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完成的涅槃

来源 :出版广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taoz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看见一只鹤的飞去,飞去后荒芜的滩涂。我看到一只凤凰,凤鸣唧唧,集来木枝,燃起熊熊大火,准备涅槃重生,却倒在火堆旁边。
  冬雨,城市的面孔冷冷的、湿湿的,城市的天空越发低矮而灰暗。灰色的雨滴,阴冷而郁积,细碎而粘连,沉闷、压抑、滴到心里去的灰暗。
  希望一场雪啊,弥漫而飞扬的雪啊,而后是冰天雪地的晶莹。希望冬雷震震啊,天地开裂的雷声啊,至少是春的颦鼓。可是,依然只是冬雨,衰老而邋遢的雨。
  2009年元旦期间,阴雨晦暗,我总疑心是时代凋敝之相。时代如斯阴霾,我在寻找自天而降的雪花与动地而来的雷火。
  我在做一项工作,庋集、梳理盐城本土的文学,清点盐城的文化库存,寻找线索和命脉。沿着时光上溯,我在往昔打捞,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者谓我何求。我愿意把这际遇当成宿命,在空荡的车厢,窗外还是淅沥的冬雨,城市和乘客突然都变成了细邈而冗长的背景碎片,而我的手上是一团火、一声雷。《谛听那冬雷的沉响》,捧在我手上。
  《谛听那冬雷的沉响》的作者王敦洲先生,也是元旦期间,也是在这样的冬雨中离开人间,那是在1997年。冬雷炸裂,撕开,沉响。十二年后,我坐在他的未亡人刘玉娥老师面前,窗外依然是冬雨,一团火已经熄灭,但余烬灼人,一声雷已经走远,但沉响惊心。十二年为一纪,是人间的一次轮回了。十二年后,《谛听那冬雷的沉响》滚烫在我的手上,怦怦地跳动着,如一颗激情而强劲的心,我忽然找到这片土地的一段精神谱系。
  天地间一个读书人
  我努力接近比我更早地暴露在时代风霜中的生命。我在看见。
  我看见一只鹤的飞至。1954年,正是共和国清朗而明媚的早晨。11月初,北风已起,黄海之滨,一片片枯黄的草滩、农田、草房子、光秃秃的树,一条大河——射阳河九曲逶迤奔向黄海。白色,盐碱;红色,盐蒿子;黑色,滩涂;浑黄,海水;缤纷,候鸟飞来了。11月10日,射阳县千秋乡滨西村一间土房子里,鹤鸣声声,王家又生了一个男孩,上面已有一个哥哥三个姐姐,人丁旺啊,中状元啊,读书做先生啊,提着馓子红糖来贺喜的人们说。
  我看见一双黑瘦的小手,在狂风中死死地抓举着一把补丁摞补丁的桐油伞,暴雨倾盆,小人站在屋檐下,这是他的岗位,他们一家子举着伞挡着屋檐串下的雨水,母亲说是挖墙雨,土墙跟脚泡在水里,随时可能倒塌。听到房子响就往田里奔啊,一响就奔啊,大脸盘的母亲抹着脸上的雨水对他们喊。
  我看见一双眼睛,清亮的,含着笑,含着些羞涩,他只有看同桌的书,两块钱的书费都拿不出,然而这双眼睛又是坦然的,从没为自己的贫寒感到屈辱羞愧。当然,大家都苦,他的同学伙伴都有像红薯一样朴实而清甜的心。这是一双聪慧的眼睛,渴求知识,过目不忘,只要是字,到得眼里,就刻在脑中,他背下过整整一本词典。
  我看见白衬衫蓝裤子的挺拔,二十一二岁的年纪,时代的宠儿——大学生。虽然是才恢复的学校,还是在盐城,盐城师专,借的校舍,从中学调来的老师,但是一个突然昂起的时代啊,《祝酒歌》在传唱,一切都得到承诺和祝福的时代啊,理想、激情、文学,燃烧的大学时代。钟爱上了诗词曲赋,双目炯炯,才华轻扬,嗜书如命,辩论中滔滔不绝。他能留校的,为了追我,分回射阳教师进修学校,刘老师说,脸上飞了红。
