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起来、写起来、动起来

来源 :师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xwm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国家层面到教师层面,再到家长层面都认识到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但是我们更多停留在提倡和呼吁语文教学要“读整本的书”,但是对如何实施没有明确的建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只是笼统地提出:“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因此在课程观上,要变过去“教教材为主”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重”,将整本书阅读明确纳入整个语文课程体系,让整本书阅读走进课堂,从课时上保障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时间和品质,确立整本书阅读的地位,提高学生和教师对整本书阅读重要性的认识。整本书纳入课堂意味着教师们要思考如何在课堂上实施整本书教学。
  因此,以“三环节八课型”统领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以“研究性小论文写作”促进整本书阅读的理解;以“课本剧的排练与展演”展示整本书阅读的收获成为《西游记》整本书阅读的具体实施路径。

一、读起来


  很多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小,但阅读能力并没明显提升,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阅读指导。“整本书阅读课程化”推荐学生读整本书并不是把整本书阅读作为拓展性课程或者等同于课外阅读放任自流,而是需要教师全程化的督促和引导,带领学生踏实阅读,深入文本。“三环节八课型”正是为了帮助教师全程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而研制。
  首先按照阅读指导过程,先将整本书阅读分为导读、促读和展示三个环节。在学生阅读整本书之前进行导读,在读书过程中进行促读,在读完整本书之后进行展示。其次,在三环节这个框架下,再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目标进一步研制出八种课型。
  一般来说,初中生对许多整本书是陌生的,很多整本书的内容与他们的生活经历和观念结构相去甚远。因此将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观念结构与文本中的部分内容建立关联,勾起学生的阅读期待非常重要,必要时先让学生学习相关的知识及背景材料,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阅读视野,确定阅读方式和方向及方法和计划,这是导读课的重要目标。导读课主要有以下三种课型:
  1. 激趣课
  《西游记》因其“儿童的游戏性、天真的童心与非逻辑的想象”易于“读来令人兴趣盎然”。激趣课上,通过“说西游笑点”“看西游趣味视频”“析西游趣味文字”三个环节,激发学生阅读《西游记》的兴趣。
  2. 概览课
  《西游记》作为古典长篇章回体小说,有其体例上的特点。概览课上,通过“众说纷纭话西游”“提纲挈领读西游”“真知灼见评西游”三个环节,从全局的角度,概览《西游记》。
  3. 阅读计划课
  对于《西游记》这本82万字的鸿篇巨制,没有详尽的阅读计划,很难保障整本书的阅读。通过“测试阅读速度”“考查阅读效果”“制定阅读计划”为每个学生量身打造最适合自己的阅读计划表,并通过每周打卡的形式确保落实。
  在促读环节我们主要设置了三种课型:自读课、方法指导课和讨论交流课。
  4. 自读课
  自读课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阅读计划专注地阅读《西游记》。读而有速、读而有思、读而有记是对学生提出的自读要求。
  5. 方法指导课
  在七上部编版教材中,专门对《西游记》的读书方法,进行了指导:我们读一本书,根据兴趣或读书目的的不同,可以分别采取精读或跳读的方法。精读指向细腻的感受、透彻的理解和广泛的联想;跳读则是主动地舍弃、有意地忽略,以求更高的效率。这两种方法在同一阅读过程中是可以交替使用的。
  在方法指导课上,教师给出《西游记》的部分章节,让学生在真实的阅读情境中了解哪些是需要精读的,哪些是可以跳读的,并总结经验,形成以点带面的效果。
  6. 讨论交流课
  讨论交流课则以问题为抓手,让学生在质疑和碰撞中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发挥阅读共同体的作用。对于《西游记》的讨论与交流,教师课前分好小组,布置任务。课上小组分别展示问题,引发交流。课后整理讨论发言,形成文字,及时评价。
  7. 活动展示课
  主要以学生课本剧展示为载体,下文“动起来”环节将进一步阐释。
  8. 成果展示课
  主要以学生研究性小论文写作为内容,下文“写起来”环节将进一步解析整个过程。

