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高校财务预算工作是高校根据教学、科研和日常管理的目标事先编制的下一年度收入与支出的财务计划,用来分配高校的财务、实物及人力等资源,以实现高校既定的战略目标。高校可以通过预算管理来监控相关目标的实施进度,有助于控制开支,并控制高校的财务风险,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家要求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体制的市场化改革,积极拓宽高校资金来源,保证高校资金的使用效率。本文结合全面预算管理的思想,在分析全面预算管理的编制过程和相关作用基础上,结合我国高校的基本情况,探讨我国高校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构建,为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市场化改革提供一些建议。
二、高校全面预算管理的构建原则与执行程序
基于管理会计的核心思想,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基于自己的战略目标,通过预算工具将企业拥有的各种财务和非财务资源按各单位提交的预算报告分配给内部各个单位和部门,并建立有效的考核标准和控制手段,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经营持续改善、战略有效贯彻、价值稳步增加等目标的管理工具。全面预算管理将预算目标下沉到各个部门,由各个部门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确定相应的发展目标和所需资源,由预算管理委员会统筹各部门目标和预算数据,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和分工,建立以上报指标为依据的业绩考核标准和奖惩措施。全面预算的编制是对未来发展的精确规划,以提高企业整体经济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目标的制定要以企业全员参与为保障。只有全体人员重视并积极参与预算编制工作,企业制定的预算才易于被员工接受,才能减少企业管理层和一般员工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负面影响,为顺利实现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目标提供保障。
(一)高校全面预算的编制原则 高校全面预算管理是为了实现高校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提高教学、科研和日常管理水平的管理方法。高校不同于以盈利为根本目标的企业,除了考虑增加收入,控制成本的同时,更应该以培养合格、有用人才为最终目标来编制。因此,在编制预算的过程应该遵循以下四项原则:第一,预算编制应采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编制方法,让全员参与到预算的编制过程中来,从而保证预算目标的可行性,提高各部门执行预算的积极性;第二,在编制过程中以收入、费用和现金流量为编制重点,收入预算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整个预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成本费用应该依据收入的情况予以合理的控制,保证收支平衡的前提后提高费用支出的效率,避免胡乱的费用支出;第三,预算管理工作要建立单位部门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和执行人的责任制,把全面预算管理的作为加强内部基础管理的首要内容,切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落实措施;第四,全面预算管理要同企业经营者和职工的经济利益相结合,依据各责任部门对预算的执行结果,实施绩效考核,并做好清算结果奖惩到位,从而使各单位的老师、各单位和高校形成责、权、利相统一的责任共同体。
(二)高校全面预算的执行程序 高校通过编制预算的最终目的是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提高教学、科研的效果。高校全面预算的制定是传统预算工作的延伸,可以采取以下步骤来编制:
首先,在编制预算之前,应该对学校和各个部门的所有可供使用的资金、教学设备及其他资源的存量情况进行调查和计算,大致估算出预算年度的预计总收入和预计总支出,明确预算年度资金的紧张状况,为各部门制定预算定下基调。
第二,在资产清查后,应该将预算编制文件下发到各个部门和各个院系,包括后勤单位以及其他支持部门。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预算编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预算执行结果。全面预算的编制流程可以概括为“从上至下、从下至上、上下结合”。从上至下是指校级预案委员会将预算编制文件下发至各个院系和支持部门,说明预算编制的要求和格式要求。从下至上是指各院系按照相关文件的要求,根据各院系的发展目标编制相关的收入与支出明细,包括收入的来源和数额,支出的项目和金额,上下结合是指校预算管理委员会对各院系提交的预算进行审核,就需要协商的部分与编制单位进行沟通和协商,保证预算的执行效果。