  我看见一张锦绣之口,一屋子满满登登的复习生,一支粉笔,脱书而讲,滔滔而下,抑扬顿挫,辞采风流。县教研室主任,查证一个资料,打电话给他,他告诉对方是出自那本书多少页,一县称道的才子,一市瞩目的才子。我看见一支笔,深情的笔,风流蕴藉的笔,写给爱情,写给朋友,写给自己的事业——诗学,写给时代。这期间,是他的学术精进期,一年两次上了《名作欣赏》的头条,通览博识,慧心巧思,对诗的发生机制、古典诗论的源流演变、古典诗歌的诗学特征等的研究,已经到了窥其堂奥之际,行将登堂入室。假以时日,一个诗学体系必将形成,至少会是一部有自己诗学理论的诗史。但,疾病的雪山挡住了一个学者的路。
  我听到一阵冬雷霹雳,我看到一场冬雨。1996年10月,敦洲先生病情加重,赴宁治疗,十二月三十一日晚,盐城突然惊雷炸响,暴雨如注,已经昏迷的敦洲先生回盐,1997年1月3日,一只鹤飞回天庭。
  从学术到思想,大地上亮起灯火
  也就是在1992年,这一年沪上治病,一个人上碧落下黄泉的通透生死,敦洲先生开始转变了。这是一次决绝的转身,悲壮而勇猛,盐阜平原上亮起了一盏灯,遥遥地呼应着中国大地上思想的灯火,这是一盏给了苏北大地以尊严和骄傲的灯火。一块没有精神品质、没有精神活动的土地是卑下的、怯弱的、屈辱的。说起九十年代的盐城,如果说我们不是一无所有,至少是因为有了敦洲先生,有了他的转型。
  敦洲先生,转变了方向,几乎放弃了学术,或者说放弃了长篇大论的理论著述。但他对自己的学术立场和学术路径还是作了总结和交代。在自己的笔记中,他以条目的形式几乎串讲了一部中国文学史,和他诗学的一些基本观点。看到这些,令人心痛,这是在与死神赛跑啊。他要抢在死神前面完成自己。
  他选择了随笔,在“八九”之后“思想家淡出,学问家凸现”的语境里,他从学术而思想,逆时而动,对着精神凋敝的时俗抗颜而起,以自己的病躯,发愤一击,得到广泛的回应。对人生热烈的拥抱,对人价值的终极追寻,对美和真和诗的呼唤,一团团雷火噼啪震响,《重读鲁迅》《大哲与大洁》《读顾准》《天地间一个读书人》等一经发表,不胫而走,振聋发聩,纠时代之弊,在知识界读书界引起轰动,成为从1993年到1996年的“人文精神”大讨论中嘹亮的声音之一,这是一种偶合,又是一种必然。王敦洲的名字经常出现在《随笔》《书屋》《博览群书》等知识界的名刊,知识界、读书界对盐城的认识,直到现在好多人还是“有个王敦洲”,王敦洲成了盐城的代名词,这是敦洲先生的骄傲,也是他带给盐城的骄傲,在精神的版图上,人们看到的盐城不再是沙漠。当然,敦洲先生在盐城也不是孤独的,在他的身旁,还有孙昕晨、崔建军、丁和根、徐于斌、姜桦等,这是那个年代盐城的创作圈子,他们感应着时代,保持了与国内知识界、创作界几乎同步的探索与思考,特别是在阅读上,视野之广阔、独特,得时代风雅之正。得一好书,奔走相告,通宵畅谈,乐而不倦。这样一种精神生活的风气,让热衷功名者羞赧敬畏,我迄今在盐城仍能感受到余响。   “我并不认为今天的精神界是一片废墟。世界永远不可能变成一片废墟。时代的进步任谁也抹杀不了。”“我们今天也许应当警惕别一种专制,世俗的专制。”“重读鲁迅,重建人的精神价值,重新树起正义的大旗,是时候了。”这是《重读鲁迅》开篇的几句话,是敦洲先生思想随笔的基点,重新扬起精神的大旗,捍卫精神的价值,在消费主义和犬儒主义的嚣张中挺身而出,追求人的独立,追求精神的独立。是一种乌托邦的热情和先知式的痛苦呼告。他读鲁迅,读钱钟书,读顾准,在先哲的思想中寻找可以一匡时弊的燎原火种。精卫衔石,杜鹃啼血。在他痴绝的呐喊中,人们又听到了洪钟大吕的正声。他探到了现实的膏肓之症,他看到了人最深的伤口。他跑到了时代的前列,强大的共鸣在人们心底久久震颤。
  “在今天这样的年头,我继续写着我的随笔。这是鲁迅的独立精神投注在我身上的影子。这也是我的一种生存状态……随笔是独立者的文体。”还是《重读鲁迅》的几句话,交代了他最终走向随笔走向思想的理由。在生命的最终,他选择了终极的完成,将自己定格成一种姿态,一种精神姿态。也许我们会忘了敦洲先生的学术,忘了他说过的全部,就像我们遗忘鲁迅,但他作为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以一个读书人的姿态,独立的姿态,已经永恒在历史的天空。在九十年代的精神低谷,也有高大的乔木,其中就有敦洲先生。
