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沈从文的《边城》一经问世,就引起了大众的关注,人们为湘西淳朴的民风所感染,更为湘西小镇年轻人的爱情而感动。在这部小说中,作者成功塑造了众多人物形象,而翠翠,显得尤为动人。她是作者心中最为理想的女性形象,可翠翠的爱情又是那样地充满无奈。本文将简单分析《边城》中翠翠的人物形象及其理想性格,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边城》 翠翠 人物形象 理想性格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充满诗意的世界。在他笔下的世界中满是充满灵性和可爱的人们,那些灵动而美好的少女,活跃于沈从文笔下。翠翠,就是令人充满向往而又惹人怜惜的主人公之一。
一、优美环境中的至善人性
沈从文的文学理想是通过小说展现健康、美丽、自然、非传统的生活方式。而他在《边城》中所塑造的翠翠形象,就是质朴、自然、忠诚的。
第一,翠翠的美丽是简单而自然的。翠翠给大家的第一印象是自然而真实的。幼年时期的翠翠和爷爷争着要渡新娘的花轿,学着小母牛和小羊的叫声,还会采一束野花绑在头发上;长大后的翠翠喜欢傩送,喜欢在梦中听到的歌声,喜欢采摘虎耳草。所以其爱情同自然具有天然联系,湘西优美的自然环境创造了翠翠极佳的个性。她是一个天真纯洁的女孩,简单,乖巧,美丽,聪明。而傩送勤奋,热情,英俊,勇敢,他们被对方的美而感染,进而相爱,没有卿卿我我,也没有海誓山盟,更没有离经叛道,他们的男女之情,清新淳朴。
第二,翠翠的美丽体现在忠诚上,她忠于自己的爱情。情窦初开,翠翠对傩送的感情非常纯洁和真挚。虽然傩送远走他乡,可是翠翠却坚定地等待,对爱情非常执著。沈从文通过纯洁而明净的湘西世界,呼唤人们内心的温和及柔软。
二、亲情与爱情使翠翠变得两难
在《边城》当中有两种婚姻价值观,一种是“车路”,即封建包办式婚姻,另一种则是“马路”,也就是自由恋爱式婚姻。前者以“碾坊”比喻现实社会中那些唯实唯利的传统婚姻,后者则以“渡船”比喻那些理想中爱情至上的比较纯朴而原始的婚姻。两代人对婚姻所持的不同观点,使翠翠无法自由追求爱情。她喜欢傩送,但团总却将碾坊作为陪嫁,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傩送。虽然碾坊这一陪嫁翠翠并不觉得稀奇,可是她又必须从实际考虑问题。龙舟赛的时候,团总一家受到了顺顺家的优待,安排在了最佳位置,她意识到了团总女儿对于顺顺家的意义,所以她的爱情渐入迷雾。因此后来天保走“车路”的时候,她默认了“媒妁之言”的婚姻。
“爷爷今年七十……三年六个月的歌——谁送那只白鸽呢?得碾子的好运气,碾子得到谁更是好运气?”从小翠翠就沒有父爱母爱,这是她心中无法抹平的伤痛,而母亲的殉情,更让她永远无法释怀。爷爷的亲情让她无法割舍,而两种相反的婚姻观又让她没办法跟随自己的心意去追求爱情,因此她最终听从了命运的摆布。
三、爱情与生命意识让翠翠哀怨而忧伤
爷爷“一切要来的都得来”是那样的无奈,但翠翠“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的期待又是那样令人心酸,翠翠和爷爷听从的所谓的命运安排,无不透露出作者对于蒙昧的生命意识的强烈批判。爷爷想把翠翠的婚姻大事“安排得对一点儿,方合道理”,但爷爷永远无法理解女孩儿的感受。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生意人杂乱的声音,心里有薄薄的凄凉”。翠翠面对生活的无奈非常痛苦,但爷爷并不理解她的痛苦,所以只是像哄孩子一样说:“不许哭,做一个人不管什么事都要硬扎一点,才配活到这块土地上。”可是,翠翠是一个对爱情充满美好想象的少女,这种大道理解决不了问题。而实际上,爷爷对于爱情方面的事情,并不是能够游刃有余地安排或处理,比如二佬通过情歌向翠翠求爱,可他就是不跟翠翠说清楚,也常常省略关键性话语。他知道翠翠并不讨厌二佬,但不知道二佬最近如何,从二佬及船总那碰到钉子后也不灰心,依然会做各种荒唐的梦。
在溪边的白色宝塔下有一个家庭,一个女孩,一个老人,一只黄狗。环境非常封闭,翠翠的心也是封闭的,所以她的性格内向而内敛。虽然她的内心充满激情,但外表却显得特别淡定、矜持。她哼着乡间的歌,向往着菜蔬和芦苇的生气,还喜欢甲壳虫及蚱蜢的生命力。她深爱傩送,对他日思夜想。可是她没有主动追求爱情的勇气,对爷爷尽力掩饰自己的爱情,所以爷爷并不明白她的真实想法,以至于最后错点鸳鸯谱。在傩送表白示爱的时候,翠翠竟答非所问、含糊其词,所以她同傩送的爱情跌宕起伏。陈国恩曾经说过:“她把自己的爱情藏得极深,默默承受着命运的安排,达到了美丽得令人忧愁的境界。”
四、结语
《边城》在我国文学史上是一颗美丽的明珠,而翠翠,更是众多文学中女性形象的一个代表,代表了纯真而美丽的少女,代表了对爱情的坚定和执著,同时,她也充分代表了中国女性对感情矜持而含蓄的态度,以及在亲情和爱情中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刘洪涛.边城:牧歌与中国形象[J].文学评论,2016(01).