第三,院系和支持部门在编制预算过程中,应该编制出详细的收入来源和支出来源。收入可以分为校级拨款、科研奖励收入、办学收入、企业捐款和其他收入来源。支出项目应该明细到教学支出、学生活动支出、工程建设支出、日常运行支出等。对于数额巨大的项目应当形成单独列报,提交项目详细报告。
第四,校预算管理委员会在汇总、分析各院系和支持单位的预算草案基础上,上交校董事会或管理委员会审核。校董事会或管理委员会根据各预算草案统筹安排,经综合平衡,下达学校正式预算。
第五,各院校根据正式的预案规划相关项目的费用支出,保证各项活动有序开展,各项收入和支出均应该严格执行预算。校预案管理委员会应该监督各院系预算执行情况,执行相应的奖励和惩罚措施,保证预算得到有效的执行。
三、高校全面预算管理的建议
现阶段,我国高校预算管理工作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表现为:预算管理意识淡薄;预算编制不完整;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严重脱节。教育事业的发展对行政拨款的长期依赖性导致预算管理意识淡薄,很多会计人员只注重核算,对于预算的功能和编制不太注意。而预算的编制也存在不完整、不规范的现象。为了实现全面预算的管理功效除了要编制规范的预算外,更重要的是预算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监督机构能够切实履行相关职能。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改进:
(一)建立有效的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 再好的预算也需要得到有效的执行才能发挥作用。全面预算管理需要有与之适应的组织体系,才能发挥其作用。高校全面预算组织可由预算管理组织和预算执行组织构成。预算管理组织主要负责高校预算的编制、审定、协调、调整、监督和奖惩;预算执行组织是预算执行中的具体责任单位。高等学校可以建立校长或分管副校长总负责,由财务、审计、教务、后勤、设备以及学院主要负责人参加的预算管理委员会。各个预算编制单位既是预算的编制单位,同时也是预算的执行单位。领导负责制有利于权责明晰,保证预算得到有效地执行,减少“模糊”地带。
(二)针对实际情况,具体预算调整具体对待 高校全面预算是在合理预测的基础上编制的,因此,预算通过后各单位就要严格执行,没有预算的支出要坚决控制其发生,并且预算项目之间不得挪用。但是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如果遇到诸如收入项目或支出项目发生巨大变化,如:年度工作目标、国家政策等意外因素发生时,需要进行必要调整时,可以向预算管理委员会做特别报告,提出调整申请和修正分析报告,详细说明修正原因以及对今后发展趋势的预测。这样既保证了预算的弹性,也有效的保护了预算执行单位执行预算的积极性。
(三)建立行之有效的预算考评与奖惩机制 要使编制的预算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离不开相应的监管措施和奖惩机制。每年年终,各部门应该认真分析本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并书面上报财务部门和预算管理委员会,作为下年预算基础和本年奖惩的基础。预算考评主要是针对各单位执行全面预算的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和分析。根据评价和分析的实际情况,探讨预算执行中发生的一系列问题,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源,为下一期预算制定提供相关数据,防止下次再发生。通过评价过程就可以确定各部门预算的执行情况,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评价各院系对学校整体预算目标的贡献差异,进而为奖惩兑现提供依据。学校必须充分考虑学校内部的组织结构特征、学校文化等因素,确定合理的奖惩原则,建立奖惩制度与可操作性的奖惩细则。
(四)建立培训机制,提高会计人员预算管理能力 现阶段,制约我国高校全面预算管理的主要因素就是人力资源。高校的很多会计人员都是老师的家属留校工作产生,业务能力不强,制约了全面预算的编制和执行。要提高预算的执行效果,急需提高高校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营造良好的预算执行氛围,让预算观念深入每一位会计人员的心中。
四、结语
高校预算工作是根据高校的发展目标,事前计划预算年度的收入和支出情况,合理分配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的战略目标。全面预算管理是传统预算的扩展,为我国高校体制改革提供了技术基础。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逐步深入,高校体制改革的脚步要求高校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需要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高效管理能力的提高理所应当成为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李才旺:《浅谈高校全面预算的管理与控制》,《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第7期。
(编辑 李寒珺)
