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火铸新篇丹心映日月

来源 :文史春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phia_d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视为辛亥革命先声的广州起义,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次革命起义。这次起义战斗激烈,碧血横飞,浩气四塞,交锋中牺牲的七十二位民主革命志士,合葬于广州城外黄花岗,故这次行动,又称“黄花岗起义”。不少志士留下了壮烈的诗篇,其内容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一、“沧桑有变心难易”的言志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亡国灭族之祸迫在眉睫,年轻志士挺身而出,怀着焦灼、忧虑的深情,发出救亡图存的火热呼声。破帝制、建共和、渴望自由民主,是当时一代热血青年“沧桑有变心难易”的宏志。
  黄花岗起义中奋战三昼夜,力毙清军营长等数十人的陈铸三,其七律《夜半与诸友饮归有感》:“蓬梗飘零又一年,前程无计着先鞭。江南生气惊滇贵,酒半悲歌忆赵燕。莫为时光伤马齿,共看火色起鸢肩。沧桑有变心难易,依旧冰清与石坚。”首联的“飘零”、“先鞭”,显示了急于倒清的焦虑浩叹。中间二联指出云贵的革命形势震动了江南,恨不得与燕赵“慷慨悲歌之士”即刻行动起来,不要为一再挫折而感伤虚耗时光,且看那些“火色鸢肩”狰狞统治者,是决无好下场的。尾联则高瞻远瞩,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尽管世事变化莫测,我的心志是不会更易的,忠贞革命事业,如同“冰清与石坚”。前人的“一片冰心在玉壶”、“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都是表白高洁、坚贞,而陈铸三的“沧桑有变心难易”,不囿于一己,以“冰清与石坚”表明对革命艰难险阻的矢志不渝。
  
  二、“阅历多时忧患深”的抒怀
  
  推翻帝制,革旧鼎新,是血与火的斗争,生与死的考验,革命志士意气高蹈,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其慷慨捐躯激昂斗志,诗中多有抒发。
  率队攻打总督衙门而牺牲的罗仲霍,其《感怀》:“十年浪走天涯路,阅历多时忧患深。敢说处囊能见末,几经投爨孰闻音!为怀家国频挥泪,不了恩仇未称心。读罢《离骚》三五遍,剑光灯影两沉沉。”多年的漂泊生活,冷暖起伏见多了,个人对家国的忧患更深。报效社会却怀才不遇,未能脱颖而出;阴霾四布,难“闻”知音。家国的苦难,恩仇未报难遂心;屈原的《离骚》代表爱国之音,剑光伴着摇曳灯影,更感夜深沉窒息和心情的沉重。“英雄未豹变,自古多艰辛”,一个人的生命抗扭曲程度,同其所信仰对象大小是成正比的;“阅历多时忧患深”的怀抱,正是生命本身所具有的潜在内驱力、使命感。陈铸三的七律《偶题》颈联“末路知交三尺剑,满腔热血两行诗”,抒发了作者渴求献身壮烈革命的心愿以及“时不我予”的悲愤!
  
  三、“来日逢君未可期”的友情
  
  历史上最黑暗时代标志之一,真诚友谊和纯真感情是有罪过的,因为这些都体现了“美”。存在是狭小的,生命是广阔的,人生意义不是“存在”着,重要的是获得生之价值和觉醒。年青革命者志向相同,使命认同,友谊日深。
  林文的《无题》:“撼地西风万等悲,翻江狂雨暮来时。疏灯黯淡望城郭,一棹仓皇怨别离。入夜浮云犹蔽月,未秋寒叶忍解枝。艰难蓄得新秋泪,来日逢君未可期。”暮色沉沉,撼地西风,翻江狂雨,心潮起伏,离别友人,更感悲凉,这是大背景;然后人物登场,疏灯黯淡远离故园,匆忙上船就要远行了,为彼此“举手长劳劳,两情同依依”的不舍。祖国的朗月被小人“浮云”所蔽,“寒叶”岂忍辞别祖国的“枝”、岂忍辞别挚友!我们的情谊“艰难蓄得”,能告慰“可期”的是来日,我们终将能再相逢,“来日逢君未可期”,这是胜利的期许,友情的期望!
  