  “三環节八课型”是学生“读起来”的课程依托,是一线教师可以学习迁移的课程构架,其作用是保证整本书阅读的落地。

二、写起来


  选择“研究性小论文”作为抓手,过程就在于师生共读整本书,师生共同展开研究性的学习,师生共同面对问题、理清思路、边读边思、边思边写,最终形成小论文。
  1. 教师先行形成范式
  《西游记》是一部巨著,关于西游记的研究卷帙浩繁。哪些研究成果适合呈现给学生,哪些论文算“小论文”,哪些论文可以成为学生写作的范式,这些问题是我们团队着力思考的问题。利用暑假的时间,我们团队成员一边重新阅读《西游记》,一边各处收集《西游记》研究的相关书籍和论文,最终决定选用林庚《西游记漫话》和苗怀明《梦断灵山》中的篇目作为小论文写作的范例。这两本书里的文章具有选题新颖、切口较小、语言生动、表述准确等特点,适合学生模仿写作。与此同时,教师也不断通过批注、读书笔记、研讨记录等方式关注教师自身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求师生共读的环节能更好地诱发学生思考,并与学生有更多的共鸣。教师先读原著、寻找积累资料、商讨确定研究性小论文范式、寻找小论文的选题点、设计调查表与活动形式成为前期准备的核心内容。
  2. 活动贯穿逐步深入   我们先从人物评价这个角度入手,让学生从颜值、智商、情商、人脉、本领、魅力值、忠诚度等方面入手,多维度评价人物,给《西游记》人物绘制“能力维度表”,进而让学生先依据文本,再比较思考,最后转化为数值直观地去评价人物。教师上了“多维评价人物”的公开课,并在课上把“能力维度表”进一步延伸,形成以人物为核心词的多维评价的思维导图,进而根据人物串联情节,最终既关照到每个人物在书中的纵向发展,又把人物放在一起进行了横向的比较。活动是整个年级统一进行的,班级中的阅读共同体合作完成思维导图,班和班之间通过班级的思维导图展板相互学习比较,整个年级把展板展示在学校的走廊上,供全校师生欣赏。通过这些活动,把《西游记》整本书的阅读不断“放大”,这也是我们团队一直追求的目标。(下图为学生根据“多维评价法”生成的思维导图)
  3. 边读边思撰写论文
  随着学生阅读的深入,渐渐对《西游记》原著有了更多的了解,也在阅读中不断碰到一些问题。班级的阅读共同体把这些问题汇聚起来,在每周的阅读课中探讨碰撞,为研究性小论文的介入提供了条件。为此,年级统一上了小论文的选题课,课堂上把前期阅读中遇到的问题抛出来,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并寻求解决的途径。课后,教师适时地把前期准备的材料发给学生,引导阅读速度相对较快且较为深入的同学先按照老师范例尝试去选题,撰写开题报告,并有目的地根据选题去查找资料,形成小论文的基本框架,再填充内容逐步成文。这个过程中,老师既要放手去让学生大胆地提出选题,又要适时地予以辅助,让学生的小论文有的放矢、有理有据。同时,这个选题开题、搜集资料、列提纲、撰写修改的过程,“强迫”学生在整本书中多走几个来回,通过回读文本、重构内容,产生新的思考和认识,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进阶发展,达到自主学习探究的目的。
  4. 论文答辩成果展示
  承接上一部分,学生最终形成的小论文要在全班进行答辩考核,其形式既借鉴大学论文答辩的形式,又有所修改,变得更为开放。让答辩人先根据课件进行陈述,再让老师和其他同学提出问题,交相问难。在答辩前,老师已经把学生写出的小论文装订成册,供全班学生阅读学习。因此学生在答辩时提出的问题都是有思考的,有针对性的。真理越辩越明,经过答辩这一环节,学生对于研究性小论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真正有价值的,经得起推敲且选题新颖的小论文在答辩中脱颖而出,给全班学生带来好的示范。例如有学生以“揪揪《西游记》中的‘三’”为题,梳理了《西游记》中与“三”有关的内容,并从传统文化角度,文学创作角度和人物主题角度深入挖掘,阐释了“三”为什么频繁在《西游记》中出现。研究性小论文的答辩,既是对学生阅读成果的检验,也是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检验。