高校财务预算工作是高校根据教学、科研和日常管理的目标事先编制的下一年度收入与支出的财务计划,用来分配高校的财务、实物及人力等资源,以实现高校既定的战略目标。高校可以通过预算管理来监控相关目标的实施进度,有助于控制开支,并控制高校的财务风险,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家要求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体制的市场化改革,积极拓宽高校资金来源,保证高校资金的使用效率。本文结合全面预算管理的思想,在分析全面预算管理的编制过程和相关作用基础上,结合我国高校的基本情况,探讨我国高校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构建,为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市场化改革提供一些建议。
二、高校全面预算管理的构建原则与执行程序
基于管理会计的核心思想,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基于自己的战略目标,通过预算工具将企业拥有的各种财务和非财务资源按各单位提交的预算报告分配给内部各个单位和部门,并建立有效的考核标准和控制手段,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经营持续改善、战略有效贯彻、价值稳步增加等目标的管理工具。全面预算管理将预算目标下沉到各个部门,由各个部门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确定相应的发展目标和所需资源,由预算管理委员会统筹各部门目标和预算数据,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和分工,建立以上报指标为依据的业绩考核标准和奖惩措施。全面预算的编制是对未来发展的精确规划,以提高企业整体经济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目标的制定要以企业全员参与为保障。只有全体人员重视并积极参与预算编制工作,企业制定的预算才易于被员工接受,才能减少企业管理层和一般员工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负面影响,为顺利实现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目标提供保障。
(一)高校全面预算的编制原则 高校全面预算管理是为了实现高校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提高教学、科研和日常管理水平的管理方法。高校不同于以盈利为根本目标的企业,除了考虑增加收入,控制成本的同时,更应该以培养合格、有用人才为最终目标来编制。因此,在编制预算的过程应该遵循以下四项原则:第一,预算编制应采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编制方法,让全员参与到预算的编制过程中来,从而保证预算目标的可行性,提高各部门执行预算的积极性;第二,在编制过程中以收入、费用和现金流量为编制重点,收入预算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整个预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成本费用应该依据收入的情况予以合理的控制,保证收支平衡的前提后提高费用支出的效率,避免胡乱的费用支出;第三,预算管理工作要建立单位部门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和执行人的责任制,把全面预算管理的作为加强内部基础管理的首要内容,切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落实措施;第四,全面预算管理要同企业经营者和职工的经济利益相结合,依据各责任部门对预算的执行结果,实施绩效考核,并做好清算结果奖惩到位,从而使各单位的老师、各单位和高校形成责、权、利相统一的责任共同体。
(二)高校全面预算的执行程序 高校通过编制预算的最终目的是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提高教学、科研的效果。高校全面预算的制定是传统预算工作的延伸,可以采取以下步骤来编制:
首先,在编制预算之前,应该对学校和各个部门的所有可供使用的资金、教学设备及其他资源的存量情况进行调查和计算,大致估算出预算年度的预计总收入和预计总支出,明确预算年度资金的紧张状况,为各部门制定预算定下基调。
第二,在资产清查后,应该将预算编制文件下发到各个部门和各个院系,包括后勤单位以及其他支持部门。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预算编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预算执行结果。全面预算的编制流程可以概括为“从上至下、从下至上、上下结合”。从上至下是指校级预案委员会将预算编制文件下发至各个院系和支持部门,说明预算编制的要求和格式要求。从下至上是指各院系按照相关文件的要求,根据各院系的发展目标编制相关的收入与支出明细,包括收入的来源和数额,支出的项目和金额,上下结合是指校预算管理委员会对各院系提交的预算进行审核,就需要协商的部分与编制单位进行沟通和协商,保证预算的执行效果。
