责对已经出台的师德文件及考评方案进行检查落实,负责对辖区内教师的师德情况进行适时、有效地监管和督促;三是学校也要在国家和教育行政部门出台的文件和师德考评方案的基础上,根据本部门和教师的实际情况,拟定有针对性的便于操作的师德考评方案,包括考评目标和标准、组织领导、监督检查、评价兑现等方面内容,同时也要组建一支高素质、过得硬的师德监督考评队伍,及时收集掌握教师的师德表珊隋况,及时登记、查实、反馈和处理,使每一名教师心中都有“法”有“德”,在国家法规和师德规范的轨道上进行自己的职业活动,真正达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的“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和“终身学习”的目的,实现“厚德载物”“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的人生境界,为国家教育重新焕发生命活力铺设平台。
  
  2.狠抓学习和培训工作
  国家的振兴在教育,教育的振兴在教师。教师是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人才培养目标的直接实施者,教师的素质和专业能力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败,更进一步讲,会直接影响到党和国家的兴衰。“人类所以能够从野蛮走向文明,从低级走向高级,从知识不多到知识较多,推动社会和人自身的不断进步,说到底是两个基本原因:一个是人类永不停息的实践,一个是实践基础上永不停息的学习教育。”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说:“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命运和前途。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中小学教师“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可见,无论是法律法规,还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学习的重要性都做了极高的评价。
  令人惋惜的是,当下不少的教师,无论是思想素质还是职业道德抑或业务能力上都令人堪忧,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引发原因有三:一是深层次的社会制度和国家体制因素;二是教师的职业道德问题、系统内部的规章制度不完善和执行制度不力等问题;三是不少教师在经济社会的大潮中丧失了学习兴趣和职业激情,取而代之的是“急功近利”和“消极怠工”。学习在某些教师的心中成了“迂腐”和“不识时务”的代名词,天天陪伴这些教师的就是一本教科书和一本教参书,这是他们唯一的“家当”“传家宝”和“救命稻草”。据笔者了解,这些教师从来不读书不看报,手头没有一份教育报纸杂志。当人们对现今的教育状况发出“救救孩子”的呐喊时,这些教师还在天天炒冷饭,还在运用他们上小学、初中时老师教他们的那套模式来教育今天的学生。这些教师的业余时间不是逛商场,就是“垒长城”玩扑克或下馆子,他们的教育思想观念、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已经远离时代发展要求,与现代教育思想及教育教学方法手段格格不入,无法与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共鸣和共振。显然,这样的教育最终只能以失败告终,戕害了学生和家长,戕害了我们的教育和我们的国家。为此,狠抓教师的学习和培训工作,提升教师的教书育人水平,是优化教师队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又一重要工作。
  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制定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以及业务能力的监管考评制度和法规也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一大紧迫而艰巨的任务。用制度来迫使教师不断学习和与时俱进,力求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观念以及方法手段等适应新时代人类的发展和进步的要求,需要具体抓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对教师的法律法规知识教育,丰富教师的法规知识,增强教师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和能力。教师群体需要重新系统 学习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及《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程》等。教师在法规学习和培训过程中,要密切联系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以提高针对性和实用性;二是要加强对教师的教育心理科学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提升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促使教师用现代教育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成为既具有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又具有高超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这也是促进教育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三是制定教师专业水平提升的考评制度,对教师的法律法规知识、职业道德、教育科学理论、教育教学水平等方面进行不定期的检测,由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实施。检测内容要体现基础性、现实性和实用性,切忌不切实际的远离教育实践的空洞检测内容和形式化。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检测应侧重于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实践操作两个层面。对那些不求进步、思想和观念严重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低下的教师,要勒令他们通过自学或离职进修或短期培训等限期达标,以此增强教育的严肃性,培养教师的危机意识,减少教师行为的主观随意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教育的进步。
  
  3.加强制度建设
  制度,是指一个国家的公民或组织及部门的成员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为准则。制度的作用与意义,邓小平同志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中便明确提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在伦理学中,任何行为约束和行为规范都不仅意味着限制,同时也意味着责任或义务。”可是,长期以来,国家和教育行政部门存在着对教师的监管制度不完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的弊端,致使教育领域危象四伏,问题频发,教育机体“带病工作”现象严重。为此,用制度管人,用制度规约教师行为,确保教育事业始终在科学、规范、有序的状态下向前推进,也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项紧迫任务。笔者认为,要想真正做到用制度管人、以制度促教育和教师发展,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学校和有关部门根据时代发展要求和本部门的具体情况,进一步完善教师管理的规章制度。在制定制度时,必须突出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承担的相应责任和风险(主要是违法违规等之后所承担的责任及风险),对这个问题要有刚性规定,要让教师清楚自己的职业既神圣伟大,又“复杂”和“危险”,亦即有职、有责、有风险,促使教师树立危机意识和风险意识,让“职”“责”“险”规约教师的行为,增强教师遵守教育法规和教育科学的自觉性,最终促进教育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二是学校配备的各职能部门的干部和职员必须是懂管理、素质高(主要是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组织协调能力)、原则性强、群众信得过的,这是确保各项规章制度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效果的最为关键的因素;三是学校的职能部门在贯彻落实制度的过程中必须依法办事,务必体现客观公正。对那些学生、家长或社会反映强烈、政治思想素质不高、职业道德缺失、教育教学水平低下的教师,必须按制度条款做出相应的处罚,以确保订立的制度不折不扣地贯彻实施并取得预期效果,避免出现与订立制度的初衷相悖的状况。
  
