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这是部编版教材六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的关键训练点。在仿写、作文、想象说话等一系列活动中,我发现会表达的少之又少,好不容易表達出来的内容,语言平铺直叙,缺乏美感。究根结底,主要是想象力的缺失。
高年级学生学习气氛越来越沉闷,想象能力越来越弱,应如何改变这一现象,激发学生日趋沉寂的想象力呢?我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丰富生活,创设想象的媒介
1.从已有经验想开去
生物学家克劳德·贝尔纳说过:“学习最大的障碍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有科学家研究表明,许多高学历的知识分子,勤奋努力,拥有渊博的知识,却没有自己的建树,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在学习的时候,把知识学死了,不会灵活变通,不善于想象,墨守成规。换句话说,他们没有想象能力,没有创新能力。我们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想象能力,让学生不做只会死读书的机器,这就要求教师要尽最大的可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他们的想象提供飞跃的媒介。
2.从“会玩”想开去
自制玩具,玩出想象力。学生都爱玩,游戏能带给他们更多的快乐。他们在玩中思考,在玩中表达。玩,能刺激他们产生无穷无尽的想象。
学完《竹节人》后,学生感受到作者自己制作简单玩具的快乐,我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和制作一个玩具。为了做好玩具,学生做足了功课,充分发挥想象力。展览时,结果让人惊喜。看看这些玩具的名字:“唯我独尊”“百发百中”“解压神器”“温暖的港湾”……一个个都蕴藏着制作者的精巧构思,赋予了最美好的想象。“顺风耳”“轻灵射手”“幸福拼图”“秤量天地”……这些玩具都独具特色,每个制作者都洋溢着满满的笑容,期待着自己的玩具能让大家喜欢。
二、鼓励创作,激发想象的热情
美好的想象若不能用精美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便没有达成良好的训练效果,学生的想象力只能停留在原有水平。教师要做的是找准契机,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将想象的内容用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时,教师要仔细研读教材,挖掘教材中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的训练点,进行有效的拓展训练。有了教材的引领,加上学生已有的经验,教师再进行适当的指导,学生就有了想象和表达的路径。
比如仿写句子的小练习,看似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其中蕴含着大学问。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如何由所给的句子想开去,还要指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在想象的基础上仿写。
在学生自主设计和制作玩具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不仅要制作出玩具,还要将制作过程的想法表达出来。其实,就是训练学生将想象转化成文字的有效方法。有位同学这样记录:
静坐窗前,沉思做什么玩具好。窗外,风吹柳动枝难静,桂花香飘十余里。微风中,翠色欲流的绿叶摇曳,映出一片绿色的光亮。细长的枝条上缀满美丽的花朵,英姿勃发。绿叶衬鲜花,果真美不胜收。偶尔,风吹落一滴水珠,湖面漾起一丝涟漪,多么像老师的眼眸啊,亲切又不失严厉。只是这风中少了些什么,对了,少了旋转的风车!我眼前一亮,便开始着手做风车。少年就应当如风车般,在风中傲然挺立,迎接每个充满希望的朝霞和日落。追梦的少年,要像风车般迎风而上。
从这段话中,不难看出,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提升。在观察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思考,把看到的和脑海中想象的情景用独特的语言描述出来,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想象力。
三、营造民主氛围,激发想象的欲望
越是高年级,学生越是“冷静”,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热情越低,总是“冷眼旁观”。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生不愿表达是一方面,教师没有营造出民主平等的氛围是更主要、更直接的原因。
试想,在压抑的,过于严肃的氛围中学习,学生如何勇敢地大声表达?再加上随着年龄的增长,产生了害羞的心理,怕说不好,怕说错了……这些都影响他们的创新表达。而想象是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而产生的,沉闷的课堂如何为学生提供思维火花碰撞的机会?