第三,院系和支持部门在编制预算过程中,应该编制出详细的收入来源和支出来源。收入可以分为校级拨款、科研奖励收入、办学收入、企业捐款和其他收入来源。支出项目应该明细到教学支出、学生活动支出、工程建设支出、日常运行支出等。对于数额巨大的项目应当形成单独列报,提交项目详细报告。
第四,校预算管理委员会在汇总、分析各院系和支持单位的预算草案基础上,上交校董事会或管理委员会审核。校董事会或管理委员会根据各预算草案统筹安排,经综合平衡,下达学校正式预算。
第五,各院校根据正式的预案规划相关项目的费用支出,保证各项活动有序开展,各项收入和支出均应该严格执行预算。校预案管理委员会应该监督各院系预算执行情况,执行相应的奖励和惩罚措施,保证预算得到有效的执行。
三、高校全面预算管理的建议
现阶段,我国高校预算管理工作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表现为:预算管理意识淡薄;预算编制不完整;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严重脱节。教育事业的发展对行政拨款的长期依赖性导致预算管理意识淡薄,很多会计人员只注重核算,对于预算的功能和编制不太注意。而预算的编制也存在不完整、不规范的现象。为了实现全面预算的管理功效除了要编制规范的预算外,更重要的是预算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监督机构能够切实履行相关职能。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改进:
(一)建立有效的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 再好的预算也需要得到有效的执行才能发挥作用。全面预算管理需要有与之适应的组织体系,才能发挥其作用。高校全面预算组织可由预算管理组织和预算执行组织构成。预算管理组织主要负责高校预算的编制、审定、协调、调整、监督和奖惩;预算执行组织是预算执行中的具体责任单位。高等学校可以建立校长或分管副校长总负责,由财务、审计、教务、后勤、设备以及学院主要负责人参加的预算管理委员会。各个预算编制单位既是预算的编制单位,同时也是预算的执行单位。领导负责制有利于权责明晰,保证预算得到有效地执行,减少“模糊”地带。
(二)针对实际情况,具体预算调整具体对待 高校全面预算是在合理预测的基础上编制的,因此,预算通过后各单位就要严格执行,没有预算的支出要坚决控制其发生,并且预算项目之间不得挪用。但是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如果遇到诸如收入项目或支出项目发生巨大变化,如:年度工作目标、国家政策等意外因素发生时,需要进行必要调整时,可以向预算管理委员会做特别报告,提出调整申请和修正分析报告,详细说明修正原因以及对今后发展趋势的预测。这样既保证了预算的弹性,也有效的保护了预算执行单位执行预算的积极性。
(三)建立行之有效的预算考评与奖惩机制 要使编制的预算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离不开相应的监管措施和奖惩机制。每年年终,各部门应该认真分析本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并书面上报财务部门和预算管理委员会,作为下年预算基础和本年奖惩的基础。预算考评主要是针对各单位执行全面预算的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和分析。根据评价和分析的实际情况,探讨预算执行中发生的一系列问题,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源,为下一期预算制定提供相关数据,防止下次再发生。通过评价过程就可以确定各部门预算的执行情况,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评价各院系对学校整体预算目标的贡献差异,进而为奖惩兑现提供依据。学校必须充分考虑学校内部的组织结构特征、学校文化等因素,确定合理的奖惩原则,建立奖惩制度与可操作性的奖惩细则。
(四)建立培训机制,提高会计人员预算管理能力 现阶段,制约我国高校全面预算管理的主要因素就是人力资源。高校的很多会计人员都是老师的家属留校工作产生,业务能力不强,制约了全面预算的编制和执行。要提高预算的执行效果,急需提高高校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营造良好的预算执行氛围,让预算观念深入每一位会计人员的心中。
四、结语
高校预算工作是根据高校的发展目标,事前计划预算年度的收入和支出情况,合理分配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的战略目标。全面预算管理是传统预算的扩展,为我国高校体制改革提供了技术基础。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逐步深入,高校体制改革的脚步要求高校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需要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高效管理能力的提高理所应当成为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李才旺:《浅谈高校全面预算的管理与控制》,《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第7期。
(编辑 李寒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