  4.强化责任心和爱心
  教师这门职业是需要崇高的责任心和爱心的,责任心和爱心的具体体现,就是教师在教书育人活动中对学生的细心和耐心。一个没有责任心和爱心的教师,是绝对没有细心和耐心的,是绝对完成不了党和国家交予的光荣而神圣的教育任务的,更不用说成为优秀教师了。因此,强化教师的责任心和爱心,是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乌申斯基说得好:“如果你不热爱自己的学生,那么你的教育一开始就结束了。”作为师者,“爱生”,是自己工作的灵魂。记得一位教授曾经说过这样·句话,教师与其他从业者的本质区别,是教师能把学生教育好。已故教育家霍懋征先生就是凭借她那颗对学生崇高且无私的爱一步步走向成功的,我们可以从她的一些话语中得到证明,她说:“每个孩子都有上进心,都愿意学好。因此,关键在教师如何引导。千万不要觉得哪个孩子笨,这是功到自然成的事情。即使一百遍还不会,不是还有一百零一遍吗?”她还说:“我在几十年的教育生涯中,什么样的学生都遇到过。我爱他们每一个人,他们也爱我。我从来没有体罚过一个学生,也没有向他们动过气,发过火。更没有对他们失去过信心。我和学生平等相处,爱他们,尊重他们,帮助他们解决渴望解决的一切问题。他们也爱我,尊重我。我知道,在老师面前,没有不可教育或教育不好的学生。”霍懋征先生为什么能成为教育家?其根本原因就是她几十年如一日,用真心真情经营教育,关心和疼爱每一个学生,而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而已。
  在当今的教育领域强化教师的责任心和爱心显得异常迫切和重要。如何强化教师的责任心和爱心呢?笔者认为,一是对教师进行以“教育与祖国的前途命运”“教育与祖国的科教兴国战略”“教育与学生的健康成长”“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思想、业务能力和教育的方法手段的关系”等为主题的教育培训活动,使教师明确自己职业的神圣性、科学性与严肃性,从而强化教师的职业耐心与细心;二是采用“教育家事迹讲座”,请当今教育界的教育家和名师来学校给老师讲课,讲他们经典的教育故事、成长史及职业生涯中的酸甜苦辣等;三是进行校本培训,举办“向教育家学习,做优秀的人民教师”的读书活动和座谈会,要求每名教师在每个学期中认真研读一至两本教育家的著作,写出一定质量和数量的读书笔记,还要定期举办座谈会,对照教育家的事迹,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找出差距和不足,使教师们从中获得道德良知和职业激情,最终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关于向教育界的模范和教育家学习的问题,令笔者感到遗憾的是,国家经常发文,向某某老师或教育家学习,但每次都是停留在文件和形式上,并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往往是事情过去很久了,许多一线教师却丝毫不知,更不用说从中受益了,浪费这种宝贵的教育资源实在是太可惜了!要想这些文件和活动能收到实效,各地必须成立领导班子,制定活动的开展方案。可以采用请这些教育名家或模范到全国各地巡回演讲,每个学校派几名代表参加,或将这些教育名家或模范的事迹制作成光盘,发售到所有学校,由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学习或观看,并进行督查。只有这样,教育家的“真经”和事迹才能深入人心,发扬光大,产生引领效应,最终促进人类教育的发展。同时,才能使所发的文件和开展的活动收到实效,不落于形式和一纸空文,助长形式主义的歪风。
其他文献
近年来,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尖锐。围绕如何实现黄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以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困扰黄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突出问题,对此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了实
金融危机背景下,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工作可以为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的安全感,保障他们的生存权利和发展权利。就业援助体现了党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近年来,莒县通过加强水资源管理.在取水许可管理、水资源有偿使用、水资源保护,执法队伍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水资源统一管理工作已步入科学合理、规范高效的良
为抓住智库建设大发展的机遇,从地市党校图书馆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地市党校图书馆建设的制约因素,如建设经费不足、馆员素质不高、专业人员缺乏、宣传不到位、难以满足用户多
针对胶州市水资源现状及存在的不足,进行科学分析,提出了合理有效的改进措施,明确了水资源的管理办法.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垦利县委、县政府为配套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城乡载体功能,优化投资环境,改善人民生产生活条件,在深入分析把握县情的基础上,逐年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基础设施项目的实施,改变了县域城乡
摘要: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也是各高校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文章将分学科指导思想运用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提出将毕业生按照所属学科类型、就业意向、性格特点等多个因素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类型毕业生“就业难”的真正原因,以及在就业过程中的优劣势,给予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意见与帮助措施,以此来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这一现象。  关键词:分类指导;学科分类;就业难;高校毕业生    高
【摘要】我国的道德文化衍生自传统文化,人们在学习研究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也深受蕴含在其中的道德文化的影响,并将之作为行为准则。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道德都是约束人们行为的重要手段,起到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但我国进入社会转型期之后,社会矛盾利益关系更为复杂,传统文化的地位发生改变,我国的道德发展也开始面临新的挑战。  【关键词】传统文化 道德发展 思考 【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识码】A  传统文化
对于中国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重启改革的契机。因为近些年改革共识一度破灭的现象告诉我们,中国的改革已经处于“输不起了”的境地,如果在改革的选择上发生重大失误.
网路时代的革根问政展现了超强的生命力,对于公共权力机构的政务流程再造和服务型政府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