三、动起来


  据相关统计,四大名著中,与《西游记》相关的影视作品数量是最多的。可以说,很多人对于《西游记》的了解,是始于央视86版的电视剧。学生对于排演和改编《西游记》有极大的兴趣和许多可以借鉴的材料。
  基于《西游记》的课本剧排演,不仅可以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更促使学生认真读书,很好的实现了课标的目标要求。学生为了更好展示自我,必然会仔细揣摩作品的语言、人物的性格及文本的主题思想,认真地展示出对于人物角色的判断和认识,对于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再现及对于主题思想的感悟和启示,从而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综合表达能力。
  在“以演展读”这个环节,关键是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参与读、编、排、演的全过程,进而加深整本书阅读的印象,也可以让整本书阅读的外延不断丰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对于《西游记》这本名著,排演其经典情节是最基本的一步,也是引领学生进行课本剧排演的“垫脚石”。
  教师从整部西游记中精选出“大闹天宫”“偷吃人参果”“三打白骨精”“车迟国斗法”等十個经典情节,让学生分组进行排演,教师分别跟进,最后进行集中展演。
  初一的学生大多有极强的表现欲,对舞台充满了渴望。在整个展演的过程中学生也不断积累了经验,收获了自信,为下一步的课本剧改编奠定了基础。
  在中国当代电影发展史上,周星驰出演的《大话西游》已是不争的经典,甚至成为一种文化的象征。可以说对于《西游记》这本名著的改编,从未停止。
  站在初中生的角度,对于《西游记》这本名著的改编要做到切入点小且联系生活,是颇为不易的。因此老师组织班级的核心成员,在剧本创作上下了一番功夫。在打造出合适的剧本后立即组织排练,并试图寻求更大舞台予以展示。
  笔者在进行《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与学生一同创作了“《西游记》之取经过深圳”这部舞台剧,并参与了2017年深圳读书月童话节短剧比赛的演出,最终获得初中组唯一的一等奖。整个改编、创作、排练、演出的过程让学生阅读《西游记》的收获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舞台上。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收获满满。
  (作者单位:广东深圳宝安区海湾中学)
  本栏责任编辑 李 淳
其他文献
“手动”作为一个语词在网络上流行起来,可谓虚拟世界对诚意本身做出的积极邀约。“手动点赞”,意在真诚——太多的机器或软件的批量“点赞”,使本来就“轻而易举”的“点赞”变得更加廉价,“手动的”使我们在“点赞”的交往环境中显得主动、诚恳和风趣。在我们的朋友圈式生活越发盛行,且变得更加直观和简易的时候,“手动”的“隆重推出”是奇妙的身体暗示,一种意欲对抗社交漂浮的自我的确认,并迅速实现流行语地毯式的覆盖。
前段时间,连追了几集由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与央视创造传媒共同推出的《朗读者》节目。坐在电视机前,与千千万万爱好阅读和朗读的朋友们共享着相同的身份——文学的阅读者、人类心灵的倾听者,其间内心的激荡和感慨,很难诉诸笔端。作为一个从事语文教学三十多年的教师,看到这档节目引起的社会效应,甚是欢喜,这意味着,大变革时代对于朗读、阅读的重视已由学校、教师和相关教育科研部门的积极倡导上升到国家媒体层面对于社会大众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教育不是知识的堆积,而是一种唤醒。教育本身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及到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灵魂深处的激荡,那么就不能被称之为本真的教育。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扪心自问,自己每天的
扈中平在《现代教育理论》中说:“在学校里,教师和学生是最经常交往和相互作用的双方,双方在交往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建立起各种各样的关系,这些关系统称为师生关系。”  教育活动中的师生关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师生之间的业务关系、伦理关系和情感关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这三方面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甚至是界线模糊的。  在学科教学中,师生关系是一个好的切入点,也是任何形式的教育都不能回避的话题。  一
我的现场化课题,萌生于十年前海湾战争,其时希望课堂走出计划教育模式,而有一个即时性的运作。当时《追求“课堂教学现场化”》的发表,竟被视为课改的一面新旗,而我对此似乎也十分自信,于是展开课题实验并推广之。在这十年间,我自己没有间断去做,而课题在河南、福建等地实践中也都获得了不错的反响。甚至在运作模式上,一些教育报刊和武凤霞、薛瑞萍等名师,都为这个理念的充实做了很多。  在2010年11月23日,因了
在流行“吸睛”一词之前我们说的是“吸引眼球”,这是注意力经济时代最直白的告示,其所宣扬的谁成功夺取视线谁就占据有利首座,几乎成为商业运营最基本的信条。在琳琅满目的诱惑当中能特出而令人神摇目夺者,必求之创意。遗憾的是,在这场眼球争夺战中,少有破除刻板思维的用心之作,而多见急功近利的虚夸表演,则是欲以特异之语言或行为奋力争取观众,或啖以重利,或狂轰滥炸,或搔首弄姿,或故弄玄虚。眼球被更疯狂地围追,可怕
文言文教学,如何不枉2500年?  一次市级文言文教学研讨会上,三位年轻教师选擇在高一进行《渔父》的同课异构教学展示。三堂课结束,听课的教师目瞪口呆,三堂背对背备的课,竟然呈现出几近一致的教学流程。面对雷同的上课结果,三位年轻的教师进行了反思与说明:高一学生,初中文言基础太弱;加之非重点中学的学生,不能教之以艰深,故只能在课堂上确定较为一致的文言教学重难点,即文言短文的诵读与翻译。  对此,我提了
每每阅读张铁道博士的论文、报告等作品,总会激起我高昂的阅读情绪和极大的阅读兴趣,使我获得意想不到的启迪,因为这些作品充满了智慧和创新。谁会想到:“盲人摸象”的老故事会有新解?孩子心目中的好老师可以用儿童画来表达?澳大利亚教育管理学理论能本土化为中国教师研修的实践?这“盲人摸象”的新解、《孩子心目中的好老师》童画集、外国的教育理论本土化为中国的实践等方面,都蕴含着张铁道博士对教师研修的本质、原理、内
今年以来,公安县认真落实“岗位在村”工作机制,畅通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有效推动乡镇干部驻村工作经常化、日常管理规范化、服务群众实效化,践行群众路线收到了干部作风转变、社会和谐稳定、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效果。  严格要求,确保驻村工作经常化。按照“因村(社区)制宜、按需选派、人岗相适、发挥优势”的原则,把干部特长和村情实际相结合,把懂党务的干部驻班子弱的村,选优配强村级班子;懂产业的干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开始我们的诗意旅行。诗人洛夫在《雪落无声》里曾这样写道:街衢睡了而路灯醒着——  生(一句接一句、此起彼伏地):泥土睡了而树根醒着。鸟雀睡了而翅膀醒着。寺庙睡了而钟声醒着。山河睡了而风景醒着。书籍睡了而诗句醒着。历史睡了而时间醒着。世界睡了而你我醒着。(PPt展示,学生接力配乐朗读,最后一句师生齐诵)  师:好一个雪落无声,但身处南国的我们是看不到大雪纷飞的场景的。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