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又是奶粉出问题了,这回是所谓的进口奶粉。
自2008年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之后,国内奶粉中存在的五花八门的把戏被媒体和广大消费者层层剥皮,奶爸奶妈们开始执著于进口奶粉;自3月1日,香港奶粉“限带令”之后,奶爸奶妈们购买进口奶粉的渠道又少了一个,于是那些无良商家自觉国内奶粉上耍的伎俩都被看透了,转而在进口奶粉中玩猫腻。
此前,南方周末大篇幅曝光了淘宝天猫商城的“诺优能”奶粉,一款号称在荷兰生产和灌装的原装进口奶粉,实为山寨品牌。就算马云在某活动上回答有关“弘扬企业道德”问题时,强调“我们的奶粉还真是真的”,也不能扭转“天猫假奶粉”的“含糊不清”。
在南方周末关于假奶粉事件的调查中可见,其基本做法就是采用品牌混淆并引人误解的方式,让消费者搞不清真实的产地。这种手法被戏称为“海外贴牌”,不是“诺优能”首创,基于手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成效巨大,“贴牌奶粉”在中国早已随处可见。
而造成这种“贴牌奶粉”亂象产生的“肥沃土壤”是—“巨大的利润,‘宽大’的监管,胆大的商家”。一位在中国奶粉市场摸爬滚打近10年的高级销售人员如此形容,“这些都注定了中国的奶粉市场不同寻常”。
“天猫版”牛栏
与香港特区政府颁布“限制婴幼儿奶粉出境”条例同一天,天猫宣布联合达能和雀巢,把国外本地奶粉品牌拿到天猫上直供给中国消费者,“Nutrilon诺优能”就是天猫发布的首个直供奶粉品牌。
不久后,东北网有这样一则报道,袁女士打开网页无意间发现天猫推出的诺优能原装荷兰进口奶粉,在对比奶粉包装和之前朋友送的“牛栏”奶粉包装几乎一样,并查看了诺优能的货运报关单和卫生证明后,袁女士相信诺优能就是荷兰“牛栏”奶粉的中国版。于是袁女士花了400元在天猫购买了两罐诺优能奶粉。到货后,当晚她就开始给孩子食用。食用当晚,孩子就出现哭闹现象,袁女士一时没太在意。喝了几天后,孩子开始便秘,并一直没有好转,直到袁女士停止食用诺优能奶粉。此时,看到媒体上关于天猫假奶粉的报道,袁女士非常愤怒,将没有开封的直接退货。
从袁女士购买前的判断来看,袁女士算是相当谨慎了,从包装到标签再到报关单等。就这样,袁女士还是没能发现问题。到底是什么招数迷了消费者的眼?
据南方周末记者调查,一位在荷兰生活多年的中国人曾经拨打荷兰牛栏的客服电话,咨询关于“中国版牛栏”的事件,对方的回复是:牛栏从未生产含有中文包装的婴儿奶粉,也没有在中国销售。同时在荷兰牛栏品牌的持有方荷兰NUTRICIA公司的中国官网上,也只找到一款标有中文标签的婴幼儿配方奶粉—纽康特。
标榜为“中国版牛栏”的诺优能却得不到原产地的承认,那么,现在的这个诺优能怎么来的?
不清不楚的解释
得不到原产地荷兰牛栏的承认,天猫的任何解释都是苍白的。中国计量学院副教授汪江连表示:天猫假奶粉事件,其基本做法是采用品牌混淆并引人误解的方式。“Nutrilon” “诺优能”还是“Nutrilon诺优能”?
在假奶粉质疑出现后,天猫和达能发布了一份联合声明,声明中提到:所有在天猫Nutrilon诺优能官方旗舰店销售的产品,均为达能旗下荷兰工厂生产,并原罐原装进口至中国。同时天猫还贴出诺优能奶粉的报关单,显示进口口岸为“上海外高桥关”,原产国“荷兰”,还有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卫生证书,产地明确为荷兰原产产品,以证不存在二次分装。
另外,诺优能天猫旗舰店还公布了一份授权书和一份认证证书。授权书显示,达能香港授权“上海优壹”,通过Nutrilon天猫旗舰店网站链接,向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内的终端消费者销售Nutrilon产品。认证书显示,Nutricia Cuijk BV(诺优能在荷兰的生产工厂)证明上海优壹作为达能香港的授权经销商,有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内销售Nutrilon产品。认证证书的签字人是Nutricia Cuijk BV质量保证经理,但奇怪的是没有加盖公章。
各种声明、授权书或是证书看似严谨,却一再规避重要问题。比如荷兰方面的出面说明,再比如经销商授权上的“神秘”?
