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在远方,也在当下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min7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句话说:“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这话很好。要补充的是,“诗”并非只在“远方”,“眼前”也有。关键是要用心去发现,去感受。
  《千家诗》的首篇是程颢的《春日偶成》:“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淡云,轻风,花丛,柳树,这在春天郊野十分寻常,一般人往往会视而不见,无动于衷,而拥有“诗心”的作者却从这一生机盎然、幽美静谧的景致中,生发了天人一体的感悟之乐,展现了眼前寻常景象中的诗情画意。
  杜甫在成都时生活艰辛,茅屋为秋风所破,漏雨如注,生活中多有“苟且”,然而,他在《江村》中却写道:“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虽然环境简陋,生活清苦,然而梁上燕子相依相伴,水中鸥鹭相亲相爱,一家几口,能够团聚,那也是很美好的事情。
  诗与美之所以并不只在“远方”,“眼前”也有,因为生活中虽然免不了有假恶丑一类的“苟且”,同时必然伴着真善美的诗情美意。面对假恶丑的种种“苟且”,人们容易识别感受,而领会真善美的诗情美意,则需有美感的修养。马克思说:“如果你想欣赏艺术,你就必須成为一个在艺术上有修养的人。”尽管诗情美意并不完全存在于艺术作品之中,风云花木的大自然,亲朋友好的人世间,处处都有诗情美意,就像程颢、杜甫在诗中描写的那样。然而,要能真切地发现它感受它,同样需要提高思想艺术修养,培养自己拥有感知美的心灵和眼睛。
  对待社会生活与大自然,有实用主义与审美主义之别。面对一棵郁郁葱葱的大树,着眼于实用观点,看到的是可以作为建筑家具的木材;着眼于审美,则是欣赏其苍翠劲拔的形象。虽然实用与审美并非是绝对对立的,但着重点是不同的。由于地理、历史、经济、人文诸多原因,我国的北方文化重实用,江南文化则重审美。江南文化被称为诗性文化,无论是白居易的《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一片火红热闹;还是刘禹锡的《忆江南》:“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满纸伤春情怀,都是以审美的眼光看待自然,从生活中吸取诗情,丰富着人的心灵和精神世界。
  德国19世纪浪漫派诗人荷尔德林的一首诗《人,诗意地栖居》,后经海德格尔的哲学阐发,“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成为广泛流传的名言。所谓“诗意栖居”,并非一定要有一幢环境幽美的房子,而是说要保持内心的安详与和谐,重视对诗意生活的憧憬与追求,维护人的精神家园,通过人生艺术化和诗意化来抵制物质主义和低级趣味对人的侵害与误导。也就是说,要以诗性来观察生活,让心灵与大自然相通,与生活中追名逐利一类的“苟且”相揖别,引发愉快的、自由的、审美的心理和精神体验。
  近些年来,我国的发展在重质量求实用的同时,更多注入了审美的因素,力求达到真善美的统一。当下,不论你是在城市大街上闲逛,还是在农村原野上漫步,从各式各样的建筑上,从多种多样的产品上,更从愈来愈好的大自然风景上,都能感受到美的熏染。自然,在主观上,这需有审美的心灵,发现美的眼睛。
  美学家朱光潜在一篇谈“人生艺术化”的文章里,谈到一个事例:阿尔卑斯山谷中有风景极美的公路,路上插着一个标语牌劝告行人:“慢慢走,欣赏啊!”可是,驾车者多是急驶而过,视而不见。“这丰富华丽的世界,便成为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朱光潜提醒人们“慢慢走,欣赏啊!”这说明,生活中并不缺少美,不只是“远方”有“诗”,人们“眼前”生活的周边也有着诗。我们可以想着梦里的远方,但不可忽视诗意的当下。要记着:“慢慢走,欣赏啊!”
