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离子和四环素在微塑料表面的吸附机理与协同效应

来源 :环境科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ma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环境中存在的微塑料能够显著地影响无机或者有机物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本文探究了Pb(Ⅱ)和四环素(TC)在聚氯乙烯(PVC)和聚酰胺(PA)微塑料上的吸附特征与作用机制.结果 表明,在二元体系中,TC与Pb(Ⅱ)相互促进在PVC和PA表面上的吸附行为,呈现出协同效应.PA和PVC对TC的吸附等温线呈高度的线型,而PA对Pb(Ⅱ)的吸附过程则符合Langmuir模型.溶液pH值显著地影响TC和Pb(Ⅱ)在PVC和PA表面的吸附.溶液中NaCl的存在明显地降低了PA对Pb(Ⅱ)的吸附,但对TC吸附特征影响很小.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表明,PVC主要通过疏水相互作用键合TC,而PA则主要通过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与TC作用,通过静电相互作用与Pb(Ⅱ)结合.本研究结果加深了对微塑料与污染物之间作用机制的理解,可为环境中微塑料风险评估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为了探明添加剂如何影响堆肥微生物优势群落的演替进而影响碳氮损失,以玉米秸秆和鸡粪为原料,添加不同量的生物质炭和凹凸棒作为添加剂,设置5个处理(CK(鸡粪+玉米秸秆)、BC1(鸡粪+玉米秸秆+5%(干重)生物质炭)、BC2(鸡粪+玉米秸秆+10%(干重)生物质炭)、PG1(鸡粪+玉米秸秆+5%(干重)凹凸棒)和PG2(鸡粪+玉米秸秆+10%(干重)凹凸棒))进行堆肥.结果 表明,相较于CK,BC1、BC2、PG1、PG2处理的碳和氮损失分别减少了8.60%、12.05%、2.03%、6.14%和14.54%
气溶胶是影响大气环境的重要因素,气溶胶光学厚度(AOD)是气溶胶的重要光学特征参数之一,气溶胶类型分析可以对区域大气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基于2015年12月-2019年11月AERONET数据选取的11个典型站位不同波段的AOD进行层次聚类分析,将所选站位最终划分为北京、沿海、太湖、西藏4个区域.然后基于图形分类法划分为6种气溶胶类型(清洁、沙漠粉尘、大陆、次大陆、城市工业和生物质燃烧型).北京区域主要的气溶胶类型为城市工业型和大陆型,其中冬季主要为大陆型和清洁型、春季为大陆型和城市工业型、夏季和秋季主要为
北大港湿地是天津市最大的湿地自然保护区,是东亚——澳大利亚候鸟的重要迁徙中转站.了解北大港湿地水体和沉积物氮磷含量及分布特征,对探明湿地营养物质的污染状况,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状态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本研究将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3个区域,共采集65个点位表层水样和沉积物样,分析不同人为干扰条件下水和沉积物中主要营养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运用单因子指数、综合污染指数和有机污染指数评价其污染程度.结果 表明,北大港湿地表层水中总氮含量为1.33~18.8 mg·L-1,有86%采样点位超过了
溶解性有机质(DOM)对水生环境中汞的赋存形态及转化过程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但从更加微观的角度,如DOM的组成部分及其官能团特征等,却缺乏相关研究以阐明DOM影响汞形态转化的机制.为探究渔业养殖区来源于不同有机物(如残饵、鱼粪和底泥)的DOM各亚组分对水体中汞甲基化的影响,应用多级树脂联用技术,将渔业养殖区不同来源的DOM分离出6种亚组分,利用室内培养方式进行Hg2+的甲基化试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DOM中含有各种不同的官能团.亲水性组分主要包含羟基、羧基等极性较强的官能团;疏水性组分则包含一些
目的 建立分离纯化大风艾中黄酮苷类成分的方法.方法 目标成分可以通过高速逆流色谱,以水-甲醇-乙酸乙酯-正己烷(5:1:5:1,v/v/v/v)两相溶剂系统进行分离.结果 经一次分离纯化可获得9.3 mg金丝桃苷(纯度97.1%)、5.7 mg紫云英苷(纯度82.8%)和7.6 mg槲皮苷(纯度98.8%),以上3个化合物经ESI-MS,1H NMR鉴定.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可用于大风艾中黄酮苷类成分的分离和纯化.“,”Objective To isolate the flavonoid glycosi
核废料中的放射性碘对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固定回收放射性碘对核能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通过醛胺缩合制备了两种席夫碱共价材料-3,5-二氨基苯甲酸缩合香草醛(SB-35)和4-氨基安替比林缩合香草醛(SB-4),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热重分析仪(TGA/DSC)、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两种材料的结构和形貌分别进行了表征.结果 表明,两种席夫碱材料对水中碘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吸附行为更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表明该吸附过程以多分子层
基于1995年、2005年、2015年的土地利用覆被数据,使用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土地利用转型的生态环境贡献率等方法,定量分析福建海岸带土地利用转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结果 表明:①整体而言,福建海岸带地区以生态用地为主要用地类型,占比达64.4%以上,成为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稳定的保证;生产和生活用地整体占比不大,但却是变化动态较高的用地类型.②时序变化上,1995-2005年,工矿生产用地、城乡生活用地不断扩张,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值下降2.3%;2005-2015年,生产、生活空间变迁程度趋于缓和,区域生态环境
我国污染场地数量众多,对当地环境和健康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亟待开展治理修复,同时也需要关注修复过程的绿色可持续性.本文基于绿色可持续修复(GSR)的理念,提出了健康风险评价(HRA)和生命周期评价(LCA)耦合的评估框架,用于计算结合健康风险和修复二次环境影响的净环境效益(NEB),并以中国西南地区某多环芳烃和汞污染的工业场地为例,在现行的修复目标制定框架内,对不同修复目标下的NEB进行了评估.结果 表明,在不同权衡选择下,案例最佳的修复目标带来的NEB是直接选择筛选值目标的1.6~15倍,单位经济投入带
由微生物驱动的土壤铁还原过程在铁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到重要作用,该过程还可与土壤重金属的转化及石油烃类有机污染物的降解等过程相偶联.油气田土壤常具有潜在有机污染物风险,本研究以重庆涪陵页岩气田的土壤(潜在烃类有机物污染风险)为对象,测定土壤铁还原活性(Iron Reducing Potential,IRP),并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解析其中的铁还原微生物类群,进而探讨IRP、土壤基本性质及微生物群落之间的关系.结果 表明,该区域土壤铁还原菌群的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
以模式生物酿酒酵母为研究对象,采用醋酸铅试纸条法、BIGGY琼脂及qRT-PCR技术检测了不同浓度亚砷酸钠胁迫下H2S产量及产H2S酶编码基因表达的变化,以探讨砷化物对酵母细胞H2S代谢的影响.结果 显示,0.5~2 mmol·L-1的亚砷酸钠可诱导酵母细胞内源H2S的产生,且H2S合成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调.经0.05~0.2 mmol· L-1的外源H2S预处理后,酵母细胞对砷的耐受性明显提高.研究表明,亚砷酸钠可影响酵母细胞H2S代谢,而H2S含量可在一定程度上调控砷对酵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