上海优壹是一家拥有强大的后援支持背景的公司,江南春的投资基金和马云有份入股的云峰基金皆有资金入股。据南方周末调查,外资奶粉正式进入中国,一般会正式成立子公司,授权会比较规范。相比而言,达能对上海优壹的授权过于“草率”,甚至被律师成为“暧昧授权”,即可以随时撇清关系的授权。
品牌名称的不清不楚、证书的漏洞、授权书的草率、荷兰方面的含糊,种种迹象,即便天猫和达能发布声明将对诋毁诺优能品牌的言论及行为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质疑仍在发酵。如果解释不清,那么诺优能将继续背负可能、极可能是“贴牌奶粉”。
三步打造“洋奶粉”
早在4月份就有媒体爆料,200多个洋奶粉品牌,80%是中国人“创造”出来“特供”中国市场的。
在新西兰或澳大利亚,或欧洲国家注册一个商标,并在当地生产、包装,然后以“原装原罐进口奶粉”的形式在中国销售,这种商业模式在国内奶粉市场已经十分普遍。且这种模式因其简易的“操作流程”受到广大“投机分子”的热烈欢迎,这里“手把手”地教您如何三步打造“洋奶粉”,当然,这可不是负面教材,而是让消费者从“教材”中了解如何去识别“假洋鬼子”。
【第一步】 注册公司和商标
在百度上输入“新西兰商标注册”,立即出现了超过300万条搜索结果。第一条“新西兰商标注册,4个月可出证”。
据调查,一般来说,申请新西兰的商标有三种包装方式:一,直接以中国公司的名义申请一个新西兰商标,但产地不能写新西兰,其费用是5100元;二,就是在新西兰成立一家公司,以该公司名义申请商标,那么这个产品就是源自新西兰的新西兰品牌,这也是多数贴牌奶粉的选择,费用一万元左右,这么做的好处是,有这个皮包公司在,后期可以滴水不漏,一般是查不出问题的;三,在当地建工厂,在当地生产,但是成本过大,很少有人选择。
【第二步】自我包装
首先要在国内成立一个总代理或销售公司,然后再搞个假的外国网站。从事奶粉销售多年的张兵向媒体透露包装的“精髓”:“网站的用词要模糊处理。”比如说,“原罐原装进口”“源自荷兰的品牌”等。
【第三步】定高价,只卖贵的
对国内奶粉伤心失望的消费者,能够接受洋奶粉的高价,他们愿意用高价换取安全。所以,目前市面上的洋奶粉动辄一罐200元向上。这个售价,如果以成本80元为例,经过厂家、经销商、零售商等层层“剥削”关卡,只有预留了足够的利润成本,才能铺就大面积的货源,才能卖得动。
自2008年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之后,国内奶粉中存在的五花八门的把戏被媒体和广大消费者层层剥皮,奶爸奶妈们开始执著于进口奶粉;自3月1日,香港奶粉“限带令”之后,奶爸奶妈们购买进口奶粉的渠道又少了一个,于是那些无良商家自觉国内奶粉上耍的伎俩都被看透了,转而在进口奶粉中玩猫腻。
此前,南方周末大篇幅曝光了淘宝天猫商城的“诺优能”奶粉,一款号称在荷兰生产和灌装的原装进口奶粉,实为山寨品牌。就算马云在某活动上回答有关“弘扬企业道德”问题时,强调“我们的奶粉还真是真的”,也不能扭转“天猫假奶粉”的“含糊不清”。
在南方周末关于假奶粉事件的调查中可见,其基本做法就是采用品牌混淆并引人误解的方式,让消费者搞不清真实的产地。这种手法被戏称为“海外贴牌”,不是“诺优能”首创,基于手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成效巨大,“贴牌奶粉”在中国早已随处可见。
而造成这种“贴牌奶粉”亂象产生的“肥沃土壤”是—“巨大的利润,‘宽大’的监管,胆大的商家”。一位在中国奶粉市场摸爬滚打近10年的高级销售人员如此形容,“这些都注定了中国的奶粉市场不同寻常”。

“天猫版”牛栏
与香港特区政府颁布“限制婴幼儿奶粉出境”条例同一天,天猫宣布联合达能和雀巢,把国外本地奶粉品牌拿到天猫上直供给中国消费者,“Nutrilon诺优能”就是天猫发布的首个直供奶粉品牌。
不久后,东北网有这样一则报道,袁女士打开网页无意间发现天猫推出的诺优能原装荷兰进口奶粉,在对比奶粉包装和之前朋友送的“牛栏”奶粉包装几乎一样,并查看了诺优能的货运报关单和卫生证明后,袁女士相信诺优能就是荷兰“牛栏”奶粉的中国版。于是袁女士花了400元在天猫购买了两罐诺优能奶粉。到货后,当晚她就开始给孩子食用。食用当晚,孩子就出现哭闹现象,袁女士一时没太在意。喝了几天后,孩子开始便秘,并一直没有好转,直到袁女士停止食用诺优能奶粉。此时,看到媒体上关于天猫假奶粉的报道,袁女士非常愤怒,将没有开封的直接退货。
从袁女士购买前的判断来看,袁女士算是相当谨慎了,从包装到标签再到报关单等。就这样,袁女士还是没能发现问题。到底是什么招数迷了消费者的眼?