  四、“只缘报国误乌私”的亲情
  
  杀身成仁的坚强意志和义无反顾的决心,是黄花岗死难烈士的共同特点。大爱无疆,对家人的爱推及天下,虽然父母盼儿、妻望夫归,然而志士们义无反顾投身革命,“只缘报国误乌私”。
  身为教士而不懈鼓吹革命的李炳辉,战殁于黄花岗之役。其七绝《答母促归》:“回头二十年前事,此日呱呱坠地时。惭愧劬劳恩未报,只缘报国误乌私。”1911年,作者从马来亚赶赴香港,准备入“选锋”队伍参与黄花岗起义。这首诗写于匆匆途中,痛惋情深答谢母亲催其速速归家之衷情。前二句回首“呱呱坠地”到哺育成人,20年日夕操劳的艰辛与希望。第三句的“恩”束住前语,“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惭愧未能承膝报答慈母养育之恩。为何如此呢?末句解释了原因:“只缘报国误乌私”,“乌鸟私情,愿乞终养”,乃人子应尽之责,然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要赤心报国,不能回家伴随,以致耽误了对母亲的孝养。“只缘报国误乌私”。将“国”与“私”大小对比,义不容辞选择了报国。虽有惆怅遗憾、痛惜,但字里行间透出的是振奋、前行、欣慰,可谓至情至性、至尊至孝。严峻、真挚的痛苦中,时时会显出一种力度美和高层次幸福感,体现一生“尽管短促”的特殊涵义和价值。这首诗与唐时《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比较,另有一番感奋、震撼的效果。
  留日学生林觉民参加广州起义兵败后,临刑前给妻陈意映写下绝笔书:“……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如意,几家能够?”“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而不顾汝也!”这血和泪铸成的文字,所表达的高洁情操、爱国热忱、誓死决心以及惺惺相惜的率性,强烈震撼后人心灵,这是灵与肉的壮美诗篇、血与火的圣洁涅槃。
  不论诗抑或文,字里行间透出的高尚、博爱,播惠于大众,其尽心尽力付出的代价,旨在让黎民百姓的生活幸福大于痛苦。
  