可见,民主、轻松的课堂氛围多么重要,是学生开展想象活动的有效平台。有了适合发挥想象的氛围,学生才能真实地表达,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想象活动中。
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不容忽视,关系到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让高年级学生借助想象的翅膀越飞越高,是广大教师不断努力的目标。
高年级学生学习气氛越来越沉闷,想象能力越来越弱,应如何改变这一现象,激发学生日趋沉寂的想象力呢?我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丰富生活,创设想象的媒介
1.从已有经验想开去
生物学家克劳德·贝尔纳说过:“学习最大的障碍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有科学家研究表明,许多高学历的知识分子,勤奋努力,拥有渊博的知识,却没有自己的建树,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在学习的时候,把知识学死了,不会灵活变通,不善于想象,墨守成规。换句话说,他们没有想象能力,没有创新能力。我们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想象能力,让学生不做只会死读书的机器,这就要求教师要尽最大的可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他们的想象提供飞跃的媒介。
2.从“会玩”想开去
自制玩具,玩出想象力。学生都爱玩,游戏能带给他们更多的快乐。他们在玩中思考,在玩中表达。玩,能刺激他们产生无穷无尽的想象。
学完《竹节人》后,学生感受到作者自己制作简单玩具的快乐,我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和制作一个玩具。为了做好玩具,学生做足了功课,充分发挥想象力。展览时,结果让人惊喜。看看这些玩具的名字:“唯我独尊”“百发百中”“解压神器”“温暖的港湾”……一个个都蕴藏着制作者的精巧构思,赋予了最美好的想象。“顺风耳”“轻灵射手”“幸福拼图”“秤量天地”……这些玩具都独具特色,每个制作者都洋溢着满满的笑容,期待着自己的玩具能让大家喜欢。
二、鼓励创作,激发想象的热情
美好的想象若不能用精美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便没有达成良好的训练效果,学生的想象力只能停留在原有水平。教师要做的是找准契机,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将想象的内容用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时,教师要仔细研读教材,挖掘教材中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的训练点,进行有效的拓展训练。有了教材的引领,加上学生已有的经验,教师再进行适当的指导,学生就有了想象和表达的路径。
比如仿写句子的小练习,看似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其中蕴含着大学问。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如何由所给的句子想开去,还要指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在想象的基础上仿写。
在学生自主设计和制作玩具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不仅要制作出玩具,还要将制作过程的想法表达出来。其实,就是训练学生将想象转化成文字的有效方法。有位同学这样记录:
静坐窗前,沉思做什么玩具好。窗外,风吹柳动枝难静,桂花香飘十余里。微风中,翠色欲流的绿叶摇曳,映出一片绿色的光亮。细长的枝条上缀满美丽的花朵,英姿勃发。绿叶衬鲜花,果真美不胜收。偶尔,风吹落一滴水珠,湖面漾起一丝涟漪,多么像老师的眼眸啊,亲切又不失严厉。只是这风中少了些什么,对了,少了旋转的风车!我眼前一亮,便开始着手做风车。少年就应当如风车般,在风中傲然挺立,迎接每个充满希望的朝霞和日落。追梦的少年,要像风车般迎风而上。
从这段话中,不难看出,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提升。在观察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思考,把看到的和脑海中想象的情景用独特的语言描述出来,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想象力。
三、营造民主氛围,激发想象的欲望
越是高年级,学生越是“冷静”,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热情越低,总是“冷眼旁观”。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生不愿表达是一方面,教师没有营造出民主平等的氛围是更主要、更直接的原因。
试想,在压抑的,过于严肃的氛围中学习,学生如何勇敢地大声表达?再加上随着年龄的增长,产生了害羞的心理,怕说不好,怕说错了……这些都影响他们的创新表达。而想象是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而产生的,沉闷的课堂如何为学生提供思维火花碰撞的机会?
可见,民主、轻松的课堂氛围多么重要,是学生开展想象活动的有效平台。有了适合发挥想象的氛围,学生才能真实地表达,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想象活动中。
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不容忽视,关系到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让高年级学生借助想象的翅膀越飞越高,是广大教师不断努力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