据南方周末记者调查,一位在荷兰生活多年的中国人曾经拨打荷兰牛栏的客服电话,咨询关于“中国版牛栏”的事件,对方的回复是:牛栏从未生产含有中文包装的婴儿奶粉,也没有在中国销售。同时在荷兰牛栏品牌的持有方荷兰NUTRICIA公司的中国官网上,也只找到一款标有中文标签的婴幼儿配方奶粉—纽康特。
标榜为“中国版牛栏”的诺优能却得不到原产地的承认,那么,现在的这个诺优能怎么来的?
不清不楚的解释
得不到原产地荷兰牛栏的承认,天猫的任何解释都是苍白的。中国计量学院副教授汪江连表示:天猫假奶粉事件,其基本做法是采用品牌混淆并引人误解的方式。“Nutrilon” “诺优能”还是“Nutrilon诺优能”?
在假奶粉质疑出现后,天猫和达能发布了一份联合声明,声明中提到:所有在天猫Nutrilon诺优能官方旗舰店销售的产品,均为达能旗下荷兰工厂生产,并原罐原装进口至中国。同时天猫还贴出诺优能奶粉的报关单,显示进口口岸为“上海外高桥关”,原产国“荷兰”,还有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卫生证书,产地明确为荷兰原产产品,以证不存在二次分装。
另外,诺优能天猫旗舰店还公布了一份授权书和一份认证证书。授权书显示,达能香港授权“上海优壹”,通过Nutrilon天猫旗舰店网站链接,向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内的终端消费者销售Nutrilon产品。认证书显示,Nutricia Cuijk BV(诺优能在荷兰的生产工厂)证明上海优壹作为达能香港的授权经销商,有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内销售Nutrilon产品。认证证书的签字人是Nutricia Cuijk BV质量保证经理,但奇怪的是没有加盖公章。
各种声明、授权书或是证书看似严谨,却一再规避重要问题。比如荷兰方面的出面说明,再比如经销商授权上的“神秘”?
上海优壹是一家拥有强大的后援支持背景的公司,江南春的投资基金和马云有份入股的云峰基金皆有资金入股。据南方周末调查,外资奶粉正式进入中国,一般会正式成立子公司,授权会比较规范。相比而言,达能对上海优壹的授权过于“草率”,甚至被律师成为“暧昧授权”,即可以随时撇清关系的授权。
品牌名称的不清不楚、证书的漏洞、授权书的草率、荷兰方面的含糊,种种迹象,即便天猫和达能发布声明将对诋毁诺优能品牌的言论及行为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质疑仍在发酵。如果解释不清,那么诺优能将继续背负可能、极可能是“贴牌奶粉”。
三步打造“洋奶粉”
早在4月份就有媒体爆料,200多个洋奶粉品牌,80%是中国人“创造”出来“特供”中国市场的。
在新西兰或澳大利亚,或欧洲国家注册一个商标,并在当地生产、包装,然后以“原装原罐进口奶粉”的形式在中国销售,这种商业模式在国内奶粉市场已经十分普遍。且这种模式因其简易的“操作流程”受到广大“投机分子”的热烈欢迎,这里“手把手”地教您如何三步打造“洋奶粉”,当然,这可不是负面教材,而是让消费者从“教材”中了解如何去识别“假洋鬼子”。
【第一步】 注册公司和商标
在百度上输入“新西兰商标注册”,立即出现了超过300万条搜索结果。第一条“新西兰商标注册,4个月可出证”。
据调查,一般来说,申请新西兰的商标有三种包装方式:一,直接以中国公司的名义申请一个新西兰商标,但产地不能写新西兰,其费用是5100元;二,就是在新西兰成立一家公司,以该公司名义申请商标,那么这个产品就是源自新西兰的新西兰品牌,这也是多数贴牌奶粉的选择,费用一万元左右,这么做的好处是,有这个皮包公司在,后期可以滴水不漏,一般是查不出问题的;三,在当地建工厂,在当地生产,但是成本过大,很少有人选择。
【第二步】自我包装
首先要在国内成立一个总代理或销售公司,然后再搞个假的外国网站。从事奶粉销售多年的张兵向媒体透露包装的“精髓”:“网站的用词要模糊处理。”比如说,“原罐原装进口”“源自荷兰的品牌”等。
【第三步】定高价,只卖贵的
对国内奶粉伤心失望的消费者,能够接受洋奶粉的高价,他们愿意用高价换取安全。所以,目前市面上的洋奶粉动辄一罐200元向上。这个售价,如果以成本80元为例,经过厂家、经销商、零售商等层层“剥削”关卡,只有预留了足够的利润成本,才能铺就大面积的货源,才能卖得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