  但,一枝残烛很快烧灭了,一个学者未来得及完成,一个思想者也未来得及完成。
  未完成的涅槃
  我看见一只鹤的飞去,飞去后荒芜的滩涂。我看到一只凤凰,凤鸣唧唧,集来木枝,燃起熊熊大火,准备涅槃重生,却倒在火堆旁边。
  因为敦洲先生的专攻是诗学,才情和诗思使他的随笔激情飞扬。也许又因为是面向死亡的啼鸣,又有了向死而生的决绝。但毕竟是由诗学入思想,来不及哲学补课,他所依赖的还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李泽厚的“主体精神”,甚至还有一些马列文论的框框。疾病又过早地夺走了他的笔,我们看到他走向涅槃,却未得完成。
  生病呢,还是天天捧住书,你让他养养精神,他说看书打打岔呢,他很少说到病说到死,我记得他有一次突然说活着真好啊,刘老师说。昕晨老师一辈子都记得老友说过的:人间的一些缺憾也总是让人留恋啊。坚毅,执著,与厄运拼搏。一颗流星,但是划破夜空。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尊重人的价值,追求人的独立,反抗绝望,反抗平庸,反抗死亡,这是敦洲先生给我们留下的最可宝贵的财富。“重建人的精神价值”,从“五四”的启蒙到新时期的“新启蒙”,都是一切刚开始,就已令人痛惜地结束。在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时代精神的进展,依然可以说是毫无进展。旧的威权的铁幕依然森严,消费主义的专制又在管制着人们的心灵。这一切,都在促成着越来越多王敦洲的出现。
  冬雨绵绵。
其他文献
我们要抓住积极发展学前教育的有利时机,下大力气从源头抓起,确立科学发展、人文关怀、品质决胜的价值化追求目标,明晰产品框架,优化精化选题,努力实现对现有市场低幼读物的品质超越,争取在两至三年时间里将低幼读物打造成具有较大规模和社会影响力的强势板块。    低幼读物是童书出版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出版门槛中被认为最低的一部分,除专业少儿社外,现在有相当多的非专业少儿社和民营公司都在做低幼图书,市场
期刊
如何才能打造有品质的学科系列丛书?《中医名家名师讲稿丛书》的出版为中医出版界注入了一股强心剂,改善了市场上中医类著作的销售鱼目混杂、低水平重复现象。    《中医名家名师讲稿丛书》(简称《讲稿》)是人民卫生出版社近两年出版的中医著作中影响较大,市场效益明显的中医丛书之一。丛书第一辑于2007年出版后,随即引起中医界的广泛关注,受到中医院校师生及临床工作者的普遍欢迎。第一辑出版的13种讲稿,当年全部
期刊
[摘要]在如今的期刊市场大环境下,没有特色或个性的期刊很难生存下去。如何找准市场空白点,做出自己独树一帜的特色,是每个期刊要思考的重要问题。由接力出版社有限公司于2001年创办的《小聪仔》创刊10年来,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取得了市场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关键词]少儿期刊 定位 特色    《小聪仔》由接力出版社有限公司创办于2001年。10年来,该刊先后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中国出版
期刊
