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正统谱系中的“艺术”研究

来源 :民族艺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w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正统谱系中的“艺术”,是相对于民间的多元艺术而言的。它是在中国古代君主集权的一元政体下,在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中建构出来的。它以中国历代官修史书、目录学著作和士人文集为载体。其内涵、范畴与时代的政治思想、经济水平与文化观念紧密相连,不断发展,彰显出时代的社会文化风尚。从“艺术”的发展来看,唐朝中后期至于五代时期,艺术观念细化与转型,开始与传统的方技有意识地相区别,更明确地指向游戏之艺。宋人对于杂艺术的收录门类更广,内容更丰富,趣味性、游戏性也更高,比当代的艺术范畴更加广泛。而元代
其他文献
在《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号召和指导下,中国传统工艺呈现出从复兴到振兴的良好发展态势。如何衡量传统工艺是否得到振兴、振兴到什么程度,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学术和现实问题。本课题组继发布一套传统工艺企业振兴标准和指标后,也开始尝试建构传统工艺产区振兴标准。本文从区位优势、产业成熟度等七个维度衡量传统工艺产区振兴程度,并以三个发展程度较好、性质接近的传统工艺产区为例进行分析验证。结果显示,该标准体系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适用性,经进一步量化和指标化后,将有助于各传统工艺产区开展自我评估,发现自身的短板和不足,制定更为精
在艺术史学的身份确认过程中,应遵从艺术史的“共性”特征,并匡正、厘清其交错接纳与边界扩展问题的认识。对此问题认识的前提条件,是以遵循艺术共性规律的艺术史探究为宗旨。关于艺术史的概念阐释、界域范畴厘清,以及针对艺术史学理论与方法论的探讨,可谓是促进艺术史研究突破门类艺术史认知界域钳制的关键。并且,依据史学研究特有的哲学思考方式,形成对艺术史“整体性”逻辑的判断,使之连贯成艺术史学“一致性”和“系统性”的认识思想,进而确立出艺术史“公共阐释”与“公共史学”的价值,考察其存在与发展的正当性与合理性,求证艺术史的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德约科维奇及其比赛相关的文献及其成长历程和职业生涯所获荣誉进行阐述与剖析,旨在为我国职业网球运动员的培养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德约科维奇成功的经验在
为明晰体育电子游戏的界定范围,探索其在体育领域的应用与未来的发展趋势,对体育电子游戏的价值与功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体育电子游戏的发展价值主要体现在丰富体育文化内涵、拓展体育媒体传播媒介、补充体育教育途径三个方面;其功能主要包括可推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与更新,并提供与运动训练相结合的突破点,为进一步推动体育电子游戏以及相关产业的再认识和现代体育多元化发展提供依据。
运用文献资料法,在厘清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在逻辑基础上,探讨了基于核心素养的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内容与特点,提出了从提升自我职业认同,激发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强个人自主研修,提高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教育技术能力;重视同伴合作互助,构建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共同体;整合学校内外资源,建立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机制等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路与策略。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一带一路”与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国际传播意义、制约因素和推广路径进行探讨。结果显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国际推广有利于实现中外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交流、文化互融、文化互通,提升我国的文化自信及国际话语权;受中外文化差异、对外交流形式单一等因素的制约与影响,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与发展仍十分缓慢,求同存异、创建多渠道宣传手段、加强传统体育文化保护意识、实现体育交流常态化发展是提升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在共时性中,母题与主题在不同区域的艺术中重复出现(多由传播引起)。其中,有些母题与主题既有相似也有区别。故而,在辨别共时性的母题是否为同一原型并是否指向相同主题时,需要纳入“认知场域”中考察母题类别以及母题喻指或指向,由此对主题进行判断。这一方式关系到正确揭橥中国传统艺术的内涵与叙事意图,以及揭示在“共时性”的横向传播中传统艺术的形而下与形而上的建构活力。同时,探讨共时性认知场域中的艺术母题类别与主题判断的研究,显示了母题学与主题学的“共时场域”理论的价值和意义。
新疆是古丝绸之路的中枢地带,也是东西方各民族、文化、宗教的汇聚之地。田联韬先生与后辈学人扎根田野,从“音乐本体”切入,运用多学科视角展开丝绸之路新疆段多民族音乐文化研究,形成了以绿洲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为通道,以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蒙古语族音乐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术研究领域,并呈现出历时与共时、定点与多点、宏观与微观、区域与跨区域、跨族群与跨文化相结合的丝绸之路多民族音乐文化研究态势。
仪式乐舞是一种形式、风格与特定仪式的环境、情绪、目的相契合,影响仪式进程和仪式参与者的乐舞。景颇族乐舞是丧葬仪式和目瑙纵歌的组成部分,丧葬仪式和目瑙纵歌主要由祭祀仪式和乐舞两部分组成。以亲属政治为基础的山官制度、“丈人种—姑爷种”的婚姻结构和鬼魂信仰是景颇族社会的基石,以目瑙纵歌和丧葬乐舞为核心的仪式乐舞是景颇族精神的直观体现,仪式乐舞传达的祖先认同和伦理道德强化了景颇族人的认同感,仪式所传达的思想意识逐渐演化为制度性的人际交往的规范,与景颇族的社会结构融为一体,礼仪文化与民间风俗互补相济,具有规范制
随着多元文化语境的出现,民间艺术在现代出现了纷繁复杂的形式,呼吁保持民间艺术“原汁原味”和要在创新中发展的声音此起彼伏,这导致许多民间艺术的传承人在创作思想上出现迷茫,对民间艺术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发展产生很大的不利影响。文章通过概念解读、形式分类、案例分析等方式,尝试在寻找相关理论依据的同时,以民间艺术中的剪纸艺术为例,梳理民间艺术在现代社会传承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复杂现象,探索当前多元文化语境下民间艺术传承发展的方向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