  五、“何处招回爱国魂”的缅怀
  
  “七十二人同日死,夕阳芳草古今红”,广州起义志士殉难后,革命同仁哀婉痛惜之余,也写下不少寄托哀思的诗词——
  “血染杜鹃泪有声”的凭吊:年轻志士的英勇捐躯,人们更痛恨清统治的残暴凶戾,同时也含泪凭吊壮烈殉身的战友:“同胞同吊同声哭,何处招回爱国魂。”宋教仁的七律《哭铸三尽节黄花岗》:“孤云残月了一生,无情天地恨何平!常山节烈终呼贼,崖海风波失援兵。特为两间留正气,空教千古说忠名;伤心汉室路难复,血染杜鹃泪有声。”
  还有周实的:“狰狞猛虎磨牙日,夭矫神龙见首时。”(《痛哭》);雷昭性的:“子弟八千殉项羽,英雄五百死田横。”(《哭广州殉义诸烈士》);韩衍的:“袖翻海水入羊城,千里东濠夜有声。”(《吊宋玉琳烈士》);“七十二人同日死,夕阳芳草古今红。”(《吊黄花岗烈士》)如此缅怀英烈的诗篇,不计其数。
  “得遇春风草又生”的期望:悼念逝者,发扬光大烈士遗志,前仆后继完成未竟伟业,向往自由民主,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是当时革命者矢志不渝的目标。雷昭性的七律《哭广州殉义诸烈士》:“誓抵黄龙聚义兵,复仇匪羡帝王名。却怜涿鹿干戈起,辜负昆阳雷雨声,子弟八千殉项羽,英雄五百死田横。胡儿漫喜根株尽,得遇春风草又生。”首联的“聚义兵”即黄花岗起事八百“选锋”健儿,“匪羡帝王名”指出此次斗争有别于争帝座的历代更替,而真正是为了救国救亡,这是对“殉义诸烈士”的极高评价。颔联、颈联悲痛起义失败,伤亡惨重,赞扬烈士像当年八千子弟、五百英雄那般英勇殉身壮烈而行;尾联则发出最强音,满怀必胜信心宣布:革命者不会斩尽杀绝,新锐力量如“离离原上草”是斩不尽、杀不绝的。这里化用了白居易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古为今用,赋予新意。“得遇春风草又生”乃全诗的诗眼,高屋建瓴宣布:革命自有后来人,继承未竟事业“誓抵黄龙”!
  “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这是清末世人的普遍心理。辛亥革命的前奏广州起义,碧血横飞,浩气四塞,震动了封建帝制的统治基础,不过半年,爆发武昌起义,从而结束了268年的末代王朝。广州起义的烈士参与者所留下的激昂、慷慨、壮志凌云的诗章,是辉煌岁月的“史记”,非凡年代的“诗经”,“盖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即将迎来广州起义100周年,沉痛悼前贤,虔诚诵诗篇,我们更加忆念、景仰先烈“非常”人品及文采!
其他文献
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们应當恭敬与珍爱地对待生命。  古人说,人必须有三畏:畏天,畏地,畏己。畏天就是要顺应天道与自然;畏地则是心怀感恩,珍惜我们的生存空间和环境中的万物:畏己就是敬畏自己,珍惜自己的生命。孔子说: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敬畏之心,古人如此,令人亦然。只有我们拥有对生命的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勃勃生机,呈现生命的高贵与美丽。
稿酬是毛泽东最大的“私产”,一直被用于公益和济亲济友。而这笔“私产”到底有多少?过去在社会上一直成谜。随着毛泽东稿酬账的解密,这笔“私产”也就大白于天下了。  这本稿酬账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为了管理自己日益增多的稿酬,亲自委托中央办公厅特别会计室为他建立的,从1951年一直记到1980年代毛泽东的稿酬全部上缴国库为止。  延安时期毛泽东的稿酬账  现有文献证实,毛泽东从延安时期就开始拿
记得刚上小学的时候,总是有个女人在学校门口摆个摊儿,卖些零食、冷饮之类的东西,大家都叫她秀姨。  每当夏天来临,那时候的我们,并不像现在的孩子们可以吃到各种各样的雪糕,能够喝到一杯薄荷茶,对我们来说已是很大的奢侈。  秀姨的薄荷茶是出了名的,很多人都钟爱她的茶,特别是在炎热的午后,喝一杯清凉的薄荷茶,一直爽到你的心里。秀姨总是很热情地为她的小顾客们服务,极少看到她有不耐烦的时候,她的笑似阳光一般洒
在中国大西北人迹罕至的戈壁大漠中,生长着一种树,名叫胡杨树。每年10月,树叶变黄了,胡杨林抹上金灿灿的色彩,犹如一幅幅精美的油画,惊艳了游人。虽然这美丽的景色,每年仅有10多天,但胡杨树年复一年的绽放,却用了上千年的坚持。  美丽的胡杨,在寸草不生的大漠边关守望,终年遭受风沙肆虐、烈日炙烤、干旱威胁,却始终坚韧不拔,傲然挺立,奋力向上。胡杨:活千年不死,死千年不倒,倒千年不朽。被称为“英雄树”。林
丹尼尔假装为弟弟彼得施催眠术,而彼得的举止也就真的开始芟得古怪起来,难道彼得没有意识到这只是一个玩笑吗?丹尼尔和她的弟弟得到了一个可怕的教训:在噩梦小屋可不是好玩的。  那天深夜,我无法入睡。我盯着天花板上的裂缝,想着彼得,我的弟弟。他大概睡着了吧,我想。  我抓住枕头蒙在自己脸上,努力把昏暗的月光挡在外面,把头顶上天花板的裂缝挡在外面,把烦乱的思绪挡在外面。  最后,我终于进入了轻浅不安的睡眠,
一支学生仔组成的抗日队伍  1944年夏秋,侵华日军由北向南大举侵人广西,不久,日军进犯柳江县境内。柳江县三都乡境内的马仔岩有2名妇女和1名男子被杀死在岩洞外,洞内19名民众被日军用火活活熏死;成团乡的海螺岩10名民众被日军用火熏死。柳江县警察稽查大队在富塘乡高兴村塘上屯抵抗日军,日军攻进村后枪杀了15名县警察队员和3名无辜的村民,烧毁房屋23间。  日本侵略军在柳江县境内犯下的罪行激起了广大民众
曹锟(1862-1938),字仲珊,天津大沽口(今塘沽)人,民国初期直系军阀的首领,长期驻守保定,又称“保定王”。靠贿选当了第五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卒后时值全国抗日,国民政府因念其坚拒日本侵略者的利诱,有民族气节,追赠陆军一级上将。  出生寒门 无端受辱决意从戎  同治元年(1862年)十月二十一日,曹锟出生于天津大沽口的排船工曹本生家。曹本生以打工维持这个十口之家的生活。尽管经济拮据,但曹本生宁愿
人类文明的早期,东、西半球两端的人们受制于地理的阻隔,交流非常有限,彼此之间的认识也就多了几分幻想。然而有意思的是,当东、西两端的人们都在试图开拓东、西之间的海上通道时,他们在时间上的进程上竟然惊人的相似,是某种巧合,还是彼此之间在认识上的自觉?  翻开世界地图,首先映入眼帘的一块大陆是亚欧大陆,它横亘东西,绵延数万里。从地质学角度考虑,这是一块完整的大陆,但是由于文化的差异、历史发展轨迹的不同,
福,在甲骨文中为用两手捧酒状,会意祈求幸福,后来福的意义被无限延伸。禄和寿都是福的延伸。《韩非子·解老》说“全寿富贵谓之福”。  在民俗文化中,人们把福作为人生的最高理想来追求。比如称生活美满、万事如意者为“福人”;古时也有将酒称为“福水”的;女子行礼,称道个“万福”; 谓天国神仙之地为“福地”;送旅人上路常用“一路福星”“牟昌星高照”。  福之最高境界为子福,即种的延续。这种观念具体体现在祖宗观
1920年6月29日,中国正式加入国际联盟(简称国联)。  国联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组成的国际组织,总部设在瑞士的日内瓦,每年9月举行一次常年大会。常年大会设立6个专门委员会,分别审议国联的6种问题:第一委员会负责审议政治问题,第二委员会负责审议经济问题,第三委员会负责审议法律问题,第四委员会负责预算及行政问题,第五委员会负责社会及人道问题,第六委员会负责委任统治地问题。每年开常年大会时,每个会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