金融作家闫星华新创作的长篇小说《震区》是一部感情充盈、精彩纷呈、震撼人心的作品。小说描写的是汶川地震灾区中一群英勇顽强的银行人抗震救灾的故事。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痉挛,山崩地裂,灾难突如其来,灾区中的国兴银行员工瞬时陷入了空前的灾难,面对惨烈的现实,他们奋起自救和救人,谱写了一曲悲壮而动人的诗章。  作者用酣畅淋漓的笔锋,深邃犀利的洞察力,生动细腻的刻画,将一群普通银行人在大灾面前的选择
期刊
《我不是胆小鬼》是一本情节生动曲折、插图精致完美的,不可多得的优秀图书画。    《不一样的卡梅拉》系列童书是当当网终身五星级图书,很多读者对此系列新书的出版期待已久,今年10月系列丛书的第11册《我不是胆小鬼》终于付梓出版。姗姗来迟的新书果然不负众望,生动的故事情节与精美的插图绘画酣畅淋漓地满足了翘首以待的大小读者的阅读期待!  《我不是胆小鬼》讲述的是卡梅拉家庭人员机智对付突如其来的黄鼠狼的围
期刊
教材出版是出版业的摇钱树甚至是生命线,因而,权力意志、政治立场、应试教育、阅读时尚、各种现行语文教育的得利者等共同形成了语文教材的现状,从某种程度上讲,语文教材是各种利益的共同体。这是“替罪羊”语文教材的深层结构。    2005年,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整理出版民国语文教材,2010年底,《中国青年报》、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予以报道,一时民国老课本成为媒体和社会关注焦点并成为热议话题。这种关注下
期刊
在第16个世界读书日——2011年4月23——莎士比亚出生日和病逝日到来之际,我在参加伦敦国际书展后,专程来到英格兰美丽的小镇——斯特拉福莎士比亚故居参观,亲历了大文豪莎士比亚生活的房屋和花园。故居至今保留着它们的原样,里面有伊丽莎白和斯图亚特时期的稀有早期家具、家居物品、绘画和纺织品。莎士比亚的每处房屋均有着漂亮花园。  一路上,蓝天白云,百花盛开。当天下午四点钟,我来到斯特拉福,瞻仰这位伟大的
期刊
有人说,在这个情感贬值、闪婚成风的年代,不少年轻人把爱情当作快餐,追求速食消费,闪婚闪离,爱情在很多人眼里越来越廉价,这使得很多人“不敢相信爱情了”。而作家千寻千寻则说,最廉价的其实也是最奢侈的,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要获得一份真挚的爱情越来越艰难,因为不信任所以就会看轻爱情。正如作者在《北海恋人》一书中始终阐述的主题:相信爱比单纯去爱更需要勇气。    “因为爱,所能爱”  《北海恋人》创作历时三年,
期刊
在少儿出版界摸爬滚打30余年的少儿出版人、儿童文学作家刘海栖,2011年推出一套系列童话——《扁镇的秘密》,在今年出版儿童文学新作近3万种的纷繁领域里,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并为之欣喜振奋。  这部童话的书名,一如刘海栖过去的作品,如《这群嘎子哥》《男孩游戏》《笔·肚皮·一个故事》《灰颜色白影子》等,不饰华彩,不造噱头,朴实而从容。但书页一经翻开,那份平静旋即便被掀翻,故事演进活泼泼的,爽辣辣的,直入
期刊
构建“和谐统一、竞争有序、健康繁荣”的新闻出版市场体系、大力推动出版物发行网点建设是新闻出版业“十二五”发展的重要任务。在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如何更好更快地推进我国出版物发行网点的建设,并解决好当下出版物发行网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阎晓宏接受了《出版广角》记者的采访。  出版广角:今年6月,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
期刊