[2]沈从文.边城[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5.
[3]沈从文.湘行散记·老伴[M] .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施少晴,女,长春市实验中学学生)
关键词:《边城》 翠翠 人物形象 理想性格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充满诗意的世界。在他笔下的世界中满是充满灵性和可爱的人们,那些灵动而美好的少女,活跃于沈从文笔下。翠翠,就是令人充满向往而又惹人怜惜的主人公之一。
一、优美环境中的至善人性
沈从文的文学理想是通过小说展现健康、美丽、自然、非传统的生活方式。而他在《边城》中所塑造的翠翠形象,就是质朴、自然、忠诚的。
第一,翠翠的美丽是简单而自然的。翠翠给大家的第一印象是自然而真实的。幼年时期的翠翠和爷爷争着要渡新娘的花轿,学着小母牛和小羊的叫声,还会采一束野花绑在头发上;长大后的翠翠喜欢傩送,喜欢在梦中听到的歌声,喜欢采摘虎耳草。所以其爱情同自然具有天然联系,湘西优美的自然环境创造了翠翠极佳的个性。她是一个天真纯洁的女孩,简单,乖巧,美丽,聪明。而傩送勤奋,热情,英俊,勇敢,他们被对方的美而感染,进而相爱,没有卿卿我我,也没有海誓山盟,更没有离经叛道,他们的男女之情,清新淳朴。
第二,翠翠的美丽体现在忠诚上,她忠于自己的爱情。情窦初开,翠翠对傩送的感情非常纯洁和真挚。虽然傩送远走他乡,可是翠翠却坚定地等待,对爱情非常执著。沈从文通过纯洁而明净的湘西世界,呼唤人们内心的温和及柔软。
二、亲情与爱情使翠翠变得两难
在《边城》当中有两种婚姻价值观,一种是“车路”,即封建包办式婚姻,另一种则是“马路”,也就是自由恋爱式婚姻。前者以“碾坊”比喻现实社会中那些唯实唯利的传统婚姻,后者则以“渡船”比喻那些理想中爱情至上的比较纯朴而原始的婚姻。两代人对婚姻所持的不同观点,使翠翠无法自由追求爱情。她喜欢傩送,但团总却将碾坊作为陪嫁,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傩送。虽然碾坊这一陪嫁翠翠并不觉得稀奇,可是她又必须从实际考虑问题。龙舟赛的时候,团总一家受到了顺顺家的优待,安排在了最佳位置,她意识到了团总女儿对于顺顺家的意义,所以她的爱情渐入迷雾。因此后来天保走“车路”的时候,她默认了“媒妁之言”的婚姻。
“爷爷今年七十……三年六个月的歌——谁送那只白鸽呢?得碾子的好运气,碾子得到谁更是好运气?”从小翠翠就沒有父爱母爱,这是她心中无法抹平的伤痛,而母亲的殉情,更让她永远无法释怀。爷爷的亲情让她无法割舍,而两种相反的婚姻观又让她没办法跟随自己的心意去追求爱情,因此她最终听从了命运的摆布。
三、爱情与生命意识让翠翠哀怨而忧伤
爷爷“一切要来的都得来”是那样的无奈,但翠翠“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的期待又是那样令人心酸,翠翠和爷爷听从的所谓的命运安排,无不透露出作者对于蒙昧的生命意识的强烈批判。爷爷想把翠翠的婚姻大事“安排得对一点儿,方合道理”,但爷爷永远无法理解女孩儿的感受。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生意人杂乱的声音,心里有薄薄的凄凉”。翠翠面对生活的无奈非常痛苦,但爷爷并不理解她的痛苦,所以只是像哄孩子一样说:“不许哭,做一个人不管什么事都要硬扎一点,才配活到这块土地上。”可是,翠翠是一个对爱情充满美好想象的少女,这种大道理解决不了问题。而实际上,爷爷对于爱情方面的事情,并不是能够游刃有余地安排或处理,比如二佬通过情歌向翠翠求爱,可他就是不跟翠翠说清楚,也常常省略关键性话语。他知道翠翠并不讨厌二佬,但不知道二佬最近如何,从二佬及船总那碰到钉子后也不灰心,依然会做各种荒唐的梦。
在溪边的白色宝塔下有一个家庭,一个女孩,一个老人,一只黄狗。环境非常封闭,翠翠的心也是封闭的,所以她的性格内向而内敛。虽然她的内心充满激情,但外表却显得特别淡定、矜持。她哼着乡间的歌,向往着菜蔬和芦苇的生气,还喜欢甲壳虫及蚱蜢的生命力。她深爱傩送,对他日思夜想。可是她没有主动追求爱情的勇气,对爷爷尽力掩饰自己的爱情,所以爷爷并不明白她的真实想法,以至于最后错点鸳鸯谱。在傩送表白示爱的时候,翠翠竟答非所问、含糊其词,所以她同傩送的爱情跌宕起伏。陈国恩曾经说过:“她把自己的爱情藏得极深,默默承受着命运的安排,达到了美丽得令人忧愁的境界。”
四、结语
《边城》在我国文学史上是一颗美丽的明珠,而翠翠,更是众多文学中女性形象的一个代表,代表了纯真而美丽的少女,代表了对爱情的坚定和执著,同时,她也充分代表了中国女性对感情矜持而含蓄的态度,以及在亲情和爱情中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刘洪涛.边城:牧歌与中国形象[J].文学评论,2016(01).
[2]沈从文.边城[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5.
[3]沈从文.湘行散记·老伴[M] .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施少晴,女,长春市实验中学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