  (编辑:关晓星)
其他文献
某视频网站公布了年度弹幕热词——AWSL。我想,只要是平时热衷于刷视频、发弹幕的朋友,一定不会对它感到陌生。  什么是AWSL呢?其官方给出的介绍是,AWSL表达着我们被“某一事物狠狠击中”的强烈情感经验。确实,当感觉来了的时候,恐怕没有什么词语比AWSL更好用的了。  但是,究竟什么是“某一事物狠狠击中”的情感经验呢?我想,可能根本就没人能说得清。总之,发弹幕就对了。根据官方数据,AWSL在这一
评点:吴正兵  文采斐然,化用《尘曲》中的句子作为文章题目和开头语;第一段明确点出中心思想:人应该为自己而活。接着,分析人应该为自己而活的原因——人需要亲身经历;然后,是阐述怎样为自己而活——正确认识自我。最后,适当抒情,总结全文。全文逻辑通顺,语言优美,不难看出作者的灵巧文思。不足之处是就主题论主题,导致主题无法升华,略显单薄。  凡心所向,素履所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我们努力生活,不是为了改
2019年12月2日,中央宣传部授予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朱有勇“时代楷模”称号。朱有勇是我国著名的植物病理学专家。过去30多年间,他带领团队研发的两项控制农作物病害技术,造福了上亿农民。5年前,他与团队扎根深度贫困的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用科技改变当地贫困面貌,成为全国科技扶贫的典范。  那是2015年,中国工程院结对帮扶西南边陲的深度贫困县——普洱市澜沧县。澜沧县贫困人口16.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凡今抄袭者,一经查实,不问考勤,皆黜落,以儆效尤。”近日,一封文言文写成的邮件引发关注。邮件来自于中国科学院大学教师苏湛,在他授课的科幻文学与影视创作系列讲座课中,他给了22名学生零分,因为他们的期末作业被判定为抄袭。为了避免学生们为此“道歉、申诉、求情”,苏湛特意写了一封邮件发给学生们,言辞犀利,明确表示“此分不改”。  对于认真完成作业的学生,苏
原文呈现  健全之强体,富足其精神  □一考生  “文明其思想,野蛮其体魄,心力体力合二为一,世上事未有不成。”1917年,青年毛泽东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文章《体育之研究》。他对当时“国力恭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的状况,深感忧虑,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中,毛泽东看到了体育对增强民族体质,挽救民族危亡的重要作用。  柏拉图有言:“体育应造就体格健壮的勇士,并且使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体格
“不论树的影子有多长,根永远扎在土里。”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自力更生,奋勇拼搏,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一路走来,不论遇到什么艰难困苦,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永不改变。  百年时光,山河巨变。中国共产党人燃己之微光,照国之大道。  曾记否,1921年7月,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船上,中共一大正在举行,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就此诞生。  再回首已是百年。患难之中,荣辱与共,方见英雄本色。2020年
2019年,台风“利奇马”自南向北,席卷我国多个省市,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害。在灾难中,人们如何恰当地表达,如何避免人为的“次生灾害”,成了公共舆论场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位知名男艺人的做法,引发了激烈的网络争议。2019年8月10日,他在微博中晒出了一段自己爬在电线杆上躲避洪水的视频,表情夸张,动作搞笑。有人认为,他是用幽默的方式提醒公众注意出行安全,但也有人发现,当时地面积水不多,艺人
黄河水远,千年路遥,我们青年一代站在了历史的最前端,回首过去,展望未来。各种机遇和挑战如浪涛一般拍打在我们的身上,我们不惧,我们张开尚还稚嫩的羽翼迎接挑战。我们,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  我们在从红色阳光中长大的青年。夏明翰、鲁迅是我们心中的偶像,雷锋、焦裕禄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和我的祖国》是我们最常听的曲目,《沁园春·雪》《红岩》是我们读不厌的文章。  韶华正当时,
飞向心仪的大学征途,我们会遭遇很多诱惑,也会遭遇诸多困惑,怎样才能保持定力,提升自我境界?  周总理用《大江歌罢掉头东》回答了我们,他东渡日本求学时写了一首诗,为了“邃密群科济世穷”,他用“面壁十年”的定力,追求“图破壁”的境界。我们要学习他这种面壁十年成国匠之英气。  成国器,不把黄金捆上翅膀,要把大爱藏在心里。不少同学走进高中,忘记初心,追求恋爱自由,看似美丽,却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玩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生活充满了未知的变化,但我们可以借鉴前人或自己的经验来面对生活。经验,有人满心推崇,亦有人不以为意。  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呢?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  美国政治家亨利曾说过:我只拿一盏灯来指引我的脚步,而那盏灯就是经验。对于未来,我只是能以过去来判断。正如我国唐代诗人孟浩然所言: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有了“江山留胜迹”的经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